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4 1 Thessalonians 4 (1.7.31)

研經題目:
1. 1~12節。在這幾節中,強調基督徒生活的哪些目標和觀點呢?為什麼我們要這樣過生活呢?是什麼使我們能過這一種生活標準呢?
2. 13~18節。這些論主再來的話,帶來哪幾方面的安慰呢?試用你自己的話敘述保羅說要發生的事。根據什麼理由我們能確信我們有份於這種奇妙的盼望呢?
注:
1. 8節。「那賜聖靈給你們的神」:內住的聖靈是神的擁有權的印記,是我們屬於祂的證據。比較弗一13;羅八9下。我們是靠聖靈的能力勝過肉體。比較加五16。
2. 11、12節。比較帖後三10~12;弗四28。 3. 1~12節。請注意在這幾節中一再強調的,不只是要有正直的行為,而且需要在神的事上更加長進。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4:1~5:28 教導和勸誡。在書信的正文,保羅的教導包括:討上帝的喜悅(4:1-12),主再來(4:13~5:11),在群體中應怎樣行事為人(5:12-22),以及禱告和確據(5:23-24)。
4:1-12 討上帝的喜悅。保羅呼籲帖撒羅尼迦信徒,藉著聖潔的生活(3-8節)和彼此相愛(9-12節)而討上帝的喜悅(1-2節)。
4:1 我還有話說(《和修》“末了”)希臘原文是loipon。保羅可能暗示書信已接近尾聲,或只是表示一個新段落的開始(參腓3:1)顯然,他在後面還有很多話要說。該怎樣行,可以討上帝的喜悅,指過一種討上帝喜悅的生活(見西1:10注)。照你們現在所行的,更加勉勵(《和修》“……更加努力”),帖撒羅尼迦信徒仍在成長,還沒有達到完全聖潔和能夠 “討上帝喜悅” 的階段。
4:2 命令希臘原文是parangelia,原是軍事用語,通常指帶著權威的命令。
4:3-8 保羅吩咐帖撒羅尼迦信徒要保持聖潔,遠避淫行。有些信徒可能難以適應基督信仰的高道德標準。
4:3 遠避淫行,從前信奉異教的人,容易被引誘犯淫亂的罪(見林前5~6章)。“淫行” 希臘原文是porneia,指通姦、亂倫或其他不道德的性行為。保羅禁止兩性婚姻關係以外的任何性行為(見弗5:3;彼前1:15-22)。
4:4 守著自己的身體(《和修》“控制自己的身體”),原文或譯 “為自己娶妻”(參《和修》注 “與自己的妻子相處”)。根據4-5節和林前7章,這裏很可能是指性行為方面的自制。用聖潔、尊貴,指在上帝和在人面前應有的行為。
4:5 放縱私欲的邪情,像……外邦人,見羅1:24-27。保羅擔心有些帖撒羅尼迦信徒會走回頭路,回到他們從前的生活方式。
4:6 欺負(《和修》“占……便宜”)希臘原文是pleonektēo,意為 “詐取,剝削,欺騙”,這裏指在性方面占人便宜,因而虧負了其他信徒。主必報應,在耶穌再來時,甚至在祂再來之前,忽視基督徒性道德操守的人,將要遭受上帝的忿怒。
4:7 召,帖撒羅尼迦人接受保羅所傳的福音,就是回應上帝揀選的呼召(見羅8:30注;參帖前1:4注)。這個呼召的目的不是要人沾染污穢,而是要人過聖潔的生活。
4:8 所以,從第7節的內容來看,拒絕保羅關於性道德的教導不僅是拒絕保羅,也是拒絕上帝,因為保羅所教導的標準源自上帝。賜聖靈給你們,在《舊約》中(如:結36:26-27),上帝應許與人訂立新的約,聖靈將律法寫在人的心上,並叫人遵守。在這個已經由基督開始的新的約裏,人不能以任何藉口犯姦淫。靠著聖靈使人成聖的能力,基督徒可以在主再來的時候 “成為聖潔,無可責備”(3:13),人若拒絕賜聖靈的那一位,就是自行與這能力斷絕了。
4:9-12 保羅敦促帖撒羅尼迦信徒繼續活出弟兄們相愛的生活,並且自食其力,不依賴別人供給。教會中有些人放棄了有收入的工作,只依賴富裕基督徒的愛心奉獻來生活(見帖後3:6-15)。這個問題與帖撒羅尼迦人對末世的困惑是否有關,尚不清楚。
4:9 蒙了上帝的教訓,叫你們彼此相愛,耶31:33-34預言上帝要將祂的律法寫在祂百姓的心上,並作為新的約的一部分直接教導他們。基督徒已經知道這個事實(約壹2:27):藉著愛,他們完全了律法(羅13:8-10;參利19:18;約13:34)。
4:11 作安靜人(《和修》 “過安靜的生活”),要與別人和平相處(見帖後3:11-12),不要多管別人的閒事。親手作工,保羅呼籲帖撒羅尼迦信徒要自食其力,不要依賴富裕的基督徒,正如他在帖撒羅尼迦時吩咐他們的那樣。
4:12 向外人行事端正,有些帖撒羅尼迦信徒厚顏無恥地依賴富裕的基督徒生活,這在第1世紀的希臘羅馬社會中是件非常不光彩的事。
4:13~5:11 耶穌再來。保羅首先解釋已經去世的信徒是否有份以及如何有份於主的再來(4:13-18);然後再次安慰帖撒羅尼迦信徒,他們必定會得救,不會遭受上帝的忿怒(5:1-11)。
4:13-18 保羅回應年輕的帖撒羅尼迦教會所面對的主要問題。他們不太清楚基督徒死後會怎樣,因為保羅當時被迫離開帖撒羅尼迦(2:15、17;徒17:5-10),所以沒有機會闡釋這個問題(3:10)。帖撒羅尼迦教會最近有信徒去世,他們因為不能正確理解信徒去世的事,心中惶惑不安,充滿絕望。
4:13-18 關於基督再來對離世基督徒的安慰。帖撒羅尼迦教會為那些在基督再來之前就死去的同胞感到悲傷,擔心這些已故的成員與當時仍然活著的信徒相比,會錯過耶穌的再來或在耶穌再來時處於不利地位。在介紹了這個問題之後(第13節),保羅首先以耶穌的復活(第14節),然後以耶穌的話語(第15-17節)作為回應,最後以一個鼓勵性的勸告(第18節)作為結束。(BTSB)
4:13 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帖撒羅尼迦信徒不明白保羅將要在接下來的14-17節中所解釋的事情。睡了的人,保羅將已經去世的基督徒描述為 “睡了的人”(參4:14、15,5:10;林前15:6、18、20、51),以此強調他的重點,就是到了主再來的時候,那些信徒會從墳墓裏蘇醒過來。這個比喻不是要否定,死人在居間狀態下是有知覺地與上帝相交。將死亡比作睡覺,是因為人睡著的狀態與死了相似。死去的人在基督再來時還會復活。……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憂傷本身沒有錯(參徒8:2),但如果像未得救的人那樣絕望憂傷,那就錯了。帖撒羅尼迦信徒顯然不明白死去的基督徒還會復活,不會錯過主再來時所帶來的福樂。第1世紀的墓誌銘顯示,當時大多數希臘人對死亡的看法都十分悲觀。
4:14 復活,基督復活是上帝救恩歷史的中心,也是盼望將來身體復活的基礎(林前15:42-57;啟21:4)。在耶穌裏……上帝也必將他們……帶來,耶穌是上帝救恩的中保,將會把死去的基督徒(已經……睡了的人),就是到目前為止在天家與基督同在的信徒(靈魂)“帶來”。亞14:5描繪的景象暗指耶穌帶著已經死去之人的靈魂從天降下。保羅指出,所有已經死去(“睡了”)的基督徒,在基督再次降臨地上的時候,會與基督一同降臨。在4:16-17,保羅詳細解釋死去的信徒和在世的信徒怎樣與基督匯合:死去的信徒身體先復活(與靈魂結合),然後他們與在世的信徒一同 “被提……在空中與主相遇”(17節)。
4:15 主的話,大概指15b-17節記載主親自啟示保羅的事情。我們這活著……的人,不是說保羅確信自己在主再來時還活著,而是說所有基督徒都應該在有生之年為基督再來做好準備。還存留……的人,指那些還活著的基督徒。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帖撒羅尼迦信徒認為死去的人在主再來之後才復活,還是認為死去的人沒有任何得救的盼望,我們無法確知。
4:16-17 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上帝的號,這三種響聲將死去的人從沉睡中喚醒。《聖經》明確記載的 “天使長” 只有米迦勒(猶9節)。在《舊約》中,吹號是宣告上帝的同在(出19:16;代上16:6;詩47:5;珥2:1;亞9:14)。在猶太人的傳統中,“號” 與戰爭、主的日子和復活有關(參林前15:52)。先……以後,死去的基督徒復活,從墳墓中起來,然後和活著的信徒一同從地上被提到空中與基督相遇。“被提” 希臘原文是harpazō,意為 “突然抓住或捉住,奪走,帶走”,表示突然被人有力地向上提起(見約6:15;徒8:39)。一同,死去的基督徒完全不會少得益處(參4:15 “活著……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雲,大概不是一般的雨雲,而是上帝臨在時環繞在祂周圍的榮耀雲彩(參出13:21,33:9-10,40:38;民12:5;王上8:10-11;詩97:2;但7:13;太17:5;可13:26;徒1:9;啟14:14)。相遇希臘原文是apantēsis,通常指全城的居民迎接地位尊貴的重要人物:居民出城以隆重而熱烈的儀式迎接尊貴的客人,然後陪著客人入城(參太25:6;徒28:15;相關的詞hypantēsis出現在太25:1和約12:13)。這可能指聖徒在 “空中” 與主相遇後,就跟隨基督降臨地上。但有些解經家提醒說,描述末日的啟示性語言充滿鮮明的象徵色彩,我們要避免強解末日事件的細節。在空中,指天空。
4:17 被提:在這裏描繪教會「被提」的方式,不是為要滿足我們想要知道末世先後次序詳情的好奇心,舉例來說,這裏沒有告訴我們,所召集的群眾會不會即時降臨地上或回到天上,但明顯的一點是,這事件必然會等到死人的身體復活後才發生。這項教義是從牧養的角度呈現出來的,為要安慰那些因為摯愛的基督徒親友去世而感到憂傷和困擾的人。本段用意是給信徒一個保證:當基督再來的時候,所有義人一律都將永遠與主同在,又與彼此同在(18節)。儘管如此,「發令的聲音」、「天使長的呼聲」、「神的號聲」(16節)幾個片語,足以給人一個清楚的印象,被提是一件公開而不是隱秘的事(路17:24,21:35;啟17)。見5:1-11註。見《西敏宣言》32.2;《大問答》92,99。(新譯本《聖經研修版》)
4:17 被提,這是聖經中唯一明確提到的“被提”( 英譯rapture,來自這裏使用的希臘動詞的拉丁文翻譯)。保羅預見教會要被“提”,在基督再來時與祂匯合。 和他們一同,保羅關心的不是預言,而是牧養,因為他再次強調(希臘語詞序是強調預期),帖撒羅尼迦活著的和死去的信徒都將平等地有分於基督榮耀的再來。 相遇,希臘語apantēsis,指一個代表團在城外迎接抵達的貴賓,通過護送他回到他們的城市來授予他榮譽。這種派代表團在旅行的最後一段路上迎接並送重要賓客的做法,在《新約》中僅出現在兩次出現這個詞的經文裏(太25:6;徒28:15)。因此,保羅的用詞暗示,一旦教會在空中被“提”給基督,就會護送祂到地上。(BTSB)
4:17 被提,這裏使用的希臘語術語harpazō,意思是“用武力奪取”(如徒8:39 “提”);強調的是與耶穌重聚,而不一定是離開地面。基督再來時,無論邪惡會帶來怎樣的干擾,活著的信徒都將強有力地與祂聯合。保羅可能是在暗示信徒將在空中與基督聯合(被提的觀點),或者只是說信徒將與基督聯合,將上帝在天上的同在(被提到“雲”裏)完全帶到地上。後來在帖撒羅尼迦前書4~5章中,保羅的措詞呼應了古代的觀念,即神明,例如巴力,有時會來到雲上,帶來他們的信息和審判。那些在雲裏與神明在一起的人,就成為神明進攻的一部分:信徒可能是在基督對邪惡的戰爭中與基督聯合。保羅可能也受到了描述一些人物被帶到天上的作品的影響(如七十士譯本中的創5:24提到以諾;參林後12:2、4;以及偽經文獻《以斯拉肆書》6:26;14:9)。(FSB)
4:18 有關主再來的明確教導,應該給信徒帶來安慰和鼓勵(保羅的目的),而不是恐懼和分裂。這些話指本章13-17節。
答:1. 這幾節強調基督徒生活的目標和觀點包括:成為聖潔,原避淫行,不放縱邪情私慾;彼此相愛;與別人和平相處,不多管閒事(立志作安靜人);自食其力;行事為人得外人尊敬(12節;見新譯本);最終目標是要討上帝喜悅(1節)。這樣作的原因是主再來時會懲罰不遵行上帝旨意的人(6節),而且這些作是上帝所以呼召我們的原因(7節)。使我們能達到此標準的是因為聖靈在我們裏面的工作(8節)。
2. 基督徒的安慰是我們會與基督一同復活,而且會與主永遠同在,因此基督徒不必懼怕死亡。保羅說,基督徒的肉體死亡時,只是在基督裏“睡”了,這是要強調我們有一天會“醒過來”。保羅說,當基督再來時,那些在基督裏睡了的基督徒會復活,身體與靈魂結合;並且與當時還在世的信徒一同“被提”,“在空中與主相遇”,然後與主永遠同在。這盼望的確信來自於:1) 耶穌基督已經復活了;2) 這是主的話(15節)應許的。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