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0 馬可福音 14:26~52 (2.4.30)

Study 30 Mark 14:26~52 (2.4.30)

研經題目:

1. 26~31節。彼得顯然覺得主的話應用在其他門徒身上比應用在自己身上更加容易。這便顯示出什麼錯誤的態度?

2. 32~50節。什麼使我們的主憂傷難過呢?這裏所說的「那時候」,和「這杯」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耶穌已經準備好所要面對的,而祂的門徒卻沒有呢?祂的祈求究竟是什麼呢?得到答覆了嗎?如果有,是怎樣的答覆呢?比較來五7、8;詩一一九50、92。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4:26 ,見太26:30注。出來,往橄欖山去,守逾越節的人這夜必須留在耶路撒冷(申16:7),因此耶穌沒有返回伯大尼。

14:27-31 耶穌預言彼得不認主。門徒們心心念念想成為以色列彌賽亞君王身邊的大人物(參看9:34;10:37、41)。在確定他們聖約忠誠的筵席之後(第19-24節),耶穌作了直言不諱的陳述(第27節),顯明他們真正擁有的力量有多麽微小。(BTSB)

14:27-28 你們都要跌倒了,耶穌根據亞13:7(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參可6:34)的預言,說明祂即將被所有門徒離棄(50節;參約16:32)。“站在”上帝“身旁”的牧人被擊打(亞13:7),目的是為了潔淨上帝的百姓(亞13:1、7、9)。耶穌確信,在這次分散以後,祂必再次聚集祂的羊群(在我復活以後,見可16:7)。為什麼耶穌選擇加利利作為祂復活後的聚集地,我們無法確知原因。可能耶穌是為了轉移門徒的注意力,免得他們期望耶路撒冷會有一場革命(參徒1:6)。不管怎樣,門徒都會自然地返回自己的家鄉加利利。

14:30 雞叫兩遍以先,每天清晨,公雞通常會相隔幾分鐘啼叫幾遍。這裏,耶穌是具體指公雞頭兩遍的啼叫(參72節)。然而,《馬太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都指公雞啼叫的整段時間。

14:31 我……總不能不認你(《和修》“我……絕不會不認你”)…...眾門徒都是這樣說,見太26:33-35注。

14:32-52 信實的彌賽亞人子和祂受的背叛。雖然耶穌仍然忠於天父,願意為祂人捨命,但祂的門徒,正如祂剛剛宣告的那樣(第27-31節),都跌倒了。(BTSB)

14:32 關於客西馬尼,見太26:36注。等我禱告(原文直譯:我禱告的時候),耶穌禱告,是因為祂意識到即將發生的逮捕,也因為祂承受著上帝審判的重壓(可10:38)。

14:36 喻指上帝的忿怒。在公義的審判中,上帝會把怒氣傾倒在罪人身上(見10:38注;另見賽51:17-23;耶25:15-18;以及以下經文注釋:路22:42;約18:11;羅3:25;約壹2:2)。因為耶穌親自為人的罪作了挽回祭(見羅3:25注),平息了上帝的忿怒,所以祂繼續把那杯傳給門徒(可10:38-39:“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就是將祂所承受的審判,轉化為他們所得到的潔淨。在這段受試煉的艱難日子中,耶穌將自己交托在祂的父手裏。關於阿爸這個詞,見太6:9注。

14:36 儘管馬可先前提到過耶穌私下禱告的習慣(1:35,6:46),但這是他提供的唯一一個例子。這可能是因為在耶穌召喚門徒背負十字架的背景下(8:34-38),它有力地捕捉到了對天父的完全順服,這是耶穌總體禱告生活的核心(見9:29注),因此也應該成為祂的跟隨者的特點(參考與主禱文的相似之處,太6:9, 10b、13)。阿爸。恭敬而親密的亞蘭語,指父親。耶穌以這種方式稱呼上帝是無與倫比的。倘若可行,見1:40注。,見10:38注。從你的意思。因為上帝的旨意完美地表達了祂的屬性,所以耶穌作為上帝的愛子(參1:10-13,9:7),祂的順從意味著祂正在反映上帝的屬性。因此,耶穌的死不是天父強迫聖子,也不是上帝施行其權能,把祂的意志強加給耶穌,而是聖子心甘情願地、親密地接受並體現祂阿爸的捨己之愛。在這個意義上,耶穌的深層痛苦證明了上帝對其創造物的愛有多深。(BTSB)

14:37 耶穌完全被離棄了;祂的門徒正睡著(對比這情景與彼得在29節的聲明)。不能警醒……?儘管自己正在受苦,耶穌仍然呼籲門徒憑信心禱告,在試探當中警醒守候(參50-52、66-72節)。

14:38 心靈(原文直譯:靈)固然願意的“靈”不是指全靈,而是指門徒本身人性的靈,就是那渴慕忠心跟隨耶穌的心(見31節)。然而,他們很快就因肉身的疲倦而屈服:肉體卻軟弱了。即使是心志很堅定的信徒,也容易因著肉身的需要和欲望而軟弱失敗,不能完成上帝對他們的呼召。

14:39 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不是指“重複的空話”,因為耶穌曾經勸誡人不要這樣做(太6:7)。耶穌在這裏是懇切地重複祂的祈求,藉此表達祂內心深處的渴求。關於禱告中重複的話語,參詩136:1-26;賽6:3;林後12:8;啟4:28。

14:41 夠了,這個短語可能有以下三種含義: (1) 禱告夠了,順服上帝的時候到了。定局已成,耶穌將要走向十字架;(2) 時間夠了,結局已經來到;(3) 睡夠了,是門徒該醒來的時候了。時候,在這裏是指耶穌受死以及承受上帝審判的時間(如在35-36節),也就是祂被交在罪人手裏(參9:31)的時間。耶穌接受祂即將受死的事實(參10:45;賽53:1-12)。

14:43-52 耶穌被捉拿。耶穌之前預言的“時刻”(8:33;9:31;10:33,45)已經到來。正如祂所宣稱的那樣:祂被自己的人之一(第18節)交出去(9:31),這就是開始。(BTSB)

14:43-46 猶太領袖所雇用的聖殿差役,帶著刀兵來逮捕耶穌(46、53節)。叛徒猶大稱呼耶穌為拉比,又和他親嘴,糟蹋了拉比這個表示尊敬的稱呼,以及親嘴這個表示友好的問候方式。雖然夜色昏暗,但猶大非常熟識耶穌,還是能夠把祂從人群中辨認出來。

14:47 削掉了他一個耳朵,見約18:10注。

14:50 門徒都離開祂,見14:27-28注。

14:52 ……丟了麻布,只有本書記述這件事,因此有許多解經家認為,本書的作者馬可本人就是這個少年人,但他由於謙遜(或羞怯)而不提自己的名字。

3 thoughts on “Study 30 馬可福音 14:26~52 (2.4.30)

  1. 1. 26~31節。彼得顯然覺得主的話應用在其他門徒身上比應用在自己身上更加容易。這便顯示出什麼錯誤的態度?
    答:正如前面經文顯示的,門徒對自己信心滿滿,爭論誰為大(9:33-34,10:35-37),想要“牧養”他人,但耶穌在確定聖約忠誠的晚餐之後直言不諱地告訴他們,“你們都要跌倒/後退”,因為上帝要“擊打牧人”(就是那位受苦的彌賽亞),以煉淨祂的百姓,而這個要被擊打的牧人並不是門徒可以承擔的角色。彼得比其他門徒更有自信,說他絕不會像其他人那樣跌倒/後退,耶穌卻預言彼得要三次不認主。這顯明了我們都對自己太有信心,過於驕傲,沒有認識內心真正的敗壞。自以為不會跌倒的,反而容易跌倒。我們只能認真祈求上帝,當試煉臨到時,祂會與我們同在,堅固我們的信心。
    2. 32~50節。什麼使我們的主憂傷難過呢?這裏所說的「那時候」,和「這杯」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耶穌為必須面對的事作好了準備,而祂的門徒卻沒有?祂的祈求究竟是什麼呢?得到答覆了嗎?如果有,是怎樣的答覆呢?比較來五7、8;詩一一九50、92。
    答:使我們的主憂傷難過的是祂即將要背負世人的罪,因此必須暫時被父神重壓,與父隔絕。那時候就是指祂受難受死的時刻,這杯指上帝的震怒之杯,審判的杯。耶穌已經做好準備,但門徒還無法明白究竟這是什麼意思,他們要等到耶穌復活、向他們顯現,聖靈降下後才會徹底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祂的祈求是,如果有其他辦法,祂可以不必經歷這種隔絕(“將這杯撤去”),但耶穌知道,祂必須在十字架上受死,才能真正使上帝與世人和好。上帝的答覆是,耶穌必須走上十字架,喝下那審判的杯,成就那挽回祭,以反映上帝對世人的愛。

    Heb 5:7-8 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 (8) 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
    Psa 119:50 這話將我救活了;我在患難中,因此得安慰。
    Psa 119:92 我若不是喜愛你的律法,早就在苦難中滅絕了!

    Like

  2. Study 30 Mark 14:26~52 (2.4.30)
    1. 26~31節。彼得顯然覺得主的話應用在其他門徒身上比應用在自己身上更加容易。這便顯示出什麼錯誤的態度?
    * 能够认出耶稣是基督的彼得,三年多与耶稣朝夕相处的彼得,对自己和自己的信心的认识都是如此错误,那么我们呢?我们不能自信,因为我们自己都不真的认识自己;我们也不能随意评判别人,因为我们更难认识别人。唯有谦卑在上帝面前,乞求上帝的光照和带领🙏

    32~50節。什麼使我們的主憂傷難過呢?這裏所說的「那時候」,和「這杯」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耶穌為必須面對的事作好了準備,而祂的門徒卻沒有?祂的祈求究竟是什麼呢?得到答覆了嗎?如果有,是怎樣的答覆呢?比較來五7、8;詩一一九50、92。

    * 因为主知道祂的时候到来,祂将要在十字架上承受与天父隔绝的痛苦。那痛苦是如此之大,远超我们的想象。
    * “那时候”指耶稣被钉十字架献出生命的时刻;“这杯”是指因承担罪人的罪而被审判与天父隔绝的痛苦。
    * 耶稣深知天父的心意,也一心顺服天父。而门徒们还在肉体软弱的辖制中,他们也没有真的明白主耶稣的身份和使命。
    * 主耶稣的乞求是希望天父不要离弃祂,但不要按照主的意思,要按照天父的意思。天父也垂听了主耶稣的祷告,按照天父自己的计划成就了这伟大的救赎。

    Like

  3. Study 30 Mark 14:26~52 (2.4.30)
    1. 26~31節。彼得顯然覺得主的話應用在其他門徒身上比應用在自己身上更加容易。這便顯示出什麼錯誤的態度?

    因为人总是自信。彼得夸口自信,众门徒也同作不离弃耶稣的声明。我们跟彼得和们徒在这一点上没有区别,人一自信,就在神的面前显出自己心里的怯懦和软弱。

    32~50節。什麼使我們的主憂傷難過呢?這裏所說的「那時候」,和「這杯」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耶穌為必須面對的事作好了準備,而祂的門徒卻沒有?祂的祈求究竟是什麼呢?得到答覆了嗎?如果有,是怎樣的答覆呢?比較來五7、8;詩一一九50、92。

    主忧伤难过,是因为祂就要上十字架,背负世人的罪,与神隔绝;
    “那时候”就是耶稣要在十字架受死与神隔绝的时候;“那杯”就是圣洁的神要倾倒的烈怒;
    刚刚信誓旦旦的们徒,此时已经无法抵御疲倦。主耶稣成就神的救赎使命,降下圣灵后,们徒们才明白主责备他们要儆醒祷告,靠神,而不是热心,抵抗试探。
    耶稣重复地祈求,若在受死、埋葬、复活以外,还有方法使罪人得救,并平息神对罪的忿怒,求神显明出来,好叫祂不要经历与神隔绝的痛苦;

    耶稣知道祂降世的目的。天父回复祂,人子受死、埋葬、复活是唯一能,且必能成就神的公义与圣洁的之路,耶稣从祷告中得了神的应允,信心坚固和安慰,祂就顺服了神的旨意。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