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not let one of them escape!”
經文:王上十八17-40
柯睿理牧師
https://archive.org/details/210418-xz-1-king-18.17-40-supper-cohee

自從以利亞大膽地站在邪惡的亞哈王面前宣告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十七1),三年半的時間已經過去了。而根據上帝大能的話語,真的沒有從天上降下一滴雨來。以色列被毀滅了,但他們卻沒有悔改他們的罪,而是繼續依附在他們的虛假救主身上。耶洗別一直在追殺耶和華在以色列的先知,亞哈一直在對以利亞進行國際間的追捕。當你想到這一點時,上帝會繼續對這樣一個悖逆的民族施以憐憫,實在會令人感到驚訝,但祂確實這樣作了。這命令傳到了以利亞那裏:「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十八1)。上帝大有憐憫。但在降雨之前,上帝要公開擊敗他們敬拜的假神,讓人無可置疑。因此,以利亞來到亞哈面前,並吩咐亞哈王將所有的以色列民和850個假先知聚集在迦密山——但以利亞並沒有說明他為什麼要這樣作。
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是整本聖經中最戲劇性的對決之一。誰才是真正的上帝?這將決定這次會面的結果。弟兄姐妹們,我希望你們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影響你們生活的每個領域。它應該主宰你生活的每個領域。但是,就像當年的以色列民一樣,我們沒有按照我們應該的方式跟隨主。因此,當我們今天早上聆聽上帝話語的時候,請省察你的心。如果在迦密山上接受考驗的是你的偶像呢?今天就當選擇你要事奉的究竟是誰。
讀經(王上十八17-40,略)
想像一下這裏的場景。亞哈王在以利亞的吩咐下把以色列眾人都召集到迦密山上。百姓都聚集在那裏——成千上萬的人,都在這座山上。不要把這座山想像成一座孤零零的山,因為迦密山更像是一道山脈,高500多米,寬8公里,長40公里。以色列所有的人都能輕易地聚集在這座山上,而且只會佔據一小部分。它坐落在海邊,在亞哈王所在的以色列和耶洗別女王所在的腓尼基的交界處。它周圍的山谷被稱為耶斯列山谷,但你可能更熟悉離迦密山不遠的那個山谷的一部分,被稱為哈米吉多頓。它通常是一個十分青翠和肥沃的山谷。但在我們的經文中,它乾燥得像塵土一般,因為它已經三年半沒有下雨了。當外國軍隊從北方接近以色列時,耶斯列是許多大戰役的見證。但今天,這場較量根本不是軍隊之間的較量,而應該算成是諸神之間的較量。
現在場景已經確定了:有來自以色列的成千上萬的人。亞哈王也在那裏,無疑是在山上的某個重要位置。有450名巴力的先知,還有400個亞舍拉的先知,總共850個先知對抗一個耶和華的先知。從世俗的角度來看,這似乎不是很公平。這個地點也許看起來還算公道——它在以色列和腓尼基的邊界上。腓尼基崇拜巴力,而但以色列崇拜的是……嗯,好吧,他們崇拜的也是巴力。但在以色列還有一部分人沒有向巴力屈膝——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是對耶和華忠心的。然而,迦密山在那個時代實際上被稱為巴力山。你可以在第30節看到,在那裏沒有人敬拜耶和華,因祂的祭壇被拆毀了——以利亞不得不重建它。以利亞選擇了一個地方,巴力的先知們可能認為他們在這個地方會最有能力。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主場優勢。擁有主場優勢,而且是850個先知對抗一個先知——這似乎不公平。你能想像剩下的幾個耶和華的僕人受到了多大的文化壓力嗎?他們一定被認為是落後這個時代很遠,相當老式的人。巴力的先知們在政治上很吃得開。女王都聽他們的話,他們也得到她的青睞。他們可能是以色列人當中吃得最飽的一些人,因為他們在耶洗別的餐桌上吃飯。他們的衣著可能光鮮亮麗。相比之下,以利亞可能看起來像三年沒換過衣服。
但真理並不受制於數字。它不會被大多數人,或富人,或受歡迎的人,或在政治上有權勢的人所宰制。因此,問題仍然存在——誰才是真正的上帝?你瞧,以色列人過去曾事奉耶和華,現在他們卻事奉巴力。或者對許多人來說,像亞哈王一樣,他試圖同時事奉兩者。但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太六24)。於是以利亞前來,對眾民說:「你們心持二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十八21)你瞧,前後不一是沒有意義的,忽冷忽熱是沒有意義的。上帝厭惡這種行為。但是,我們對不冷不熱感到太自在了。約翰寫道:「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二15)。但我們往往想要同時愛這兩樣東西。弟兄姐妹們,你們心持二意要到幾時呢?今天就選擇你要事奉誰吧。你雖然沒有在事奉巴力,但想想你把什麼變成了偶像。你最喜歡的罪,你最愛的那個罪,也就是你覺得最難悔改的那個罪。那項你賴以使你得到快樂的罪,但每次都讓你失望的罪。現在是選擇你要事奉誰的時候了。罪,還是主?你們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其中之一的奴隸。你不能同時事奉兩者。那麼,你們心持二意要到幾時呢?
但百姓沒有回答以利亞,連一個字也沒有(「眾民一言不發」,21節)。於是試驗開始了。將會有兩個祭壇——一個給巴力,一個給耶和華。每座祭壇上要放一隻牛犢作為祭物,但壇下不能有火。用火回答的神,才是真神。好,巴力被認為是一個掌管風暴的神。他應該有閃電聽從他的命令。所以對於這些假先知來說,這似乎是一場合理的比賽。眾民一致同意,並且回答說,這是個好主意(「這話甚好」,24節)。巴力的先知們被允許先獻祭。於是從早上到晚上,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這幾百個先知喊道:「巴力啊,求你應允我們!」 他們在自己所築的壇上踴跳(第26節)。於是以利亞嘲笑他們,其方式類似於耶和華在《詩篇》中嘲笑祂的敵人聚集並敵擋祂。以利亞說,「大聲求告吧,因為他是神」。也許他在上廁所。也許他去旅行了。也許他正在睡覺。把他叫醒吧!於是他們變得更加絕望——他們更大聲地呼喊,用劍和長矛砍自己,四處跳來跳去,但都無濟於事。第29節說,「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也沒有理會的」。經文並沒有說,巴力沒有回答,或不願回答,而是說,「沒有聲音,沒有理會的」。上帝在這段話中強調了巴力是不存在的。不是說巴力沒有回答,而是說巴力從來沒有聲音——他從來不曾存在過。巴力的先知在向不存在的東西呼求。
但關於他們的行為,還有一些可以說的。他們認為,如果他們的哭聲再大一點,如果他們的血再多流一點,如果他們的舞蹈再狂野一點,他們的神也許就會聽到。有時我們在接近真正的上帝時也是這樣行事的。正如一位牧師簡明扼要地寫道:「你或許不是巴力的先知,但你的想法可能很像他們。」有的時候,我們會以為上帝的回應是我們可以通過更熱切的努力來獲得的。如果我們去宣教,給教會捐很多錢,和人分享足夠多的福音,我們或許就可以贏得祂的青睞。這種思維方式就如同巴力的先知。耶穌不是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太六7-8)。上帝的恩卷不在於你的努力,而是因為基督的工作。注意以利亞來到上帝面前的方式是不同的。
現在輪到以利亞了。他叫眾民前來,並修復了被拆毀的耶和華的祭壇。他用12塊石頭,代表以色列的12個支派。這是對過去的提醒——約書亞以前曾用12塊石頭築了一座壇(書四1-24)。但這也是對他們破碎狀況的提醒,因為12個支派已經不在一起了——這個國家已經分裂了。但是,儘管我們失敗了,上帝的應許還在那裏。如果我們願意按照祂的條件回到祂身邊,祂就會接納我們。
我必須在這裏加快速度。以利亞想要向大家充分說明,耶和華是上帝。巴力有一切可以想像的優勢,而耶和華則有一切可以想像的障礙。但對於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神來說,什麼是優勢呢?對耶和華來說又有什麼障礙呢?你已經看到了,祂的力量是無邊無際的!以利亞準備了祭物,讓祭壇和祭物完全浸泡在水中。水澆在祭壇和祭物上,不是一次,不是兩次,而是三次。然後他做了一個簡單的禱告(36-37節):「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我希望下周再進一步查看這個禱告,但請考慮這與巴力先知的胡言亂語形成的對比!這個禱告很簡單。它關注的是上帝的榮耀。這是按照上帝的旨意所作的禱告。但請注意以利亞禱告的所有目標——一是讓人知道耶和華是上帝,二是——這是令人驚訝的一點——讓百姓知道上帝已經叫他們的心回轉過來了。」 這不是很神奇嗎?以利亞的禱告不僅僅是希望人們知道上帝是上帝,而是希望百姓的心能轉回到他們的父親身上。我還有什麼可以多說的呢?以利亞在為兩件事祈禱:信心和悔改。而這兩件事——對上帝的信心,和對上帝的悔改——都取決於上帝的工作。
但這些百姓怎麼能得到恢復呢?他們已經棄絕了耶和華!他們違背了祂所有的誡命。他們違背了他們所作的承諾。他們棄絕了盟約。他們拒絕祂指派的君王。他們撇棄了祂的祭司和敬拜祂的地方。他們殺害了祂的先知!上帝不能忽視這種悖逆。祂不能簡單地說,你們被赦免了。祂太聖潔了,不可能這樣作。正義必須得到伸張!因此,上帝的忿怒傾倒在他們的罪上——耶和華的火從天而降,吞噬了它所觸及的一切——不僅是祭物,還有木頭、塵土,甚至石頭都被吞噬了!」。令人驚訝的是,鑒於這樣的悖逆,火卻沒有落在百姓身上,並完全吞噬他們。但你明白,這火不是簡單的神蹟,不是簡單地證明耶和華是上帝。這是上帝忿怒的熾熱澆在祭物神上,而不是澆在人身上!這烈火本應落在你的身上,本應落在我的身上。弟兄姐妹們,你們能看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這裏的十字架嗎?沒有任何牛犢可以為我們贖罪。牛犢是指向一個更大的祭物,上帝的忿怒,我們的罪孽應得的忿怒,將完全傾倒在這個祭牲身上,被燒盡。我們的主是何等憐憫啊,上帝的忿怒傾倒在祂兒子身上,祂代替了我們。只有通過祂的獻祭犧牲,我們才能得到恢復,我們的心才能重新回到耶和華身邊。和他們一樣,我們也曾叛逆過。我們一直心懷鬼胎;我們曾經心持二意,猶豫不決。但在耶穌基督裏,救恩是人可以獲得的,因為上帝顯明了祂自己的愛,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就為我們而死。(羅五8)
那麼,你怎麼還能繼續心持二意、猶豫不決呢?在各各他,我們看到上帝的聖潔、憐憫和能力更強烈地展示出來,比在迦密山上看到的更大,我們還能作出別的回應嗎?只能撇棄我們的偶像和罪孽,俯伏在地,宣告說:「耶和華啊,祂是上帝,祂是我們的上帝。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讓我們禱告祈求,以利亞的禱告也能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回應——我們要服事主,祂是我們生活中所有領域的上帝,我們要聽從祂,緊緊倚靠祂,我們的心要重新轉向祂。
儘管在我們的時代,這看起來可能很奇怪,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是完全順理成章的:以利亞對他們說,「拿住巴力的先知,不容一人逃脫!」(40節a)於是眾人抓住了他們,以利亞把他們帶到小河邊,在那裏殺了他們。在以色列,國家和宗教是按照上帝的安排合在一起的,按照上帝的律法,那些使他們的心走迷的假先知應該被誅殺。但今天,我們的爭戰不是針對血肉之軀。我們蒙召是去治死我們的罪孽。羅馬書八章(13節)告訴我們,「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我不是說巴力的先知們代表你的罪。他們並不能代表。但是像那些先知一樣,你的罪也欺騙了你。他們把你帶離開唯一的真神,他們已經在你的生命中造成了如此多的破壞。他們向你提出的所有承諾都是謊言。現在你們蒙召,要決定你們要服事的是誰。是誰值得你效忠?你一直在叛逆,但藉著基督的獻祭,你如今可以歸向上帝。到祂那裏去,把你的信心放在祂身上,你就會得救。如果你聲稱祂是你的上帝,就不要再在兩個主人之間猶豫不決。所以,請你作出決定。如果你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你就會活著。你的眾罪已被證明是謊言。即使是你喜歡的罪,也不過是虛假的希望。它們除了死亡之外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提供給你。所以,弟兄姐妹們,靠著聖靈提供的力量——抓住它們!一個也不要放走!不容一個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