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9 1 Chronicles 21:1~22:1 (3.8.22)

研經題目:
1. 你想這時的情況是怎樣使大衛特別容易受試探呢?為什麼數點百姓人數這件事使上帝不悅呢?比較耶十七5。你發現有什麼證據表明大衛是真心悔改呢?比較林後七11。
2. 在這段經文中有哪兩個證據表明上帝存憐憫的心赦免人的罪呢?注意上帝如何把這件事轉禍為福,用這個機會給大衛指明建殿的地點。比較廿一18;廿二1;代下三1。(譯者注:英譯本廿二1,中文聖經為廿一31)。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21:1~29:30 大衛數點百姓並為建殿做準備。作者講述大衛如何為所羅門建造聖殿鋪平道路;即使他數點百姓犯了罪(21:1-31),也仍然藉此為建殿預備了場地。
21:1-31 這段經文取材於撒下24:1-25,作者進行了大幅改動和補充。《撒母耳記下》是在結尾處記敍大衛數點百姓和因此導致的瘟疫。這記敍與《撒母耳記下》的其他敍述只是稍有聯繫;但在《歷代志》中,作者將這段敍述放在一個關鍵位置,即大衛的戰績(18~20章)和他為建造聖殿做準備(22~29章)之間,並且在這段敍事結束後,作者立即開始記述為建殿做準備(21:31~22:1)。這段敍事的目的,不僅是要講述和解釋大衛購買聖殿土地的事,也是特別闡述聖殿作為上帝賜下憐憫和寬恕之地的意義,因為罪在那裏得贖,罪的致命後果也在那裏被消除。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項工作中,大衛是 “尋求上帝” 的典範,然而正是這位典範親身證明了人需要饒恕(見代下6:36),因此他也是悔改的榜樣(見21:17注)。
21:1~22:1 大衛的人口普查和聖殿選址。歷代志利用大衛犯罪的事實,介紹了上帝選擇祂後來居所的背景——一個贖罪、赦免、和好和禱告的地方。歷代志史家介紹了大衛的人口普查和上帝的懲罰,與撒下24:1-25的記載有幾個明顯的不同(見撒下24:1注;代上24:10注)。最重要的變化是,在歷代志裏記載的情節導致大衛購買建殿的地點(21:28~22:1)。(BTSB)
21:1 撒但,在撒下24:1中,是上帝向以色列人發怒,激動大衛數點百姓。 “撒但” 的希伯來文意思是 “控告者” 或 “對頭”,它被稱為是上帝在靈界的 “對頭”,但絕不是說它與上帝平起平坐,恰恰相反,在《聖經》中,與撒但相對的是天使長米迦勒,見猶9節;啟12:7-9。儘管如此,作者仍然希望讀者將撒但的惡意,看作上帝執行祂旨意的手段(見撒下24:1注)。不過,大衛自己沒能抵擋住撒但的引誘而犯罪,指示手下數點百姓。這次數點百姓之所以有罪,可能是因為大衛做這件事是出於自己狂妄的軍事野心(見21:5)和驕傲,並非出於上帝的明確吩咐。此外,大衛忽略了出30:12的要求,沒有為數點百姓徵收人頭稅,這不順服的行為給百姓帶來了瘟疫。
21:3 罪(希伯來原文‘ashmah;見利6:7),是作者使用的一個關鍵神學詞彙(見代下24:18,28:13,33:23)。作者在撒下24:3的材料上增加了這個字,以強調大衛的罪責。
21:5-6 作者補充說,約押厭惡大衛王這個命令(再次強調大衛的罪),因此他沒有數點作祭司的利未支派(或許是遵從民1:47-49的命令),以及便雅憫人,這個支派地業包括耶路撒冷(約櫃所在之地)和基遍(會幕所在之地)。以色列人……有一百一十萬(《和修》“全以色列……有一百一十萬人”),平行經文撒下24:9記載,以色列有80萬人,而猶大有50萬人,總和是130萬人。作者十分重視和大量採用《撒母耳記》和《列王紀》(見 “導論:寫作目的、緣起和背景”)的資料,因此這裏的不一致可能有其他原因,具體則難以確定。一種解決方案是:將猶大的四十七萬人作為 “全以色列”(見《和修》)人口總數的一部分(在《歷代志》中,“全以色列” 通常包括猶大,如:代上13:6,28:4;代下11:3,24:5,31:1),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21:6中說,這裏約押的數字不完整,因為利未人和便雅憫人沒有數在其中。無論如何,這次數點百姓並未完成,因此上帝百姓的實際人數就無法確知(見3節,27:23-24,那裏的經文再次強調人口統計不完整)。
21:7-13 大衛承認犯了罪,並懇求上帝憐憫,這憐憫是豐盛的(直譯:非常大的;作者在素材上添加 “非常” 一詞以強調這一點)。刀,這個喻體在懲罰的選項中非常突出(12節;另16、27、30節),也許是在諷刺大衛試圖集合一支 “拿刀的”(5節)大軍。
21:12 三年的饑荒,參撒下24:13注。
21:14-16 關於後悔(15節),見撒上15:11-29注;拿3:10注。作者沒有說明耶和華看見了什麼,大概是看見了祂原本要降的災。站在耶路撒冷上空並且手中握刀的天使,使人想起亞伯拉罕在 “摩利亞地”(創22:2、9-10)舉刀要殺以撒的景象。作者將要指明,事實上摩利亞山就是將來建造聖殿的地點(代下3:1),這是《聖經》記載此事的唯一一處。在這兩個事件中,如果不是上帝施憐憫,收回祂的命令並提供另一個祭物(21:26;參創22:13),那麼聖約的應許(創17:3-8;代上17:8-14)甚至都有可能徹底落空。
21:17 與撒下24:17(見該處注釋)相比,這裏大衛對他個人的責任以及下令數點百姓的罪疚,做了更全面、更深刻的懺悔,並祈求上帝不要降瘟疫給百姓。
21:18-27 耶和華的使者吩咐迦得,祭壇是上帝主動預備讓大衛贖罪的方法。大衛按足價(22、24節;參撒下24:23-24注)買下阿珥楠的禾場,使人想起亞伯拉罕按全價買下麥比拉洞(創23:9),再次陳明亞伯拉罕預表大衛的觀念。
21:18 耶布斯人阿珥楠的打穀場。上帝指示大衛(通過先知迦得)在耶和華已經在恩典中阻擋滅命天使的地方築壇(15節)。因為上帝選擇它作為獻祭和為大衛贖罪的地方,所以大衛關於耶路撒冷聖殿的這個地點的決定(22:1)是按照上帝所宣佈的選擇進行的。聖殿的位置與神的恩典和赦罪以及代贖獻祭,以及上帝的會面聯繫在一起(參創22:14)。因此,歷代志史家將聖殿與亞伯拉罕和大衛聯繫起來,並強調聖殿將是一個贖罪、恩典、神的同在、禱告和赦罪的地方。(BTSB)
21:25 六百舍客勒,見撒下24:23-24注。
21:26 大衛在那裏……築了一座壇,見撒下24:25注。耶和華就應允他,使火從天降,象徵上帝對那地的認可(見利9:24;代下7:1)。
21:28-30 這段經文沒有出現在撒下24章,解釋了為什麼大衛沒有去基遍獻祭,以及他為什麼斷定上帝准許他將聖所移到耶路撒冷的新地點(見代下1: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