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9 Psalm 37:1~20 (1.11.22)

研經題目:
1. 這幾節叫我們不要作何事?叫我們不那樣作有什麼理由呢?
2. 在1~11節中,包含了哪些積極方面的勸告呢?也請注意那些附帶的應許。你個人遵守這些訓諭到什麼程度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第37篇 這首詩可被稱為智慧詩,因為它反思的主題正是智慧文學經常探討的題目。本詩特別針對因惡人亨通而帶來的問題,幫助忠信人看到,保持對上帝的忠誠實在是更好的——這份忠誠顯明在滿足,誠實交易、慷慨和公義的言語中。上帝要在祂所定的時候明確區分這兩種人,因此忠信人必須耐心等候。《箴言》中也出現許多與本詩類似的經文。這是一首字母詩,雖然與25篇和34篇稍有不同:在本詩中,(通常)每兩節作為一組,每組第一個詞的首字母按照希伯來文字母表的順序。與大衛所作的字母詩的形式大致相同,本詩也是不完整的字母詩:s組包含了37:27-29,並且後面沒有 ’ayin字母組(30節以p開頭)。
37:1-11 不要嫉妒惡人。開篇這段詩歌陳述全詩的主題:“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尤其是在他們似乎成功興盛的時候),“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不要心懷不平,原因是確信公義終必來到:惡人 “如草快被割下”(2節),並且 “必被剪除”(9節),而忠信人,就是那些 “等候耶和華” 的人,卻 “必承受地土”(9節;即他們在上帝把惡人從地上剪除之後,仍然存留;參箴2:21-22)。那些 “以祂的信實為糧”(37:3)的人,將 “以耶和華為樂”(4節),將他們的 “事”(《和修》“道路”)“交托” 給祂(5節),“默然倚靠祂”(7節),並“耐性等候祂”(7節),因此,他們能夠 “止住怒氣”(8節),即止住對那些成功興盛的惡人自然產生的憤慨。
37:1 本節與箴24:19幾乎完全相同;另參箴23:17-18。
37:4 心裏所求的,有些人將 “所求的” 解釋為欲求的感覺,即 “上帝會塑造你的心,使它渴求正確的事物”;然而,這裏的意思其實是,“祂會將你心所求的賜給你”。我們可以對那些接受本詩勸告的人肯定地說,因為他們以耶和華為樂,他們的心必渴求正確的事物(參16、31節)。
37:9 整首詩歌多次對比兩種人的結局,即那些必被剪除的人,與那些必承受地土的人(11、22、28-29、34節)。“剪除” 通常指上帝的審判,將人從上帝的百姓中間清除(創17:14;利7:20等)。本詩向前展望,看到惡人將來的結局(37:38),很可能指他死後的光景(因為與箴23:18、24:14所述的 “指望” 相對比)。智慧文學認為,上帝可能會等到人死後,才完全顯明祂對忠信人與惡人的不同對待(參第49篇注,第73篇注)。
37:11 耶穌在講述八福中的第三福時,使用了本節的前半部分(太5:5)。耶穌在那裏描述的福分,要在末日才會完全顯現出來。根據詩歌原來的背景,這樣解釋37:11是合理的。首先,本詩關注的是最終結局,不單單是今世的福分;其次,舊約智慧文學在總體上的關注,也是人最終的結局(參37:9注)。
37:12-20 上帝挫敗惡人的計謀。惡人可能會用盡計謀去陷害義人(12節),但是上帝一直在鑒察,因此這些計謀終必徒勞無功,並且惡人卻要滅亡,惡謀不會得逞(20節)。忠信人若能銘記這一點,即使所有的雖少(16節;參箴15:16,16:8),也能生活滿足,確信耶和華知道完全人的日子(37:18),即使在饑荒的日子(19節)也能養活他們。《聖經》的智慧不是一種簡單的 “信上帝得亨通” 的心態,而是涉及上帝的百姓如何去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挑戰。
1. 這幾節叫我們不要作何事?叫我們不那樣作有什麼理由呢?
答:這幾節叫我們不要因作惡者心懷不平,也不要嫉妒那行不義的人(37:1、7-8),因為那會使你作惡(37:8)。上帝必要審判惡人,作惡的必被剪除、歸於無有(37:2、9-10),他們必要滅亡(37:20)。而且耶和華會扶持義人,折斷惡人的膀臂(37:15、17)。因此義人要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以祂的信實為糧,耐心等候祂(37:3、7、9)。
2. 在1~11節中,包含了哪些積極方面的勸告呢?也請注意那些附帶的應許。你個人遵守這些訓諭到什麼程度呢?
答:積極的勸告:1) 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以祂的信實為糧(37:3);2) 以耶和華為樂(37:4a);3) 將自己的道路交託耶和華,倚靠祂(37:5);4) 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37:7)。附帶的應許:1) 耶和華會將你心裏所求的賜給你(37:4b);2) 祂要成全你交託的道路(37:5b),使你的公義如光發出(37:6);3) 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37:9、11)。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