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5 Acts 9:1~19a (1.5.7)

研經題目:
1. 這幾節經文怎樣顯示了基督的大能、尊嚴和威榮,又怎樣表現出祂的憐憫、愛心與恩典呢?比較提前一12~14。
2. 主叫亞拿尼亞擔任什麼任務?他在哪一方面是我們去幫助初信者時應當學效的一個好榜樣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9:1-31 掃羅歸主。在這裏加插掃羅歸主的記載,似乎打斷了本書的敍事,因為6~12章這個段落,主要記述耶路撒冷教會藉著講希臘話的散居猶太人和使徒彼得所作的見證。然而,保羅歸主的插敍放在這裏正合適,因為他是講希臘話的散居猶太人,最後更成為向外邦人傳道的主要領袖。本書三次詳述保羅歸主的經過:第一次在這裏;另外兩次分別是保羅向猶太暴民(22:3-11)和向亞基帕二世(26:2-18)作見證時提及。路加沒有記載保羅什麼時候歸主,但合理的推斷是大約主後33-34年。
9:1-19a 掃羅回轉歸主。路加三次講述了掃羅的回轉(9:1-19a,22:1-21,26:1-29),保羅在他的書信中也多次提到它(林前9:1,15:8;加1:12-17;提前1:12)。它代表了使徒行傳的一個關鍵轉捩點,為福音“傳到地極”(1:8)做了準備。(BTSB)
9:1-9 掃羅遇見基督。掃羅在去大馬士革逮捕基督徒的路上,與復活的基督相遇;他因耀眼的亮光失明,被人帶到大馬士革城裏,等待進一步的指示。
9:1-2 這裏繼續8:3開始的、關於掃羅的記敍。掃羅從大祭司那裏求得的文書(《和修》“信”),可能是官方的引渡文件,或是給大馬士革的各會堂的介紹信。基督信仰如何傳到大馬士革,是藉著五旬節信主的大馬士革人,還是司提反殉道後那些 “分散” 各處的基督徒(8:1),已無稽可考。本書在這裏第一次稱基督徒為信奉這道的人。“道” 希臘原文是hodos,意為 “道路,公路,生命之道”,可以指救恩之道(16:17;參耶穌在太7:14和約14:6的教導),也可以指生命與上帝聯結的真道(參18:25-26;詩1:1、6,27:11)。這種表達也出現在19:9、23,22:4,24:14、22。
9:3 大馬士革位於耶路撒冷東北217公里,步行需要六天。這座阿拉伯沙漠邊緣的綠洲城邑建於主前第二個千年,在從美索不達米亞到埃及的交通要道上。拿巴提王亞哩達四世在當地設提督(即巡撫,林後11:32)治理百姓。雖然現代的大馬士革城建於古城遺跡之上,但橫貫東西的 “直街”(9:11),宏偉的東城拱門,古劇院和朱庇特神廟(現在是清真寺)的同心圓狀庭院,今天依然可見。2:20提到猶太會堂,由此可以推斷大馬士革住有猶太人,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確認了這一點。據約瑟夫記載,主後66-73年猶太人第一次起義,數以千計的猶太人在大馬士革被殺(《猶太戰記》2.559-561)。有關這光的明亮程度,見22:6,26:13。按照經文的描述,這光比正午的太陽還強烈。
9:4 耶穌指出掃羅是在 “逼迫我”,這表明耶穌與跟從祂的人關係非常密切:逼迫基督徒就是逼迫基督。
9:5 “主啊,你是誰?”雖然保羅後來因這大光而失明(參3、8-9節),但他在其他地方表示,他當時確實看見了復活的基督(見林前9:1,15:8;加1:16;參徒9:27)。對保羅來說,這個異象非常重要,因為他不僅因此歸主,也在與耶穌的直接相遇中看到了復活的事實,而且還認識到“復活”是基督信仰的一個核心信息(見林前15章)。
9:7 與掃羅同行的人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人。保羅後來向猶太人作見證,說那些人看見了光,卻沒有聽明那對他說話的聲音(22:9)。雖然他們沒有看見耶穌,也沒有聽明白耶穌對掃羅說的話,但足以為此事作見證,出現大光和聽見聲音都是客觀事實,而不是掃羅的幻覺。
9:9 我們不應將掃羅的失明和不吃不喝視為懲罰,而應視為他與基督相遇後心靈受到震撼的結果。不過,同撒迦利亞不能說話一樣(路1章),這是上帝給保羅時間反省。
9:10-19a 掃羅與亞拿尼亞相遇。耶穌向大馬士革的一個信徒顯現,指示他去找掃羅,幫他恢復視力,並告訴他主對他的特別呼召。
9:10 這裏的主是指耶穌而不是天父(見17節)。亞拿尼亞的回應我在這裏,使人想起《舊約》中的先輩,如亞伯拉罕(創22:1,11)、雅各(創31:11,46:2)、摩西(出3:11)、撒母耳(撒上3:4-8)和以賽亞(賽6:8)等人的經歷。
19:11 直街今天仍然還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街道之一(見9:3注)。大數,見9:30注。
9:15 本書的餘下部分主要記載掃羅(後來稱為保羅)向外邦人、君王(亞基帕二世,26章),以及以色列人傳道。每到一座城邑,保羅總是先去猶太會堂講道。
9:17 亞拿尼亞把手按在(見6:6注)掃羅身上,這個具體的象徵動作表明聖靈無形的能力臨到掃羅,治癒他的失明,並帶著新的約的豐盛住在他裏面(見2:4注)。
9:18 好像有鱗片立刻掉下來,這個肉眼可見的事件是一個象徵,表明掃羅在靈裏不再盲目,能夠看見並明白真理(參林後3:14中類似的象徵)。掃羅又名保羅(13:9),“掃羅” 是猶太名字,“保羅” 是羅馬名字,當時的猶太人有兩個名字是很普遍的。直到他在塞浦路斯傳道之前(13:9),保羅仍然自稱(也被他人稱為)掃羅。受了洗,掃羅立即藉著洗禮公開宣告他相信耶穌是彌賽亞。
答:1. 復活的基督如今在天上掌權,祂藉著聖靈在地上與聖徒同在,當保羅逼迫苦害教會,教會的主就向他顯現,告訴他,他正在迫害祂。基督從天上發光,正如舊約時以雲柱、火柱顯現的耶和華,顯出祂的威榮;祂憐憫掃羅,沒有擊殺他(憐憫就是上帝沒有把我們應得的審判給我們),反倒以恩典揀選他作器皿(恩典是上帝把我們不配得的好處賜給我們),在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面前宣揚基督的名。基督使掃羅失明三日,又藉著他的禱告,以及亞拿尼亞的按手,赦免掃羅的罪,並使他恢復視力,正顯出基督的能力。
2. 主在一個異象中叫亞拿尼亞去找掃羅,按手在他身上,使他恢復視力,並被聖靈充滿。亞拿尼亞的任務是基督的使者,也是基督施恩的管道。我們在幫助初信者時,要學習的是把初信者帶到基督面前,告訴他們,他們如今之所以會認識耶穌基督,是因為主耶穌已經向他顯現,有光照著他,使他能看見。他眼睛上的鱗片已經掉下來了。
LikeLike
Study 15 使徒行传 9:1~19a (1.5.7)
扫罗遇见基督。扫罗与亚拿尼亚相遇。
1、1-19a这几节经文怎样显示了基督的大能、尊严和威荣,又怎样表现出祂的怜悯、爱心与恩典呢?比较提前1:12-14。
大能:荣耀的显现;
尊严:天上发光;
威荣:人不能看见;
怜悯:逼迫他的人施行救赎;
爱心:对逼迫祂的扫罗引领、塑造;
恩典:对扫罗的拯救,和使用扫罗拯救外邦人。
2、主叫亜拿尼亚担任什么任务?他在哪一方面是我们去帮助初信者时应当学效的一个好榜样呢?
主叫亜拿尼亚担任安慰、坚固扫罗的任务。
他在顺服神,不看经历、眼见方面是我们去帮助初信者时应当学效的一个好榜样。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