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 馬可福音 1:1~15 (2.3.8)

MARK 1~9 Study 1~19

馬可福音一~九章 19

引言

一般認為,這卷福音書是巴拿巴的外甥,就是那個稱為約翰的馬可寫的,而且是四福音中最早的一卷。據遺傳稱,這卷書是擔任使徒彼得之傳譯的馬可(比較彼前五13),根據彼得的教導,在羅馬為了該地的工作而寫的。這卷書一開始便簡略報導施洗約翰的工作,和耶穌受洗及受試探的事,然後便敘述祂在加利利於公眾中的工作。這卷書與其他的福音書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用了比較多的篇幅,描述耶穌的受苦、受死和復活。

故事的轉捩點是彼得的認信:「你是基督。」(八27~29)直到那時,這卷書所記述的都是關於我們的主傳道和醫病的活動;但是,在彼得認信之後,耶穌就對十二使徒明說,祂將要受苦而死,第三日就會復活,而祂也已面向十字架了。門徒並未領悟這一點;因此,耶穌的工作,在本書的後半部大部分是教訓門徒,設法使他們放棄那些盤踞在他們心中對於神國的錯誤觀念。

這卷福音書結尾的幾節(十六9~20),似乎不是原有的結語。有些古卷,到十六章8節就終止了,而別的古卷,其結語也不相同。但在現有的這幾節經文中,包含了偉大的傳道使命,而且已經被確認為聖經的一部分了。

綱要

一1~13               預備

一14~45             耶穌在加利利開始工作。

二1~三6             敵對的開始。

三7~三34           重要的發展。

四35~六6           耶穌的大能作為。

六7~56               加利利工作的危機與頂點。

七1~八26           與法利賽人發生摩擦及離開加利利。

八27~九50         偉大的認信。耶穌使門徒注視十字架。

十1~52               走向耶路撒冷。

十一1~十二44           進耶路撒冷,及在耶路撒冷末了幾天的工作。

十三1~37                  耶穌論及將來的事。

十四1~十五15           被賣,被捕及受審。

十五16~十六20  受死,復活及升天。

□Study 1 Mark 1:1~15  (2.3.8)

研經題目:

1. 為什麼稱為「福音」(1節)?這個記錄與一般的名人傳記有何不同?在施洗約翰的宣稱中,已預料到基督的福音會帶來什麼福分呢?比較徒二38。當耶穌自己傳講「神的福音」時,祂著重福音所成就的與其喜樂的哪幾方面呢?

2. 注意在所記載的那些事件中,父、子、聖靈如何都是活躍的——撒但亦然。這對於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以及我們自己在世生活所包含的問題有什麼暗示?

注:

請注意馬可用以描述「福音」之意味深長的用法 。它是如此的「好信息」(good tiding),就是以賽亞明確記錄下來的。比較賽四十9~11,五十二7~10,六十一1~4。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15 序言。馬可從施洗約翰公開傳道開始敍述,約翰是耶穌的開路先鋒(見太3:1注)。馬可採用了一種相互對照的方式來描述約翰和耶穌:都用了上帝的話來描述兩人的特徵(1:2-3、11);都描繪了兩人的身份和職責(4-6、12-13節);都總結了兩人傳講的信息(7-8、14-15節)。

1:1-13 起頭:上帝回到祂百姓身邊的好消息。這幾節經文的作用是把福音介紹出來,福音既是書中其他部分所記載的耶穌本人的宣告,也是已經向馬可的聽眾宣告的內容。開頭對兩段預言性經文的呼籲確立了馬可福音的基本綱要和主題(第1-3節)。它還將福音建立在以色列人的先知盼望之上,因此首先讓我們為迎接約翰做好準備,他是舊約眾先知所說的那位使者(第4-8節),然後是為迎接耶穌做好準備,眾先知早已預言這位主(《舊約》的耶和華)的到來,而約翰要為祂的到來做準備(第9-15節)。(BTSB)

1:1-8 施洗約翰為彌賽亞預備道路。雖然只有馬太和路加講述了耶穌出生的事件,但四本福音書都強調了約翰在為耶穌做準備方面的作用。約翰的確是一位先知。但更確切地說,他就是瑪拉基所預告的以利亞,以利亞的任務是讓以色列人為姍姍來遲的上帝要回到耶路撒冷和祂的聖殿做好準備。(BTSB)

1:1 耶穌基督的福音是由耶穌基督(或作彌賽亞)來宣告;然而,好消息的第二層含意是關於耶穌的報告。本書的開頭和結尾(1:1,15:39)都傳達這樣的信息: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福音是上帝的應許得到應驗的好消息。在《舊約》中(賽40:9,52:7;鴻1:15),與“好消息”相關的是,上帝為幫助祂的百姓而施行拯救。馬可沒有強調耶穌公開傳道之前的事情,例如耶穌的家譜、家族淵源(如馬太和路加)或傳道工作的神學根基(如約翰),而是集中探討耶穌工作的實際起頭

1:2-3 這裏特別提到先知以賽亞,因為他比較出名;這裏引用的經文很多出自《以賽亞書》。在接下來的詳細解釋中,馬可只提及《以賽亞書》的引文。馬可認定施洗約翰就是先知預言要來預備主的道的那一位(參賽40:3;瑪3:1)。耶穌認定約翰是本著以利亞的心志來的(4:5;太11:13-14;可9:11-13;另參路3:2注)。道路或“道”是為“主”(誠之按:即舊約的耶和華)預備的,令人驚奇的是,在約翰以後來的那一位,既是主又是基督(可8:29)。接下來的福音書故事表明:彌賽亞耶穌也具有上帝的位格(見5:18-20注,8:21注)。

1:2-3 以賽亞書是《新約》和馬可福音中最有影響力的《舊約》先知書作品。因此,儘管第2節中的引文來自瑪3:1,但在第3節中又引用了賽40:3(見NIV經文對第2-3節的注釋),馬可的“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記著說”,乃是遵循古代慣例,用最重要的來源(這裏是以賽亞書)來呈現合併的引文。耶穌的故事應驗了以賽亞的預言,即上帝將要拯救祂的子民,復興耶路撒冷,作列國的光。以賽亞書40:3和瑪3:1都應許了一位使者要為彌賽亞而不是耶和華的到來做預備。在以賽亞書中,這位使者的到來是為了鼓勵被擄的以色列民相信上帝的宣告,也就是將會有一次大有能力的新出埃及(見,例如,賽40:3-11,42:16,43:2-7、16-19,48:20~49:11,51:10;參見賽11:11-16),上帝要贖回以色列民,並帶領他們到一個復興的耶路撒冷(見“被擄與出埃及”)。然而,在他們的家鄉,以色列人持續的不順從,意味著上帝自己沒有回到他們當中,與他們同住(賽59:9-15,63:15~64:12)。一個多世紀後,瑪拉基宣稱,上帝將差遣祂的使者來,潔淨祭司制度(瑪3:3),預備耶和華的回歸和祂對惡人之大而可畏的審判日(瑪3:5,4:5)。如果以色列沒有作出回應,那麼當主“突然”來到祂的聖殿時(瑪3:1),祂將詛咒這地(瑪4:6)。對馬可來說,施洗約翰就是那位使者(第4-8節),而耶穌就是耶和華自己,約翰是為祂預備道路(第9-15節)。正如祂大能的話語和令人可畏的作為所表明的那樣,耶穌以某種神秘的方式表明,祂就是以色列民期待已久的上帝自己的臨在,要來拯救祂的子民(西2:9)。但以色列人必須悔改並相信(第15節)。如果以色列民與他們的祭司不能對耶穌的使者的宣告做出反應,那麼主來到祂的聖殿反而意味著毀滅(參見第13章)。(BTSB)

1:4 約翰預備道路的方式是呼召人們悔改(見太3:2注,3:5-6注);離開罪惡,轉向上帝,使罪得赦。悔改必須在洗禮之先,因此,洗禮不是使罪得赦免的途徑,而是一個標誌,表明人已經真正悔改。約翰在曠野辛勞工作,將曠野作為一個洗除罪惡和應驗預言(賽40:3)的地方。

1:5 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和修》“……和全耶路撒冷的人”)。約翰的傳道代表一個新的出埃及的應許應驗了(參賽11:11-15,40:3-11,42:16,43:2、5-7、16-19,48:20~49:11,50:10)。上帝拯救以色列人離開曠野,並且可以說,他們再次進入約旦河(如:書3:1~4:24),領受上帝末世救贖的應許。承認他們的罪,上帝一直在人心裏作工,呼召人回轉歸向祂,預備迎接將要來的彌賽亞。

1:6 約翰的穿著和飲食與曠野的其他傳道者相似(參王上17:4、9;瑪3:1,4:5-6)。蝗蟲,見太3:4注。

1:7-8 約翰對能力……更大的那位的期望與賽40:3相關。將要來的那位(賽40:3;瑪3:1)既是人(穿的),也是上帝(“耶和華”,賽40:3),祂要用聖靈……施洗(見太3:11注)。解鞋帶可能是卑下僕人的職責,是一般猶太人不應該做的事。用聖靈施洗表示上帝在《舊約》中的應許應驗了(見賽32:15,44:3;結11:18-19;珥2:28)。

1:8 祂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根據賽63:11,當以色列人經過紅海的時候,上帝曾將祂的聖靈降在他們中間。幾位先知宣稱,在末後的日子裏,上帝要把祂的靈澆灌在祂子民身上(賽32:15,44:3;結11:18-19,37:14,39:29;珥2:28-29)。曠野、過紅海和應許之聖靈的組合,在一些人看來,約翰的洗禮就是出埃及的重演,特別是如以賽亞書63:11所描述的那樣,預示著上帝將應許的末世聖靈澆灌在祂所救贖的子民身上(參見林前10:1-2;見“被擄與出埃及”)。以色列的彌賽亞和以賽亞的忠心僕人都會被聖靈特別標記出來(見第10節的注釋;賽11:2,42:1;參見賽61:1-2)。(BTSB)

#(R.T. France, Mark末世聖靈澆灌是舊約聖經的盼望的一個重要特徵,見賽32:15,44:3;結36:26-27;珥2:29-32;彼得在五旬節佈道時引用了後者(徒2:17-21),表明這種期盼對早期基督徒理解耶穌事工的重要性。這種期盼是施洗約翰所發的預言的基礎,他說有一位“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βαπτίσει ὑμᾶς ἐν πνεύματι ἁγίῳ)(第8節)。但1:10和12中提到的聖靈並不是指一般的澆灌,而是指祂具體參與耶穌本人的職事;這裏也有一個暗示性的舊約聖經背景,預言“”從耶西的墩上必發一條”,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賽11:2),以及蒙揀選的僕人,耶和華要將祂的靈賜給祂(賽42:1),受膏的好消息的傳令官,聖靈已經降在祂身上(賽61:1)。

1:9-13 耶穌受洗與受試驗。馬可介紹出他福音書的中心人物。在此之前上帝是透過聖經(第2-3節),然後透過祂的先知約翰(第7-8節)說話,但現在祂則是自己直接從天上說話,確認耶穌是祂的愛子(第11節)。(BTSB)

1:9 加利利是約旦河和加利利海以西,撒瑪利亞以北的地區。在新約時代,加利利先後由三個人統治,分別是大希律(見太2:1注)、大希律的兒子希律安提帕(太14:1;可6:14),以及希律安提帕的侄子希律·亞基帕一世。拿撒勒,見路1:26。約旦河,見太3:13注。受了……,耶穌自己是無罪的(10:45),理當不用受洗,但祂承擔祂百姓的罪。

1:10-11 ……,這是馬可特別喜歡使用的詞(馬可使用希臘字εὐθύς[euthys]有41次,意為“立即,馬上”)。這個詞傳達一種快速、緊迫的感覺,常常表達一個新的事件,或在某事件當中一個出乎意料的轉變。耶穌受了洗,上帝的降在祂身上(見太3:16注;路3:22注)。這樣,耶穌被委以特殊的任務(參賽11:2,42:1,61:1)。馬可在此引用《舊約》,是要為耶穌作兩個宣稱:祂既是上帝的兒子(詩2:7),也是上帝的僕人(賽42:1)。從天上來的聲音證實了耶穌永恆的、滿有慈愛的兒子身份(見太3:17注)。注意,上帝的三個位格——聖靈、聖父、聖子,都參與其中了。

1:10 回顧出埃及,以賽亞最後一個偉大的禱告(賽63:7~64:12)要求上帝再次裂天而降,並藉著做令人驚奇和可畏的事使人知道祂的名,這是人未曾預料到的(賽64:1-3)。天裂開了,上帝終於回應了以賽亞的請求,將祂的聖靈降在耶穌身上,祂的大能作為,特別是趕鬼的行動,經常引起人們的驚訝和恐懼(第22、27節;2:12,4:41,5:15、33、42,6:50,7:37,9:6,12:17,15:5,16:8)。鴿子。其象徵意義不明確;它可能代表誠實、正直和不具攻擊性(參見太10:16),或者作為以色列的傳統象徵,它可能表明被聖靈充滿的耶穌將體現出以色列一直以來的本色。(BTSB)

1:11 聽見上帝說話聲音的罕見經歷既證明了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也確定了祂的身份,這就引出了道成肉身的奧秘。耶穌既是主(第2-3節)又是兒子。這聲音引自詩篇2:7和賽42:1。詩篇2:7說的是對統治萬國的大衛彌賽亞的希望;賽42:1說的是一個忠心和有憐憫的僕人,祂將給以色列帶來救贖,成為萬國的光(賽42:1-9)。這兩個人物都要以上帝的靈來膏抹(見第8節的注釋)。眾先知曾應許大衛王國的復興,作為以色列從被擄中解救出來的一部分(賽11:1-9;耶23:5-6,33:15-26;結34:23-24,37:24-25;何12:9;摩9:11;亞12:7-8)。一些猶太傳統將詩篇第2篇解讀為彌賽亞會將敬拜偶像的列國和邪惡的猶太人從耶路撒冷趕出去,以恢復聖殿的純潔(參見11:1-17)。上帝在耶穌身上特殊的位格同在,使耶穌能夠處理偶像崇拜、邪惡和純潔的問題,但卻是以一種以賽亞僕人式的,獨特的、完全出乎意料的恩慈方式(見8:22~10:52,8:31,9:12,10:33、45,14:22、24的注釋)。(BTSB)

1:12-13 在耶穌公開傳道的開始,聖靈(原文直譯:靈)有意將祂引導到曠野……受撒但的試探(見太4:1注)。這時,耶穌與黑暗勢力的爭戰開始了。“受……試探”指在那40天內經歷的試探,但不限於《馬太福音》(太4:1-11)和《路加福音》(路4:1-13)中提到的三個試探。雖然被邪惡包圍,又有野獸同在一處的危險,但耶穌沒有被離棄,因為聖靈與祂同在,並且有天使來伺候祂(見太4:11注)。

1:13 曠野,見第4節的注釋。四十天,就像以色列人經過紅海,上帝降下聖靈(賽63:10-11),以色列被稱為上帝的“兒子”(出4:22),並被帶入曠野40年一樣,耶穌也經過水,領受聖靈,被宣佈為上帝的兒子,並被帶入曠野,但為期40天。然而,與以色列不同,耶穌在受試探時沒有背棄祂的兒子身份。作為以色列即將到來的主和彌賽亞拯救者,耶穌打敗了撒旦(見3:27)——這是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表明祂既是主,又是上帝真正的僕人,而以色列卻沒有做到。撒旦被祂打敗後,就再也不會直接挑戰耶穌了。野獸,在此提到它們,要麼是因為它們在曠野中是對義人的威脅(參看詩91:11-13),而上帝會保護義人不受野獸的侵害,要麼是因為耶穌應驗了彌賽亞的預言,即使是與動物的和平也得到了恢復(參看賽11:6-9)。天使,上帝差遣一位天使引導以色列人(出23:20、23,32:34),而耶穌卻有多位天使陪伴。(BTSB)

1:14~8:21 主的能力:耶穌在加利利和其他地方的大能話語和作為。為了與新出埃及模式保持一致——上帝前來拯救,祂與祂的子民在旅程中同行,以及祂到達耶路撒冷——馬可的第一部分從一開始就強調上帝在耶穌身上「大能的臨在,施行救恩(powerful saving presence)」(1:27-34,40-45)。馬可強調了耶穌所行的各樣神蹟(1:21-26、29-34、40-42,2:3-12,3:1-5、10,4:37-39,5:25-29、35-42,6:5、35-44、48-51、56,7:25-30、32-37,8:1-9),特別是耶穌拯救百姓脫離不潔淨的靈魂的束縛(1:21-27,34、39,3:11、22,5:1-20)。這一切都讓人感到驚訝(例如,1:27,2:12),也使耶穌的聲名遠播(1:28、32-33、45,2:1-4,3:7-10)。因此,正如上帝的自我啟示是第一次出埃及的核心(出3:13-15,33:19),這卷福音書很快提出的基本問題是:“這到底是誰?” (4:41;參見,例如,1:27,“這是什麼事啊”)。延續出埃及的模式,正如上帝呼呼召以色列民作祂的子民(出3:12,6:7)並教導他們祂的道路(申4:1,14;8:3),耶穌也呼召人跟從祂、聽從祂的教訓,因此馬可對門徒訓練非常感興趣(1:16-20;見8:22~10:52的注釋)。最後,耶穌驚人的主張(2:5-10、19、28;參見2:21-22,3:34-35)和祂對聖潔界限的重新劃分(例如,1:14-17,23-27,3:3-5),甚至在自己周圍重建以色列(3:13-19和3:14的注釋),很快就引發了敵對(2:7,16,24;3:2,22)並導致早期有人要設計謀害祂的性命(3:6;參考8:31)。(BTSB)

1:14-15 這兩節概述了耶穌的傳道工作。福音(見1:1注)是指上帝的國近了這個“好消息”。意思是:此刻上帝已經開始了祂對人內心及生活的統治,人應當悔改信福音。關於悔改和相信,見太3:2注;徒2:38注。上帝的國不只是聖靈在人當中的統治,最終還要復興所有受造物(見啟21:1)。然而,耶穌還沒有啟示上帝國度的來臨是分階段的。耶穌與這個國度的關係如何,將在後續章節中看到。從一開始,耶穌就是宣告上帝的救贖統治即將臨到的那一位。

1:14 約翰下監後(見太14:1-12對這事的歷史回顧),雖然這似乎是在耶穌受試探之後立即發生的,但約翰福音3:22-36表明有一段更長的時間。然而,馬可所關注的是將耶穌的事蹟放在約翰受拒絕的背景下。由於約翰是瑪拉基的“以利亞”,他受差遣去為主的到來做準備(見第2-3、6節注),約翰的被囚聽起來是一個不祥的音符。福音,以賽亞所預言的救恩(賽40:9,52:7)。神的,這是來自上帝的好消息,因為在耶穌裏,上帝大能有力的同在已經到來(見第2-3節注;參西2:9)。因此,上帝在基督裏向所有悔改,並相信祂所做的宣告——即關於作上帝的子民是什麼意思——的人,提供赦免和恢復(林後5:19)。但這也是“神的”,因為神的公正和仁慈的性格現在在耶穌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參見約14:9)。上帝像什麼樣子?馬可的答案是:耶穌(參約14:9-10)。(BTSB)

1:15 日期滿了……近了,就在門檻上了,這反映了像但以理書7章22節這類經文的應驗,在這些經文中,上帝應許祂的子民將承受祂的國度。然而,上帝行事的“日期”、這日期的臨近、上帝的介入統治,以及對悔改和信心的呼召這樣的組合,是以賽亞宣告新出埃及的獨特特點(見第2-3節注釋),耶穌暗示新的出埃及如今已經在祂身上應驗了(見賽40:9-10,43:10,46:13,49:8,51:5,52:7,53:1,56:1,60:22)。 上帝的國是以色列人在律法、先知和著作中啟示出來的盼望的應驗,即上帝對祂的子民、國家和受造物行使王權(例如,出15:18;詩24:8-10,47:2;賽24:21-23,52:7)。不同的猶太團體對上帝的國有不同的理解,它通常包括 (1) 上帝大能的新出埃及拯救;(2) 一群被淨化的餘民,為了(3) 活在平安之中,(4) 在更新的盟約之下,(5) 真正服從律法,(6) 在一塊恢復的土地上,(7) 有重建的聖殿,(8) 上帝要歸回,與百姓同住,(9) 在復興的彌賽亞大衛王朝下團結起來(例如:民24;賽11:1-16;耶30、33章;結34:11-31,37章;但7;參看詩2,110,118)。對一些團體來說,它將伴隨著聖靈澆灌和死人復活。(BTSB)

1:15 時候到了:也可譯作「時候滿足了」。過往的事,尤其是神拯救自己的子民以色列的行動,藉耶穌的拯救達到頂峰。神的國近了:從終極的意義來說,神的國度就是神最後在這個更新改變的宇宙中不受阻攔地掌權,蒙贖的子民得榮耀。神的國近了,意思是耶穌的降臨,使神的國開始得到完全實現。一切想要在神國中享受生命的人,神都要求他們悔改、相信(見4節注)。見太4章〈神的國〉一文。見《西敏宣言》15.1。(新譯本聖經研讀版)

5 thoughts on “Study 1 馬可福音 1:1~15 (2.3.8)

  1. 1. 為什麼稱為「福音」(1節)?這個記錄與一般的名人傳記有何不同?在施洗約翰的宣稱中,已預料到基督的福音會帶來什麼福分呢?比較徒二38。當耶穌自己傳講「神的福音」時,祂著重福音所成就的與其喜樂的哪幾方面呢?
    答:福音就是關於彌賽亞(基督)的好消息,上帝即將應驗《舊約》關於彌賽亞的應許,神的兒子要來,打敗祂的仇敵,引進祂的國度,結束以色列的“被擄”——第二次的“出埃及”。一般名人傳記會詳細描寫名人生平,但是福音書卻只把焦點放在耶穌基督公開的傳道事工,祂所行的,和祂所教導的。施洗約翰的宣稱,已經預告基督的福音要帶來赦罪,並得著聖靈的更新(也就是稱義跟成聖),使上帝百姓有能力戰勝撒但與罪惡勢力。耶穌宣講神的福音,強調福音是上帝的救贖統治要藉著基督的降生而臨在上帝的百姓當中,百姓可以享受到罪得赦免的恩典,享受上帝要賜給他們的福音,就是與上帝和好,有真正的平安與喜樂。
    2. 注意在所記載的那些事件中,父、子、聖靈如何都是活躍的——撒但亦然。這對於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以及我們自己在世生活所涉及的問題有什麼暗示?
    答:這段經文記載了施洗約翰為耶穌預備道路,耶穌受洗,耶穌受試探,以及耶穌開始傳道事工。在這些事件中,我們看到父上帝差遣使者為聖子耶穌預備道路,聖靈要為神的百姓施洗。在耶穌受洗的場景,父稱子為祂的愛子,是祂喜悅的,聖靈也降在聖子身上。而在耶穌受試探的場景,聖靈把耶穌催到曠野受撒但試探,而聖父也差遣天使來伺候耶穌。耶穌通過試探後,就開始宣講父上帝的福音。這些記載暗示接下來的故事都是三位一體上帝共同成就的,而對我們在世生活來說,也意味著我們整個基督徒生命都和三位一體上帝有關,我們整個救恩是上帝設計、聖子完成、聖靈施行的。而我們享受上帝救贖統治的一切福氣的方式是藉著悔改、信福音。

    Act 2:38 38 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Isa 40:9-11 9 報好信息給錫安的啊,你要登高山;報好信息給耶路撒冷的啊,你要極力揚聲。揚聲不要懼怕,對猶大的城邑說:看哪,你們的 神! 10 主耶和華必像大能者臨到;他的膀臂必為他掌權。他的賞賜在他那裡;他的報應在他面前。 11 他必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
    Isa 52:7-10 7 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 神作王了!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 8 聽啊,你守望之人的聲音,他們揚起聲來,一同歌唱;因為耶和華歸回錫安的時候,他們必親眼看見。9 耶路撒冷的荒場啊,要發起歡聲,一同歌唱;因為耶和華安慰了他的百姓,救贖了耶路撒冷。 10 耶和華在萬國眼前露出聖臂;地極的人都看見我們 神的救恩了。
    Isa 61:1-4 1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或譯: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 2 報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 3 賜華冠與錫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使他們稱為公義樹,是耶和華所栽的,叫他得榮耀。4 他們必修造已久的荒場,建立先前淒涼之處,重修歷代荒涼之城。

    Like

  2. Study 1 Mark 1:1~15
    1. 為什麼稱為「福音」(1節)?這個記錄與一般的名人傳記有何不同?在施洗約翰的宣稱中,已預料到基督的福音會帶來什麼福分呢?比較徒二38。當耶穌自己傳講「神的福音」時,祂著重福音所成就的與其喜樂的哪幾方面呢?
    * 耶穌不是一般的名人,祂是為這個世界帶來赦罪的好消息的。
    * 施洗約翰見證基督會用聖靈來施洗,認罪悔改的人將會領受聖靈。
    * 基督說「日期滿了」,福音所成就的是過去神的應許和先知的預言,可以戰勝罪的女人的後裔來了。

    注意在所記載的那些事件中,父、子、聖靈如何都是活躍的——撒但亦然。這對於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以及我們自己在世生活所包含的問題有什麼暗示?

    * 耶穌接下來的故事,也會有很多跟撒旦面對面的對峙,尤其是十字架上,而這一切看似魔鬼當道,卻一切都在神的掌握中,救贖的計劃是聖父、聖子、聖靈一同成就的。
    * 我們在世的生活也是,會遇到許多困難,也會常常受到魔鬼的試探,但是不論我們的處境有多麼不利,三位一體的上帝是不停工作的,我們永遠在神的護理看顧之下。
    * 很多人覺得看不到神,沒什麼存在感,感受不到神是活躍的,但是聖經裡的應許讓我們相信神真的與我們同在。這讓我想到「天路歷程」的故事中,主角被Giant Despair 抓起來,關在Doubting Castle 的地牢裡,在絕望之際,他發現他口袋裡有一把key of Promise ,這把鑰匙可以開啟所有鎖,使他逃離Doubting Castle。

    Like

  3. Study 1 Mark 1:1~15 (2.3.8)
    1. 為什麼稱為「福音」(1節)?這個記錄與一般的名人傳記有何不同?在施洗約翰的宣稱中,已預料到基督的福音會帶來什麼福分呢?比較徒二38。當耶穌自己傳講「神的福音」時,祂著重福音所成就的與其喜樂的哪幾方面呢

    以色列人盼望的先知以赛亚所预言的那位将要拯救他们的弥赛亚已经到来,而且这位弥赛亚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这个极好的消息就称为“福音”。
    名人传记是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而这里开头便是宣告福音到来,后面围绕耶稣基督所行所言,全部聚焦在宣讲福音的内容。
    施洗约翰已宣告他是为主预备道路的,他后面来的大能的主,要用圣灵施洗,使罪得赦免。
    主耶稣传讲的福音是:1) 上帝拯救祂子民的日子现已来到;2) 神的国度近了,弥赛亚已显现;3) 呼吁人当悔改,信福音,承受上帝应许的天国。

    注意在所記載的那些事件中,父、子、聖靈如何都是活躍的——撒但亦然。這對於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以及我們自己在世生活所包含的問題有什麼暗示?

    -这部分经文涉及的施洗约翰预备主的道路,耶稣受洗,旷野受试探,都是三位一体的上帝在做工。
    -信徒在世生活要谨记,从创世先祖犯罪开始的整个救赎计划都是三位一体的上帝在施行和成就的,进入天国的唯一之路就是悔改,信福音。

    Like

  4. Study 1 Mark 1:1~15 (2.3.8)
    1. 為什麼稱為「福音」(1節)?這個記錄與一般的名人傳記有何不同?在施洗約翰的宣稱中,已預料到基督的福音會帶來什麼福分呢?比較徒二38。當耶穌自己傳講「神的福音」時,祂著重福音所成就的與其喜樂的哪幾方面呢?
    * 因为福音的起头是耶稣基督,福音就是耶稣基督。耶稣基督为我们成就了救恩,祂就是我们的福音。
    * 一般的名人传记会记载家谱渊源等,但马克是从耶稣基督的工作的起头来开始。
    * 施洗约翰呼召人悔改,使罪得赦。
    * 耶稣所传的福音着重讲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要悔改信福音。因为耶稣基督是神自己道成肉身,祂就要成就神的救赎计划,唯有相信祂的人才能得救。

    注意在所記載的那些事件中,父、子、聖靈如何都是活躍的——撒但亦然。這對於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以及我們自己在世生活所包含的問題有什麼暗示?

    * 耶稣受洗时我们可以看到神的三个位格的同在,耶稣受试探时,我们看到圣灵与圣子同在,还有圣父的仆役天使的同在。所以我们基督徒在世不管经历什么,要相信都有上帝的同在。虽然有魔鬼撒旦不断地试探,魔鬼撒旦只是上帝手里的工具,为的是要历炼我们的信心和生命。

    Like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