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4 Deuteronomy 4:1~40 (2.3.30)

研經題目:
這是摩西第一篇講詞的第二部分,其中包括根據一~三章神的恩待而作的勸誡。
1. 這一段經文關於神,以及關於神與以色列的關係,說了什麼?
2. 這裏對於摩西所傳述的神的話作了什麼吩咐?第二節的經文,請比較十二32;箴卅6;太五17、18;啟廿二18、19。
3. 這裏特別警告百姓不可犯什麼罪呢?並用什麼論據來強調這種警告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4:1-40 勸勉以色列人。雖然1~3章的寫作目的也是為了說服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但第4章的勸勉明顯比1~3章更殷切。第4章是本書進入律法部分的過渡。
4:1 現在,摩西的講論從回顧歷史轉為勸勉。聽,這是本書經常出現的命令(5:1,6:3、4,9:1),意思是 “聽從並遵守”。這種聽從並遵守的命令,經常附帶對百姓進一步的鼓勵:好叫你們存活,得以進入……承受為業。以色列人承受地業,不是靠軍事戰略或武力,而是靠完全順服上帝的律例、典章,並以此指導他們的生活。本書提到土地的時候,通常也會提到列祖,以激勵以色列人依靠信實的上帝(見1:8注)。
4:2 上帝話語的權威和完備,隱含在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這個命令裏。以色列人要順從上帝的一切話語(另見12:32)。這種命令是必要的,因為他們在過去的40年裏,不斷悖逆上帝。關於類似的命令,見箴30:6;傳3:14;啟22:18-19。
4:3-4 你們親眼看見了,另見3:21。巴力毗珥,見3:29及注釋。專靠是給全以色列民的命令(如:10:20,13:4),描述對聖約的忠誠,就像對婚姻的忠誠一樣(創12:24)。專靠上帝的人拒絕異教崇拜,因而可以在今日……存活,成為4:1 所述應許(遵行的人得以存活)的承受者。
4:6 遵守誡命的動力之一是見證上帝。順服上帝將向其他民族顯示以色列人的智慧和聰明,就像《箴言》鼓勵人學習道德智慧一樣。這種智慧不僅能夠吸引其他民族關注以色列人,而且最終留意他們的上帝(例如示巴女王拜訪所羅門;王上10章),這正是亞伯拉罕之約期望達到的結果(創12:3)。
4:7-8 相近,雖然第7節隱含上帝一直與以色列人相近的信息,特別是祂回應他們的禱告,但在接下來的經文中,才回憶上帝在何烈山臨在以色列人中間的情形。在本書中,這種 “相近” 是藉著上帝的話語(30:14)和祂臨在百姓中間顯明的;另見王上8:52。與其他民族相比,以色列的律法強調公義和公正,以鼓勵百姓遵行後面章節所重申的律法,而不會把這些律法為過分苛刻。
4:9 謹慎,以色列人和所有人一樣,本性傾向於忽略、忘记和違背。以色列人過去40年的失敗,提醒他們要更加謹慎。傳給你的子子孫孫,見6:7,11:19。每一代人都有責任教導下一代信仰上帝。
4:12 只聽見聲音,卻沒有看見形像。這裏和第二條誡命(5:8-9)強調的是,人不可敬拜可見的形像,因為上帝顯現的時候只有聲音,而沒有形像。雖然如此,我們還要注意4:3 “你們親眼看見了”、9節 “你親眼所看見的事” 和34節 “在你們眼前” 等用詞。
4:13-14 十條誡(直譯:十句話)並不是西奈聖約的全部內容,而是一個概括。在上帝的所有誡命中,唯獨十誡向全體以色列人宣讀出來,並被上帝寫在兩塊石版上(出20:1、18-19,24:12)。強調聖約是為了強調律法的關係性質(參出19:5,20:2)。上帝在西奈山還賜下其他律例、典章,然而只向摩西宣講,並吩咐他將其教導以色列人(出21章~利27章)。
4:15-19 上帝沒有顯示自己的形像,這是人不可拜偶像聖像的原因(參5:8-9第二條誡命)。
4:20 上帝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鐵爐;另見王上8:51;耶11:4)拯救出來,因此以色列人應當敬拜祂。自己產業,表明特權和親密(見9:26、29)。以色列人是上帝的產業,那地是以色列人的產業(4:21等),而沒有地業的利未支派則有上帝作他們的產業(10:9,12:12,18:1)。
4:21-22 因你們的緣故,見1:37-38注;3:26-28注。美地,探子形容那地為 “美地”(1:25;參1:35),如此重複強調,是為了鼓勵以色列人進入那地。
4:23-24 這兩節經文重新回到禁止拜偶像的問題。再次提到謹慎,表明百姓容易陷入拜偶像的罪中(見19節,4:9注)。從埃及的鐵爐(20節)到烈火(參5:25,9:3),說明以色列人與上帝之間的聖約關係具有排他性。百姓不忠的行為使上帝忌邪(直譯:嫉妒),實際上這是愛的語言(另見5:9,6:15,9:3;參來12:29)。
4:25-26 在古代近東的盟約文獻中,經常出現召喚自然界的元素來見證誓言;另見30:19,31:28。
4:27-28 分散,見28:64-68。人數稀少,見28:62。拜偶像的以色列人將受到刑罰,被擄到異教徒的土地上:上帝將把他們交給拜偶像的民,讓他們繼續自己的惡行(參羅1:24、26、28)。不能看、不能聽、不能吃、不能聞,這裏是在嘲諷其他神明(見詩115:4-7,135:15-17)。
4:29-30 被擄並不是以色列人的終局。他們仍有悔改和歸回的盼望(見30:1-10)。你盡心盡性,見6:5注。聽從祂的話,指回轉歸向上帝,順從祂的命令,不再敬拜可見的形像;見4:12注。
4:31 有憐憫的,上帝的憐憫並沒有讓祂忌邪的忿怒止息(24節;參5:9-10;出34:6-7)。在本書中,憐憫是建基於上帝信守祂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9:27,30:5、20)。祂賜下那些應許的時候,甚至起誓(創22:16;來6:13、17-18),參1:8注。即使以色列人忘記了,上帝也必堅立祂和亞伯拉罕所立的約(4:23;見羅3:3-4)。
4:32-34 無論在哪個時代(自上帝造人在世以來),還是在哪個地方(從天這邊到天那邊),上帝在西奈山就近以色列人都是最重大的事件。5-20節重拾以色列人是一個獨特民族的主題。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象徵上帝的大能(見5:15,7:19,9:29,11:2,26:8;出3:19-20)。
4:35-36 要使你知道,災禍蘊含啟示,使以色列人、法老和埃及人可以從中認識上帝(出6:7)。再無別神,另見4:39;參5:7,6:4,32:39。本書明確宣稱一神論(只信仰獨一真神;見可12:32)。上帝在天上和地上均擁有至高主權。
4:37-39 與上帝統管天地相並列的,是祂對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愛(見1:8注,4:31注)。上帝對以色列列祖(本節、15節)和百姓(5:10,7:9、12-13,23:5)的愛,以及以色列人回應上帝的愛(6:5,7:9,10:12,11:1、13、22,13:3,19:9,30:6、16、20),是本書的重要、獨一主題。像今日一樣,見2:30注。知道……記在心上,本書始終關注以色列人的心靈狀態(見6:4-5,7:17,8:2、17,9:4,10:16)。
1. 這一段經文關於神,以及關於神與以色列的關係,說了什麼?
答:這段經文講述耶和華上帝是上帝,除祂以外,再無別神(4:35、38)。祂在萬民中揀選以色列民特作祂的子民,拯救他們脫離埃及“鐵爐”,並且將律例、典章、誡命曉瑜給他們,因此以色列應該專靠耶和華上帝,謹守遵行祂的律例、典章,好叫他們“在萬民眼前“顯出他們的”智慧、聰明”。他們也應該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與他們立的約,為自己雕刻偶像,因為耶和華是烈火,是忌邪的上帝。經文也提到耶和華是有憐憫的上帝,不忘記祂起誓與以色列列祖所立的約(4:31)。以色列民若謹守遵行,並教訓兒女敬畏耶和華(4:10),他們就可以得福,並且在耶和華賜給他們的地上得以長久。
2. 這裏對於摩西所傳述的神的話作了什麼吩咐?第2節經文,請比較十二32;箴卅6;太五17、18;啟廿二18、19。
答:這裏吩咐以色列民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所命令他們的話,並且要謹守遵行,傳給子子孫孫(4:9),也教訓兒女敬畏耶和華(4:10)。
3. 這裏特別警告百姓不可犯什麼罪呢?並用什麼論據來強調這種警告呢?
答:這裏特別警告百姓不可雕刻偶像(第二誡),因為上帝向以色列民顯現時,只有聲音,而沒有形象。如果他們憑自己的想像去雕刻偶像,就會敗壞自己,因為任何受造物都不能代表上帝,因此敬拜雕刻的偶像就是在敬拜受造物,而不是敬拜上帝自己。
Deut 12:32 32 凡我所吩咐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
Prov 30:6 6 他的言語,你不可加添,恐怕他責備你,你就顯為說謊言的。
Mat 5:17-18 17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18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Rev 22:18-19 18 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甚麼,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 19 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甚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