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4 希伯來書 3:7~4:13 (2.1.24)

Study 4 Hebrew 3:7~4:13 (2.1.24)

研經題目:

1. 三7~四2。這裏警告我們要提防什麼危險呢?以色列人在曠野為何陷入這種危險呢?我們怎樣可以避免同樣的災禍呢?

2. 四1~13。神在哪幾方面用祂的道來對付我們呢?祂的什麼應許仍然等待我們來享受呢?要這應許成為我們的經驗,有些什麼條件呢?有誰能規避神的對付嗎?

注:

二12、13;4:1。在這三節經文中,每一節都有一個勸勉,是用多數形式而對眾人說的,勸誡他們要留意,免得他們中間有人把神離棄了。【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3:7~4:13 警告:給上帝百姓的安息。作者從對比耶穌與摩西(3:1-6),轉到比較跟從他們的人的回應。跟從摩西的人因不順服和不信,無法進入上帝應許的安息。上帝的兒子遠超過摩西,作者勸勉跟從基督的人務必謹慎,不要重蹈摩西跟從者的覆轍,以致無法進入上帝所賜的將來的安息。事實上,基督徒甚至在今世就可以預嘗這種安息的福樂。

3:7~4:13 警告:用持久的信心回應神的話語。根據摩西和基督在3:1-6中的平行之處,本段落舉以色列在曠野的世代為例,提出了一個審判的預表,警告百姓不要離開福音的信息。它包含了從幾段《舊約》經文(創 2;民14;詩 95)裏提取的思想。3:7-11 這段引自詩篇 95: 7b-11 的延伸引文是指以色列人的不信和上帝在曠野拒絕他們(民14章)。詩95篇更廣泛的主題是神因著祂作為創造者的權利而以大君王的身分施行統治(詩95:3-6),這與4:1-11中關於上帝自己的安息的論述有重要的關聯。以色列在曠野的世代是犯罪和不信的常見典範,或預表(如:民32:7-11;申1:19-35;詩106:24-26;林前10:1- 13;猶5- 7節)。(BTSB)

3:7-19 出埃及那一代人的失敗。作者描述出埃及那一代人如何未能以信心回應上帝的救贖工作,並在12-14節和4:1-13的勸勉中以之為鑒戒。

3:7-11 在希臘原文中,第7節開頭有 “所以” 一詞(見《和修》),《和》沒有譯出。作者引用詩95:7-11,論到摩西那個世代的人,以凸顯摩西的忠心(1-6節)。作者指出這篇詩是出自聖靈的話,以強調話語中的權柄(參可12:36;徒1:16,4:25)。

3:11 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民14:20-35記錄了上帝對那一代人的關鍵審判誓言,但詩人用“安息”一詞概括了他們所失去的(詩95:11)。安息。在摩西五經和征服的背景下,“安息”意味著在上帝應許給他們的土地上恢復活力與繁榮,上帝臨在他們中間,以及不被四圍一切仇敵擾亂的太平(出33:14;申3:18-20,12:9-10,25:19;書1:13、15,21:44,23:1)。然而,詩篇95篇表明,進入應許地不可能是進入上帝最終的安息。在詩篇95篇和後來的《舊約》裏,“安息”意味著他們繼續享受上帝在這塊土地上的祝福,或者期待上帝在未來的大衛王手下恢復這些祝福(撒下7:1、11;代上8:56;詩132:8-18;賽11:10-16,14:1-3,32:17-18;結34:15)。這些祝福植根於上帝對亞伯拉罕(創12:1-3,15:17-21;17:7-8)和大衛(撒下7:4-17;詩89:3-4,19-37)的應許。關於希伯來書讀者對“安息””的理解,見4:6-9。(BTSB)

3:12-13 作者借用詩95篇中的幾個關鍵詞,警告讀者不可讓自己的……剛硬,被罪迷惑,執意不信,使自己離棄(希臘原文apostēnai,“轉開,捨棄,脫離”;參路8:13;提前4:1)上帝。作者指出當中的危險,既鼓勵信徒持守信心(謹慎),也呼籲他們在教會中彼此鼓勵,同行天路(彼此相勸)。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從上帝救贖計劃的角度看世界歷史,教會正處於特別時刻,主已經完成祂在地上的使命(包括降世、宣告福音和升天),現在信徒正等候主再來。在這樣的時刻,信徒需要有信心,彼此勸勉,持守並堅固信心。

3:14 我們……就在基督裏有份了,忍耐到底是基督徒確實在基督救恩裏有份的證據。對於這節經文中的 “”,解經家有不同的理解。有些解經家認為,“若”表示真正的基督徒也有可能失去救恩。然而,《聖經》已明確指出,真正的基督徒不會失去救恩,約10:27-29(“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裏把他們奪去”),弗1:4(“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和其他許多經文(如:約6:39-40;羅8:35、38-39;腓1:6;彼前1:3-5),都證實了這一點。按照希臘原文的順序,本節直譯是:“因為,如果我們將起初的確信堅定地持守到底,就在基督裏有份了。” 從連接詞 “因為”(希臘原文gar)可見,本節應該與13節結合起來理解,與不要硬心(不信和犯罪)的勸勉相關。這個推論的邏輯是,內心剛硬或變得剛硬(13節)是外在證據,表明那人不是(並且從來不是)“在基督裏有份” 的真正基督徒,因為真基督徒不會變得硬心,相反會堅持到底,就是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聖經》當然也鼓勵信徒努力挽回離棄上帝的人,為他們禱告(雅5:20;約壹5:16),盼望他們回轉。不過,這段經文仍然應該被視為嚴厲的警告,上帝以此為工具,使基督徒保持堅定信靠的心,順服到底。人不斷地堅守信仰,就能得著 “信” 和確據,確定自己 “在基督裏有份”。這節經文嚴厲警告那些自稱得救的人,他們必須認真自省,以確定自己是不是正的基督徒。人若沒有堅守信仰和順服上帝的證據,就有理由懷疑他是否得救。

3:15-19 為了強調論點,作者再次引用詩95:7-8,並從出埃及那一代人的失敗中尋找論據(尤見出17:1-7;民14:20-38)。這些人在出埃及時親身經歷了上帝的拯救;事實上,他們跟著摩西從埃及出來,已多次見證上帝的大能和神蹟。儘管如此,他們還是不順從和不信,結果倒斃曠野,不能進入應許之地的安息。3:18-19的平行結構強調不順服源於不信。

4:1-13 進入上帝的安息。作者繼續講解詩95篇,把焦點放在 “安息” 一詞上。有些解經家認為,這裏所說的完全安息,可能是現在的,也可能是將來的。如果將這安息理解為已經開始,但仍有待將來圓滿地成就,那就比較容易解釋經文後半部分的意思。作者指出,信徒需要繼續竭力進入這安息(4:1、11、14),以及信徒得著應許可以止息今生的勞碌(9-10節);由此可見,作者主要著眼於將來。但經文可能還有一層含義,就是將來的安息會影響今生的經歷(因此說 “今日”,7節)。

4:1-11 這些進一步的勸勉是以民14和詩95為基礎的,但它們著重於詩95:11中提到的 “安息”,並將聖經-神學的基礎擴大到創2。(BTSB)

4:1 在希臘原文中,本節開頭有 “所以” 一詞(見《和修》,《和》沒有譯出),表明1-13節與前文的論證(比較3:7-11,16-19節與4:2-10)和勸勉(比較3:12-14與4:1-2、11-13)都緊密相連。應許這個主題在本書很重要,尤其是上帝親自賜下和保證的那些應許(見6:12-20,8:6,9:15,10:23、36;參11:13)。上帝已另外存留了將來安息日的安息(4:3-10)。事實上,信徒現今在一定程度上已進入這種安息了,但必須小心謹慎。畏懼(希臘原文phobeomai),指人在上帝面前,心存敬畏,這裏指人的屬靈狀況(如:徒10:35;羅11:20;彼前2:17;啟19:5;參以下經文注釋:箴1:7;徒5:5,9:31;羅3:18;腓2:12-13;彼前1:17;約壹4:18)。似乎是趕不上了(《和修》“似乎沒有得到安息”),作者指出,讀者中有些人可能沒有真正的信心,因此不瞭解屬靈的 “安息”(見4:2注)。

4:2 作者繼續對比出埃及的以色列人與教會。對於兩者,上帝都宣告要施行拯救(福音),並要他們以信心回應。出埃及那一代人沒有用信心回應,因此無法得到所應許的好處。他們的失敗,警示基督徒群體要防備不信。以色列民出埃及的“福音”,包括上帝應許要拯救祂的百姓離開埃及,與他們立約,以及賜給他們進入應許之地的盼望(如:出6:1-9)。上帝賜給教會的福音,包括在主耶穌裏的啟示和拯救,祂親自藉著大祭司獻祭所立的新的約,以及永遠與祂同在的盼望(如:1:1-4,2:14-18)。

4:3-5 我們已經相信的人,要進入上帝的安息,就必須相信祂的福音(參3:12、19,4:2;更正面闡述這個主題的經文,見6:12,10:22、37-39,11:1-39,13:7)。作者將詩95:11上帝的 “安息”(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與上帝在六日創造後,到第七日休息的安息(引自創2:2)相提並論。從作者的角度,上帝不讓出埃及那一代人進入那安息,說明那安息依然有效,安息日的安息(從創2章開始)仍然是開放的。即使在 “今日”,即作者寫作本書的時候,信徒仍然可以進入那安息,暗示在基督再來之前,整個世代的人都可以進入那安息。

4:6-7 第6節重申2-5節的結論(參3:15-19)。福音。見4:2。第7節的進一步論證,暗示詩95:7-8的今日指出,即使在今日,敬拜上帝的人還是有可能進入將來的 “安息”,並得到出埃及那一代人所錯失的福氣。關於 “上帝的安息”,重點在於明白祂的創世之工已經完成;基督徒承認基督救贖他們脫離罪惡的工作已經完成,所以他們也可以進入上帝的安息。

4:8-10 若是約書亞已叫他們享了安息,我們可能會認為出埃及那一代人所尋求的 “安息”,就是進入應許之地。然而,在約書亞時期,以色列人已經進入應許之地,而詩95篇(其中有 “今日” 進入上帝安息的應許)是寫於約書亞時期之後(4:7用 “過了多年” 來表示),因此今生,甚至今天,上帝的百姓仍有可能進入安息日的安息(9節)。今天進入這安息的應許,意味著人不需要因對自己的最終命運沒有把握而拼命掙扎。這應許的意思是,享受與上帝同在的喜樂,分享上帝在第七日安息所進入的永恆喜樂(10節)。

4:9 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上帝的子民存留。重複第1、6節的觀點,使用相同的動詞(安息的機會“仍然成立”或“存留”),但使用不同的名詞。安息日的安息,指與第1、6節相同的上帝賜予的祝福、安全和從掙扎中解脫出來的經歷(“安息”),但它使用了安息日慶典的圖景,或在敬拜中歡樂地“守“安息日(來自動詞,意思是“慶祝安息日”;出16:30;利23:32,26:34-35)。這也將“安息”的概念與末世的“安息日”的概念聯繫起來,屆時,上帝要將祂的子民和墮落的受造物恢復到祂對他們原處的心意。安息的完全應驗會出現在新創造中(賽65:17,66:22;啟21:1-4)。在猶太教和早期基督教中,“安息”和上帝對萬物的更新之間通常會有關聯(在偽經中,見以諾壹書72:1;禧年書1:29;4:26;利未遺訓18:9;但遺訓5:12;以斯拉肆書7:75;8:52;10:54;13:36;在《使徒教父》中,見巴拿巴書15:1-9)。希伯來書第4章中“安息”的這種意義更有可能,因為這些經文將末世的安息與希伯來書中的其他末世論概念聯繫起來:即將到來的時代(1:6和注釋;2:5);即將到來的永遠長存之城(11:10、16;12:22;13:14);以及錫安,天上的耶路撒冷(12:22)。這將是上帝對祂子民安息的最終應驗,民數記14章和詩篇95篇都預示了這一點。(BTSB)

4:11 所以(根據9-10節的結論),信徒要竭力進入那安息,這裏再次強調要堅守信心(參2:1,3:14,4:14)。但信徒要謹記,得救不是靠善行,而是靠耶穌這位大祭司所獻的祭(如:14-16,5:9,10:10-14)。信徒討上帝喜悅的任何行為,都是出自耶穌在他們裏面的工作(13:20-21)。堅守信心的對立面就是不信從(《和修》“不順從”),正是出埃及那一代不信的人所犯的罪(3:18,4:6)。

4:12-13 作者繼續提出警告:上帝清楚知道有人因不信而不順從。上帝的道(原文直譯:上帝的話語),在本書中,這個短語一般指救恩的信息(13:7;參4:2)。但這裏把 “道” 描述為上帝親自發出的話語,是活潑,有功效,銳利,能刺入,能辨明(12節)的,有著洞察一切的(13節)。上帝的道就是上帝本身,能使人最深處的思念和主意赤露敞開,這種情況常見於基督徒的生活中。

剖開魂與靈,關節與骨髓(《新譯本》):雖然有些人在這裏找到支持人是由體、魂、靈組成的三分法的觀點,但上下文卻反對這種觀點。相反,這節經文強調神的道進入人內心深處的能力。作者的意思不是要把人劃分成幾個組成部分。另外,如果有劃分的意思,我們希望作者說的是“骨頭和骨髓”,而不是“關節與骨髓”。參看路加福音10:27的類似表達形式。(RSB)

4:12-13 這兩節經文是連在一起的(第12節開始和第13節結束用的是同一個希臘字,分別譯為 “道” 和 “帳”;“我們必須向祂交賬”,見《和修》)。它們告訴我們為什麼需要專心努力(11節),並總結從3:1開始的整個段落,論到當我們聽到神的信息時需要忠心回應(2、7節;3:7、15)。(BTSB)

4 thoughts on “Study 4 希伯來書 3:7~4:13 (2.1.24)

  1. 1. 三7~四2。這裏警告我們要提防什麼危險呢?以色列人在曠野為何陷入這種危險呢?我們怎樣可以避免同樣的災禍呢?
    答:這裏警告基督徒不要像出埃及那一代人一樣硬著心,被罪迷惑,執意不信,無法進入上帝的安息。以色列人在曠野沒有以信心回應上帝的救贖大工,他們試探上帝,存著不信的惡心離棄上帝,以至於招來審判。要避免同樣的災禍,必須“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3:14),將信心與所聽的道相調和(4:2)
    2. 四1~13。神在與我們打交道時,以哪些方式使用祂的話語呢?祂的哪個應許仍然敞開,等候我們享受呢?要這應許成為我們的經驗,有些什麼條件呢?有誰能避免與神打交道呢?
    答:上帝與我們打交道時,是用這些方式來使用祂的話語:1) 應許(4:1);2) 差遣祂的僕人傳道,宣講福音(4:2);3) 警告、勸勉與審判(4:3-11)。“安息日的安息”(進入末世的新創造)是至今仍然敞開、等候我們享受的。要享受這應許,就必須聽從上帝的話,抓住上帝的應許,竭力進入那安息。沒有人能避免與上帝打交道,因為萬物在上帝面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Like

  2. 1. 三7~四2。這裏警告我們要提防什麼危險呢?以色列人在曠野為何陷入這種危險呢?我們怎樣可以避免同樣的災禍呢?

    -这里警告我们不可硬着心,悖逆神,像未能进入迦南地的以色列百姓一样。神带领以色列人旷野四十年,不断试探神,观看神行使的神迹,有时连神迹也不满足, 反而心刚硬,转而埋怨神,最终未能进入神的安息而死在旷野。
    -12~14节强调信徒要谨慎,要“彼此相劝”,切不可顺从世俗的诱惑离弃神,要“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活出信靠顺服的真正信仰生活,得着救赎的恩典。

    2. 四1~13。神在與我們打交道時,以哪些方式使用祂的話語呢?祂的哪個應許仍然敞開,等候我們享受呢?要這應許成為我們的經驗,有些什麼條件呢?有誰能避免與神打交道呢?

    -神又真又活的话语引领人进入祂永恒的安息,祂用以下方法使我们接受祂的话语:神应许,凭信心可以进入祂荣耀里的最终安息(4:3);派遣祂的仆人传道,警示信徒,好叫我们晓得重生后,还要持守信心,方能得救(4:2);启示我们敬畏祂的应许,若不以信心接受神的应许,就不得进入安息(4:1)。
    -在耶稣基督里的永恒的安息,仍然是敞开的,是所有因基督宝血而得拯救的,持守信心顺服的神的子民所要享受的(4:9)。
    -没有人能避免神的道,所有受造在神面前都是赤裸敞开的

    Like

  3. Study 4 Hebrew 3:7~4:13
    1. 三7~四2。這裏警告我們要提防什麼危險呢?以色列人在曠野為何陷入這種危險呢?我們怎樣可以避免同樣的災禍呢?
    * 這裡警告我們聽了福音不要心硬,讓自己不能進入神的安息。
    * 以色列人在曠野試探神,惹祂發怒。
    * 我們應當彼此相勸,保有堅持到底的信心。

    2. 四1~13。神在哪幾方面用祂的道來對付我們呢?祂的什麼應許仍然等待我們來享受呢?要這應許成為我們的經驗,有些什麼條件呢?有誰能規避神的對付嗎?
    * 神的道可以深入我們的心思意念,直接看清我們是硬心還是信心,是歡喜接受福音,還是恨惡神的道。
    * 神給我們安息的應許。
    * 只要信的人,就可以得到這安息,不再需要靠行為稱義,可以放下我們無謂的工作,因信靠基督的救恩稱義。
    * 萬物都在神的權柄下,一切都是坦然在主眼前的,沒有人能逃得過。

    Like

  4. Study 4 Hebrew 3:7~4:13 (2.1.24)
    1. 三7~四2。這裏警告我們要提防什麼危險呢?以色列人在曠野為何陷入這種危險呢?我們怎樣可以避免同樣的災禍呢?
    * 要提防不信的危险。
    * 以色列人因为不信,所以在旷野硬着心肠试探主,不认识主的作为,以至于不能进入应许之地。
    * 所以我们要谨慎,天天彼此劝勉,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

    2. 四1~13。神在哪幾方面用祂的道來對付我們呢?祂的什麼應許仍然等待我們來享受呢?要這應許成為我們的經驗,有些什麼條件呢?有誰能規避神的對付嗎?
    * 神用福音的应许来鼓励我们跟随祂;
    * 神用咒诅的惩罚来警告不信的恶心;
    * 神应许永远的安息要赐给信从祂的人;
    * 我们要用信心把所听到的道相调和,就是不再硬着心肠不听从神的诫命;
    * 没有人能逃避神,因为万物都是祂创造,都是赤裸敞开在祂面前。

    Like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