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0 希伯來書 13:9~25 (2.2.9)

Study 20 Hebrew 13:9~25 (2.2.9)

研經題目:

1. 這卷書信要求當時的讀者們,對他們昔日跟猶太教的關係,與他們現在作基督徒對基督的忠順之間要作出什麼決定性的抉擇和行動呢?今日要跟從基督的人,仍然要作哪些類似的抉擇呢?

2. 15、16、20、21節。我們可以期望神為我們做什麼?我們為什麼能這樣期望呢?有什麼目的?我們現在可以將哪些獻給神呢?這個目的在我的生活中,在多大的程度得到應驗了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3:9-11 勾引了去,作者警告讀者要慎防異端,關注的焦點似乎涉及飲食條例(9:10;羅14:17;西2:16-17;提前4:3;參林前8:13)。作者從三個方面陳明他的異議:(1) 對比飲食與真正滋養人心;(2) 表明具體的飲食條例不會帶來屬靈的益處(參林前8:8);(3) 指出基督徒的祭壇比會幕的食物更好;這可能顯示猶太教某些觀念(也許摻雜了其他觀念)正受到挑戰。與大部分《舊約》的獻祭不同,會幕裏的祭司不能吃贖罪日的贖罪祭,因為它要被燒在營外(利16:27);但所有基督徒都可以分享基督祭壇上的祭(耶穌的獻祭)。有些解經家認為基督祭壇上的祭是指聖餐;有些解經家則認為是泛指耶穌流血所帶來的拯救。

13:9 怪異的教訓:這些教訓顯然是主張,因為讀者遭排拒於聖殿的敬拜生活以外(13節),包括敬拜者所參與的獻祭慶典筵席,他們因此也被排除而無法進到神面前。作者的回應指出,叫我們的心得到堅定的,是恩典而不是食物;因為我們是藉著恩典,參與在天上祭壇裏的崇拜,而耶穌就是在那裏供職。那些拘守食物的人,從來沒有得過益處:舊約獻祭的人可以分吃部分的祭物。然而,這些獻祭本身不能確保人的良心得潔淨 (9:9)或蒙神悅納(10:4~6)。(新譯本《聖經研讀版》)

13:10-13 這段經文暗指圍繞潔淨祭(通常譯為“贖罪祭”;見利4:1~5:13注釋)的《舊約》程序。這種祭物標誌著從團體(利4:1-21)和個人(利4:22-35)中潔淨污穢。祭司不能吃群體的潔淨祭物;相反,它們必須被帶到營外燒掉(利4:11-12、20-21,6:30,16:27)。這些祭物的血被帶入會幕,在分隔聖地和至聖所的幔子前灑下(利4:5-7)。贖罪日所需的潔淨祭物也遵循類似的程序,只是大祭司將血一直帶到聖所裏(利16:11-16)。(FSB)

13:10 沒有權利吃(《和修》無權可吃):利未體系的祭司都有權分吃在舊約會幕裏所獻的許多祭物(利6:18、29,7:6、28-36。只要那些祭司或其他人仍然倚賴這舊有獻祭體系來贖罪及與神和好,他們就不能從基督那天上大祭司的服事中得到益處(新譯本《聖經研讀版》)。

13:10 祭壇,指基督作為祭物的死。這個象徵性的祭壇滿足了《舊約》祭壇的目的。供職的人,指祭司。主持各種獻祭的祭司有權吃該祭物中指定給祭司的部分(利6:14-30)。然而,為影響整個社群的罪孽而獻的祭物不能吃(利6:30)。(FSB)

13:11 身子被燒在營外。在贖罪日的儀式中,一隻公牛和一隻山羊的血被灑在施恩座上(9:7、25;利16:14-15),但它們的屍體是不潔淨的,必須被燒在曠野營地之外(利16:27)。(BTSB)

13:12 在城門外,耶穌前往焚燒祭牲的地方(11節),指耶路撒冷城門外的加略山。耶穌受苦和受死,使祂的百姓成為聖潔(成聖;見2:11,10:10、14),因為祂的能赦免和贖罪(9:11-14)。

13:13-14 出到營外,就了他去(《和修》“走出營外,到他那裏去”),作者以隱喻的方式提醒讀者,既不要再愛世界,也不要再渴望得到世人的肯定,而要接受基督所受的凌辱,效法基督回應恥辱和苦難的做法(見12:2-3)。基督徒能這樣忍耐,是因為認識到這個世界只是前往永恆居所途中(參11:14-16,12:22-24)的臨時棲身之處(本沒有常存的城)。

13:15-16 以頌讚為祭的觀念經常出現於《詩篇》(詩50:14、23,107:22,116:17)。這祭不是獻上牲畜,而是用言語頌讚上帝的名(另見12:28-29)。行善和捐輸(《和修》“行善和分享”)也被稱為上帝所喜悅的祭。當基督徒明白這些事確實能使上帝喜樂(使祂 “喜悅”),就更有動力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也得著喜樂。

13:17 依從(《和修》“服從”)和順服,作者直接命令信徒要順服領袖,措辭強烈,超過第7節那些論到領袖的話。對順服的人而言,這樣的服從是有益的,因為他們的靈魂將被照管。他們互相看顧時,會享受到和睦與快樂。這裏也提醒教會領袖,他們將來要向上帝交賬

13:18-19 作者對自己的事奉自覺良心無虧(參徒24:16;林後1:12;提後1:3)。他請求讀者代禱,使他能回到他們那裏去。顯然作者與讀者早就相識,是牧者與信徒的關係。

13:20-21 祝福。作者按照新約書信的慣常做法,祈求上帝賜福給讀者。賜平安的上帝,參羅15:33,16:20;腓4:9;帖前5:23。永約,新的約(見7:22注)已經永久確立。,見12:24注。牧人,參約10:1-18;彼前2:25,5:4。從死裏復活,見5:7,7:16。成全(《和修》“裝備”),裝備信徒的目的是要成就上帝的旨意(參10:36)。

13:20 憑著永約的血:基督獻上自己為祭,就擊敗了死亡(2:14),並且展開了新的和永遠的約(9:12-15)。基督既然復活了,「就不再死」,(羅6:9);祂所獻的祭也是永久有效的。群羊的大牧人:好牧人帶領並保護祂的羊(詩23篇;結34:11-16、31),又為他們捨命(約10:11;彼前2:24-25)。(新譯本《聖經研讀版》)

13:22-25 最後的問安。作者以最後呼籲、幾則簡短消息和最後問安結束本書。

13:22 勸勉的話,作者在本書其他地方呼籲基督徒要彼此勸勉和鼓勵(3:13,10:25),也藉著長篇談話(或講章)親自示範。

13:23 提摩太,可能是保羅的同工提摩太(保羅給他寫了兩封信)。作者和讀者都是提摩太的朋友,都熟悉保羅的思想(見 “導論:作者、讀者和書名”)。已經釋放了,提摩太可能已從監獄中獲釋(參10:32-34,13:3)。

13:24 ……,新約書信通常以一連串的問安作為結束。引導你們的,也許是重申之前要教會順服領袖的勸誡(7、17節)。聖徒,《新約》經常用這個稱呼來指信徒(6:10;參3:1)。從意大利來的人,可能表示作者寫作本書時身在意大利,但更可能是身處其他地方,只是替住在當地的意大利人轉達問候。第二種解釋暗示意大利人也是本書的讀者,他們也許來自羅馬附近的教會。

13:25 參多3:15;另參弗6:24;西4:18;提前6:21;提後4:22。

Study 20 希伯來書 13:9~25 (2.2.9)》有4个想法

  1. 1. 這卷書信要求當時的讀者們,對他們昔日跟猶太教的關係,與他們現在作基督徒對基督的忠順之間要作出什麼決定性的抉擇和行動呢?今日要跟從基督的人,仍然要作哪些類似的抉擇呢?
    答:這封書信要求當時的讀者不要回到舊約(猶太教)的獻祭體系,包括摩西律法的飲食律,因為“那在飲食上專心的,從來沒有得著益處”(13:9),這是因為這些飲食律都是指向耶穌基督的,上帝的百姓只能指望13:10所指的另一個“祭壇”(就是指基督在各各他的受死)所成就的獻祭,那一次永遠的祭,才能得著“益處”,即完全的潔淨。因此,基督徒不可回到舊約猶太教的體制,而是要出到“營外”,到基督那裏。今日跟從基督的人,也要作類似的抉擇,就是要與我們的舊人、舊的三觀分道揚鑣,不要貪愛世界,不要想得到世人的肯定,而是要跟隨基督,並且忍受基督所受的凌辱(13:13),勇敢而堅定地走向那“常存的城”(13:14)。
    2. 15、16、20、21節。我們可以期望神為我們做什麼?我們為什麼能這樣期望呢?有什麼目的?我們現在可以將哪些獻給神呢?這個目的在我的生活中,在多大的程度得到應驗了呢?
    答:我們可以指望上帝會在一切善事上裝備我們,好叫我們可以遵行祂的旨意,能在心裏行祂所喜悅的事(13:21)。我們之所以能這樣指望,是因為基督所獻的是“永約的血”,祂是上帝為我們設立的大牧人,已經從死裏復活,戰勝了死亡,是我們可以永遠倚賴的。我們現在可以將頌讚獻給上帝,也可以將善行和捐輸的事獻給上帝,這都是祂喜悅的祭。這個目的(即遵行祂的旨意,在心裏行祂所喜悅的事)在我的生活中,比起過去是有相當的進步,但是與上帝標準比起來,還是差得很遠。求主繼續堅固我的信心,甘心樂意為祂而活,終身事奉祂。

  2. Study 20 Hebrew 13:9~25 (2.2.9)
    1. 這卷書信要求當時的讀者們,對他們昔日跟猶太教的關係,與他們現在作基督徒對基督的忠順之間要作出什麼決定性的抉擇和行動呢?今日要跟從基督的人,仍然要作哪些類似的抉擇呢?

    -共有三个抉择和行动要做:
    1)必须防备从假师傅来律法主义的教训,要认清那将食物分辨为洁净或不洁的律法,其制定的目的,是要让人在宗教仪式上达到洁净,并不洁净人的内心,也并不蒙神悦纳。
    2)不要痴迷犹太仪式,不要怕犹太信徒的嘲讽,因为“我们有一祭坛”,基督是我们的大祭司,是我们的赎罪祭,我们靠恩典分别为圣,若回去旧约律法就等于否认基督的恩典,得不到救恩。
    3)要顺服跟从教会领袖的教导,因为顺从他们是于我们的灵命有益的,也使我们得享和睦与平安,也好叫教会领袖将来向上帝交帐时,也有快乐。
    -今日跟从基督的人,也要做以上的选择,要与旧我决裂,要抓紧基督的恩典、不要痴迷世界的喜乐得失,单单讨神的喜悦,要得天上的赏赐。

    15、16、20、21節。我們可以期望神為我們做什麼?我們為什麼能這樣期望呢?有什麼目的?我們現在可以將哪些獻給神呢?這個目的在我的生活中,在多大的程度得到應驗了呢?

    -我们可以期望的是,耶稣基督死里复活,祂已经战胜了死亡,祂看顾我们,会在各样善事上装备我们,好叫我们遵行祂的旨意,行祂所喜悦的事。
    -可以透过我们的大祭司耶稣基督,常常以颂赞,行善和捐輸为祭献给神。我尝到了主恩的滋味,感恩有主同在的平安,以及与弟兄姊妹同行天路的喜乐。

  3. Study 20 Hebrew 13:9~25 (2.2.9)
    1. 這卷書信要求當時的讀者們,對他們昔日跟猶太教的關係,與他們現在作基督徒對基督的忠順之間要作出什麼決定性的抉擇和行動呢?今日要跟從基督的人,仍然要作哪些類似的抉擇呢?
    * 这卷书要求当时的读者们不要再回到圣殿里的祭坛旁,希望祭牲的血来洁净他们;他们应当跟随耶稣基督,使耶稣基督的宝血来使他们得到真正的永远的救赎。所以他们当抛弃想依靠各样怪异的礼仪来得赎的做法。
    * 今日的基督徒同样要面临抛弃想要跟随世界的教导、想要得世界肯定的想法,专心跟随耶稣基督,即便是走在一条世人看上去很艰难的路,也要跟随到底。

    15、16、20、21節。我們可以期望神為我們做什麼?我們為什麼能這樣期望呢?有什麼目的?我們現在可以將哪些獻給神呢?這個目的在我的生活中,在多大的程度得到應驗了呢?

    * 我们可以期望耶稣基督在各样善事上成全我们,使我们遵行他的旨意。
    * 因为行善和捐输的事是上帝喜悦的祭。
    * 目的是为了荣耀神。
    * 我们可以将我们的时间、金钱、祷告、赞美献给神。
    * 但愿荣耀神能够成为我做任何事的动机。求神帮助我🙏

  4. Study 20 Hebrew 13:9~25
    1. 這卷書信要求當時的讀者們,對他們昔日跟猶太教的關係,與他們現在作基督徒對基督的忠順之間要作出什麼決定性的抉擇和行動呢?今日要跟從基督的人,仍然要作哪些類似的抉擇呢?
    * 他們要放棄之前猶太教的習俗,要信靠基督的恩典才能得益處。
    * 我們今日也要學會放棄屬世的生活,效法追隨耶穌。

    15、16、20、21節。我們可以期望神為我們做什麼?我們為什麼能這樣期望呢?有什麼目的?我們現在可以將哪些獻給神呢?這個目的在我的生活中,在多大的程度得到應驗了呢?

    * 不要吝嗇奉獻、行善,這是符合神旨意的,神也會在善事上成全我們。
    * 我們可以獻上金錢、時間、才能,依個人能力來造就主內的肢體。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