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9  約伯記 40:6~42:6 (2.7.21)

Study 19  Job 40:6~42:6 耶和華第二次發言和約伯的答覆 (2.7.21)

研經題目:

1. 神向約伯舉出兩種力大無比的野獸——河馬(四十15~24)和鰐魚(四十一1~34)。神的用意是要約伯從這些野獸學到什麼呢?祂問約伯一些什麼問題呢?

2. 神沒有給約伯解釋他所受的苦。四十二1~6裏面說是什麼使他極度謙卑下來,並且厭惡自己呢?

注:

「在這些描述中,其著重點是指出神創造權能的無可限量。」(明恩[H. R. Minn])語)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40:6~41:34 第二個挑戰:認識公義和大能。約伯從三個朋友那裏得到的體會是,根據他眼前的境遇亂下結論的人,竟質疑並判斷他的隱藏之事(如他的心在上帝面前的光景),約伯終於明白這是一種怎樣的感受。現在,上帝要約伯回答:他豈能因自己受苦,就妄論耶和華能否公正地治理世界(40:6-9)。確實,約伯在某些方面彰顯了上帝的公平和公義的屬性(見29:11-17),但上帝所要指出的是:在議論全地的公義時,約伯所說的事情,已遠遠超出他能夠理解或成就的範圍(40:10-14)。上帝通過描述兩種受造的野獸,即河馬(40:15-24)和鱷魚(41章),進一步闡明這一點。如果約伯不能降服這些猛獸,即受造物的一部分,那麼他又豈能假定可以在上帝面前維護自己的權利呢(見41:9-11)?

40:6-14 耶和華向約伯說話(7節),並特別質問約伯,他為自己的純正而辯護的態度,似乎在暗示上帝的行事與祂的屬性不符(8節)。約伯所說的,超出了自己的知識或公正行事的能力(9-14節)。

40:13 將他們……隱藏在塵土中,這是“埋葬”的委婉說法。是轉喻,指整個人。蒙蔽,死亡是一種監禁,這裏的意象是臉被推進墳墓裏面。

40:15-24 耶和華描述河馬的力量。

40:15 譯作河馬的希伯來詞通常指牛,但至少在另一處用到這個詞時很可能是指河馬。在這段經文中,這個詞幾乎全部指河馬,將16-18節的描述視為詩歌體的誇張手法。然而有些人提出,參考後面的描述,這裏可能是指某種神話怪獸,與鱷魚(41:1,《和修》“力威亞探”)的描述平行。

40:17 搖動尾巴如香柏樹,“尾巴”是雄性生殖器的常用委婉說法。考慮到這裏對動物的解剖性描寫,本節應該這樣解釋。力量常與生殖能力相連。在中世紀,河馬被視為淫蕩和罪的象徵。大腿的筋,在希伯來經文中,“筋”字沒有出現在其他地方。一些古抄本(見亞蘭文《他爾根譯本》、拉丁譯本)以其意指“睾丸”,與第一句的解釋一致。

41:1-34 耶和華描述鱷魚的力量,特別強調人不能制服它,然後把這種力量比作自己(9-11節)。

41:1 鱷魚(《和修》“力威亞探”),這段經文所描述的動物可能是鱷魚;有些解經家認為這是一種神話中的生物,代表被上帝的創造大能所征服的各種力量(見3:8及注釋)。然而,這段經文的重點是:不論這裏是指哪種有能力的受造物,它都是上帝創造的一部分,並且在祂大能的統管之下(見詩74:14注)。

41:9-11 鱷魚是上帝創造的一部分(9、11節),如果人指望捉拿鱷魚尚且是徒勞無功的,那麼約伯迫切想要向上帝陳明案情,並站立在上帝面前,又該何等小心謹慎呢!

41:24 它的心,“心”是“胸膛”的轉喻(見出28:29)。

42:1-6 約伯的回應:降服。約伯回應上帝的責備,承認上帝的大能和旨意不會落空(2節),承認他自己以前妄論了一些並不明白的事情(3節)。在向他顯現、與他交談的上帝面前,約伯為自己之前的唐突言詞而深感後悔(4-6節)。

42:1-6 約伯的第二次回應。這些話是對上帝壓倒性力量的順服和讓步。在約伯的話語中,這些話也許最能肯定神在序言中對約伯性格的評價(1:8;2:3)。任何謙卑地順服于造物主的威嚴和能力的人在宇宙中都是獨一無二的。上帝向約伯顯明自己是宇宙全能的創造者,而約伯則順服于全能的上帝。約伯的順服之詞採用了上帝講話中非常突出的動詞“知道”(見39:1注)。現在約伯的知識是適當的;他並不擁有對宇宙本身的知識,但他知道宇宙的主,祂“萬事都能做”(第2節)。(BTSB)

42:3-5 在這幾句詩句的頭一部分,約伯都先引用了上帝的問題(見38:2-3,另見40:7),然後作出回應。

42:3 約伯引用上帝的話。38:2的控訴:“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在神的第二次講話中被省略了(見40:6-41:34的注釋),但在這裏,約伯自己引用了它。他承認神對祂自己的啟示和祂造的宇宙的奇跡太“奇妙”了,他無法理解。(希伯來語的“奇妙”被翻譯為“奇事”[例如,代上16:24;詩72:18;86:10],指上帝在創造和歷史中的奇妙作為)。上帝對自己的啟示,正如約伯所預料的那樣,使他對上帝的理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在與神的關係中看到了自己,這是他以前從未做到的。我們從約伯那裏聽到的最後一句話是悔改的話。“我……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第6節)。但約伯並沒有像朋友們所堅持的那樣悔改;他懊悔的是他對神的不理解,而不是道德上的過失。他的理解是“風聞”上帝和“親眼看見”上帝之間的區別(第5節)。這是對他在理解自己與神的關係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收穫的一種估算。(BTSB)

42:6 上帝為了讓約伯清楚明白他的恩典,他溫和地責備和審問約伯。我厭惡自己,即我意識到自己話語的無知。上帝的憐憫在約伯謙卑的態度中進一步顯明,他在塵土和爐灰中終於得享關係和好的安慰,這是他的朋友沒有給他的。譯作懊悔的希伯來詞,與2:11朋友想要“安慰”約伯的詞,具有相同的詞根。因此,本節也可譯作:“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得安慰”,這樣翻譯是可取的,因為它不僅與約伯在整卷書中尋求安慰的主題相符合(見“導論:文學特徵”),也與上帝的宣告一致,即約伯對他的議論是正確的(42:7)。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