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和夏娃吃禁果為什麼是對上帝的嚴重悖逆:六個理由(Le Ann Trees)

6 Reasons Why Adam and Eve’s Eating of the Forbidden Fruit Was a Terrible Transgression Against God

作者:利恩·特里斯(Le Ann Trees)

譯者:陳小燕  校對:誠之

譯自:https://www.beautifulchristianlife.com/blog/adam-and-eve-eating-forbidden-fruit-terrible-transgression-against-god

神學家赫爾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寫道:上帝為何要創造這世界?答案是:因祂旨意如此。[1] 上帝無須告訴我們祂創造宇宙的原因,但祂想讓我們對祂有特殊的認識(特殊啟示),這是我們無法通過觀察和研究物質世界而獲得的(普遍啟示)。

聖經始於一個栽種著生命樹的美麗園子,也結束於同樣栽種著生命樹的另一個美麗園子。這樣的安排有一個良好的理由:上帝為自己的榮耀創造了萬有,好叫祂的受造物能為祂而活,並在萬事上榮耀祂。《創世記》描述了上帝所造的萬物如何成為美好(創一)。上帝造人,使人作祂榮耀形象的代表來統治並看顧各樣活物,治理祂的園子,並與所有的受造物一同來榮耀他們的創造主。亞當和夏娃本是誠實正直的,有能力去順服上帝並遵行祂的命令。

上帝將生命之氣吹入第一個人類裏面之後,耶和華神就將人安置在伊甸園中,使他修理看守。耶和華神吩咐人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創二16–17)

亞當和夏娃本有責任要事奉神,並看顧在祂統治之下的所有活物。上帝給了亞當一個考驗來證明他們對創造主的忠心:亞當必須順服上帝的命令,不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以便能吃園中另一棵樹——生命樹——上的果子。(創二9)

上帝與亞當立約

亞當的順服是上帝與亞當的立約條件,在這個約中,亞當代表著全人類,承受順命的獎賞(生命)或悖逆的後果(死亡)。17世紀的神學家赫爾曼·韋修斯(Herman Witsius)這樣說道:

如果亞當持守順服,律法給他帶來的將會是與現今在基督裏所領受的一樣(永生)。這從基督而來的產業並非出於行為,乃是憑著信心。[2]

亞當與上帝之間的這種有條件的立約關係也被稱為「行為之約」(covenant of works)。

耶穌教導我們世界的問題是如何開始的

在上帝的園子裏,有一個敵人,就是那已經背叛上帝,現在企圖要把人類歸入他權下的撒但。蛇,一個名叫魔鬼的墮落天使,要尊榮自己(賽十三12-15;太四8-10;路四5-8)。他引誘亞當和他的妻子夏娃違背上帝,吃了那園中唯一不可吃的樹上的果子,欺騙他們說,這果子可以讓他們「如神能知道善惡」 (創三4–5)。

亞當和夏娃吃了果子的那一刻,他們的眼睛就明亮了,但卻不是撒旦誘導他們以為的那樣。他們痛苦地看見背叛上帝和犯罪所帶來的羞辱,並徒勞地企圖躲避上帝的面。亞當和夏娃設法用無花果樹的葉子遮掩他們的赤身露體,但他們的努力卻無法減輕他們的罪咎和刑罰(創三7)。

因著亞當和夏娃的悖逆,夏娃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她的丈夫亞當必管轄她(創三16)。地從上帝那裏受了咒詛,亞當要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裏得到吃的(創三17-18)。隨後,上帝換下了亞當和夏娃所穿的人手所造的無花果樹的葉子:「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的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創三21)。最後,上帝把亞當和夏娃趕出了伊甸園,並派遣天使把守生命樹的道路。第一個男人和女人的犯罪使他們不配再站在他們聖潔的創造主面前,每日與上帝交流。

上帝的刑罰為什麼是公義的

此刻你可能會想問:上帝對亞當和夏娃的罪行的反應是否過度了?刑罰看起來好像與罪行不相稱:受咒詛的世界和與上帝隔離的人類,痛苦,苦難,以及死亡——皆因吃了某個禁果。亞當和夏娃的不順服為何是對上帝如此可怕的違犯?

烏爾西努(Zacharias Ursinus)在16世紀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論述。在他的《海德堡要理問答注釋》中,烏爾西努羅列了亞當和夏娃的不順服所導致的六個嚴重罪行:

1. 驕傲、野心和自義:人不滿足於自己被賦予的地位和尊榮,想要與上帝同等。

2. 不信:亞當相信魔鬼,勝過相信上帝,並且吃了那禁果;他也不相信任何刑罰將會臨到他身上。

3. 對上帝的藐視和違抗:這體現在他違反上帝的命令、吃了禁果的事實上。

4. 忘恩負義:即使亞當是按著上帝的形象受造,並且是為了要享受永恆的生命,但對所領受的恩典,他的回報卻是順服魔鬼而不是順服上帝。

5. 違反天性,也缺乏對後代的愛:亞當沒有考慮過上帝賜予他和他所有子孫後代的禮物將會失去。

6. 背道:通過相信和順從魔鬼,而不是信從上帝,亞當想要與上帝同等。他用魔鬼取代了上帝,使自己與上帝隔絕。[3]

烏爾西努的總結非常正確:「人的墮落不是無足輕重的,也不是單一的過犯;而是本質上多樣而駭人的罪行。因此上帝公正地拒絕他和他所有的後代。」[4]

因著亞當的不順服和墮落,全人類背負著亞當的罪咎,因他是全人類的代表。而且,亞當的罪導致了他本性的墮落,所有的子孫後代——包括你我在內——要一同承受有罪的本性。使徒保羅闡述了亞當的背叛導致的深遠影響: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五12 )

每一個人生來都是有罪的

在詩篇中,大衛王意識到自己未出生之前就帶著罪:

我是在罪孽裏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五十一5)

有些人把上述經文解讀為性是一種罪惡的行為,但那完全不是大衛所表達的重點。大衛明白他在出生之前就是有罪的,因著亞當的墮落,沒有任何一個嬰孩出生時不帶著罪性。人無法憑自己的行為重新獲得神的喜悅,「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 神的榮耀」(羅 三23)。

我們所有的努力都被我們的罪性狀態所玷污。像伊曼紐·康德(Immanuel Kant)這樣的哲學家相信,幸福可以憑人類的理性找到,但這種追尋註定要失敗,甚至在開始之前就註定如此,因為自從伊甸園的墮落以來,罪惡的心智就無法以未墮落的方式進行推理。

原罪一詞描述了因亞當的犯罪而導致的人類有罪狀態。我們從亞當繼承了墮落的本性,也導致我們從出生到死亡不斷積累更多的罪。麥克·霍頓(Michael Horton)在他的著作Core Christianity(暫譯:《基督教核心》)裏解釋到,人類的全然敗壞意味著我們所有的言行舉止都被罪玷污了:

這就是說在我們裏面沒有任何部分是未曾墮落的,以至於我們可以開始討價還價或修復我們的狀況。這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會沉溺於每一種形式的罪,或我們不能欣賞高尚的品格。人仍然擁有良心可以區分善惡。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我們的思想和心靈所渴望的,但我們的思想已經昏暗,我們的心靈已經變得自私自利。每個人都有一種天生的能力去順服神,但自從墮落之後,我們的道德能力已經成為我們的自私和偶像崇拜的俘虜。問題不在於我們不能,而在於我們不願意從罪惡轉向永生的上帝。[5]

因為上帝是聖潔的,非聖潔沒有人能進入祂的同在之中(利 二十26;彼前一16)。如果上帝對人類墮落的境地無動於衷,那麼我們所有的人都將伏在祂的公義刑罰之下,從上帝的美德中被剪除,無法獲得或經歷美善、真理和聖潔。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地去掩飾或除去心裏的黑暗,在上帝面前我們始終被罪惡捆綁,處於與美善相反的、醜陋的那一面。

耶穌,第二亞當,是我們唯一的盼望

感恩的是,故事並未就此完結。讓我們回到《創世記》二章17節的內容——上帝說到關於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的後果。為什麼亞當和夏娃沒有如上帝所說的吃的日子必定死呢?

在整本聖經中,有一節關鍵經文,表明人恢復與上帝的正確關係只有唯一的一條路:在《創世記》三章15節,這被稱為原始福音(protoevangelium,即聖經中第一次的福音宣告)的一節經文中,上帝宣告祂對蛇的咒詛,隨之而來的是那偉大的應許: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

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

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

你要傷他的腳跟。(創三15)

亞當和夏娃被趕出伊甸園,實際上是出於上帝的憐憫。如果亞當和夏娃至今仍在吃生命樹上的果子,那麼他們將永遠在罪中活著。然而,上帝自始至終有祂的計劃。因為上帝的無所不知,祂從永恆中就知道亞當的悖逆。亞當和他後裔的唯一盼望只能從上帝而來。第二亞當必須成功通過第一個亞當曾經失敗的考驗。

這第二位亞當——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將完美遵守上帝的律法,並作為那完美的一次而永遠的祭物,承受罪的刑罰,以致於人可以重新與上帝毫無阻隔地交流。亞當和夏娃沒有立刻死去,因為那將要來的救主要從他們的後裔而出。亞當給他的妻子取名叫夏娃,意思是眾生之母,這表明了他對上帝應許拯救他的信心。

上帝的憐憫

上帝與亞當的關係裏,有一個條件的層面。認識到這個層面,會幫助我們明白耶穌為什麼必須來,並且要完成亞當未通過的考驗。在耶穌裏,上帝最終將有一個完全順服的兒子。耶穌的順服帶來了一個國度,在那裏人要與祂一同作王,直到永遠。

耶穌用比喻的原因是祂不想揭示祂所要做的一切(路八10)。祂的門徒想方設法要讓祂成為地上的王,但耶穌不是為此而來的。耶穌確實是君王,但祂的國度不屬於這世界。當祂越靠近十字架,耶穌就越清晰地述說祂的使命是要救贖這世界:

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太十六21)

缺少了基督代表人所成就的工,人就不僅要面對肉體的死亡,更要面對上帝公義的忿怒和刑罰。耶穌來遠遠不止成為一個好榜樣:祂來是要消滅罪惡、死亡和魔鬼。耶穌來是要拯救我們脫離地獄,領我們進入上帝的國度。

[1] Herman Bavinck, Reformed Dogmatics: God and Creation, 第2卷, ed. John Bolt, trans. John Vriend (Grand Rapids: Baker Academic, 2004), 234.
[2] Herman Witsius, The Economy of the Covenants Between God and Man, 第1卷 (Grand Rapids: Reformation Heritage Books, 2010), 74.
[3] Adapted from Zacharias Ursinus, The Commentary of Dr. Zacharius Ursinus, on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trans. G. W. Willard, 3rd American ed. (Cincinnati: T. P. Bucher, 1851), exposition on Q. 7: 33-34頁。
[4] Ursinus, 34.
[5] Michael Horton, Core Christianity: Finding Yourself in God’s Story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16), 95.

利恩特里斯(Le Ann Trees)是前白馬驛站(White Horse Inn)旗下網站基督教核心(Core Christianity)的責任編輯,於2014年從加州西敏神學院獲得文學神學碩士。目前是Beautiful Christian Life的執行總編。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