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8 1 Chronicles 18~20 (3.8.21)

研經題目:
1. 你在第十八章發現有什麼象徵關於:(a) 大衛的心對上帝的態度,和 (b) 他作王是怎樣行使權柄呢?而依次地,上帝就為他怎樣行呢?我們怎樣就可以享受上帝所賜類似的福氣呢?
2. 第十九和二十章怎樣表明誤會引致何等嚴重的後果,以及一件愚昧的事會招致何等的報應?
3. 在這幾章中可以看見約押有哪些好的品質?那麼,他怎樣又會遭遇到王上二31、32、34所敘述的悲慘結局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8:1~20:8 大衛的戰績。本書18~20章講述大衛的戰績,以及他的勢力向周邊國家延伸。作者從撒下8~21章精心選取材料,略去大部分與大衛個人生活相關的內容,特別是與拔示巴犯姦淫(撒下11:2~12:25),以及圍繞他的家庭和王位所發生的內亂(撒下13~20章)。作者略去這些村料,不是為了 “粉飾” 大衛的名譽(因為他也略去了其他正面描寫大衛的事件,例如撒下9章的大衛善待米非波設),而是要顯示上帝賜給大衛的應許(尤其17:8-10b)如何逐步成就,以及大衛作為戰士和君王,在籌備建殿方面的貢獻。與《歷代志》其他地方的經文相同(見上文11~12、14章的注釋),作者並非一直嚴格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來陳述,而是從傳統資料中選取材料來支持他的觀點。
18:1~20:8 大衛的軍事勝利和在地方上的勢力。歷代志總結了大衛的各項成就,反映出上帝對大衛的祝福之手。(BTSB)
(地圖)大衛王國的範圍
主前1010—主前971年
大衛通過許多戰爭,最終使以色列成為亞蘭和巴勒斯坦地的強國。大衛擴展以色列的疆界,從掃羅時期的雛形,直到大衛作主晚年,他統治了整個以色列地、以東、摩押、亞捫、亞蘭和瑣巴。其他王國如推羅和哈馬,都與大衛建立了貿易關係。
18:1-17 這段記載取自撒下8:1-18,將大衛在軍事上的成就歸功於上帝的祝福(代上18:6、13)。大衛在本節的勝利使他在各方面都有安全感。非利士人(第1節)在西邊;摩押(第2節)在東邊;瑣巴-哈瑪斯(哈馬)和敍利亞(也叫亞蘭)在北邊(第3-8節),以東人(第12-13節)在南邊。(FSB)
18:1-14 這段對大衛軍事成就的總結(參撒下8)概述了大衛統治期間擴大以色列地理範圍的政治和軍事行動(參詩60:6-12,108:7-13):在東方對抗亞捫人(11節)和摩押人(2、11節);在西方對抗非利士人(1、11節);在南方對抗以東(11-13節);在北方對抗亞蘭人/敍利亞人(3-10節)。這個總結說明,大衛控制了往來以色列的重要商道:西邊的海岸公路和約旦河東的王道(King’s Highway)的一大部分,並將這些成就歸功於上帝的祝福(6、13節)。(BTSB)
18:1-13 取材於撒下8:1-14。大衛在西南方對非利士人,在死海以東對摩押人,在東南方對以東人,以及在遙遠的東北方對瑣巴王哈大利謝,各場戰爭都取得勝利,保障了以色列的安全(見17:9),並且把疆界(或者至少是勢力範圍)擴展到歷史上的最遠處(參撒下8:3-12注)。在18:1,作者明顯追憶上帝的應許 “我必治服你的一切仇敵”(17:10;對比撒下7:11:“我必使你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並將勝利歸因於上帝(6、13節)。大衛將他收到的禮物和取得的戰利品都分別為聖獻給上帝,用於聖殿的供給和維修(見26:27;代下5:7)。作者對18:8b所做的補充(後來所羅門用此製造銅海、銅柱和一切的銅器),詳細闡述了這一點,強調聖殿和百姓都受益於大衛的戰事。
18:4 關於戰車一千,馬兵七千,見撒下8:4注。
18:6 使……得勝有時意指動詞 “拯救”,但兩個詞的意思有細微差別;參11:14,18:13。
18:12 關於鹽谷,見撒下8:13-14注。
18:14-17 取材於撒下8:15-18(參那裏的注釋)。隨著大衛帝國的擴張,他的行政機構顯然仿照了當時埃及的做法,對軍隊、法庭和官方敬拜等主要國家機構和事務實施監督。
18:15-17 關於約沙法、亞希律、撒督、亞希突、亞希米勒、亞比亞他和比拿雅,見撒下8:17注,8:18注。
19:1~20:3 取材於撒下10:1-19、11:1、12:26和30-31。這段經文與原始資料的主要區別,是作者在20:1中略去了大衛對拔示巴所犯的罪。這罪眾所周知,因此作者不是想隱瞞大衛的罪,可能是要凸顯這場戰事的勝利結局。亞捫人住在迦得的東面,在掃羅時期曾騷擾以色列人(撒上11:1-11)。大衛與拿轄曾經簽訂友好條約,但哈嫩懷疑大衛的動機,從而引發了外交事件。哈嫩求助的亞蘭諸國(19:6)位於很遠的北方,從大馬士革周圍一直到幼發拉底河以北。這段經文首先敍述大衛派人安慰哈嫩的結果(19:1-5),接著是召集軍隊和首次交戰(19:6-15),然後是對亞蘭人全面開戰(19:16-19),最後是擊敗亞捫(20:1-3)。19:1-15 描述的戰役,似乎發生在18:5-8那場決定性的戰役之前。大衛代表他的家接受亞捫的王冠(20:2)這進一步強化了本書隱含的救世主觀念,因為大衛家將要產生那位統治外邦人的王。
19:1-19 本章描述另一次軍事勝利;平行的記載出現在撒下10:1-19。歷代志1-2章略去了大衛恩慈地對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的故事(撒下9:1-13),前面已經提到掃羅的全家都死了(見代上10:6和注釋)。(FSB)
19:2 關於哈嫩的父親拿轄,見撒下10:1-5注。
19:6-7 關於瑣巴和瑪迦,見撒下10:6-8注。
19:18 這裏的七千,在撒下10:18記作 “七百”,原稿可能沒有這個差異,而是因為後來在抄寫其中一卷書時出錯。
20:1-3 這些戰事的高潮是約押摧毀亞捫的都城拉巴,以及大衛戴上亞捫王的王冠(見17:8)。作者省略了撒下12:27-29約押請求大衛前往拉巴的內容。
20:1-3 在撒母耳記中,對亞捫人的戰役被大衛與拔示巴犯罪的故事所打斷(撒下11-12),而歷代志1~2章卻省略了這個故事。大衛生命中的那段插曲對歷代志史家和他的聽眾來說應該是眾所周知的;然而,本書的重點是對耶和華的忠誠、國家統一和適當的聖殿崇拜等主題(見代上1:1~9:44注)。(FSB)
20:1 到列王出戰的時候……大衛仍住在耶路撒冷,見撒下11:1注;作者隻字未提大衛對拔示巴所犯的罪(見18:1~20:8注)。約押攻打拉巴,將城傾覆,參撒下12:26-31注。
20:4-8 取材於撒下21:18-22。大衛在基色和迦特攻打非利士人時發生的三件事,又把讀者帶回到這段經文開始時的場景(18:1)。偉人(直譯:利乏音),見創14:5。非利士人就被制伏了,這是作者的補充評論(見17:10)。
20:5 歌利亞的兄弟拉哈米,見撒下21:19注,那裏顯然是抄傳上出現了問題。
20:7 關於約拿單和示米亞,見撒下21:21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