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仰——[即]一種知識——的整個實質乃是:第一,崇拜上帝的正當方式;第二,救贖來自哪個源頭。” –加爾文
分类存档:歷史神學
宗教改革為何是必要的?(Robert Godfrey)
在加爾文關注的許多領域上,教會仍然需要進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結束了嗎?(Kevin DeYoung)
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之間的神學鴻溝仍然是巨大的,而且在一些地方非常深。
迦克墩基督論的基本原理(Keith A. Mathison)
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格,即聖子,是神,因此所有的神性屬性都可以正確地用來指稱祂。
多特信經:若非上帝的恩典(Adriaan Neele)
多特信經宣講一種以上帝為中心、以基督為中心的宗教,比起十七世紀,這在今天更是人所需要的宗教信仰。
多特會議簡介──為什麼值得為恩典而戰?(Daniel Hyde)
如今在我們的戰鬥中,我們需要這信條。以此來保存並傳講一個古舊的教義,就是關於上帝的恩典如何拯救像你我這樣的罪人。
教會與以色列:問題所在(Cornelis Venema)
在改革宗神學的觀點裏,耶穌基督的福音直接為所有的信徒,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成全了恩典之約的應許。以色列和教會並不是兩群不同的百姓,反而,教會是上帝真正的以色列……
聖徒的堅忍——多特信經第五項教義(Cornelis P. Venema)
這裏的問題是,上帝在祂的子民身上已經開始的救贖善工,祂是否有能力、而且也願意將它完成?……救恩從開始到終了都是上帝的工作嗎?
不可抗拒的恩典——多特信經第四項教義(Cornelis P. Venema)
上帝百姓的救恩是三一上帝的工作,聖父、聖子、聖靈。救恩的基礎是聖父的揀選,為祂愛子基督的緣故拯救祂的百姓,並且透過基督代贖的工作為他們提供了中保……
全然敗壞——多特信經第三項教義(Cornelis P. Venema)
當你閱讀多特信經時,你很快會注意到,第三、四項教義是合併在一起處理的……這是為了一個明顯的理由:你如何理解人的景況,和你如何理解上帝的拯救工作是息息相關的。
特定的救贖——多特信經第二項教義(Cornelis P. Venema)
我們只能用這個角度來理解聖經用來描繪基督代贖工作所用的詞彙:它們是用來描述基督代表祂的百姓所已經完成的事,而不只是祂樂於要完成的,或使他們可以自己去獲得的。
無條件的揀選——多特信經第一項教義(Cornelis P. Venema)
抗辯派/亞米念派的立場教導,上帝揀選拯救祂的百姓,是基於「預見的信心」;而信條則確認,上帝揀選拯救祂的子民,完全是基於祂主權的恩典和憐憫。
聖約神學歷史(Ligon Duncan)
聖約神學就是聖經神學,但是我們說,它也是系統神學。系統神學採用了解經神學的果子。解經神學是試著從經文中得出上帝和人類作者的意圖。它試圖從經文中汲取出他們想要在這段經文裡傳達的重點和教導。
聖約神學歷史(Scott Clark)
在神學歷史上,我們所知的聖約神學的元素包括:在時間以先的三一神三位格之間的「救贖之約」,與亞當立的「行為之約」,以及在墮落後的「恩典之約」,這些元素從早期教會就是一直存在的。
改革宗神學十大特點(John Tweeddale)
改革宗信仰乃是回歸到古代教會,回到普世教會,回到合乎聖經的真教會裏,這個教會建基在使徒一次交付的真理上,焦點是聖經的三一真神。因此,第一點我們要說的是,改革宗神學是基督教神學,其焦點是上帝。
多特信經簡介——若非上帝的恩典(Cornelis P. Venema)
這個信條是為了回答亞米念(Jacobus Arminius)和抗辯派(Remonstrants)不合聖經的教導所寫的。它優美地闡明了聖經的教導,即信徒的得救自始至終唯獨是靠上帝的恩典。根據多特信經,救恩——從它的發端,即父神永恆的籌算,到它的預備,即神子耶穌基督和祂的工作(中保),到它的施行,即聖靈藉著福音——都是三一上帝以至高主權所構想並實現的。
聖約神學簡介(巴刻)
由上帝主動設立的、上帝與人類之間的盟約關係,將地上和永遠的福分帶給個人,也在他們當中創造出一個群體,以至於他們能擁有上帝子民的團體身份,這事實上是貫穿整本聖經的主題,因此,它會迫使細心的讀者注意到聖約是上帝非常關心的一件事。
基要主義-現代主義之爭與施萊爾馬赫的靈(James Cassidy)
任何時候我們發現有人試圖重鑄我們的教義或實踐,好叫我們對當代文化更具吸引力,這都可能是施萊爾馬赫的靈在攪擾著我們。
路德與慈運理在馬爾堡(Trevin Wax)
馬丁路德和慈運理(Ulrich Zwingli)在聖餐(Eucharist)這件事上未能達成共識帶來的後果,造成政治與信仰的分裂,其後果影響至今,已將近500年。
改革宗神學中的盟約教義(G. Vos)
改革宗神学抓住了圣经最深邃的根基性理念,就是神在一切受造物中无与伦比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