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 耶利米書 1 (3.2.16)

JEREMIAH 1~25 Study 1~16

耶利米書一~廿五章 16

引言

耶利米的故鄉亞拿突是距耶路撒冷東北約3哩的一個小鎮。耶利米的父親是一位祭司,可能是亞比亞他的後裔(比較王上二26),他的家族在亞拿突也擁有一些產業(卅二8)。耶利米的同鄉與那些起來反對他,並設法謀害他的人是沆瀣一氣的(十一21)。

耶利米大概生於瑪拿西王朝末期,歷經約西亞(31年),約哈斯(3個月),約雅敬(11年),約雅斤(3個月),和西底家(11年)諸王朝。他作先知歷時凡40年之久,從主前626年,即約西亞王朝第13年蒙召,知道主前587年耶路撒冷淪陷(一2、3)。5王中只有約西亞忠於耶和華。約雅敬則敵視耶利米,而西底家雖然和他友善,卻懦弱易變。耶利米在這兩個王的治理下,肉身方面受盡了敵對者的苦頭。然而,他的性命仍然得蒙保全,而且在耶路撒冷陷落之下,他獲准與余民留居本土,後來又與他們一同被帶到埃及去(四十三4~7)。

耶利米在作先知起初幾年間,從表面上看其工作是比較容易的,但是他內心經歷了極大的爭戰。這一點在一系列的自白中便流露了出來。他在自白中將他接受作先知的召命及其信息這種負擔所經歷的掙扎都表露無遺。他愈來愈清楚地看見這個國家已經全然敗壞了,而且懲罰就在眼前。假先知們嚷著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是把百姓引入歧途(十四13,14)。災禍之無可避免,使耶利米心中充滿了驚慌和憂傷。似乎神好像已經廢棄了祂的聖約,並且拋棄了祂的百姓,如果情形是這樣的話,那還有什麼希望呢?然而神向耶利米透露,祂在懲罰的後面仍然還有一個善意的目的,就是祂要、並且會立一種與以前不同的新約。藉著此約,祂會賜給祂的百姓一顆新心,並將敬畏的心放在他們心靈的最深處。耶利米在目睹他的民族忍受這垂死的陣痛,並且與他們一同受苦之際,就是靠著這榮耀的將來的盼望來支持。由於這一切,結果就將「耶利米的人格比舊約任何一個先知都更清晰地刻劃出來了」(見聖經辭典,608頁),而這卷書一部分的特點也正是在此。

耶利米不止受命作猶大國的先知,也作列國的先知(一5,10),而且他也一直密切注視著列國人民的動態。在約西亞作王時,亞述的勢力正逐漸衰微,埃及和巴比倫均想趁機擴展自己的勢力。有三件大事特別影響了猶大國,而且對耶利米一生及其展望有深遠的影響。第一件大事是尼尼微陷落,亞述帝國為巴比倫所滅(主前612~609年)。第二件大事是米吉多戰役,約西亞王戰死(主前608年)。第三件是迦基米施戰役,埃及王法老尼哥和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直接較量實力,結果埃及軍隊潰敗(主前605年)。從那時起,耶利米就確知巴比倫將稱霸多年,而且確信猶大向它臣服將是智慧之舉。在他大膽地宣揚這種見解之際,許多同胞都似乎以他為賣國賊,並因而招致了激烈的反對和仇視。然而他對神並對其同胞的熱愛,清晰地躍然紙上,雖然有時他也激動地發出向其逼迫者復仇的呼聲。

這卷書中的預言,並不是完全按照年代的先後。有些預言提到說那預言時在位的王,但有些預言就必須根據其內容來斷定其日期了。下列的年代可作為概略的指南:

約西亞王朝:一~六章。

約雅敬王朝:七~二十,廿二,廿五,廿六,三十,卅一,卅五,卅六,四十五章。

西底家王朝:廿一,廿三,廿四,廿七~廿九,卅二~卅四,卅七~卅九章。

綱要

一                           耶利米蒙召。

二~六            以色列的罪。悔改的呼召。來自北方的敵人。

七~十            在聖殿門口。有關懲罰的預言。耶利米的哀嘆。

十一、十二   被毀的約。耶利米的訴冤與神的答覆。

十三              麻布腰帶及其他預言。

十四、十五   旱災。耶利米的祈求和神的回答。

十六、十七   耶利米奉命不娶以作為懲罰將臨的一種徵兆;和其他預言。

十八~二十     在窯匠家裏;打碎瓦瓶。巴施戶珥事件;耶利米的哀嘆。

廿一                        圍城開始時給西底家的答覆。

廿二                        大衛家的命運。

廿三                        不忠心的牧人和假先知。

廿四                        兩筐無花果。

廿五                        被擄70年。

廿六                        在聖殿的院內。耶利米的性命獲得保全。

廿七、廿八              「服事巴比倫王,便得存活。」哈拿尼雅事件。

廿九                        耶利米致書於巴比倫之擄民。

三十~卅三               安慰書信。有關希望之預言。

卅四                        預言西底家被擄。

卅五                        利甲族人的忠誠。

卅六                        約雅敬焚毀耶利米的預言書卷。

卅七、卅八              耶利米被囚及釋放。

卅九                        耶路撒冷陷落。

四十~四十三            耶利米奉准留居本土;他被帶往埃及之前所作的預言。

四十四                               在埃及向猶太人所作的預言。

四十五                               給巴錄的信息。

四十六~五十一        攻擊四圍的預言。

五二                        史實附錄。

□Study 1 Jeremiah 1 (3.2.16)

研經題目:

1. 4~10和17~19節。神向耶利米有何要求?祂給了他什麼應許?這一點可以怎樣應用在我們身上?

2. 神怎樣解釋耶利米所看見的兩個異象呢?

3. 在這一章中,將神哪一方面的性格和行動擺在我們面前呢?比較弗一4。

注:

1. 5節。「曉得」:是「關心」的意思,幾乎等於「揀選」。「我已分別你為聖」:就是將你分別出來歸於我自己。關於「先知」,請參9節。

2. 11節。「一根杏樹枝」:大概是指一根剛開始開花的嫩枝。杏樹這個字與12節的「留意保守」這個字的字根相同。Moffatt將它譯作「醒樹」。杏樹之所以有這種名稱,因為它是冬眠後最先醒覺的植物。

3. 13節。那個沸騰的鍋,正準備要將它燒開的東西向南方傾倒。

4. 15節。「各安座位」:那就是安設審判的作為。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19 序言。這段經文介紹本書的歷史背景(1-3節),耶利米的蒙召和信息(4-16節),以及上帝要保護耶利米的應許(17-19節)。因此,這段經文引出全書的主要背景、主題和人物。

1:1-19 給耶利米的呼召。和許多舊約先知一樣,耶利米描述了他如何蒙召擔任這一職份。真正的先知不是自封的,而是上帝興起的(申18:18)。這樣,他們就沿襲了摩西的模式,摩西是原型的先知(申18:15),上帝戲劇性地呼召摩西來服事祂(出3)。因此,呼召的敍事驗證了先知的身份。(BTSB)

1:1-3 本書的歷史背景。耶利米生活在非常艱難的時期。他約在主前627年開始事奉,當時在位的是猶大國最後一位好王約西亞;耶利米的事奉一直持續到主前587年,耶路撒冷被巴比倫佔領之後不久。耶利米盡心竭力地傳道,卻仍然沒能改寫國家被擄的結局。

1:1-3 歷史背景。耶利米的先知職事發生在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在主前586年被流放到巴比倫之前的最後幾個國王統治時期的南國猶大。由於他的先知生涯始於“約西亞在位第13年”(主前627年),並一直持續到耶路撒冷被毀之後,他的預言時間超過了40年(代下36:12、21-22)。(BTSB)

1:1 便雅憫地,所羅門死後,王國一分為二,便雅憫和猶大是擁護大衛王朝的兩個支派(王上11:35~12:24)。亞拿突城(11:21-23,32:6-9)位於耶路撒冷東北3-6公里,因此耶利米是在都城和聖殿的薰陶下長大的。亞拿突城是從便雅憫支派的地業裏分給祭司的四座城邑之一(書21:17-18)。祭司,耶利米是亞比亞他的後裔,所羅門革除了亞比亞他的祭司職任而改立撒督(王上2:26-27、35),這與耶和華對以利家的譴責吻合(撒上2:27-36)。(關於耶和華的名,見出3:14注,3:15注。)因此,耶利米並不在聖殿政治的權力中心。這樣,他就不易中肯地批評聖殿的領袖。但耶利米對上帝的聖言十分熟悉,並負責教導百姓(何4:1-3;瑪2:1-9)。耶利米的話,這是先知耶利米所說的話,但也是上帝的默示(4節;見彼後1:21)。

1:2 約西亞,《列王紀》的作者認為,只有希西家和約西亞兩位君王是對上帝完全忠心的(王下18:1~20:18,22:1~23:30)。約西亞約在主前640—主前609年作王,約在主前622年領導了一次宗教改革(王下22:8~23:27)。在一場錯判的戰役中,他與法老尼哥交戰,結果戰死沙場(王下23:28-30)。約西亞在位第十三年,約為主前627年。因此,耶利米大約是在約西亞改革前五年蒙召作先知。他在這場運動中是否做出過貢獻,或扮演什麼角色,我們不得而知。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經文再次強調下文的話來自上帝,耶利米只是上帝的信使。

1:3 約雅敬約在主前609—主前598年作王,他厭惡耶利米所傳的信息(36:1-26),是本書中的惡人。他親埃及而反巴比倫,導致巴比倫約在主前605年入侵猶大,並擄走一些百姓。但以理和三位朋友就在當時被擄到巴比倫(但1:1-2)。後來,約雅敬轉而效忠巴比倫,其後又再次投向埃及,導致猶太人在主前597年第二次被擄。以西結在這次被擄到巴比倫。西底家是最後一位猶大王(約主前597—主前586年在位),他反復無常,雖然尋求耶利米的意見,卻又不予採納(耶21:1-10,38:14-28)。他抵抗巴比倫,最終導致巴比倫人在主前587年或主前586年五月,即公曆7月或8月(參39:1-10),攻陷耶路撒冷。這次被擄一直持續到大約主前538—主前535年為止,那時,征服巴比倫的波斯王居魯士准許猶太人返回家鄉(拉1章)。耶利米預言被擄將持續70年,他的預言確實地應驗了(自主前605年起計;見25:11注)。

1:4-16 耶利米的蒙召和信息。因為百姓無心聆聽上帝的話,所以耶利米的蒙召(4-8節)和信息(9-16節),與他所處的時期一樣艱難。儘管如此,上帝仍然指示耶利米,在宣講和著作中指出猶大的罪和犯罪的後果。

1:4-19 呼召的敍事。耶和華小心翼翼地,以至高主權選擇祂的信使。呼召不是邀請,而是徵兵通告:沒有拒絕服事的選項,正如約拿發現的那樣(見拿1:1-3,3:3)。呼召的敍事往往強調了先知感到資格不夠的原因,如原型的先知摩西(出3:11),但耶和華總是以祂將與先知同在的保證推翻反對意見,賦予他們完成任務的能力。它還經常使讀者瞭解上帝呼召先知的特定事工的性質。(BTSB)

1:4 臨到我,4-19節是一段自述。

1:5 上帝統管一切,在萬事發生之前,他已經知道,因此耶利米在母中成形之前,上帝就曉得他。上帝在耶利米身上的計劃是:他要被分別……為聖,即“分別出來”,去傳講上帝的話。耶利米的事奉並不限於做以色列的先知,而是要做列國的先知(25:1-14,46:1~51:64)。

1:6 耶利米說話謙卑,他絕對不是找藉口推辭。他的確是年幼(希伯來原文naar),意思是仍然依靠父母供養。雖然無法確定他的實際年齡,但他應該還未成年。

1:7 上帝告訴耶利米,他是上帝的使者,以此堅定他的信心。上帝差遣耶利米去的地方,他都要,吩咐他說的話,他都要說。他屬於上帝,再也沒有其他主人,也不應去取悅任何人。

1:8 耶利米可以選擇懼怕上帝(箴1:7),或懼怕人。因為上帝必拯救他,所以他不需要懼怕人;但提到拯救,意味著耶利米會遭遇災難。我與你同在,見30:11注。

1:9-10 上帝按耶利米的,藉此把它分別為聖為上帝所用(賽6:4-7)。上帝把當說的話傳給耶利米,再次強調耶利米所說的話確實出於上帝(參申18:18)。耶利米對後來發生的事沒有邀功。耶利米所傳講的話帶著權柄,而且是在列邦列國之上。至高上帝的話語帶著至高權柄,掌管歷史。耶利米的信息包含三個方面:(1) 他必須拔出拆毀,責備百姓的罪;(2) 他必須毀壞傾覆,傳講審判的信息,(3) 他必須建立栽植,傳講盼望和復興的信息。這三組用詞的其中一組或多組,再次出現在18:7-11,31:28和45:4。在四十多年的事奉中,耶利米將要傳講一個完整而全面的信息。

1:11-12 你看見什麼?在摩7:8、8:2和亞4:2、5:2,上帝也用這個問題帶出異象。在希伯來文中,耶利米的回應與上帝的回答出現兩個雙關語。耶利米說他看見一根杏樹(希伯來原文shaqed,上帝說:你看得不錯,因為我留意保守(希伯來原文shoqed我的話,使得成就。杏樹在春天最早發芽,因此人們說它負責“守候春天”。這裏的意思是:上帝時刻警醒看守祂的話,一有機會就執行祂的嚴厲警告和應許。耶利米傳講上帝的話語時,可以確信這些話語必定成就。

1:13-14 上帝第二次問耶利米看見什麼,這次他看到一口燒開的鍋,從北而傾。這異象的意思是:上帝留意保守、使得成就的話語(12節),就是審判將從北方而來。這個警告最終由巴比倫成就了。根據上下文,災禍(希伯來原文ra‘)一詞可譯作“惡”或“災難、傷害”。耶利米喜歡用這個詞來表達這兩種意思,正如從14節和16節可以看見,他暗示百姓要轉離他們的“惡”,否則上帝將發出“災禍”(參4:4、6,11:8、11、17,18:8-11,23:11-12,25:5、7,26:3,32:32、42,35:15、17,36:3,44:2-3、22-23;見拿1:2注)。

1:15 北方來的入侵者將征服耶路撒冷,並在作出司法裁決的城門口,為他們的首領安置寶座。這個嚴厲警告在39:1-10實現了。

1:16 雖然代行審判的人會坐在城門口(15節),但上帝說審判者是祂自己,至於這民的一切惡,就是離棄我……我要發出我的判語攻擊他們。他們向別神燒香跪拜自己手所造的,表明他們已經“離棄”與他們立約的上帝,轉向其他假神(2:1-8)。他們的罪傷害上帝,向祂行惡。

1:17-19 上帝應許保護耶利米。受迫害將成為耶利米生活的一部分。他將面對全國的反對,但上帝要搭救他,保證他的事奉必能完成。

1:17 上帝給耶利米四個指令。他必須束腰,希伯來文字面意為“束好你的長袍,使雙腿在工作時不受羈絆”。他必須起來,隨時準備工作。他必須單單把上帝命令他說的話(7節)告訴百姓。工作時,他一定不能因他們(敵人)驚惶,否則上帝會把他交給他們,讓他懼怕。

1:18 上帝必使他成為堅城、鐵柱、銅牆,能夠承受來自任何人的攻擊,因此耶利米不應害怕。只要他所做的是上帝的工作,就必定戰無不勝。上帝的至高主權使他得安慰。猶大的君王、首領、祭司,並地上的眾民(《和修》“猶大的君王、官長、祭司,並這地的百姓”),這些人是本書的主角和配角。

1:19 他們……卻不能勝你,上帝應許保護耶利米安然度過仇敵的迫害。上帝的同在(因為我與你同在)使耶利米像堅城一樣(18節),能經受得住隨後的一切攻擊,上帝的呼召、話語和同在,都保證了他的安全。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