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5 申命記 4:41~5:33 (2.3.31)

Study 5 Deuteronomy 4:41~5:33 (2.3.31)

研經題目:

摩西的第二篇講詞自第五章開始,一直到第廿六章。四44~49是小引。

1. 十誡裏面所用「你」和「你的」這些代名詞有什麼意義?比較利十九3;詩六十二12;耶十七10(「各人」)。

2. 百姓聽見十誡時之反應的態度(五23~27),指出了所有的人對於神的律法所應有之反應的永久不變的原則。這裏的反應暗示神的律法應產生哪一種效果呢?比較來十二21;羅七9;加三24。

3. 百姓有怎樣的脾性,使上帝在五章28節說出讚揚他們的話,並表達祂的希望,願這種脾性可以永遠持續下去(29節)?

注:                

五3。「我們列祖」:是指以色列人的先祖。比較四37,七8。

摩西的第二篇講詞自第5章開始,一直到第26章。四44~49是小引。

1. 十誡裏面所用「你」和「你的」這些代名詞有什麼意義?比較利十九3;詩六十二12;耶十七10(「各人」)。

2. 百姓聽見十誡時之反應的態度(五23~27),指出了所有的人對於神的律法所應有之反應的永久不變的原則。這裏的反應暗示神的律法應產生哪一種效果呢?比較來十二21;羅七9;加三24。

3. 百姓從五28神稱許他們的話,並願望他們會時常這樣保持的表示中(29節),會產生什麼樣的心情呢?

注:                

五3。「我們列祖」:是指以色列人的先祖。比較四37,七8。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4:41-43 設立逃城比悉拉末歌蘭是設立在約旦河東岸的三座逃城,誤殺人者可以逃到這些城中,躲避死者家人的報復(另見民35:9-28)。19:1-13記載,在約旦河西岸另設了三座相同目的的逃城。

4:44~11:32 摩西的第二場講論:聖約的一般條款。這裏是摩西第二場講論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聖約的一般條款。12~16章將提到更多具體的條款。

4:44-49 摩西第二場講論的引言。這段經文交代摩西第二場講論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見2:24~3:29。

5:1-21 十誡。和出20~24章一樣,十誡居於上帝在西奈山所頒賜的律法之首(見出20:1-17)。在許多方面,12~26章的具體條例都遵循十誡的總體模式,這表明十誡其實是上帝對祂百姓所提要求的總結。除了守安息日(5:12-15)和不可雕刻偶像的誡命(8-10節),《新約》明確強調其他誡命。

5:1 以色列人哪……你們要聽,這種表達通常是要引出新的重要內容;參4:1,6:4,9:1,20:3。律例、典章涵蓋本書的所有倫理教導。

5:3 不是與我們列祖立的,乃是與我們,實際上,何烈山之約(出19~24章)是與上一代人立的。然而,摩西將兩代人一併談論,是為了強調這一代人和他們的父輩一樣,都受何烈山之約的約束;見1:20-21注,1:29-31注;另見4:10,11:2-9,29:13-15。

5:5 你們懼怕,見22-27節。

5:6-21 見出埃及記20:2-17注。十誡是上帝與以色列立約的核心規定。這些法律對後來歷史的影響再怎麼估計都不為過。它們為整個西方世界的道德奠定了基礎,並簡明扼要地概括了上帝對其子民的期望。摩西重述了出埃及記20:2-17中的十條誡命,並作了一些修改,以凸出摩押一代的一些特點。例如,最後五條命令在申命記中的聯繫比在出埃及記中更緊密,出埃及記將這些命令作為一個單獨的組別,強調對鄰舍的關心。作為一個整體,這些命令不是任意的,而是揭示了上帝的性情是憐憫與公正,這表現在對自己尊榮的熱忱(1-3條誡命)和對所有受造物福祉的關切(4-10條誡命)。這些“話”是聖約的核心,因此也是以色列的 “憲法”。所有其他立法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應用十條誡命。誡命1-4和10在古代世界是獨一無二的。(BTSB)

5:6 十誡以宣告上帝和以色列人之間的歷史關係(你的上帝),以及承認祂從前拯救以色列人的作為開始。遵守十誡和其他律法並不能使人與上帝建立關係,那只是人對上帝的恩典所做的信心回應。

5:7 不可有別的神,上帝是無可比擬的(4:35、39),單單敬拜上帝是必然的推論。在古代,以色列並不是唯一的一神信仰民族。埃及法老阿肯納頓(阿梅諾菲斯四世,主前1350—主前1334年在位)祭拜太陽神阿托恩,視它為唯一的神。但這種一神信仰與以色列的一神信仰是完全不同的:阿托恩是擬人化的太陽,是沒有位格和僵化刻板的;而耶和華不是受造界的一部分,祂是有位格、有倫理,與祂的百姓立約的上帝。

5:8 雕刻偶像,禁止拜偶像等物的誡命基於4:12、15-19、23的論證。上帝在何烈山顯現的時候,只有聲音而沒有形像。

5:9-10 忌邪的,見4:24,4:23-24注。追討他的罪,這並不是說上帝要懲罰多達四代的無辜孩子(見7:10),而是指恨上帝之人的四代後裔可能會受到祖先犯罪的影響,甚至仍犯同樣的罪;另見出34:6-7。耶31:29-30和結18:2-4反駁了無辜子女要因父母的罪受苦的觀點。在希伯來原文中,第10節開頭有 “但” 一詞,表示上帝對待恨祂之人和愛祂之人的方式,截然不同。上帝的慈愛,比罪對後代人的影響長久得多。

5:11 ……指像發誓一樣說出這個名(參詩16:4);指 “為了一個毫無價值的目的”(例如詭詐地)。這條誡命禁止那些無意信守的人用上帝的名字起誓或許願,也禁止人作偽證,以及禁止把錯誤的屬性和動機歸給上帝(就像1:27一樣)。

5:12-14安息日也適用於一切家畜和在你城裏寄居的客旅(14節),即那些在以色列定居、接受其律法,但不能擁有土地的外族人(見1:16-17注)。這裏沒有界定安息日不可做的工作,但見出34:21,35:3;民15:32-36。

5:15 本書經常勸誡以色列人要記念他們在埃及地為奴的生活,以此鞭策他們遵行律法(15:15,16:12,24:18、22)。記念往往與順服相關(7:18,8:2、18,9:7,11:2,16:3,24:9,25:17,32:7)。這節經文與出20:11的平行經文不同(出20:11指出守安息日是仿效上帝在創造之後安息,參創2:1-3)。這裏守安息日的目的,是為了紀念以色列人脫離奴役,獲得自由(參出31:12-17,這段經文把創造的主題與以色列人作為上帝特別的約民結合起來,成為守安息日的原因)。

5:16 使你的日子……得以長久,另見4:40,5:33,6:2,11:9,25:15,30:18。這不只意味著長壽,還包括經歷上帝的同在和恩寵:使你得福。出20:12並未提到這個動機;見1:5注。另見4:40,5:29、33,6:3、18等。

5:17 不可殺人,動詞 “殺”(希伯來原文ratsakh)既指非法或不道德地殺害一個人(即謀殺),也指無心或過失殺人(如19:46;參民35:22-25)。《舊約》在描寫爭戰時從未使用過這個動詞。與殺人完全相反的,是利19:18的命令:“要愛人如己”。

5:18 不可姦淫,這條命明確禁止人在婚姻關係以外與其他人發生性關係,但從其他有關性犯罪的具體條例中,可見這條誡命對貞潔有更多的要求(21:10~23:14)。5:21和太5:28都指明,上帝不僅要求人在外在行為上遵守這條誡命,還要求人要有純潔的內心。

5:19 不可偷盜,這條誡命要求每一個以色列人都尊重鄰舍的財物,從而鼓勵他們靠誠實勞動來賺取財富。不可偷竊鄰舍的牲畜(見21節),表示鄰舍有權將牲畜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這也暗示個人擁有財產的所有權。

5:20 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作見證” 表明是一個法律審訊,虛假的見證可能會使人(原文直譯:鄰舍)受刑罰,因此這條誡命禁止充滿惡意的謊言。關於作假見證的具體條例,見19:16-21,25:1-16;關於誠實作證的一般教導,見利19:11。

5:21 和出20:17的平行經文不同,這裏最先提到人的妻子(原文直譯:鄰舍的妻子),採用動詞貪戀;而在接下來描述丈夫的財產時卻採用動詞貪圖,從而把妻子分別出來,這說明妻子並非僅僅是丈夫的財產。在第七條(5:18)和第十條(5:21)誡命中,上帝要求人有純潔的心,但其實十條誡命都暗含此要求(參太5:21-30)。

5:22-33 以色列人要求摩西把上帝的律法傳給他們。他們聽完十誡之後就懼怕,不敢再聽上帝的聲音,於是請求摩西向他們轉達所有其餘的律法;上帝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5:22 按照古代近東條約的慣例,很可能這兩塊石版都包含完整的十誡。這兩塊石版後來都放在約櫃裏。摩西把以色列其餘的律法寫在書上,並放在約櫃裏(31:24-26)。

5:27 我們就聽從遵行,以色列人聽見上帝的聲音就懼怕(另見出20:18-21),隨即起誓遵行律法。

5:29 上帝希望祂在何烈山顯現的時候,以色列人所懷的聖潔、合宜的敬畏,可以使他們的心永遠敬畏祂(見1:20-21注)。

5:32-33 不可偏離左右,上帝的道被比作一條筆直的路:另見2:27,17:11、20,28:13-14。去行,另見8:6,9:16,10:12,11:22,19:9,26:17,28:9,30:16,31:29。

一个有关“Study 5 申命記 4:41~5:33 (2.3.31)”的想法

  1. 1. 十誡裏面所用「你」和「你的」這些代名詞有什麼意義?比較利十九3;詩六十二12;耶十七10(「各人」)。
    答:十誡既是頒布給以色列民全體的(“你”在這裡可以視為一個單數集合名稱),又是給以色列民各人的(見上述列舉的經文)。因此,既有集體層面,也有個人層面。以色列整體要守約,而以色列民個人也要守約。
    2. 百姓聽見十誡時之反應的態度(五23~27),指出了所有的人對於神的律法所應有之反應的永久不變的原則。這裏的反應暗示神的律法應產生哪一種效果呢?比較來十二21;羅七9;加三24。
    答:所有的人都應該對律法產生一種畏懼、敬畏的態度,因為上帝的律法顯明出祂憐憫公義聖潔的本性。有罪的人理當對聖潔的上帝心生畏懼,面對律法的正確態度是扎心知罪,自己責備自己。但聖潔的上帝已經賜給我們一位中保,因此,律法會使我們知罪,引我們到中保耶穌那裏,去尋求上帝的憐憫,可以與祂和好,正如加三24所說的。
    3. 百姓有怎樣的脾性,使上帝在五章28節說出讚揚他們的話,並表達祂的希望,願這種脾性可以永遠持續下去(29節)?
    答:百姓在24-27節說的話表明他們知道聖潔上帝的可畏,也明白他們得聽見上帝的話是何等特權,因此他們願意聽從、遵行上帝藉著摩西所傳的話。因此,上帝讚揚他們,說他們所說的都對(5:28),並希望他們可以永遠存著這樣的心敬畏祂,常遵守祂的誡命,好叫他們和他們的子孫永遠得福,並且在應許地上得以長久。(應許之地預表著將來的新天新地,而新約子民也要心存敬畏,遵守上帝的誡命,以此證明他們確實蒙上帝揀選的百姓。)

    Lev 19:3 你們各人都當孝敬父母,也要守我的安息日。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Psa 62:12 主啊,慈愛也是屬乎你,因為你照著各人所行的報應他。
    Jer 17:10 我耶和華是鑒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結果報應他。
    Heb 12:21 所見的極其可怕,甚至摩西說:『我甚是恐懼戰兢。』
    Rom 7:9 我以前沒有律法是活著的;但是誡命來到,罪又活了,我就死了。
    Gal 3:24 這樣,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裡,使我們因信稱義。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