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以耶穌時代的人的方式來教授這些《舊約》故事。讓我們指出他們是如何描繪基督的…
分类存档:聖經神學
聖經詞條:路加福音─使徒行傳的神學(Luke-Acts, Theology of)
一個特殊的歷史環境中進行祂的救恩計劃,而那個特殊的歷史環境本身也是世界總體歷史的一部分。
耶和華的使者(Joel Beeke)
上帝通常是透過耶穌基督向人類說話,向人類顯現,因為耶穌基督是永恆的道,同時是不可見的上帝的明確形象。
如何閱讀福音書和使徒行傳(聖經研修本)
福音書的主角是耶穌和上帝;耶穌執行父上帝的計劃。
耶穌與以賽亞的第二次出埃及(Benjamin Gladd)
正如我們在馬可福音中看到的那樣,耶穌來是為了把以色列從屬靈上的束縛中解救出來,這是一次新的出埃及,並迎來新創造。
被擄與出埃及(Thomas Richard Wood)
要真正理解以色列的被擄和出埃及的神學意義,就必須按照《聖經》的描述來看待這些事件,也就是在人類的創造、墮落、救贖、復活的大背景下進行。
「兩個國度」的五種不同說法(Gregory Baus)
不同的神學家對「兩個國度」有不同的說法。這篇博文對這個名詞作了清楚的分類與定義。
論巴文克思想中的自然法和兩個國度(Nelson Kloosterman)
巴文克比起兩國論的倡議者所主張的,更強調在基督論上兩個國度的統一和整合
兩國論與基督徒政治學:五把鑰匙(Caleb Smith)
基督徒可以毫不羞愧地訴諸於我們從聖經中學到的關於人性的客觀真理。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真理,來幫助我們以實際有益於鄰舍的方式去參與政治。
聖經詞條:以西結書的神學
在以西結的觀念中,神擁有至高無上的主權,因此祂有權審判耶路撒冷和摧毀她的聖殿。但神的主權,亦正正是耶路撒冷盼望的基礎。聖殿被毀並非表示神已經失敗,或是應許已經完結。
聖經詞條:耶利米書的神學(Jeremiah, Theology of)
聖經所描繪的神,並非一位在裁定百姓背約之後,便冷酷無情地宣佈懲罰的判官。反之,祂一再規勸祂這群出爾反爾的立約子民重新守約。
由聖經神學看土地(Nicholas T. Batzig)
在整個舊約聖經的世代中,主耶和華所作的一切,就是要恢復耶和華的祝福。這會吸引我們回到伊甸園,去尋找地土/世界之關聯的蛛絲馬跡。如果我們回到起初,從人的創造開始,就會看到。
牧師們為什麼都應該關注魏司堅(Danny Olinger)
如果亞當沒有犯罪,他就會從未經確認的公義(unconfirmed righteousness)和與上帝間接交流的狀態轉為確認的公義(confirmed righteousness)和與上帝完全交流的狀態。
什麼是文法歷史解經法?(Guy Waters)
我們如何從經文本身得出其含義呢?
兩國論神學與上帝的聖約法令(James Cassidy)
我們都生活在上帝聖約法令的舞臺上。因此,我們斷不敢默不作聲:無論是在教會裏還是在公眾領域中。
兩國論神學和新凱波爾主義(Kevin DeYoung)
基督給我們的大使命是進到世界中,使人作祂的門徒,而不是進到世界中,建造天國。
約伯記與秩序的隱藏(Graeme Goldsworthy)
書中偉大的詩體對話,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以為用有限的經驗去感知秩序,就能理解所有的事情,是很危險的…
聖經神學讀本:歷史中的救恩
基督教與世界上其他宗教或哲學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所宣揚的救恩,都有歷史的根據。
聖約與聖經的統一性(John Frame)
聖約模式幫助我們將聖經視為一個統一體,儘管其作者和書卷之間,無疑存在著差異。
書介:《聖約與創造》(Christopher K. Lensch)
聖經中每一個約都是由前一個約產生出來的。它們如榫頭一般,銜接得非常密合,因為他們在上帝的計劃中是統一的,為的是要恢復原先的創造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