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護聖餐,單純是為了對那些聚集在聖餐儀式上的人進行適當的牧養,同時也是一種警戒。
分类存档:聖約神學
聖約與聖經的統一性(John Frame)
聖約模式幫助我們將聖經視為一個統一體,儘管其作者和書卷之間,無疑存在著差異。
書介:《聖約與創造》(Christopher K. Lensch)
聖經中每一個約都是由前一個約產生出來的。它們如榫頭一般,銜接得非常密合,因為他們在上帝的計劃中是統一的,為的是要恢復原先的創造的設計。
從救贖歷史角度看正典(Andreas J. Kostenberger, Michael Kruger)
正如聖經之外的條約/盟約,都不會沒有一份書成的文件,作為這兩個立約團體之間關係的見證,聖經的盟約也不會沒有一份書成的文件來見證神與祂百姓的關係。
守約的神(Greg Bahnsen)
沒有「聖約」的概念,我們就無法正確理解耶穌基督的救贖大工。
聖約神學不是替代神學(Scott Clark)
教會從來就只有一個,雖然在不同的治理方式下,在不同的預表和影子下,而現今是在基督的實體之
教會:新的約的彌賽亞社群(Michael Williams)
從聖經聖約故事架構的背景來看,教會是新的約的彌賽亞群體。
聖約神學實例說明:羅馬書第五章論亞當和基督是盟約的頭(Steven Baugh)
盟約是整本聖經的結構。聖經中盟約這個基本架構一旦變得清晰,上帝與亞當兒女的關係的所有模式,便在聖經中展開,成為一幅豐富多彩的錦繡,將聖經的內容統一起來。
作為先知預言的預表論(Fred Zaspel)
新約聖經是如何將預表視為預言性的,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是預測性的?
《神與人同住》 第10章「為何我從未發現這點?」(G. K. Beale)
對某些人來說,可能特別對以下概念感到驚訝:創世記一至三章的天地是第一座聖殿(伊甸園是其中一座小型聖殿),而啟示錄廿一章1節至廿二章5節的整個天地也是一座聖殿。為什麼驚訝呢?這是因為有些「眼罩」讓我們看不見聖經的這個榮耀事實。
《聖約神學十三講》(Ligon Duncan)第十三講 希伯來書裏的盟約
這位盟約中保成為盟約的咒詛,因此我們可以成為盟約裏的義人,站在祂面前。
《聖約神學十三講》(Ligon Duncan)第十二講 對觀福音、使徒行傳和保羅著作裏的盟約
聖約神學是充分地被編織進新約聖經的結構及其範圍裏的。
《聖約神學十三講》(Ligon Duncan)第十一講 舊約聖經對「新約」的預言
聖靈在舊的約裏也是積極活動的,和祂在新的約裏的各種活動方式是一樣的。
《聖約神學十三講》(Ligon Duncan)第十講 大衛之約
舊約大衛君王的王位繼承只是一個預表,是一幅朦朧的圖景,是主耶穌永恆統治的預先說明。祂如今坐在天上父神的右邊作王。
《聖約神學十三講》(Ligon Duncan)第九講 時代論:改革宗的評估
聖約神學和時代論最根本的差異是在以色列和教會的問題上。時代論強調對以色列的預言都要照著字面來應驗,而且斷定實體的以色列和教會之間有根本的差別。
《聖約神學十三講》(Ligon Duncan)第八講 摩西之約
盟約永遠是一種關係,而關係就定義來說必定牽涉到雙方。所以,從定義來說,盟約是有條件的。
《聖約神學十三講》(Ligon Duncan)第七講 改革宗洗禮論與新約的實踐
聖禮簡單的定義就是盟約的記號。這就是聖禮的本質,它是個聖禮的記號。
《聖約神學十三講》(Ligon Duncan)第六講 亞伯拉罕之約:盟約記號及其涵義
屬靈恩典最重要的一個作用是什麼呢?就是使我們有能力完成我們的責任。
《聖約神學十三講》(Ligon Duncan)第五講 存留之約:挪亞與亞伯蘭
在挪亞之約裏,同時展示了普遍恩典和特殊恩典的層面。它的確是恩典之約的一部分,雖然它同時含有普遍恩典的意義,和救贖恩典的意義。
《聖約神學十三講》(Ligon Duncan)第四講 行為之約與恩典之約
在改革宗傳統裏,我們一直相信聖經所說的全部都是真確的、有權威的,它是我們信仰和生活唯一的準則,不只是它所明確說到的,也包括它所暗示、但可以靠有效和必要的推理得出的( “inferential th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