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年幼的时候。回顾历史,继续控告.

研经题目
- 试列举上帝对祂百姓所行的。他们有何反应?
- 试描述上帝对他们的感受。当你知道上帝是这样的,你的信心是否加增呢?
- 试将上帝描写成一个法官。为何上帝的审判是按人所行的报应他?
- 这样的知识怎样影响你悔改认罪的行动?
【经文注释】(摘自《圣经研修本》)
11:1-11 以色列年幼的时候:这段话的语气,比浪子的比喻(路15:11-32)更见温婉。神是慈爱的父亲,祂表明纵使以色列叛逆(9:10),自己也不禁以怜悯待他。虽然耶和华宣告了对子民的审判,但祂同时又许下复兴和更新的盼望,使以色列不至完全灭亡。(RSB)
11:1 以色列年幼的时候我爱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这是本书最深情的段落之一。先知再次以家庭为喻,描述上帝不仅仅是丈夫,而且也是父亲(参路15:11-32)。这个比喻不是何西阿原创的(参出4:22-23)。太2:15引用了“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这句经文,指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即那位体现了以色列与上帝关系的大卫后裔(参撒下7:14;诗89:26-27)。
11:2-4 上帝从起初就爱以色列,并且从未停止爱他们。在整个以色列历史中,上帝像父亲教养孩子一样,教导以法莲(即以色列)如何行走,并且医治他们(3节)。有些解经家认为,用慈绳爱索牵引他们(4节),仍然是用父母与孩子的比喻;意思是,父母用轻软的绳索来扶持和引导年幼的孩子学习走路。但大部分解经家认为,第4节的比喻已经改变为仁慈的农夫善待自己的牲畜,他放松牲畜的两腿夹板(《和修》“旁边的轭”),不再用粗糙的绳索和夹板牵引着牲畜(像在10:11所做的一样),而是用轻软的“绳”或“索”引导牲畜去吃食。上帝就像一位温柔的农夫,甚至把粮食放在他们面前(《和修》“弯下喂养他们”,11:4)。在所有这些彰显祂恩典的作为上,上帝都没有为祂与百姓的关系另外奠立新的根基,因为这关系从起初就不是建立在律法之上,而是建立在救赎的恩典之上。十诫的序言和其他经文也阐明了这一点:“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出20:2)。正是上帝的爱在维系着这样一种关爱、引导和顺服的关系,不论过去还是现在。然而令人悲哀的是,最被百姓藐视的也正是上帝的爱。先知越发招呼他们,他们越发走开(11:2),“我的民偏要背道离开我”(7节)。
11:5-7 他们必不归回……亚述人却,有些人认为,这里的“不”意即“一定会”,因为8:13、9:3和11:11的内容似乎都与这种否定的意思相反。在语法上是有这种可能性的,但不一定需要这样理解。(见7:16注:“埃及”在前文指所有的外邦势力,而何西阿在这里说,他们不会真的归回埃及当地。)本节可能意指,他们从埃及得拯救的盼望将要落空。以色列人会发现,他们将要臣服于一位新的法老,但他的宝座不在埃及,而是在亚述。
11:8 我怎能舍弃你?上帝用高度拟人化的语言,倾吐祂无法压抑的爱;赛49:15和耶31:20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上帝与祂选民的关系一定不可视作一种形式主义。这些情感的流露表明上帝具有位格,满有怜悯,不像没有生命的诸巴力。上帝的爱远远胜过以色列的忘恩,即使他们弃绝了上帝,上帝却不弃绝自己的百姓。我怎能使你如押玛……如洗扁?这两座城已经被彻底摧毁(见申29:23;另见创14:2、8)。上帝对祂儿女的爱,使祂无法毁灭他们。上帝将藉着余民存留以色列(参罗11:5)。
11:10-11 他们就……急速而来……我必使他们住自己的房屋,描述上帝百姓中的余民从被掳中归回。
11:12~12:1 依靠盟友。以法莲用谎话……围绕我……犹大却靠上帝掌权(《和修》“以法莲用谎言围绕我……犹大却仍与上帝同行”,11:12),犹大和北方各支派(以法莲)都因没有忠于上帝而受苦,但与以法莲不同的是,犹大仍有一些好王(尤其是希西家)。犹大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是希西家作王的时候,他们打败了亚述人(见王下18~19章,在撒玛利亚陷落20年之后)。
12:1 以法莲吃风,以法莲依靠无定的、无益处的事物(关于以风为喻,参伯6:26,8:2,15:2;诗78:39;传1:14,2:11;赛26:18,41:16)。“风”形象地描述以色列和犹大在立约上的奸诈。把油送到埃及,可能以色列一面向亚述进贡,一面向埃及献礼以求解围。
12:2-14 回顾历史,继续控告。何西阿数说以色列的过去,显明上帝的长久恩慈和以色列的固执忘恩。
12:3-8 这段经文记叙了雅各一生中的两个重要事件:出生时抓住哥哥的脚跟(创25:26);在毗努伊勒与天使较力并且得胜(12:4-5),天使摸了他的大腿窝,他就瘸了(创32:24-31)。上帝在雅各身上留下的伤痕,使他成为新造的人,并改名为以色列。当雅各遵从上帝的吩咐,就在伯特利遇见耶和华(12:4-5),上帝在那里再次向他保证,必定成就从前对他的应许(创35:9-15)。在讲述雅各的得胜时,经文特别用了一个很完整的名字来称呼耶和华。(关于可记念的名,参出3:15。)先知再次呼吁百姓回应上帝的呼召和拣选,此呼召和拣选有上帝赐给族长的应许为印证(见2:8注;参罗9:10-13)。上帝的拣选是以色列蒙召的根源,也正是以色列现在能够复兴的原因:靠着恩典,以色列能够归回并彰显仁爱、公平(12:6)的质量。但是,以色列的言行(7-8节)却表明,他们拒绝谨守和常常等候他们的上帝(6节)。商人,手里有诡诈的天平,以色列人心怀诡诈、冷酷无情地做买卖,尽行欺骗,竟然还以为自己是清白的。
12:10 我已……加增默示(《和修》“…….增加异象”),上帝藉着祂的先知传达给百姓的启示,多而且奇(4:5-6,32-36;诗147:19-20)。上帝将真理启示给先知的一般方式,是赐给他们异象和比喻(参民12:6)。
12:12-14 这里再次提到雅各,强调上帝施恩保守他流亡时的生活,使他后来成为以色列十二支派之父。亚兰指巴旦亚兰(创28:2、5)。先知指摩西,他曾带领以色列民离开埃及(18:15,34:10)。即使上帝满有恩典地拯救和保守祂的百姓,以法莲仍然大大惹动主怒。
第17日 何西阿书十一~十二(1.8.17)
以色列年幼的时候。回顾历史,继续控告。
1、试列举上帝对祂百姓所行的。他们有何反应?
列举:年幼时爱他,从埃及召出来,收为儿子,教导,保护,医治,牵引,呵护。
反应:离弃神,拜偶像,犯罪,不归向神。
2、试描述上帝对他们的感受。当你知道上帝是这样的,你的信心是否加增呢?
感受:愤怒,忧伤,爱。
是的。
3、试将上帝描写成一个法官。为何上帝的审判是按人所行的报应他?
上帝是公义的,威严的。
4、这样的知识怎样影响你悔改认罪的行动?
因为上帝是公义的,我当竭力行出上帝的诫命;
因为上帝是威严的,我当存敬畏的心。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