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4 2 Corinthians 13 (1.12.12)

研經題目:
1. 保羅向哥林多人所存的愛心,在他對他們的罪之態度上,有什麼影響呢?在答覆時請考慮到1~6節和7~10節裏面的證據。也參看十二20、21。
2. 請思考11節裏面的勸勉和應許,與整卷書信的教訓之關係是何等密切。
3. 試思考14節的禱告如何概括了我們基督徒所承受的產業,並給我們三重的需要——我們的罪、憂愁和軟弱——提供了完全的解答。
注:
1. 1節。當保羅到來時,他會舉行法庭式的質詢。比較太十八16;提前五19。
2. 2~4節。基督「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並不是福音的全部。祂也靠著神的大能活著,而且,這種大能也會彰顯在祂的僕人保羅身上。
3. 7~10節。保羅寧願哥林多人行事端正,不必受他斥責,而不願行使使徒的權柄來顯示其威望。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3:1-10 保羅在信的最後鼓勵哥林多人自省(林後13:5)。他警告他們,當他再次來訪時,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人(第2節),但希望他不必採取嚴厲的行動(第10節)。(FSB)
13:1 第三次,見12:14-15注。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根據申19:15,在審訊時,呈堂證供必須符合這個要求,才可接納(見太18:16-17;提前5:19)。
13:2 保羅說,如果那些叛逆的少數人不悔改的話,就會對他們執行教會紀律。不寬容,保羅沒有具體說明將如何懲戒他們,可能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但顯然那是令人難受的(參徒5:1-11,13:8-11;林前5:4-5)。
13:3-4 保羅效法基督軟弱(1:5,8:9;腓2:7-8)的典範,為上帝百姓的緣故也成為軟弱的,以便藉著自己的苦難向他們顯明聖靈和基督的榮耀(1:3-11,2:14-16a,4:7-15,6:3-10,11:23-33,12:7-10)。和基督一樣,保羅在審判哥林多信徒的行為和信仰時,要彰顯上帝的大能(見林前5:12-13,6:1-3)。
13:4 因軟弱。另一種翻譯是“在軟弱中”(參《中文標準譯本》)。這種“軟弱”不是身體上的虛弱或道德上的懦弱,而是在人面前不報復或不攻擊的“軟弱”,是順服神的“軟弱”。在人的看來屬於軟弱的人,卻因他們尋求執行上帝的旨意,所以是超強的。但基督的這種“軟弱”是過去的事了。如今祂活出了復活的生命,“靠著上帝的能力”,“聖善的靈”(羅1:4)來維持。保羅藉著信心與基督聯合(“在祂裏面”軟弱,見《新譯本》13:4,《和》作“同祂”軟弱),保羅分享了基督受難的“軟弱”。但在他與哥林多的交往中,他將完全活著(“我們……與祂同活”),與基督一起(“與他”同活),“因神的大能”。(BTSB)
13:5 保羅呼籲哥林多信徒悔改,他們的回應可以試驗他們心裏是否有耶穌基督,因為上帝的信息與傳講信息的使者是合一的(5:18~6:2)。
13:5 省察……試驗。與其“要求證明”(第3節)基督是通過保羅說話,哥林多人應該“省察”並“試驗試”自己,以瞭解他們是否繼續忠於信仰。儘管他添加了一個諷刺性的旁白或假設性的修飾(“除非你們是經不起考驗的人”,見《新譯本》),保羅並不認為大多數的哥林多信徒是假冒的。但可能他們中的一些人必須被揭發為假冒為善的基督徒。(BTSB)
13:7-9 雖然現在已經晚了,但保羅仍然渴望哥林多信徒作完全人(原文直譯:復興)。保羅可能會因為宣佈了計劃(這次是警告要回來行審判),卻沒有執行,而再次被人看……是被棄絕的(原文直譯:失敗的;參12:12-24)。和審判一樣,這表面上的失敗將再次確立福音的真理。這真理的主要目的不是摧毀教會,而是造就教會(13:10)。
13:10 關於造就,見10:8注。
13:11-14 結尾的問候。像在書信開頭那樣,保羅在古代書信的常見結尾中添加了一些新元素,以強調他在本書信中論述的重要主題。
13:11-14 保羅在結束他的信時,表達了他對哥林多信徒團結的渴望。他鼓勵他們尋求複和,彼此安慰,活在和睦中。他以祝禱結束。(FSB)
13:11 弟兄們(希臘原文adelphor)在這裏泛指男女信徒。哥林多教會無論男女,都是上帝家中的成員,在基督裏都是 “弟兄姊妹”。在這封信的前面部分,保羅稱哥林多信徒為 “弟兄們”,主要是稱呼那些悔改的人(參1:8和8:1)。雖然保羅在10~13章沒有稱叛逆的人為 “弟兄們”,但在書信的結尾,他再次使用這個充滿親情的措辭來稱呼整個教會,無疑是希望他們讀了此信後,能有正確的回應,真正成為基督裏的 “弟兄姊妹”(13:6-10)。和林前16:13-14一樣,保羅在這裏用了五個命令來概述這封信的中心結論:前三個命令(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主要表明哥林多信徒與保羅這位使徒的關係;後兩個命令(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主要表明他們作為在基督裏的弟兄姊妹的相交生活,和作為主內一家彼此之間的和好,以及與天父上帝的和好。
13:12-13 問安……眾聖徒都問你們安,這兩句問候語強調地方教會和普世教會的合一。親嘴,通常在家人的特殊團聚,或正式問候時才會親吻。將這種當眾親吻擴大到整個群體,只見於早期教會,標誌著他們接受彼此為家人,見羅16:16;帖前5:26;彼前5:14;林前16:20注。
13:14 這是保羅書信中唯一一處提到三位一體的信末祝福。保羅強調恩惠、慈愛與信徒彼此間的感動(原文直譯:團契相交),是在基督裏藉著聖靈從上帝而來的。保羅在書信的最後提到聖靈,這使人想起他寫這封信和禱告的身份,是新的約的執事(見1:22,3:3-18,4:13-18,5:5)。你們眾人,保羅最後強調上帝親自帶來教會的複和與合一。促進合一是保羅寫這封信的一個主要目的(1:7,2:5-11,5:18-6:2,6:11-13,7:2-4,9:13-14,12:19,13:5-10)。
1. 保羅向哥林多人所存的愛心,在他對他們的罪之態度上,有什麼影響呢?在答覆時請考慮到1~6節和7~10節裏面的證據。也參看十二20、21。
答:保羅對哥林多人的愛心,使他不能寬容他們的罪。保羅如父親那樣勸誡他們,對兒女的罪行感到羞愧(12:14、21;另參6:13)。保羅除了嚴厲地警戒他們(是為了造就他們,而不是拆毀他們,13:10;另參12:19)之外,也激勵他們,要他們省察自己裏面在基督裏的信心,好叫基督的剛強,藉著信心顯明在他們身上。他苦口婆心地勸誡他們,不要作惡,要行事端正,作完全人。
2. 請思考11節裏面的勸勉和應許,與整卷書信的教訓之關係是何等密切。
答:保羅在13:11用了五道命令來勸勉哥林多信徒:前三道命令(要喜樂,要完全,要受安慰)表明他們與保羅的關係,後兩道命令(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表明教會肢體之間的關係。保羅在全書中多次提到喜樂的主題。例如,他在1:24提到,他沒有立刻到他們那裏,不是為了轄制他們的信心,而是要作他們的同工,使他們喜樂。他不要他們憂愁,而是以保羅的喜樂為喜樂(2:3)。保羅因他們的悔改而感到安慰,滿有喜樂(7:4、14)。保羅勸勉他們要捐得喜樂(9:7)。保羅呼召他們要作完全人,其中包括要他們不要拜偶像(7:14~7:1),在接待三位弟兄的事上顯出他們的愛心(8:24),並在慈惠的事上格外顯出滿足(8~9章)。保羅也勸勉他們修補與他自己的關係。保羅在書信一開頭就提到,他們受患難,是為了叫他們得安慰(1:6-7),保羅在書信也不斷表明他對哥林多信徒的信心,他從他們那裏得到的安慰(7:13),藉此來安慰他們,並修補他們之間的關係。同心合意、彼此和睦的吩咐,和哥林多教會有分爭、結黨的情事有關(12:20)。保羅寫這封信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教會之間的和睦,尤其是因為保羅的職事是和好的職事(5:17-19),他勸勉他們要用寬宏的心來報答他、接納他們(6:13,7:2)。等等。因此,13:11與整卷書信有非常密切的關聯。
3. 試思考14節的禱告如何概括了我們基督徒所承受的產業,並給我們三重的需要——我們的罪、憂愁和軟弱——提供了完全的解答。
答:13:14的禱告總結了我們從三一上帝所得的各樣恩惠,包括父神的慈愛,基督十字架的恩典,與聖靈的團契,使我們得以脫離罪與罪咎所帶來的捆綁、憂愁與軟弱。我們無力自救,只能仰望上帝開恩,藉著基督十架來拯救我們,聖靈保惠師也將十架恩典施行在我們身上,使我們有能力勝過罪,並滿得聖靈的安慰與恩賜。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