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94 詩篇 117 & 118 (3.9.6)

Study 94 Psalms 117 & 118 (3.9.6)

研經題目:

詩一一八是在大節日所用的(24節)。這篇詩以嚴肅儀式的勸告及重複的回應開始。然後有一高貴的行列從聖殿外面(19節)進入殿中(26節),直到祭壇的儀式而達於頂點(27節)。王自己進入他勝利的慶祝中,在此以前他曾經歷厲害的爭戰與敵對(10~14節,18節),才得以進到勝利與得救的喜樂中(21節)。所以這詩篇帶我們進到以色列國的信心中心,特別是帶到他的王的凱旋之中。

1. 在這兩篇詩中,關於上帝的什麼真理特別感動百姓,以及他們怎樣表達他們的敬拜?我們從他們的榜樣能學習到什麼?

2. 詩一一八5~21。試詳細考察更多屬於王個人的見證。他曾起來抵擋什麼?耶和華為他做了什麼?你有任何可以與此相比的見證嗎?

3. 試研究一下怎樣把詩一一八22~26應用在耶穌身上。比較廿一9;可十二6~11;徒四10~12;彼前二7。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7 這首讚美短詩邀請萬國讚美耶和華。上帝的慈愛誠實(出34:6)是對以色列的承諾,也是祂對全世界的心意。因此,我們其實是包含了外邦人。以色列蒙召是為了全世界(創12:2-3;出19:5-6,王上8:41-43),《舊約》一直盼望有一天,外邦人都來喜樂地敬拜獨一真神(見96篇注)。當以色列人憑著信心誦唱本詩,就會想起他們獨特尊貴的身份(參147:19-20),以及他們存在的原因。保羅在羅15:11引用117:1,論證猶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應當彼此接納(羅15:8-13),一同敬拜上帝(羅15:5-7):期盼已久的時候已經來到了。

118 這首喜樂的感恩詩歌,是埃及哈利詩篇系列(見第113篇注)的最後一首。本詩開篇就呼召上帝的全體百姓讚美上帝的慈愛(118:1-4),然後似乎是轉為蒙上帝在急難中拯救的個人見證(5-18節),繼而描述在上帝殿中的禮拜,這裏再次涉及全體百姓(19-29節)。本詩描述一支慶祝隊伍,在經歷過一次偉大拯救之後進入耶路撒冷。具體事件難以確定,可能是重建聖殿或重建耶路撒冷城牆。後來,會眾在住棚節和逾越節期間誦唱本詩。耶穌在棕枝主日進入耶路撒冷時,群眾顯然就是在唱本詩(太21:9;可11:9;路19:38)。耶穌可能暗示,當祂再來時,將要再次誦唱本詩(太23:39)。這也是耶穌門徒在最後晚餐中誦唱的最後一首詩歌,然後他們便動身前往客西馬尼園(太26:30);另外,在守聖餐時的禱告中,118:25-26 仍然會被經常提及。由於這段詩歌用於禮儀的場合,因此大多數學者認為,本詩最初是為某種特別的禮儀而寫作的,例如新聖殿奠基禮(參第1節與拉3:11),或者新聖殿奉獻禮(拉6:16-22)等。不論是哪一種情況,本詩作個人見證的 “我”,是代表會眾中的每一位,以個人認同全體,並對全體百姓所受的試煉感同身受。上帝拯救百姓的許多作為都顯明祂的 “慈愛永遠長存”,並不僅限於一個世代。

118:1-4 願人人都稱謝上帝。詩歌開篇即呼召會眾稱謝耶和華(見106:1注),因祂本為善(見100:5注)。百姓中間的每一群人(以色列亞倫家敬畏耶和華的;見16:9-11注),都應該述說這一奇妙的真理:上帝的慈愛永遠長存;在136篇,這句話多次重複出現。

118:5-7 我求告上帝,祂就應允我。本詩的 “個人見證” 部分(見第118篇注)一開頭就記述:……求告耶和華,祂就應允我,把我安置在寬闊之地。上帝的應允表明祂願意幫助我(《和修》“在我這邊”),並確保我要看見那恨我的人遭報,就是那些給詩人帶來苦難的人。

118:6 來13:6力勸猶太基督徒將這節經文應用在自己身上,特別是他們因害怕遭受逼迫,而考慮回到 “普通的” 猶太教中(見110:4注)。

118:8-9 上帝是可靠的避難所。人經歷了上帝的幫助,就會明白投靠耶和華(見31:1-2注;參62:8)強似倚賴人,特別是強過依賴王子,即純粹是人的力量,而118:7所述仇敵似乎正是依靠這種勢力(參146:3)。

118:10-13 外邦人圍繞我,上帝搭救我。這個詩節記述一次被仇敵攻擊的苦難。萬民圍繞我(而他們本來應該與我一同敬拜上帝的;參117:1),想要殺我,但耶和華幫助了我,並且我靠耶和華的名(即作為祂的代表行事),必剿滅他們

118:14-16 我們誦唱拯救的樂歌。上帝的百姓經歷了10-13節所述的拯救,在帳棚裏發出頌讚上帝的歌聲。第14節引用出15:2(參賽12:2)的凱歌,15-16節描述戰鬥之後,百姓將聽到帳棚裏傳出什麼聲音。耶和華的右手,參出15:6。

118:17-18 雖然上帝懲治我,但我必不至死。得救的經驗,以及忠信人信靠上帝而得的穩妥,令詩人反思: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下一句也向每一位會眾說明,上帝延長人生命的原因,就是讓我好傳揚耶和華的作為(見116:8-11注)。險境(118:5、10-13)不是指上帝棄絕百姓,而是指上帝的嚴厲管教,為要使百姓更清楚地看到,只有在祂裏面才是安全的。

118:19-27 讓我進入上帝的殿門。這段詩歌似乎是描述禮拜隊伍中的詩班員,他們正走向通往聖殿庭院的門(參耶和華的殿,26節;祭牲,27節)。

118:19-21 義門是聖殿的門,敬拜者通過這些門進去(19、20節),稱謝耶和華(參1、21、28-29節)。義人指上帝的百姓(因為他們擁有上帝公義的律法;申4:8),特別是遵行這些律法的忠信人。成了我的拯救,見118:14。

18:22-23 這節經文運用了古時建造房屋的比喻(也許受到新建聖殿的啟發)。房角的頭塊石頭,可能指建築物地基四角的大石頭,雖然有些人認為是拱門的拱頂石,然而賽28:16的極相似表述更傾向於指地基石。匠人是聰明和有知識的人,他們丟了一塊他們認為不適合這種用途的石頭,可是他們的判斷錯了。本詩將以色列(可能特別是那位受苦者)比作這塊石頭,列國勢力都輕視以色列,但上帝揀選了祂的百姓,成為祂為世界所定偉大計劃的房角石。這是耶和華所作的,即並不僅僅是人的成就。新約作者引用這句經文(太21:42;可12:10-11;路20:17;徒4:11;彼前2:7)指出:有權勢的人物(特別是猶太領袖)拒絕耶穌,他們並不比這些輕視以色列的世界強國聰明。

118:24 這是……日子,可能特指那個本詩為之譜寫的節日。

118:25 求你拯救,參14-15、21節(見3:2注),這個短語的希伯來原文是hoshi‘ah na’,在音譯成希臘文時變成hosanna(“和散那”;參太21:9,15;可11:9、10;約12:13)

118:26 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群眾用這句話來歡呼恭迎耶穌進入聖域(太21:9;可11:9;路19:38。約12:13),表明他們認為這是一個特別的慶典。耶穌在對耶路撒冷說話時,也使用了這節經文,因為耶路撒冷拒絕上帝,它的 “家” (可能指聖殿),要成為荒場,如果耶路撒冷要以合宜的方式再 “見” 耶穌,就必須用這些話歡迎祂(太23:39;路13:35)。

118:27 祂光照了我們。採用亞倫祝福百姓的話(民6:24-26);參詩31:16,67:1,80:3、7、19。

118:28-29 我要稱謝讚美你。會眾用本詩結尾的話語來保證自己會遵行本詩,就是他們在第1節機互邀請一同誦唱的詩歌。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