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 馬可福音 1:16~34 (2.3.9)

Study 2 Mark 1:16~34  (2.3.9)

Silhouette of fishermen using nets to catch fish at the lake in the morning

研經題目:

1. 耶穌在這裏,在哪些方面使用祂的權柄呢?這種行動使人發出哪些問題呢?他們的注意力一再地集中在什麼事情上呢?

2. 這些加利利的漁夫要怎樣才能變成引人歸主的人呢?要使這種驚人的主張成為事實,必須具備什麼條件,並且要付上什麼代價呢?類似的改變不能發生在我身上,是否有任何理由?

注:

1. 22節。文士引用大有權威人士的話。耶穌講話,則彷彿祂自己就是最高的權威。比較「只是我告訴你們」(太五21、22、33、34)。

2. 25~27節。耶穌不像猶太那些驅邪的人那樣,求助於神的名。祂講話,彷彿決定的權柄乃是祂自己的;而且便「生效」。那些污鬼都聽從祂。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6~8:26 耶穌權柄的明證。本書前半部分特別要證明耶穌的權柄,就是勝過疾病、自然律和魔鬼世界的權柄。耶穌也呼召、設立和差遣門徒,經常用獨特且具、有權柄的方式教導他們。

1:16~3:12 耶穌早期在加利利的傳道工作。作者把耶穌呼召門徒與耶穌彰顯權柄的故事交織在一起。耶穌在戰勝魔鬼和醫治挨制方面彰顯了祂的權柄。作者也記述了耶穌充滿權柄的教導(見太4:12-25注)。

耶穌在加利利傳道(1548頁地圖)

加利利是巴勒斯坦北部的一個山區,耶穌生活和傳道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那裏度過。祂在山鎮拿撒勒長大,拿撒勒在外邦人的行政中心塞法里斯以南約5.6公里。耶穌開始公開傳道後不久,就搬到加利利海邊的迦百農居住。當時,加利利海一帶的捕魚業很發達,耶穌有好幾個門徒就是漁夫。

1:16-20 耶穌呼召第一批門徒。這是馬可對耶穌傳道事工的第一次詳述(第14-15節更像是總結),表明門徒訓練在馬可福音中的重要性,並見證一件事,就是耶穌有意圍繞著自己重建以色列(例如:3:13-19,4:10-12、34,6:7-12,8:34-38,9:2-9、30-50,10:23-45,13:3-36,14:15-42、66-72,15:40-41,16:7),此事在馬可福音裏具有核心地位。第一次出埃及記和新出埃及的特點是有著同樣的關注:上帝要為自己塑造一群子民,他們在相信祂的同時,也要遵行祂的道(例如,出6:7;利26:12;民15:40;申10:12;賽35:3-10,43:3,48:17,51:16,54:1-10,65:17-19;瑪3:16-18)。(BTSB)

1:17 耶穌呼召門徒得人如得魚,這是耶穌委派門徒的任務。門徒若能維持與耶穌相交,並且履行耶穌所交付的使命(3:14),就必能完成這個任務。耶穌的話使人想起耶16:15-17,那裏提到“打魚的”和“打獵的”都要呼籲人們離開偶像,回轉歸向上帝,因為審判臨到了。這個呼召的上下文提到洗除罪惡(耶16:17),呼召的對象也包括外邦人(耶16:19 “列國人”)。

1:18 立刻,見第12節注。彼得(即西門[第16節])、安得烈(第16節)、雅各約翰(第19節)毫無保留地聽從耶穌的呼召,放下他們的生計(“網”)和家庭(“他們的父親西庇太”)。這體現了作門徒的代價(參看10:28-30)。在這四個人中,西門彼得、雅各和約翰形成了一個核心圈;耶穌在祂生命中的幾個關鍵時刻都有他們的參與(5:37,9:2,14:33;參見13:3)。(BTSB)

1:20 他們就把父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耶穌最初的幾個門徒並不貧窮,他們是自主經營的漁夫,或者如本節的雅各和約翰那樣,是家族事業的一分子。利未(2:14)可能是一個相當富裕的稅吏。

1:21-45 一個帶著權柄的新教導。這一系列小插曲描述了耶穌早期在加利利職事的非凡影響,特別強調祂傳揚上帝的國度,和祂帶來的復興所引起的日益增長的騷亂。耶穌所到之處,上帝醫治和拯救的能力也臨到那裏。(BTSB)

1:21-28 耶穌趕逐汙鬼。這個開頭的場景是耶穌在加利利傳道期間的典型活動:祂在會堂裏教訓人,毫不費力地趕鬼。正如這個不潔的靈魂立即意識到的那樣,耶穌不是普通的教師;祂是上帝的聖者。(BTSB)

1:21 迦百農即今天的他爾灣(Talnum或Tell Hum),意即“鴻的廢墟”。迦百農考古發掘出幾個住宅式建築,一座會堂和一個八角形的基督宗教建築遺址。在聖經考古學上,這個保存完好的迦百農會堂很著名。從鋪築過的地面下發掘出來的成千上萬紋銀幣來推斷,這個會堂大院建於第4、5世紀(但有人認為更早)。在該會堂的下面,還發現了此前建築的殘垣,那極可能是耶穌時代的會堂。那個第5世紀的八角形建築,設計像許多拜占庭式、作紀念用的基督宗教聖地,它建造在一座第4世紀的教堂之上,而那個教堂又改建自一所第1世紀的房屋。傳統認為那房屋是彼得的。

1:22 耶穌在世上傳道的主要目的是教訓(和修:“教導”)人,而不是行神蹟或趕鬼,後者只是為了配合祂的教訓,藉此證明上帝與祂同在(見1:15,2:1-12,3:1-6,7:1-13)。這裏提到的文士(新譯本:經學家)可能指當地的一個敬虔群體,他們受過教育,在會堂裏施教。他們與那些等級較高、“從耶路撒冷下來的”文士不同,後者肆無忌憚地挑釁耶穌(3:22)。耶穌帶著神聖的權柄教導他們,而不僅僅是重複別人的傳統教訓。

1:22 與上帝回應以賽亞最後的偉大禱告一致(賽63:7~64:12)——特別是上帝將再次降臨並且行奇事(賽64:1-3;見第10節注),耶穌言行中固有的權柄不斷使聽眾感到希奇(2:12,5:20、42,6:2、51,7:37,10:26,11:18)。以賽亞曾預言,當上帝以力量行動救贖祂的子民時,祂將成為他們的教師(賽51:1-5,54:13;參見賽48:17),謙卑人要敬畏聖者,迷途的人將得悟性(賽29:19、23;見可1:24注)。(BTSB)

1:23-25 汙鬼(《和修》“汙靈”)企圖抵抗耶穌的權柄和祂關於上帝國度的教訓,但事實上它害怕耶穌來消滅牠。汙鬼稱耶穌為上帝的聖者,並非是一種宣認,可能表示它企圖控制耶穌(參3:11-12注);但耶穌斥責汙鬼,叫牠“不要作聲”(誠之按:更好的譯法是“住口(閉嘴)!”)。

1:24 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 ? (what have you to do with us)在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這意味著對即將發生的衝突或損失的恐懼(參5:7;見七十士譯本[基督教前的希臘語譯本]的士11:12;代上17:18;也參看代下35:21)。拿撒勒人耶穌,不僅表明耶穌的家鄉(第9節),更表明祂在這第一次公開身份中的人性起源(參10:47,14:67,16:6)。滅我們,只有上帝才能消滅邪魔。在猶太傳統中,上帝的介入統治意味著毀滅撒旦及其爪牙。上帝的聖者,上帝經常將自己描述為以色列的聖者,特別是在拯救祂子民時(例如,王下19:22;詩71:22,78:41;賽29:19,43:14;耶50:29,51:5)。魔鬼偶爾也會對人說話,但從來沒有像這裏一樣用如此崇高的措詞。這污鬼意識到耶穌神聖(神的兒子)的身份——馬可的讀者已經從馬可的序言中知道這點,而且按照古代驅魔師的方式,企圖用他們屬靈對手的名稱來控制對方,牠企圖用這種知識來控制耶穌(參見5:7)。(BTSB)

“耶穌不願接受邪惡權勢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為祂的神性所作的見證。”(R. Alan Cole, 丁道爾系列)

1:26-28 眾人都驚訝,耶穌趕逐這個污鬼,祂教導人的權柄也因此得到鞏固。見以下經文注釋:太12:27,12:28,12:29。

1:29-34 耶穌醫治許多人。耶穌在會堂裏宣佈並實現的復原(第21-28節)現在擴展到首先包括彼得的岳母(第29-31節),然後是“許多人”,因為全城的人都聚集在耶穌住房門前(第32-34節)。(BTSB)

1:32-34 日落標誌安息日的結束(大約禮拜六下午6點);這時,人們可以到處走動,帶著個人的需要來到耶穌面前。耶穌憐憫患各種疾病的人,醫治他們,又趕出許多鬼,以此證明祂有天父所賜的權柄。關於被鬼附與一般疾病的區別,見太8:16-17注。耶穌驅逐鬼魔,表明上帝的國度正在擴展,而仇敵轄制人生命的勢力正在消退。

Study 2 馬可福音 1:16~34 (2.3.9)》有4个想法

  1. 1. 耶穌在這裏,在哪些方面使用祂的權柄呢?這種行動使人發出哪些問題呢?他們的注意力一再地集中在什麼事情上呢?
    答:耶穌在這裏使用了祂國度君王的權柄,呼召祂的國民(四個漁夫),施行教導的權柄(1:22);使用了祂對靈界的權勢,趕出污鬼;祂對疾病的權柄,醫治彼得岳母的熱病、一切害病的、大麻風;以及教導神的話、傳道的權柄;這些行動讓人希奇(1:22)、驚訝(1:27),也造成轟動(1:33)。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地上的事,疾病,被污鬼纏身等等,但不是在屬靈的事上。他們對耶穌行神蹟的能力有興趣,卻不承認祂是靈魂的救主。
    2. 這些加利利的漁夫要怎樣才能變成引人歸主的人呢?要使這種驚人的主張成為事實,必須具備什麼條件,並且要付上什麼代價呢?類似的改變不能發生在我身上,是否有任何理由?
    答:這些加利利漁夫必須跟從耶穌,放下他們的生計與家人(不是要我們完全捨棄這些,而是把它們放在第二位),以耶穌為首位,才能成為引人歸主的人。耶穌甚至要求跟從祂的人要“捨己”,即放棄掌控自己生命的權利,放棄自己的野心和目標,效法耶穌,背起自己的十字架(隨時準備要跟隨祂到底,甚至付上死亡的代價)來跟從祂(可8:34)。類似的改變還沒有完全發生在我身上,是因為無法放下地上的纏累。

  2. Study 2 Mark 1:16~34
    1. 耶穌在這裏,在哪些方面使用祂的權柄呢?這種行動使人發出哪些問題呢?他們的注意力一再地集中在什麼事情上呢?
    * 耶穌在教導真理、醫治、趕鬼使用了祂的權柄,讓人覺得他不只是一般的拉比,連魔鬼都聽祂的,讓人疑問祂究竟是誰。

    這些加利利的漁夫要怎樣才能變成引人歸主的人呢?要使這種驚人的主張成為事實,必須具備什麼條件,並且要付上什麼代價呢?類似的改變不能發生在我身上,是否有任何理由?

    * 他們要放下一切工作、家人,跟隨耶穌,跟他學習道理,傳天國的福音。
    * 我們也需要放下自己的夢想、自己的目標、自己的生活,完全為了基督而活。在這個世代很難的,尤其世界都在倡導「愛自己」,為別人而活跟這個世界是背道而馳的。我自己除了有孩子和責任之外,也有自己想過的生活,但其實也很想專職讀神學院、讀書、研經,但生活不允許我這麼任性。我覺得雖然不能很radical 的放下一切,但是每個人生命中都無時無刻的在做選擇,要世界還是要耶穌?要自己還是要耶穌?

  3. Study 2 Mark 1:16~34 (2.3.9)
    1. 耶穌在這裏,在哪些方面使用祂的權柄呢?這種行動使人發出哪些問題呢?他們的注意力一再地集中在什麼事情上呢?

    - 主耶稣在四个方面使用祂的权柄:
    1) 呼召,设立,差遣门徒
    2) 胜过疾病,胜过自然律
    3) 命令魔鬼世界
    4) 宣讲福音,传扬祂的国度。
    - 众人很希奇耶稣的教训,因为耶稣的教训带着权柄;众人惊讶污鬼也听从耶稣的命令;耶稣治病的能力引来众人围观。
    - 他们的注意力是在耶稣治病,赶鬼的神迹,而不是耶稣传杨的福音。
    

    這些加利利的漁夫要怎樣才能變成引人歸主的人呢?要使這種驚人的主張成為事實,必須具備什麼條件,並且要付上什麼代價呢?類似的改變不能發生在我身上,是否有任何理由?

    四个加利利的渔夫是主耶稣拣选的第一批门徒,主耶稣向他们发出的第一个呼召是“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们都以立刻的行动回应了主的呼召,放下他们当时正全身经营的生计和家庭。

    主呼召他们做门徒,要用他们为自己塑造一群子民,引人归向主。这伟大的事工是神亲自要成就的,因此蒙召在祂的事工中,就必须放下自我,全然听命于祂,信靠祂。圣经中有许多这样蒙主呼召的经节,以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的回应,类似这样的事没有发生在我身上,但我想唯一能阻止回应呼召的就是“自我”。

  4. Study 2 Mark 1:16~34 (2.3.9)
    1. 耶穌在這裏,在哪些方面使用祂的權柄呢?這種行動使人發出哪些問題呢?他們的注意力一再地集中在什麼事情上呢?
    * 耶稣呼召门徒、在会堂教训人、赶出污鬼、医治害病的等方面显出祂的权柄。
    * 耶稣的这些带着权柄的行为让人稀奇,但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只停留在事件本身,尤其是神迹奇事所带给他们属世的益处上。

    這些加利利的漁夫要怎樣才能變成引人歸主的人呢?要使這種驚人的主張成為事實,必須具備什麼條件,並且要付上什麼代價呢?類似的改變不能發生在我身上,是否有任何理由?

    * 他们必须要跟从主。
    * “跟从主”意味着离弃偶像,顺服效法耶稣,要“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耶稣基督。
    * 我不能“得人如得鱼”,说明我没有好好跟从耶稣基督。虽然我以为自己很爱耶稣,事实并不是,我更爱自己。求主帮助我更多认清我自己罪人的真相,谦卑在耶稣面前,跟随祂。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