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聖約神學?
WHAT IS COVENANT THEOLOGY?
作者:里根·鄧肯(J. Ligon Duncan III, PhD),Senior Minister, First Presbyterian Church

聖約神學是以上帝和祂子民相通的永恆計劃(聖約神學家稱之為「救贖之約[covenant of redemption]」)為背景來闡釋福音的一種神學觀,而這個永恆計劃在歷史上的具體呈現,就是行為之約和恩典之約。
傳統的聖約神學,把救贖歷史劃分為主要的兩種聖約關係:行為之約(covenant of works)和恩典之約(covenant of grace)。聖經雖然沒有出現這兩個詞,但這種通過歸納經文得出的結論,可以具體反映出聖經信息的統一性,如同「三位一體」這個詞雖然沒有出現在聖經中,卻總括了聖經中關於上帝的重要真理一樣。藉著這兩個約(以及恩典之約在歷史上漸進的展開),聖約神學解釋了基督死亡的意義,幫助我們明白聖禮的本質,並為我們的得救確據提供了最堅實的解釋。
換一種方式來說,聖約神學是聖經所用的方式,來向我們解釋、並幫助我們更深刻地認識:(1) 什麼是代贖(基督死亡的意義);(2) 什麼是得救的確據(我們根據什麼可以與上帝相交、享受祂的應許?);(3) 什麼是聖禮(聖約的記號與印記——它們是什麼,有什麼功效);以及(4) 救贖歷史的連續性(上帝救恩計劃的統一性)。聖約神學也是一種釋經學,一種認識聖經的方法——一種本乎聖經來解釋聖經啟示統一性的進路。
當耶穌向祂的門徒解說祂死亡的意義時,祂是用「約」的觀念來解釋的(見太廿六章;可十四章;路廿二章;林前十一章)。當上帝向亞伯拉罕保證祂應許的話必定會實現,也是用約來表達的(創十二、十五、十七)。當上帝把祂的百姓分別出來,將祂的工作深植在他們心中,用一種可見的形式來表達祂的愛和憐憫,並確認他們未來的產業時,祂就賜下約的記號(創十七;出十二、十七、卅一;太廿八;徒二;路廿二)。當路加想要告訴早期的基督徒,耶穌的一生和事工,是上帝對祂的選民長久以來之應許的應驗,他也訴諸聖約,並引用了撒迦利亞的預言。如此,我們看到,早期基督徒是用上帝成全、應驗了祂與亞伯拉罕的約,來認識耶穌基督彌賽亞的工作的(路一72-73)。詩篇的詩人和希伯來書的作者,也是用聖約來顯明上帝的救贖計劃是如何安排的,以及如何在歷史中展開的(詩七十八,八十九;來六~十章)。
聖約神學不是對時代論(dispensationalism)的一種回應。典型的時代論在十九世紀形成之際,聖約神學早已存在。聖約神學也不是要作為嬰兒洗禮的藉口,以合理化一種特別的聖禮(例如現代的嬰兒領聖餐禮,和「洗禮重生論」)。聖約神學更不是狹隘的宗派觀念,而是普世教會認識聖經的方法;它雖然是在宗教改革時期發展出來的,但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大公教會,在歷史上也被宗教改革後的各個群體(浸信會,公理會,獨立教會,長老會,聖公會等)所欣賞。聖約神學不能被簡化為只是對聖約兒童的一種特殊看法(聖約繼承論covenant successionism)背書,或合理化某種特定的末世論,或特殊的教育哲學(無論是基督徒在家教育或基督徒學校,或典型的學校)。聖約神學遠遠大於此,比這些都更為重要。
「聖約的教導是所有真正神學的根基。有人說過,如果你真正明白行為之約和恩典之約的分別,你才真正明白神學。我確信,幾乎所有人所犯的有關聖經教訓的錯誤,都是對律法之約與恩典之約,有根本上的錯誤認識造成的。願上帝現在給我們能力來教導,並賜你恩典,來領受這個重要的主題。」這是誰說的呢?司布真——偉大的英國浸信會佈道家!這可以解除我們的疑慮,以為這只是一種偏狹的解釋聖禮的觀念而已。
聖約神學的源頭是三位一體上帝的生命和工作。上帝與人立約,與我們團契相通,是以三位一體之間的關係為模型的,也反映出祂們之間的關係。三位一體之間共享的生命,是上帝與祂的選民之間所立的恩典之約的藍圖。上帝永恆的救贖之約,就這樣藉著恩典之約,實現在歷史的時空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