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8 Ezekiel 12~13 (3.5.1)

研經題目:
1. 十二1~20以西結用兩樣象徵性的行動宣告有關耶路撒冷居民(3、4、18、19節)和王(5、6、10~16節)必將遭受的劫數。既瞭解了這預言的重大意義,就要查閱王下廿五1~7,看看這預言是如何準確地應驗了。
2. 注意十二22和27裏面那兩種帶著譏嘲的言論。這些言論表示什麼意思?這些言論與近世對基督再來的態度有何相似之處?比較彼後三8~10。
3. 十三章。對假先知的譴責。用哪兩種生動的形象來描繪他們呢(參4、10、11各節)?他們所說的預言又有什麼效果(6、10上、11各節)呢?哪一句片語在本章出現兩次,把假先知與真先知區別出來呢?
注:
十三18~21。作魔術用的臂章和頭巾,是占卜者和有千里眼的人用來欺騙那些易受騙之受害者的道具。關於這經文的一段極有幫助的注釋見於《新聖經字典》The New Bible Dictionary(第767頁,「魔術與巫術」一文)中。一把大麥和幾片麵包,大概是在占卜時用的,預測求問者之生死。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2:1-28 預示被擄。在閱讀本書時,必須時刻記住猶大覆滅前後那些陸續發生的事件。特別是本章,因為這裏有關被擄的預言,是在被擄開始之後發出的。因此,背景必定是那不確定的十年,即主前597至586年,主前597年的被擄發生在約雅斤統治期間,以西結也在被擄的人當中;主前586年是耶路撒冷最後的陷落,發生在西底家統治期間。這些神諭所指向的,正是第二次被擄的各個事件。採用公式套語標記來解經的人,將這些事件分為兩組:1-16節和17-20節,先知再次採用象徵性動作來傳達上帝的話。時間的過去促使人懷疑第二次被擄的預言,21-25節和26-28節的一組神諭是針對這些疑問發出的。
12:1-20 預言被擄。以西結在第一批猶大人被擄時被帶到巴比倫,這裏他用類似4~5章的象徵性行動來預言另一次被擄。
12:1-28 以西結象徵性的行動預言耶路撒冷被擄。雖然在主前597年約雅斤統治時期已經被擄(1:1-3),但以西結通過兩個象徵性的行動預言了未來的被擄(3-16節,17-20節)。這種對未來被擄的指涉涉及到從主前597年(以西結被擄)到主前586年(西底家統治時期,耶路撒冷的最終淪陷)之間所發生的事件。(BTSB)
12:1-16 諷刺的是,這段經文的核心問題在於領悟。觀眾是和以西結一起被擄的人,可是他們的態度依然沒有因自己的被擄經歷而改變,因此他們的期望是自欺欺人的。
12:1-16 打包,準備出發。從他的第二次異象經歷(第8~11章)回到他被擄同胞的身邊時,上帝命令以西結利用另一個視覺輔助工具(收拾他的物件),為未來的被擄及其對現在的猶大傀儡王和留在該地的人的影響做準備。(BTSB)
12:2 關於以西結特別使用悖逆之家這個詞(另見9、25節),見2:5-7注。看不見的眼睛和聽不見的耳朵,強調被擄者存心忽視上帝的話(參賽6:9-10;耶5:21)。
12:3 在3-7節,當他們眼前這個短語重複了七次,進一步表明預言的要點。盼望他們可以揣摩思想(《和修》“可以領悟”,直譯:可以“看見”),也闡釋這個主題。
12:8-15 象徵性行動既有廣義也有狹義的解釋。第10節表明所針對的是耶路撒冷的君王(“君王”希伯來原文是nasi‘,指有顯要地位的人),指西底家,以西結堅決拒絕稱他為“王”。第10節的後文以及11節的第三人稱複數,將範圍擴大至其他的猶大餘民。12-15節以具體細節表明西底家的結局(參王下25章),正如11:5-12神諭所指的一樣。然而,這也是你們的預兆(12:11),“你們”就是那些與以西結一起被擄的人。
12:13 他……看不見那地,這裏明顯是指西底家的結局:參王下25:7;耶52:11。
12:17-28 不利的結果。在被擄者打包他們的物件的記號、其解釋和目的(第1-16節)之後,第12章以一個更直觀的輔助行動和另一個神學上的糾正來結束,這個糾正與百姓對先知和預言的理解有關。(BTSB)
12:17-20 這裏主要是描述逃難者的神態。這個象徵性行動與4:9-17有些相似,但這裏的重點是在心理上而非儀式上。這地的百姓(12:19)是指與以西結一同被擄的平民,如今他們當然沒有土地了。
12:21-28 被擄是確定的。被擄的預言遲遲沒有應驗,顯然給那些說相反預言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機;這裏正要反駁他們的論調。這兩個神諭可能是同一個預言,只是在不同場合所說的長短兩個版本,有點像7:1-9那樣。這幾節經文肯定,發預言是希伯來先知的一個職事:有時,《聖經》強調先知的預先論到一些事情,但“發預言”是他們傳道的重要部分。
12:21-25 第22節引用的俗語讓人無視以西結的警告,但這句俗語在23節卻被顛倒過來。這個俗語要被駁斥,18:2-3記述的另一個俗語也是一樣。
12:24 這裏引入假預言的主題,設定下一組神諭的場景。
12:26-28 與其說這裏的基調是假定預言不會應驗,不如說是認為預言會無限期延遲。但上帝既然已發言,就必定會成就。
13:1~14:11 真假預言。13~14章指出,說假預言和忽視真預言都將被定罪。12:24已提到這個論題,如今在13章被整章復述。這段經文主要分為兩部分:斥責假先知(13章),以及斥責虛偽的求問(14:1-11)。
13:1~14:23 假先知和偶像崇拜。以西結必須對那些聽起來像真先知的假先知說話。與這句對假先知的粗暴話語相聯繫的是對拜偶像的長老的話語,他們同時在咨詢這些假先知和以西結這位真先知。(BTSB)
13:1-23 斥責假先知。有兩群假先知受到責備:說欺詐預言的男“先知”(1-16節),以及假裝先知的婦女(17-23節)。以西結分別向兩群假先知發言兩次,再現12章的總體架構;12章的神諭分為兩組,每組兩個。到本章末段,對性別已經沒有清楚的劃分;這是一段難解的經文,然而很清楚的是,問題與性別無關。這裏詳論的主題,在彌3:5-7也有一段濃縮的論述。
13:1-23 對假先知的譴責。本節針對男先知(1-16節)和女先知(17-23節)。(BTSB)
13:1-9 開頭和結尾的標準句式以及獨特的內容,將這段經文與下文分開。2-3節指出假先知的基本罪狀,即他們隨己意說迷惑人的話,然後整章對此展開論述。4-5節是驚人的比喻:民中的先知本應是看守破口的哨兵(13:5;參22:30;詩106:23),他們卻好像在廢墟中覓食的狐狸一樣(4節;參耶9:11)。為了表達這個主題,13:6、7、9明確提到虛假的異象和謊詐的占卜,後者指通過操控某些物件來識別神明所給的信息(第8節稍微更改了這個表達方式)。關於這個組合,參耶14:14。
13:2 本己心發預言的,參17節。“心”(希伯來原文leb),也可以譯作“心意”。
13:9 懲罰是他們被完全趕出去。我百姓的會(“會”希伯來原文sod),是間接對照“耶和華的會”(耶23:18、22);先知應站在耶和華的會中。
13:10-16 第二個神諭的首尾兩句與《耶利米書》(耶6:14,18:11)很相似:虛假地宣告平安(另見13:16)。假先知宣告平安的話,不過是在他們給予百姓的盼望上加了一層虛飾而已。
13:17-21 先知的注意力轉向那些從己心發預言的女子。論到這些騙子,以西結避免使用“女先知”一詞,因為通常那是用來稱呼上帝的真正僕人的,如出15:20的米利暗、士4:4的底波拉和王下22:14的戶勒大。這裏描述的焦點隨即轉向她們的巫術,但那些巫術的作用則難以闡明。從獵取人的性命(13:18、20)這驚人之語,可見那是用以操縱靈魂的不法行為。這種行為是律法所禁止的(如利19:26、31;申18:10-14)。
13:22-23 擁有屬靈能力的人應當扶助義人,打擊惡人,但這裏的情況卻恰恰相反。第22節的希伯來原文所指的對象不甚明確,但23節的宣告(你們就不再)顯示對象就是先前的神諭提到的假女先知。結語(23節)與21節形成對偶:上帝必搭救祂的百姓脫離邪惡的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