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1 復習 (2.2.10)

1. 復習這卷書信的教義。閱讀引言和綱要。列出我們新約基督徒比舊約的以色列人所能享受的更美之事。我們應當作什麼才能完全得到這些益處呢?為什麼拒不接受這些益處是那麼地嚴重呢?
2. 試思考以下章節中積極性的勸誡:二1,四1、11、14、16,六1,十22~24,十二1、28;十三17,22。在這些勸誡中,哪些是我特別要注意,而且要照著去行的呢?
《希伯來書》導論
誠之摘自《聖經研修本》
作者、讀者和書名
《希伯來書》既沒有說明作者是誰,也沒有明確指出讀者的身份。傳統標題“寫給希伯來人的信” 顯示,古代教會認定本書原是寫給猶太基督徒的。
在教會歷史上,對於本書的作者是誰一直有很多猜測。古時一般以巴拿巴或保羅(尤其傾向保羅)等人為《希伯來書》作者。不過,有幾位眼光獨到的教父發現,本書的寫作風格和論證方法與保羅其他署名書信迥然不同。學者曾提出其他幾位可能是作者的人選,如革利免、路加和亞波羅,但今日大部分人還是勉強承認本書是佚名之作。奧利金(卒於大約主後254年)的判斷似乎是正確的:“只有上帝知道這封信是誰寫的”(引自優西比烏《教會史》6.25.14)。
作者顯然認識讀者,渴望再次與他們相聚(13:19)。作者和讀者都是提摩太的朋友(13:23),相信這位提摩太就是與保羅一同傳道的那一位。根據推斷,作者是男性,因為他提到自己時使用陽性分詞(如11:32 “我又何必再說呢”,在希臘原文中,“我” 是陽性)。2:3的 “我們”(救恩 “是聽見的人給我們證實了”,另見2:1)包括作者自己,顯然他並沒有親眼見過耶穌。作者代表 “從意大利來的人”(13:24)轉達問候,那麼作者到底是在意大利寫信給其他教會,還是身在其他地方(但身邊有意大利人)寫信給在意大利(可能是羅馬)的人?學者尚無定論。
從作者囑咐讀者 “要記念被捆綁的人” 和 “遭苦害的人”(13:3),可以推斷讀者的社會處境。當時提摩太剛獲釋放(13:23)。作者稱讚讀者曾忍受逼迫,體恤被捆鎖的人,並 “甘心忍受家業被人搶去”(10:32-34)。
作者提醒讀者要提防教會中 “怪異的教訓”(13:9),這些教訓可能與吃祭物有關(13:9-10)。作者又一再勸勉讀者要持守信仰,告誡他們離開基督徒群體的危險,竭力證明基督超越摩西律法中的獻祭儀式(3~10章)。因此,早期教會認為本書是寫給猶太基督徒,以及曾經加入猶太教的外邦人,的確不無道理(見的1:1的 “列祖”)。此外,讀者必定熟悉書中多次引用或暗指的舊約經文,以及作者經常使用的希臘文舊約《七十子譯本》。
寫作時間
幾乎可以肯定,本書寫於第1世紀,大概是主後70年之前,理由如下:本書提到活躍於第1世紀的提摩太(13:23):本書的內容和思維方式影響了寫於主後大約96年的《革利免一書》。
要確定《希伯來書》的成書時間,關鍵在於當時耶路撒冷聖殿是否已經被毀(主後70年)。本書談到猶太人的獻祭制度時,似乎當時仍在舉行獻祭(7:27-28,8:3-5,9:7-8、25,10:1-3,13:10-11),不像是耶路撒冷聖殿被毀,獻祭已經停止的情況。事實上,本書的焦點是摩西的會幕,而不是聖殿。如果作者嘗試說服讀者相信摩西的制度並無優越性,勸他們不要再隨從猶太人的習俗,那麼提到聖殿獻祭制度的終止,必定是有力的證據。
主題
基督超越了一切的天使、祭司和舊的約的制度,因此作者呼籲每一位讀者都不要離棄這浩大的救恩,而要憑著信心持守在基督裏得著的真正安息,並鼓勵其他信徒堅守信仰。
寫作目的、緣起和背景
本書體裁特別,沒有引言或其他開篇語。所以它不像是一封書信。雖然作者在本書的最後幾節經文確實轉達了問候和祝福(13:23-25)並說 “寫給你們”(13:22),但作者稱自己所寫的是 “勸勉的話”(13:22)。本書遣詞用字嚴謹,勸勉豐富實用,令許多人視之為講章;也許最好視之為證道書信。
本書多次勸勉讀者要忍耐,告誡他們不要離開基督(2:1-4,3:7~4:13,5:11~6:12,10:19-39,12:1-29)。這些警戒段落散見於全書(見2002頁表),結構相似,特別是勸勉和警告部分。本書圍繞警戒段落析論辯證,謹慎詳實;具體勸誡適度穿插,流暢自如。本書結構與寫作目的相輔相成,完美統一。
在警戒段落,作者鼓勵教會肢體持守信仰。闡釋較多的段落表明,基督及其新的約超越了天使、摩西、會幕敬拜和獻祭制度。既然基督超越了一切,那就意味著人若重拾舊式古禮,或另有所倚,都是毫無價值的。作者鼓勵讀者要持守信仰,因為這信仰是建基於至高上帝的啟示。
作者諄諄勸誡讀者,必定是因為他們需要在逼迫和生活的磨難中繼續忍耐(如12章)。他們似乎對基督信仰的教導失去興趣(5:11-14),有些人顯然不再經常參加聚會(10:25)。儘管加此,作者還是提醒讀者,他們過去曾在逼迫中持守信仰,彼此相愛(10:32-34)。作者按照上帝在耶穌基督裏的啟示,仔細講解《舊約》,藉此鼓勵讀者持守信仰。
本書的救恩論(關於救恩的教導)源於基督論。作者指出,上帝的兒子成為天上的大祭司,祂將自己當作祭物一次獻上,永遠有效。基督將救恩賜給所有憑著信心來到上帝面前的人(6:1,11:6;參4:2);人若憑著信心忍耐到底,就能領受上帝所應許的永恆獎賞(6:12,10:22、38-39)。
關鍵主題
1. 耶穌就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 | 1:1-14,2:5-18 |
2. 耶穌作為上帝的兒子,將父上帝顯明出來;宇宙萬物是藉著祂造的,也是靠祂維繫的。 | 1:1-14 |
3. 耶穌擔任永遠的大祭司,祂因曾經降世為人而能體恤人的軟弱,並將自己獻上作為完全的贖罪祭。 | 1:3,2:10-18,4:15-16,9:11~10:19 |
4. 與天使、摩西及摩西的約、地上的帳幕和祭司職分相比,耶穌更超越。 | 1:4~2:18,3:1-6,5:1-10,7:1~10:18 |
5. 所有人都要為罪的緣故受永遠的審判。 | 4:12-13,9:27-28,10:26-31 |
6. 人若要討上帝的喜悅,並有份於祂永恆救贖的應許,就必須要有信心。信心是確信看不見的上帝及其應許。這樣的信心能產生堅忍。 | 4:2-3,6:1、12,10:22、38-39,11:1-40 |
7. 基督徒在生活中必須持守信仰,作者勸勉讀者要堅持到底。 | 2:1-4,3:7~4:13,5:11~6:12,10:19-39,12:1-29 |
8. 上帝的應許,包括祂所應許的永恆救恩,都是確實可靠的。 | 6:13-20 |
9. 隨著耶穌基督的降臨,末世已經開始,直到基督再來時,末世才終結。 | 1:2,2:5,4:9-11,9:9-28,12:22-29 |
救恩歷史概要
基督成全了最終的救恩,帶來了上帝最後的話語,成為最終的祭司和《舊約》所啟示、唯一的贖罪祭。關於 “救恩歷史” 的解釋,見《聖經文集》中的《聖經概述》。
大事年表
耶穌基督受死和復活(主後33或30年)+ |
羅馬皇帝尼祿執政(54-68年*) |
《希伯來書》成書(60-70年*) |
羅馬發生大火,尼祿歸咎於基督徒,並殺害許多信徒(64年7月19日) |
保羅和彼得在羅馬殉道(64-67年*) |
耶路撒冷聖殿被毀(70年) |
*表示大致年份;/表示 “或”;+ 見《聖經文集》中的《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年份》
文學特徵
如前文所述(見 “寫作目的、緣起和背景”),本書綜合了書信和講章的特點。前12章是一系列神學論證,論到基督超越許多人或物,基督徒需要堅持不懈地跟隨這位遠超萬有的彌賽亞。本書遵循許多古代修辭辯證的傳統,但對於現代讀者來說,本書看似一篇關於某一特定主題的論文,其中包括一系列概括性的結論,資料充足的證據,以及對資料的評注。
《新約》中有許多文筆非常優美的作品,本書是其中之一。作者擅長使用比喻(明喻和隱喻),暗指《舊約》,進行對比和類比,使用流暢的長句把論證推向高潮,以及多用排比句。
本書富於雄辯,作者一直進行神學論證,在現代讀者看來,這些神學論證應見於辯論或神學著作中。本書採用了經典的論證模式:從不同角度反復論證主要觀點。除了論證和辯論的修辭手法外,本書還運用了說服勸誡,呼籲讀者不要放棄信仰。
本書的鑰詞是 “更”;在希臘原文中,“更美”、“更大”、“更尊貴”、“更寶貴”、“更尊榮”、“更配多得” 等詞共出現了25次。比較是本書的主要修辭手法,作者對比兩種事物後,說明哪一個更好。此外,作者也常用類比,指出《舊約》中的某事物與基督的位格或工作相似。類比的兩樣事物並非相同,作者先說較次的,再說更好的。
大綱
一、耶穌超越天使(1:7~2:18)
(一)上帝的兒子超越萬有(1:1-14)
1. 序言:概述聖子的位格和工作(1:1-4)
2. 耶穌擁有聖子地位的明證(1:5-14)
(二)對忽略救恩的警告(2:1-4)
(三)救恩的創始者(2:5-18)
二、耶穌超越摩西(3:1~10:18)
(一)耶穌比摩西更大(3:1-6)
(二)警告:給上帝百姓的安息(3:7~4:13)
1. 出埃及那一代人的失敗(3:7-19)
2. 進入上帝的安息(4:1-13)
(三)耶穌的大祭司職任(4:14~10:18)
1. 耶穌是尊榮的大祭司(4:14~5:10)
2. 暫停論證:告誡信徒不要叛道(5:11~6:12)
3. 上帝的應許確實可靠(6:13-20)
4. 重回主要論題:麥基洗德的祭司等次(7:1-10)
5. 比較耶穌與麥基洗德(7:11-28)
6. 耶穌是更美之約的大祭司(8:1-13)
7. 地上的聖所(9:1-10)
8. 藉基督的血得救贖(9:11-28)
9. 基督一次永遠有效的獻祭(10:1-18)
三、呼籲信徒要有信心和忍耐(10:19~12:29)
(一)完全的信心確據(10:19-39)
1. 勸勉信徒親近上帝(10:19-25)
2. 警告信徒不要退縮(10:26-39)
(二)因著信(11:1-40)
(三)忍耐直到國度完全來到(12:1-29)
1. 耶穌是信心的創始成終者(12:1-2*)
2. 不要疲倦灰心(12:3*-17)
3. 不能震動的國(12:18-29)
四、最後的勸勉和提示(13:1-25)
(一)蒙上帝悅納的祭(13:1-19)
(二)祝福(13:20-21)
(三)最後的問安(13:22-25)
*大綱分段與《和合本》不同。
1. 復習這卷書信的教義。閱讀引言和綱要。列出我們新約基督徒比舊約的以色列人所能享受的更美之事。我們應當作什麼才能完全得到這些益處呢?為什麼拒不接受這些益處是那麼地嚴重呢?
答:新約基督徒比舊約基督徒享受到的更美之事包括:1) 帶給我們啟示的是神的兒子,祂遠超過天使(1:5~2:18);2) 祂超越摩西(3:1~4:13),因為摩西只是上帝家中的僕人,在身家裏盡忠,但基督卻是兒子,治理自己的家;3) 祂超越亞倫(4:14~7:28),是麥基洗德等次,既是君王又是祭司的大祭司,祂不是按照摩西律法在地上的祭壇,天天獻祭,而是按照復活的大能(7:16),在非人手所搭的會幕(8:2),而是在天上的聖所作永遠的大祭司;4) 因此,祂是更美的約的中保,是憑著更美的應許立的(8:6),祂一次獻上就成了永遠贖罪的祭(10:12);5) 因此,新約基督徒不必再天天獻祭,而是可以憑著耶穌的血,坦然無懼地進入至聖所(10:19),祂為我們開通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幔子就是祂的身體(10:20)。我們當作的是專一注視耶穌,脫去纏累的罪,以堅忍的心奔跑我們面前的賽程。不接受這些益處就會受上帝審判,而且是惹祂發怒,無法進入那安息日的安息,結局是焚燒。
2. 試思考以下章節中積極性的勸誡:二1,四1、11、14、16,六1,十22~24,十二1、28,十三17、22。在這些勸誡中,哪些是我特別要注意,而且要照著去行的呢?
答:這些勸誡包括:1) 更加留心所聽過的道理,免得隨流漂去(2:1);2) 應當戰戰兢兢,免得被淘汰(4:1);3) 竭力進入那安息(4:11);4) 堅持所宣認的信仰(4:14)、坦然無懼來到施恩寶座前(4:16);5) 離開基督初步的道理,努力進到成熟的地步(6:1);6) 懷著真誠的心,以確信不移的信仰進到上帝面前;彼此關心,激發愛心,勉勵善行(10:22-24);7) 脫下各樣重擔和纏累的罪,以堅忍的心奔跑前面的賽程(12:1);8) 以感恩、虔誠敬畏的心事奉上帝(12:28);9) 信任那些帶領我們的人,順從他們(13:17);10) 耐心接受這些勸勉的話(13:22)。在這些勸勉中,4:1、11的勸勉是我特別要注意的,這段經文勸勉我們要竭力進入那安息,用信心與所聽見的道相配合(4:3)。神的道就是神自己,萬物在祂面前都是赤露敞開的。唯有真信心才能在末日審判中站立得住。
赞赞
Study 21 復習 (2.2.10)
1. 復習這卷書信的教義。閱讀引言和綱要。列出我們新約基督徒比舊約的以色列人所能享受的更美之事。我們應當作什麼才能完全得到這些益處呢?為什麼拒不接受這些益處是那麼地嚴重呢?
* 旧约的以色列人有天使、摩西、亚伦大祭司来传讲神的话、劝诫引导、献祭;新约的我们有耶稣基督,祂超越天使、摩西、亚伦,因为祂是神的儿子,祂就是神,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得到神的话;
* 旧约以色列人需要到圣殿由祭司献祭;新约的我们因为耶稣基督的救赎,可以直接来到上帝天上的宝座前祷告;
* 旧约以色列人需要不断的献祭;新约的我们有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一次献上自己就完成了永远的救赎;
* 我们必须投靠在耶稣基督的救恩之下才能享受这些益处;
* 如果不接收这些益处,就是拒绝耶稣基督的救恩,把自己置身于神的愤怒之下,必定被审判,被永远丢弃到地狱里。
試思考以下章節中積極性的勸誡:二1,四1、11、14、16,六1,十22~24,十二1、28,十三17、22。在這些勸誡中,哪些是我特別要注意,而且要照著去行的呢?
* 6:1节要我们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我觉得自己总在为自己不能更深入的学习圣经知识找借口,觉得上帝没有赐我更多的聪明智慧和口才,所以在学习上没有竭尽全力,因此也没有能力去很好地传福音。求主挪去我的懒惰,让我以敬畏之心,为了他人和自己的益处,好好学习神的道理🙏
赞赞
Study 21 復習 (2.2.10)
1. 復習這卷書信的教義。閱讀引言和綱要。列出我們新約基督徒比舊約的以色列人所能享受的更美之事。我們應當作什麼才能完全得到這些益處呢?為什麼拒不接受這些益處是那麼地嚴重呢?
-新约基督徒籍着耶稣基督享受更美之事,因为:
1) 耶稣基督超越先知,旧约先知只是神传达圣言的渠道。神透过爱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向人类启示祂的真像,我们籍着耶稣基督得着神的话语。
2) 祂是完美的大祭司:耶稣基督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远超摩西,亚伦,约书亚,“(2:18】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祂又圣洁无瑕,成全了神的公义,因此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施恩宝座前,向祂祷告祈求。
3) 享受完美的“恩典之约”,基督是新约的中保。耶稣作为我们的先锋,已经进入幔内。祂既在那里,便保证了一切属衪的人最终都能进去
4) 罪得赦免:衪为罪一次过献上自己为祭,我们不再要重复献牛羊的祭。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为我们代求。
-要持守信仰,坚持到底。因为所有人都要為罪的緣故受永远的审判,而耶稣基督是我们唯一的拯救。
試思考以下章節中積極性的勸誡:二1,四1、11、14、16,六1,十22~24,十二1、28,十三17、22。在這些勸誡中,哪些是我特別要注意,而且要照著去行的呢?
以下两节经文激励我持守信心,我先背下来,好做时刻的提醒和帮助。
-12:1: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
-12:28: 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侍奉神
赞赞
Study 21 復習
1. 復習這卷書信的教義。閱讀引言和綱要。列出我們新約基督徒比舊約的以色列人所能享受的更美之事。我們應當作什麼才能完全得到這些益處呢?為什麼拒不接受這些益處是那麼地嚴重呢?
* 這本書提醒以色列人,不要再回到舊約去,因為我們已經有了新約,一個更美好的完全的約。舊約的律法、儀式、會幕,都是基督的影子,都是預表指像基督的救贖工作,既然我們有了本尊,為什麼還要回到影子呢?而且新約已經開始了,舊約已經無效了,也沒必要做了。
* 我們要堅信基督的救恩,了解祂是我們的大祭司,也是最完美的羔羊,完成了最終的贖罪祭。我們的罪同基督死去,靈裡同基督復活,開始了新的生命,不要再回到罪惡裡了!
* 我們已經知道了救恩的道路,卻不予理會,等於是踐踏了基督的寶血,既然拒絕了,死後就要面對審判了。
試思考以下章節中積極性的勸誡:二1,四1、11、14、16,六1,十22~24,十二1、28,十三17、22。在這些勸誡中,哪些是我特別要注意,而且要照著去行的呢?
* 我們要堅持在真理的道路上,由信心生出好行為,讓自己分別為聖,遠離罪惡。
* 我覺得我在成聖的道路上,還需要多改善自己的自制力還有快言快語,要多讓我的行為是愛人的,多行善事,多幫助身邊的人,也要時刻記得自己做這一切都是為了榮耀神。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