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5 帖撒羅尼迦前書 5 (1.8.1)

Study 5 1 Thessalonians 5  (1.8.1)

研經題目:

1. 1~11節。「主的日子」會怎樣臨到世界,這件事對於:(a) 世人,和 (b) 基督徒,會有什麼意義呢?比較太廿四32~44;路廿一25~28。 

2. 主再來的期望對於我們的態度和行為應有什麼實際的影響呢?請自行將本章中的訓諭列成一表,並用這些訓諭來檢驗你自己的生活。 

注: 

1. 2節。「主的日子」:是舊約的一句慣用語,表示神將來會介入歷史的救恩和審判之中(賽二12,十三6;番一14,三11、16),而且在新約中用來指基督的第二次降臨(路十七24;林前一8等)。  2. 6、7、10各節。「睡覺」一詞用在本段經文中,有三種意義。在6節是指靈性上的感覺遲鈍,在7節是指通常的睡眠,而在第10節是指肉身的死亡,正如在四14、15裏一樣(比較四16,「在基督裏死了的人」)。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5:1-11 這段經文與4:13-18有著密切的關聯,兩段經文都論到基督徒在主再來時的結局;5:9-10間接提到4:13-18的要點。帖撒羅尼迦信徒似乎擔心自己沒有預備好迎接主的日子,或是由於近期有人意外地離世,導致他們對自己在那日的結局感到憂慮不安。

5:1-11 關於基督再來時對活著的基督徒的安慰。4:13-18講的是已故基督徒在基督再來時的命運,而這幾節經文講的是活著的基督徒在同一末世事件中的命運。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顯然不僅僅是對基督再來的時間感到好奇,而是擔心他們自己在那一天的命運,因為保羅(1)兩次向他的讀者保證他們究竟是誰(第5、8節),(2)提醒他們“上帝不是預定我們受刑”(第9節),(3)勸告他們“彼此勸慰,互相建立”(第11節)。(BTSB)

5:1 論到,保羅可能是回答帖撒羅尼迦信徒請提摩太替他們轉達的問題。時候日期,即主再來的時間(參徒1:7)。帖撒羅尼迦信徒的問題似乎不是出於無意義的好奇,而是產生於內心的焦慮,因為保羅的回答是安慰他們,而不是責備他們。他們似乎關心主的日子來到的 “方式” 和 “時間”。不用寫信給你們,不管帖撒羅尼迦信徒怎樣理解主的日子,保羅認為無需就此問題專門寫信給他們。

5:2-3 主的日子這一短語在舊約先知書中很常見(見摩15:18-20注),指一個大而可畏的日子,那時耶和華要懲罰悖逆的子民(如:賽13:6-16;珥1:13-15,2:1-11;俄15-20節;瑪4:5),拯救忠心的百姓(如:賽27:2-13;耶30:8-9;2:31-32;俄21節)。在保羅書信中,“主的日子” 意即主再來。好像夜間的賊一樣,在整本《新約》中,“賊” 都是喻指出乎意料和不受歡迎的事情(太24:43-44;路12:39-40;彼後3:10;啟3:3,16:15)。顯然保羅在5:4用了這個詞消極方面的含意,這裏也是如此。有些學者認為,保羅用末日的審判來威嚇帖撒羅尼迦信徒,但根據4節和9節的內容,保羅實際上是在安慰他們,有些人或許因近期有信徒離世而感到不安。,這裏指未得救的人。平安穩妥,可能暗指羅馬帝國的宣傳語句,但更可能是指耶6:14(或耶8:11),那裏用類似的說法說明人們妄想自己不會遭受上帝的忿怒。產難(《和修》“陣痛”),喻指主再來時的審判和毀滅,參賽13:8;耶6:24。

5:4 你們卻,人說 “平安穩妥” 的時候,災禍就忽然臨到他們(3節),但帖撒羅尼迦信徒並不屬於這類人。在黑暗裏,就是在罪、邪惡、無知和遠離上帝的領域裏。臨到你們像賊一樣,對於未得救的人來說,主的日子 “像賊一樣” 忽然臨到(見2節),既不受歡迎,也出乎他們的意料;但對於帖撒羅尼迦信徒來說,卻不是這樣。

5:5 在希臘原文中,本節開頭有 “因為” 一詞,《和》沒有譯出。保羅在第4節的確信,是基於帖撒羅尼迦信徒的身份和上帝的命定。光明之子,在猶太文學和《新約》(如:路16:8;約12:36),這個短語都用於描繪那些屬於上帝國度並得蒙祂救贖的人(西1:13)。白晝之子融匯了 “光明” 和 “白晝” 這兩個概念。只有保羅使用過這個短語。耶穌是 “世界的光”(約8:12,9:5),因此基督徒是 “光明之子”。基督徒蒙召過敬虔的生活,是 “屬乎白晝”的(5:8),命定要在 “主的日子” 承受救恩,就是當基督(世界的光)帶著能力和大榮耀再來的時候(參太24:30;可13:26;路21:27)。我們,保羅在這裏轉用第一人稱複數,以強調他所確認的事實;並用稍微緩和的語氣為5:6-8的勸告做鋪墊。黑夜……幽暗,指敵對上帝的邪惡勢力。

5:6 所以,保羅根據第5節的確信對信徒作一般性的勸勉。睡覺指在道德和靈命方面懈怠,和(或)過著輕忽那即將到來之日的生活。

5:8 護心鏡……頭盔,保羅借用賽59:17的比喻,那裏將耶和華描述為頂盔摜甲的戰士。保羅呼籲信徒要穿戴全副軍裝(見弗6:10-20),因為在末日他們要站在主的旁邊。信和愛……盼望,是基督徒不可或缺的三個特質(見林前13:13;帖前1:3)。

5:9 因為一詞將本節與前面的6-8節連接起來,或只與第8節論到戴上盼望的頭盔這一具體勸勉連接起來,保羅重申他在第4節表述的內容:帖撒羅尼迦信徒不必憂慮,因為主再來的時候,他們肯定不會受刑,卻會得救

5:10 醒著、睡著,指活著和死去。“醒著” 暗指活著的基督徒關切自己在主的日子的結局(1-11節),“睡著” 暗指已死去的基督徒將來的結局(4:13-18)。,主再來時,基督徒將與基督同在,經驗全新的生活。

5:11 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樣(如:4:1),保羅避免讓帖撒羅尼迦信徒以為他在批評他們。像在4:18一樣,他的目的是鼓勵他們。

5:12-22 群體生活的指導。保羅教導帖撒羅尼迦信徒怎樣過群體生活和處理人際關係。

5:12-13 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勸戒你們的,保羅勸勉年輕的帖撒羅尼迦教會要欣賞和敬重教會的領袖。治理你們(《和修》“督導你們”),“治理” 希臘原文是proistēmi,在這裏意為 “統治,指導,在前面帶領”,指教會的長老(見徒14:23注;多1:5)。你們也要彼此和睦,可能(但也不一定)暗示信徒群體中有不和睦的現象。

5:14 不守規矩希臘原文是ataktos,意為 “不守紀律的,不服從的”。有些帖撒羅尼迦信徒逃避責任,不按上帝創造人時賦予人的使命去工作(創2:15),見4:9-12;另見帖後3:6-15。灰心源於逼迫(3:3-4)或信徒意外地死亡(4:13~5:1)。軟弱,可以指:(1) 良心軟弱的人(見林前8~9章),(2) 因逼迫而驚慌的人,或(3) 對主的日子感到焦慮不安的人(5:1-11)。

5:16 要常常喜樂,在保羅書信中,喜樂是基督徒的一個基本標誌(羅14:17),也是聖靈的果子(加5:22)。喜樂通常與基督徒堅定的盼望緊密相連(如:羅5:2-5,12:12)。

5:17 不住地禱告是一種常常禱告的心態,始終與上帝保持相交,以及時刻意識到祂的同在。

5:18 謝恩,感恩是基督徒的標誌(弗5:4、20;西2:7,3:15、17,4:2)。大概是指5:16-18的所有內容。

5:19 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下一節經文具體說明帖撒羅尼迦人怎樣消滅聖靈的感動。

5:20-21 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對於那些有先知講論恩賜的基督徒,其他基督徒應該以開放的心,領受上帝藉著他們傳達的信息(見林前14:22-25注)。帖撒羅尼迦信徒輕視先知的講論,使他們少了一個得著鼓勵的寶貴來源,也可能因此消滅了聖靈的感動。凡事察驗,對於先知的講論,信徒需要察驗,辨別其真偽。察驗的內容應該包括:先知的講論是否與上帝的權威啟示《聖經》一致,內容是否造就人,並要請那些有屬靈智慧的信徒進行評估。關於在教會中先知的講論,見林前14:29-33和林前12:10注。根據上下文,善美的可能指那些通過了察驗的先知講論,但也可以指其他美善的事物。

5:20 先知的講論(直譯:先知預言),這裏使用的希臘語單詞prophēteia,在這裏指的是受聖靈啟發,用於造就教會群體的話語(林前14:4 “先知講道”)。帖撒羅尼迦的一些信徒可能對說預言的屬靈恩賜感到不自在,因他們過去有拜偶像的經歷(帖前1:9)。一些邪教——如希臘狄俄尼索斯神的崇拜——實行一種異教的預言,涉及狂喜行為。(FSB)

5:22 禁戒不作,保羅轉而概括性地強調信徒必須拒絕各樣的惡事。

5:23-28 禱告、安慰和總結。在本書信的前半部分保羅以充滿牧者心腸的禱告作為結束,祈求上帝使帖撒羅尼迦信徒在基督再來時成為聖潔(3:11-13)。在書信的後半部分也是一樣,但保羅在這裏加上了安慰(5:24)。賜平安的上帝,上帝主動使人與祂和好,恢復和睦的關係。身子代表整個人。保羅在這裏似乎無意將人分為靈、魂、體三個部分,也不是要指出 “靈” 和 “魂” 是不同的部分。他用這幾個不同的詞語,很可能只是為了強調而已。關於表達人本質的類似方式,見太10:28;可12:30;林前7:34。帖撒羅尼迦信徒不需要擔心他們是否足夠聖潔,在主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因為上帝是信實的,祂必成就這事。

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一種修辭方式,指整個人(太10:28;可12:30;林前7:34;參來4:12);保羅並不是斷言人有三部分。

舊約聖經的人論

在舊約聖經中,人類一直被描述為非物質的生命力和肉身的融合。這兩部分本身都無法構成一個有生命的人——只有兩者合在一起才可以。有兩個主要術語用來描述人類的非物質部分:“魂”(nephesh)和 “靈”(ruach)。然而,這些術語的不同含義會使解釋變得困難。

舊約的“魂”(nephesh)和 “靈”(ruach)這兩個詞一直被用來識別生命力——身體活著的事實——或者是依賴於大腦功能的屬性,比如情感、智慧和良心。這兩個詞可以互換使用。《創世記》介紹了另一個指生命力的術語:nishmath[נְשָׁמָה]。它被用在唯一一次關於靈魂起源的描述中,在這段描述中,神使第一個人——亞當有了生命,將“生命之氣”(nishmath)“吹在他鼻孔裏”(創2:7;比較書11:11)。雖然經文沒有說動物以同樣的方式被賦予生命,但它們被描述為具有nephesh(創1:21、24)和ruach(傳3:21)。

然而,nishmathnepheshruach被交替使用,這就排除了它是一個獨特的術語。這些術語的用法也與 “心”(leb/lebab)重合(比較這些術語在舊約中的用法的表格,見下面的表格鏈接)

新約聖經中人的本質

雖然新約聖經的某些經文在人的非物質方面看似與舊約相矛盾,但事實並非如此。例如,來4:12提到神的道能夠刺入剖開“魂與靈”。然而,這並不是表明魂和靈之間的實際劃分。相反,這節經文聲稱,神的道能以這樣的方式滲透到人的內心,而不是說在它工作之前就存在這樣的劃分。在來4:12中,魂和靈的分離,並不比同一節經文的“骨節和骨髓”更甚。

新約的另一個例子是帖前5:23。雖然這段經文似乎表明人內心的一部分可能是神的形象,但保羅很可能是在表達他希望信徒盡可能完全成聖的願望。保羅用希臘文的holotelēs一詞來表達他希望全然成聖的願望——這個詞的意思是“在各方面都完全”。保羅很瞭解《聖經》,他不會違反《聖經》的教導。

然而聖經明確指出,人死後在身體之外有非物質的存在(林後5:8;注意,人將重新被賦予形體:林前15:35-50),但這一現實不能決定性地與聖經中任何一個關於內在生命的術語相聯繫——這一概念比這要寬泛得多。(Faithlife Study Bible)

5:26 親嘴……務要聖潔,親嘴是基督徒相交和聖潔的象徵,見林前16:20注;另參徒20:37;羅16:16;林後13:12;彼前5:14。

5:27 ,與往常一樣,在保羅口述,書記員筆錄之後,保羅會親筆寫下信末的問安,證明這封信確實出自他(參帖後3:17)。把這信唸給眾弟兄聽,這封信要向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全體會眾朗讀,包括那些灰心的人和不守規矩的人,見西4:16注。

一个有关“Study 5 帖撒羅尼迦前書 5 (1.8.1)”的想法

  1. 答:1. 主的日子就是基督降臨的日子,指著末日審判。對世人來說,它會像“賊”一般,在黑暗裏臨到,不受歡迎,出乎人意料,而且無法脫逃。但對警醒謹守的基督徒來說,它是得救的日子,是他們所盼望等候的。
    2. 期盼主的再來,對我們的態度和行為應該有以下的影響:1) 要警醒謹守(6節),等候主的再來;2) 把信心和愛心當作護心鏡,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打好屬靈戰爭(8節);3) 彼此勸慰,互相建立(11節);4) 敬重教會領袖(12-13節);5) 服事身陷困境的肢體(14-15節);6) 遵行上帝旨意,參與教會敬拜(16-18節);7) 察驗先知講論(19-22節)。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