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3 2 Corinthians 12:11~21 (1.12.11)

研經題目:
1. 保羅再次概述他過去在哥林多的工作,以及他對那裏的基督徒的態度。他在這段經文中受到什麼控訴,並且怎樣答覆那些控訴呢?他所顯出肖似基督的地方,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呢?在答覆這問題時,請謹記:由於哥林多教會的忘恩負義及對他的猜疑,使他所受到的冤枉是何等深重。
2. 在20和21節中說保羅對於哥林多的教會有哪些焦慮呢?我們對於年青基督徒的責任可以從這件事學到什麼教訓呢?
注:
1. 13節。「這不公之處,求你們饒恕我吧」:是用反語的口吻說的。
2. 14節。「我所求的是你們,不是你們的財物」:比較四5、15,五13,十三9。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2:11-21 保羅結束了他對所謂超級使徒的辯護。他斷言他已經行了使徒的神蹟,並重申他不是哥林多教會的負擔(12-13節)。他繼續強調,當他準備第三次拜訪他們時,他不會從他們那裏得到報酬(14-16節)。他聲稱他和他的同伴都沒有利用他們,而是為了建立哥林多的信徒,而傳揚基督(17-19節)。(FSB)
12:11 我雖算不了什麼,保羅曾逼迫教會(林前15:8-9),是 “使徒中最小的”,他生命中的一切都歸功於上帝的恩典和呼召(林前15:10;林後3:4-6)。最大的使徒(《和修》“超級使徒”),見11:5-6注。
12:12 我在你們中間,用百般的忍耐……顯出使徒的憑據來,指聖靈藉著保羅所做的傳道工作。這工作既顯明在哥林多信徒的歸主和恩賜上(3:1-3),也顯明在保羅活出效法基督的言行,和在逆境中依靠上帝的能力的忍耐上(6:4,10:1~12:10)。神蹟、奇事、異能,指伴隨並確認使徒職分(見羅15:18-19;加3:1-5)的行神蹟的能力。它們把上帝在新的約中的救恩工作,與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所經歷的神蹟奇事緊密相連,表明救恩歷史的連續性(如:出3:20,7:3,10:1-2;民14:22;申4:34;書24:17;詩105:27-36;徒7:36;見《聖經文集》中的《聖經概述》。
12:13 保羅語帶幽默地諷刺,他對哥林多信徒做過的唯一一件錯事,就是沒有向他們要錢(其中的原因見11:9b-14節)。
12:14~13:10 保羅最後一次向反對他的人自辯和呼籲。保羅最後一次誇耀自己的使徒身份(12:14-21),呼籲反對他的人驗證他們的信仰是否真實(13:1-10),為他第三次到訪哥林多(12:14,13:1)作最後預備。
12:14-15 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們那裏去,保羅第一次到哥林多時,在那裏建立了教會(徒18:1-18);他第二次到哥林多則是一次使大家 “憂愁” 的探訪(2:1;見 “導論:寫作目的、緣起和背景”)。保羅最後一次重申,他不願意在經濟上累著哥林多信徒(11:7-12,12:13;見林前9:18),這是屬靈家長對孩子所表達的愛心行動(林前4:14-15;林後6:11-13,11:11)。身為使徒的保羅這樣做,是身體力行了自己傳講的信息(2:17);也使反對保羅的人的言論遭到質疑(17:12、20)。
12:16-18 詭詐……心計……占……便宜,保羅堅決否認他募集捐款是要從哥林多信徒那裏詐騙錢財,因為這種指控是毫無根據的。保羅的所有同工,包括提多在內,都是正直無偽,完全可靠的人。
12:19 歸根結底,保羅自辯是為了哥林多信徒的益處,而不是為了他自己(見10:8注)。他這樣做是蒙上帝喜悅的,因為他是當上帝面前說話。
12:19 保羅再次強調,他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聲或榮耀,而是為了教會的利益和神的榮耀而說話。他再次顯示出強烈的意識,即他所寫的和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神面前”。見2:10注釋。(RSB)
12:20 見你們不合我所想望的,指仍然不悔改、叛逆,且沉溺於罪中的生活。這表明他們其實不是真正的基督徒(見13:5)。見我也不合你們所想望的,如果哥林多信徒不悔改,保羅就不得不施行上帝的審判,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繼續耐心等待他們悔改(見1:23~2:4)。
12:21 上帝或許會藉著保羅把叛逆的哥林多信徒逐出教會,叫他在他們面前慚愧(《和修》“蒙羞”),這樣保羅就不得不為哥林多信徒的叛逆而憂愁了。使徒要施行審判是愁苦的,因為他在新的約下蒙召,主要是為了造就教會(見10:8,12:19,13:10)。
1. 保羅再次概述他過去在哥林多的工作,以及他對那裏的基督徒的態度。他在這段經文中受到什麼控訴,並且怎樣答覆那些控訴呢?他所顯出肖似基督的地方,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呢?在答覆這問題時,請謹記:由於哥林多教會的忘恩負義及對他的猜疑,使他所受到的冤枉是何等深重。
答:哥林多信徒控訴保羅是詭詐,用心計牢籠他們(12:16),要佔他們便宜(12:17-18)。保羅說他並沒有虧待哥林多教會,而是用百般的忍耐、藉著神蹟奇事異能傳福音給他們,哥林多教會所得到的,並不比其他教會差。他也強調,他在經濟上並沒有“累著”他們(12:13-14),沒有求他們的財物,反而甘心樂意為他們的靈魂費財費力(12:15),他並沒有佔他們便宜(反而是他們佔他的便宜),而且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造就他們(12:19),不像他們是要拆毀他。基督捨己的愛在保羅身上發揮作用,使他能像基督那樣對待背道的教會,即使受到冤屈,仍然用愛心與百般忍耐挽回他們。這就是福音的反合性,在苦難中得安慰,因軟弱而變得剛強,用捨己的愛來回應衝突,背負他人的重擔,建立那些試圖拆毀我們的人。
2. 在20和21節中說保羅對於哥林多的教會有哪些焦慮呢?我們對於年青基督徒的責任可以從這件事學到什麼教訓呢?
答:保羅擔憂他們有分爭、嫉妒、惱怒、結黨、毀謗、讒言、狂傲、混亂的事,以及犯罪、行污穢姦淫邪蕩的事,不肯悔改。對年輕基督徒,我們要有基督捨己的愛,關心他們的靈魂,像父母關心孩子那樣。為了造就他們,寧可自己受屈。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