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聖經神學?(Dean Ulrich)

What is Biblical Theology?

文/Rev. Dr. Dean Ulrich, PH.D. 誠之譯

原刊於台北改革宗神學院院訊2012冬季刊

本刊的一些讀者也許常常會看到標題上的「聖經神學」(biblical theology)這個詞,也想知道到底還有沒有其他種類的神學?他們可能認為,既然所有的神學都有聖經根據,就有資格被冠上「合乎聖經的」(biblical)這個形容詞。神學家們詮釋聖經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是他們都是根據同一本聖經得出結論的,不是嗎?

不同的神學

事實上,並非所有的神學都是「合乎聖經的」。除了基督教以外,其他宗教也有他們的神聖經典。就拿《可蘭經》或《摩門經》來說,穆斯林和摩門教徒認為這些書籍乃是上帝的啟示,而各種「非聖經的」(non-biblical)神學──對神及其旨意的認識──都是以這些啟示為基礎。

此外,有些人肯定「自然神學」(natural theology)的真確性,主張人不需要求助於聖經就能認識上帝。也就是說,人光憑自己的理性就足以定義或理解上帝。亞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學》(Metaphysics)是自然神學較早期的例子,而啟蒙運動時期的宗教或理神論(Deism)則是亞氏思想上的後裔。著有《單純理性限度內的宗教》(Religion within the Limits of Reason Alone)的康德(Immanuel Kant)可說是啟蒙思想最有影響力的倡導者,這個書名本身就宣示了在聖經之外去認識上帝的可能。

是否有其他的典籍也包含了上帝的啟示?若不藉助聖經,人有可能認識上帝嗎?我們沒有足夠的篇幅在這裡回答這些問題。但在神學院的課程中,這些問題可從護教學、神學和宣教學當中找到答案。我要強調的重點是:並不是所有的神學都可以被冠上「聖經」(biblical)之名的。

即使對基督徒而言,也不是所有的神學都被歸類在「聖經神學」的名下。在神學院裡,「聖經神學」這術語指的是一種有別於系統神學、卻又與之互補的學問。與聖經神學相較之下,系統神學並沒有顯得較不合乎聖經,因為理想上,兩者倚靠聖經的程度應該是不分軒輊的。唯一的差異乃是關乎方法。

系統神學將聖經視為一件已完成的作品,這作品揭示了上帝對創造與救贖的計劃。系統神學的焦點並不在於神開展這計劃的過程,而在於梳理、彙集聖經對「上帝」、「人」與「救贖」這些主題的教導,而這些教義在邏輯上是互相注解、彼此接引的:聖經對「上帝」這主題的教導,闡明了它自己對「人」這主題的教導;而它對「人」這主題的教導,也闡明了它自己對「救恩」這主題的教導。因此,聖經的確是有一個「教義系統」可言的。

系統神學的潛在問題是:過度強調「教義系統」的作法有可能會把基督信仰簡化成一套命題。基督教雖然有它的命題,但是基督信仰並不能被簡化成一套邏輯的抽象概念或信仰聲明。聖經主要的文學類型是「敘事」而非「神學論文」,這一點還不夠明顯嗎?上帝選擇用一個宏大的故事來啟示自己。雖然我們在聖經中也可以找到詩歌、智慧文學、預言和書信等不同的文體,但那關乎上帝如何創「始」成「終」的故事,卻貫穿了整本聖經,並將所有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真正的宗教乃是扎根在上帝在歷史當中的作為,這些作為共同彰顯出祂既是偉大全能又是恩慈良善的上帝。上帝在祂的應許上必不致失信,因為祂總是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並無比熱切地想要履行祂的承諾。所以,基督徒不是信靠一個邏輯系統,而是一位神而人者,祂總是實現祂預先宣告的,並把祂所行的向我們解釋明白。 

即便如此,上帝的所行所言始終有祂的一致性,因此系統神學不但是可行的,甚至是必要的。換句話說,上帝在整個人類歷史中有一個救恩計劃,而這計劃與計劃者都是永不改變的。因此,聖經論到上帝為了成就祂的計劃所做的一切,是可以被系統地整理成抽象的信仰告白的。

聖經神學強調有機的進程

雖然聖經神學也肯定聖經是一本已完成的作品,它卻更為關注上帝的計劃在歷史進程中的開展。因為上帝並不是一次就完全地啟示祂自己或是祂的計劃,聖經也不是某一天突然以最終的形式從天上掉下來的。反之,上帝是在歷史中一步步地採取行動拯救祂的百姓,祂的話也是漸進地被啟示出來,用以說明祂的作為。聖經神學的焦點,就是救贖和啟示這「花朵」的綻放。

縱然上帝可以公義地任憑人類在他們的罪中滅亡,但是祂卻恩慈地一再進入歷史之中,定意要將雖已墮落卻仍舊屬祂的百姓(以及世界)贖回。上帝在創世記第三章第一次揭示了祂的救贖計劃,從此這計劃在整本舊約聖經中便不斷地開展。在每一次拯救的行動之後,上帝總是賜下啟示以解明其意義。然而這一連串介入歷史的拯救行動不是在舊約的末了,而是在受膏者耶穌身上達到了高峰。舊約本身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其中的應許和盼望直等到時候滿足、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之後才得以實現。上帝在祂先前的介入行動中預表並預告了耶穌──祂是上帝救贖計劃所「預表的實體」(antitype)或應驗。雖是如此,上帝所有的作為都是為這救贖計劃而效力。同樣地,每個階段的啟示都解釋了上帝為了祂的名要救贖一群百姓的計劃如何逐步推進。換句話說,每個階段的啟示,都在訴說同一個「神如何實現這計劃」的故事。所以,上帝是在歷史中一步步地採取行動拯救祂的百姓,祂的話也是漸進地被啟示出來,用以說明祂的作為。

根據路加福音第二十四章的記載,在祂復活的那日,不管是在往以馬忤斯的路上與那兩個門徒的對話,或是在耶路撒冷與祂門徒的談論,主耶穌都示範了這個「救贖歷史」(redemptive-historical)或「以基督為中心」(Christ-centered)的釋經法。祂教導這兩群人如何以祂的位格和工作為參照點來閱讀整本舊約。他們應該要認出,那些在耶穌之前環環相扣的各個事件,以及尾隨其後並解明這些事件的啟示(合起來就是整本舊約),是漸進逐步地彙集在祂身上,藉此得以應驗。換句話說,耶穌是這故事的主角,但若我們沒有把握住祂在這故事中的地位,就會誤解祂。

若救贖有一個進程,它就是有機(或譯為「有生命」)它的每個階段,都是那隨著時間逐漸開展的整全計劃的一部分。魏司堅(Geerhardus Vos)用一顆小小的橡樹種子和一棵巨大橡樹之間的關係,來比喻上帝的救贖作為,並用來解釋這些作為的啟示。乍看之下,這兩樣東西似乎沒有關聯,但是實際上橡樹正是由種子長成的。種子和由它長成的植物,兩者之間正是一種有機的關係。沒有其他的植物可以從橡樹種子長成。同樣地,前一階段的救贖作為及相伴隨的啟示,與下一階段的救贖作為及相伴隨的啟示,兩者之間也有相同的關聯。後者是由前者而出,次序不會顛倒。上帝在耶穌基督裡已經成就的,正是舊約聖經中每個部分所預示和展望的。

聖經神學認識到:上帝至高地掌管著整個歷史,將人類在歷史中所有的活動導向祂預定的結局。每一個事件彼此環環相扣,都為了實現上帝在創世之前所預定的結局而效力。然而,最終的成全,並沒有讓起初的作為變得較為次要或可有可無。上帝先前在舊約中的作為和相關解釋,與祂後來在新約中的作為和相關解釋相較之下,並沒有顯得較不成功或比較沒有權威性。相反的,前者只有在它們期待並指向的耶穌基督身上,透過祂的位格工作,才能被恰當地理解。同時,這些先前在舊約中得到解釋的上帝的作為,也塑造了後續發生的事件。約翰‧戈爾丁蓋(John Goldingay)對舊約中的事件及其解釋給了中肯的評論:「正是這個(舊約)故事,讓耶穌成為我們現在所認識的耶穌;換作另一個不同的故事,可能會塑造出另一位耶穌」。魏司堅的橡樹比喻告訴我們:從什麼樣的種子就長出什麼樣的植物。鑒於上帝在歷史中為了救贖一群屬祂名下的百姓──為的是高舉祂的愛子──所採取的行動,整本聖經無非是一本獨一的、述說上帝在耶穌裡的救贖計劃的基督信仰著作。

上帝從舊約時代就開始進行祂的救贖計劃,但這工作一直到耶穌第一次降世才達到高峰。即使如此,在耶穌第二次來臨之前,上帝仍然持續地拯救祂的百姓、恢復祂的創造。同一位上帝不僅在在舊約時期(從人的墮落到耶穌降生)、也在新約時期(從耶穌降生到耶穌第二次再來)不斷地執行並達成祂整全一致的救贖計劃耶穌的第一次降世是救贖歷史的中心與關鍵:祂為選民一次獻上了永遠有效的贖罪祭,並擔當了掌管宇宙萬物的中保職分。然而,耶穌第一次降世並不是救贖歷史的終點──它會繼續往前,直到耶穌基督使一切仇敵都服在祂的腳下、並迎接上帝的百姓進入他們榮耀的產業為止(哥林多前書十四20-28)。

不過,當我們宣稱上帝的救贖作為以及用來解釋這些作為的啟示屬於一個有機的進程時,不可忽略的是:這個要讓雖已墮落、卻仍舊屬祂的受造之物與祂永恆的旨意最終相符的計劃,有時候似乎是中斷或停滯的。有許多的時候,我們實在不明白,在廣闊的歷史中,或者在我們個別的生活裡,上帝到底在做什麼。有些事件看起來常常是毫無關連或偶然的──甚至與上帝已顯明的旨意相矛盾。然而,聖經關於上帝的主權,和祂在世界歷史與個人生命歷程中之護理的教導,使得我們在討論救贖歷史之進程時,不得不援用「漸進的」和「有機的」這兩個概念。從失樂園到復樂園,這勢不可擋的發展就是聖經神學所追尋的軌跡。這樣一來,聖經神學不但向基督徒保證上帝必定忠於祂的應許,也激發基督徒對上帝的信靠──願意在生活裡每個由上帝所預定、為祂永恆的計劃而服務的處境中,順服祂的命令。

聖經神學需要傳道者的投入

魏司堅也教導:上帝藉由耶穌,一次性地拯救了祂的百姓脫離罪惡。祂由童貞女所生、被釘在十字架上、復活、升天,都是歷史中獨一、無法重複的事件。然而上帝仍然持續進行拯救罪人的工作,所以把耶穌所成就的施行在罪人身上,卻是必須一再反復進行的。在這一點上,我們並不需要源源不斷的啟示。相反地,聖經已經指教我們如何領受耶穌所成就的救贖福益,而聖靈則是把這些福益施行在那些信靠耶穌為救主的人身上,使他們重生、稱義、成聖和得榮耀。因此,我們需要的是那些能夠正確地以聖經神學的觀點解釋上帝的救贖計劃、並向全世界宣講這計劃的傳道者

以賽亞和保羅都曾提出同樣的問題:若沒有人傳講,有人能夠聽見這滿有榮耀的計劃、能夠看出這計劃對現今世界的意義嗎?答案是「沒有人」。上帝已經選擇透過傳道者向全世界宣講福音。為了履行這使命,他們應當認識聖經神學,明白聖經裡各式各樣的內容如何在這個最終要在耶穌身上完滿實現的單一救贖計劃中找到它們的統一性因此,聖經神學應該是神學院訓練的重點。神學院的畢業生和他們所服事的對象,都必須看出每段經文如何見證了上帝透過祂的愛子所成就的。唯有透過這個「聖經神學」或「以基督為中心」的進路來解讀上帝全盤的旨意,才能讓神學院訓練出來的傳道者正確地、為了牧養的需要來「分解真理的道」。如此一來,這些傳道者才能幫助上帝的子民,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為了耶穌基督的榮耀而活。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