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7 1 King 20 (2.9.17)

研經題目:
耶和華的真先知在本章中再度出現,是一件引人注意的事。這似乎表明以利亞的工作已經改變了輿論的整個態度,甚至亞哈本人的態度。
1. 便哈達兩次的要求有何不同,以致亞哈雖然接受了前者,卻使他拒絕了後者呢?便哈達又用什麼話來威脅,而亞哈則用什麼話作答覆呢?
2. 先知的介入在本章中記載了多少次呢?我們自己從這些人是神所差來施行拯救的這種信息中,可以學到什麼教訓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20:1-43 亞哈與亞蘭人爭戰。以利亞讓以利沙跟從他之後,讀者期待看到他去膏立哈薛作亞蘭王,以及膏立耶戶作以色列王(參19:15-18)。但是,讀者看到的卻是另一則故事,講述另一位先知出現,以及另一位亞蘭王(便哈達)被亞哈擊敗。這印證了第19章的信息,即以利亞雖然聲稱上帝的僕人中只剩他一個(19:10、14),但事實卻不是這樣:上帝以安靜的方式行事,過一段時間之後,19:17所記載的事必要應驗。
20:1-12 亞蘭(敍利亞)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開始於猶大王亞撒與亞蘭王便哈達結盟,以對抗以色列的巴沙王(15:18-20)。敍利亞的軍隊取得了勝利,而以色列則成為臣服者。在這段經文中,便哈達重新引發了衝突。(FSB)
20:2-9 你的金銀都要歸我(3節),亞蘭王想讓以色列淪為他的附庸國。亞哈一開始接受了便哈達的條件(4節),但後來又拒絕了(5-9節)。第6節記載便哈達更改了條件,變得更加放肆(你眼中一切所喜愛的)、暴力(搜查你的家)和急切(明日)。
20:11 才頂盔貫甲的,休要像摘盔卸甲的誇口(《和修》“剛束上腰帶的,不要像已卸下的那樣誇口”),指戰鬥還沒有開始就吹噓戰果是不明智的;打勝仗之後,就有時間吹噓了。
20:13-25 儘管亞蘭強大的軍隊和以色列的弱小的部隊之間存在著差距,但亞哈還是在一位無名先知的幫助下打敗了便哈達。(FSB)
20:14-18 以色列將按照上帝的指示打仗,他們的戰略部署在人看來並不怎麼合理(和士7章基甸的情形一樣)。少年人(希伯來原文na‘ar的複數形式)先去挑戰,他們沒有受過軍事訓練,就像沒有受訓的年輕大衛,撒上17:33也稱大衛是一個na‘ar(“年輕人”,與戰士歌利亞形成對比)。這個部署的時機恰到好處,因為以色列人逼近敵營時,便哈達正在痛飲(20:12-16),他當時很難下達周全、明智的指令(18節)。
20:22-25 你當自強,雙方都準備到明年這時候再戰,列王的休戰期一般都要這麼長時間(參撒下11:1)。亞蘭的準備包括帝國改制(20:24),用軍長代替附庸諸王,直接歸便哈達指揮。王室顧問想通過更加直接的政治控制,提高軍隊的凝聚力。另外,亞蘭還招新兵,以補充第21章損失的兵員,並計劃下次在平原和以色列人打仗(23節),因為馬和車在山地非常容易折損,但在平原卻是利器(參士1:19)。但是,他們的軍事戰略所基於的神學理論卻是錯誤的。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祂在山地(18章)以及祂選擇的任何地方(17章),都能行大事。
20:26-34 在確定亞哈的第一次勝利是僥倖之後(第21-25節),便哈達用了不同的策略與以色列人作戰。然而,以色列又贏了,在戰鬥中倖存下來的亞蘭人(敍利亞人)逃到亞弗城。便哈達躲進一個密室,在那裏他被發現並被俘虜。亞哈沒有殺死他的敵人,而是違背神的旨意,與便哈達立約(32-34,42節)。(FSB)
20:26 亞弗,第二仗的戰場比第一位的撒瑪利亞附近(20:1)北移了許多(見書19:30;士1:31)。另外還有一次,亞哈和便哈達二世聯合抗擊從東方來的亞述軍隊。亞述王撒縵以色三世(主前859—主前824年在位)的一份文獻記載,主前853年,他在奧朗底河邊的喀卡爾打仗。兩國結盟明顯能夠阻止亞述的進攻。據文獻記載:“以色列人亞哈” 派遣了 “兩千輛戰車和一萬名軍兵” 參加聯合作戰,另外還有便哈達二世和其他人加入。然而,因為這場戰事與《列王紀》的主題無關,所以作者沒有提及。
20:28 是山神,不是平原的神,上帝將推翻亞蘭人這個錯誤的觀念。
20:31 麻布象徵悔罪(參21:27),繩索象徵臣服(用來牽拉囚犯)。
20:34 城邑……街市,從前被亞蘭人奪去的以色列城邑,現在都一一歸還;除此之外,亞哈在與大馬士革的貿易中還享有特權。
20:35-43 先知責備亞哈放走敵人。(FSB)
20:35 先知的門徒,指先知群體中的成員(見王下2:3注;另見王下4:1,6:1)。
20:36 必有獅子咬死你,這一幕讓人想起第3章,那裏表達的意思相同(就連先知也必須遵從上帝的話),宣告的刑罰也相同。這兩段經文的含義都很明顯:先知不順服就難逃上帝的審判,王若不順服也一樣。
20:39-42 僕人在陣上的時候,這段情節和撒下12:1-4很相似,先知誘使王宣告自己該受的審判,但我們不知道先知偽裝的目的。亞哈認識這個人嗎?還是當時的先知都戴著獨特的頭巾?先知講述了一個故事,暗示他因為疏於職守,要賠上一他連得銀子(一名普通士兵根本無法籌得這個數目)或賠上性命。亞哈同意這樣的死刑審判是公正的,因此先知借機宣告,亞哈要以命抵命,因為他放走了上帝定要滅絕的王(參撒上15:17-24)。上帝的話以怎樣的方式臨到亞哈,他死的方式竟然也是一樣。先知偽裝自己,扮成剛和亞蘭人打仗回來的士兵,為要抓住王的把柄。22:29-40記載,亞哈也偽裝成一個士兵,出去和亞蘭人打仗,為要使先知(和上帝)的話落空。亞哈的詭計將經歷戲劇性的失敗,然而那位先知的偽裝卻如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