The donum superadditum and the doctrine of man: a foundational difference between Protestants and Roman Catholics
作者:JOHN BUGAY
誠之譯自:
https://beggarsallreformation.blogspot.com/2010/08/donum-superadditum-and-doctrine-of-man.html

羅馬天主教徒和更正教徒對聖經教義的理解,有一些根本的差異,其中最重要的,既包括他們對神論的理解,也包括對人論的理解。
彼得·埃斯卡蘭特(Peter Escalante)在討論民事政權的問題時,對其中的一個關鍵分歧作了相當簡潔的概述。我還沒完全準備好參與所有的討論,這涉及到對人的概念的差異,以及對稱義教義的不同推理結果。但我一直在關注這場精彩的討論,我想趁著記憶猶新的時候,和大家商討。
埃斯卡蘭特是這樣描述的:
對我們(更正教基督徒)來說,人原本就有與生俱來的美德,而當他墮落時,他仍有可能透過外在的方式參與這種美德,儘管這種參與已經縮減,而且極為膚淺。但對羅馬天主教來說,原始的福樂(original felicity)是一種額外附加的恩賜(donum superadditum),因此原初創造的地位就是不明確的,至少強烈暗示,我們視之為創造的很多東西,其實受了墮落的影響,這是一種破壞了古希臘教會(和現代東正教教會)的反希伯來文化的不可知論的思想,羅馬教會也受到這種觀念的蹂躪,儘管在西方有一種更符合聖經的相反傾向,並最終隨著宗教改革而取得全面勝利。鑒於羅馬天主教認為「新的約」是恢復了額外附加的恩賜,它與時空的關係往好處說是矛盾,而往壞處說就是敵對了。然而對我們來說,新的約:a) 取消了外在且難以達成的律法(heteronomous and unattainable Law),這律法原本是衡量我們在多大程度偏離了上帝,並且,b) 授予我們在神國中完整的公民權——只需相信基督並與祂聯合。這意味著,原初福祉的現實被灌注到創造秩序的形式中,並在靈性上慢慢地改變它,直到萬物都將變成新的(黑體強調是筆者另加的)。
這一小段話裏與很多概念是牽扯在一起的,如果要從中提煉出意義,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我想著重談的是,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從一開始對人的理解就有不同。
約翰·費司考(John Fesko)在他的《稱義:理解經典的改革宗教義》一書中,關於「額外附加的恩典」作了這樣的描述:
關於注入的恩典和歸算的恩典的討論,其關鍵在於雙方的預設前提。典型的改革宗的理解是亞當被造時是公義正直的,上帝宣告起初的創造說:受造的一切都是「非常好」的(創一31)。威敏斯特大要理問答也呼應這一點,它在問答17說道,上帝造人「有知識、公義和聖潔;把上帝的律法刻在他們的心中,並賜給他們遵行的力量。」作為對比,羅馬天主教對亞當原始狀態的典型理解是:他還需要注入的公義(infused righteousness)。羅馬天主教神學家典型地堅持「donum superadditum」(supperadded gift;額外附加的恩賜)的觀念。例如,中世紀羅馬天主教神學家主張,donum superadditum是人原本構成(original constitution)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人原初公義的能力。如此,我們從一開始就看到,人在他墮落的狀態,就需要以donum superadditum的形式來得到注入的義。如果人在墮落前就需要注入的義,那麼,在他有罪墮落而得救的狀態中,也必然需要這個注入的義。如此,人原始的狀態,在任何歸算問題的對話中,就是必須要討論的議題(John Fesko "Justification: Understanding the Classic Reformed Doctrine" Phillipsburg: P&R出版公司,第372頁)
邁克·霍頓(Michael Horton)在他的《契約與救贖:與基督的聯合》一書中,大大擴充了這個概念(見194頁):「根據聖約神學家的看法,亞當和夏娃在墮落之前從未處在蒙恩的狀態(a state of grace)下(譯按:這裏的grace 是指救贖恩典,參奧古斯丁,人的四重狀態)。他們在受造時,就被賦予了一切必要的恩賜,可以完成上帝對他們的末世目的(eschatological purposes),他們一無所缺,不需要額外恩典的補充。」霍頓按照巴文克的敍述,相當廣泛地發展了這個主題,有興趣的人可以進一步參考。
這是更正教徒和羅馬天主教徒之間的關鍵區別之一,也是改教家所作出的區分之一:羅馬天主教(很可能是無意識的)的誤解和累加,不知怎地就成了天特會議的法規。
誠之按:天主教和更正教(基督教)在人論上有著根本的不同:更正教認為,上帝按照祂的形象所造的人是「非常好」的,而當人墮落後,他的靈性就死了;要恢復人原先的地位,必須靠上帝稱義的宣告,把基督的義歸算給罪人(發生在聖靈使罪人與基督聯合時)。另一方面,天主教則認為,按照神的形象受造的、亞當的人性本質(主要是理性和自由意志)已經「非常好」了,但上帝還給了人「額外加上的恩賜」(super-added gift of grace),即亞當的「原義」(original righteousness;原始的義)。而根據羅馬天主教的觀點,人犯罪墮落後失去的只是這個「原義」,其人性本質(例如理性)並沒有敗壞,因此,所謂的救贖就是恢復這個「原義」。這也是天主教教義強調「注入恩典」(infusion of grace)的原因。因此,羅馬天主教的觀點是人墮落時只是喪失了部分功能(impaired),他仍然可以靠自己的工作(雖然是靠著神的恩典的幫助)來取悅神。而新教的觀點則是人在墮落後是全然敗壞的,完全無能力自救;只有靠神把基督的義歸算給人,人方有可能與神和好,人完全無法靠自己的工作來贏得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