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5 列王紀下 24 & 25 (2.10.30)

Study 35 2 Kings 24 & 25 (2.10.30)

研經題目:

1. 回顧廿三31,在約西亞死後至耶路撒冷陷落這一段期間中,曾有哪四個王登基呢?按這幾章所載,他們作王有多久,並且有什麼關於他們的記載?

2. 尼布甲尼撒第二次占領耶路撒冷,比他第一次占領時在哪些方面對待她更加厲害呢?在第24章列舉了臣民被擄的哪些,理由呢?比較廿三26、27;耶十五1~4;申四26、27。這件事對於執迷不悟的犯罪者的結局對我們有什麼教訓呢?然而在這卷書的末了幾節中可以看見什麼希望之星在照耀著呢?比較撒下七14、15。

注:

廿五22。「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參22:12;耶廿六24。關於他被弒的史實,在耶四十1~四十一10裏面有更詳盡的記載。 以下接約翰福音十三~廿一章的研讀。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23:31~25:30 猶大的終結。行文至此,《列王紀》的故事到了尾聲,王室的權力交給了巴比倫。聖殿和王宮被毀,耶路撒冷的珍寶被劫掠到異鄉。像王上17:36所述大衛的 “燈光” 這樣的盼望,恐怕只能寄希望於約西亞的孫子約雅斤了。

23:31-35 約哈斯,埃及人圍攻哈蘭並無功而返時(主前609年),這位猶大的新王被傳喚到法老尼哥的臨時總部,就在奧朗底河東岸的利比拉。約哈斯被剝奪了權力,隨後被關押在埃及(見代下36:1-4注)。

23:31~24:20a 猶大最後的四個王。三個兒子和一個孫子接替約西亞,沒有一個人跟隨他的做法。被擄之路如今暢通無阻,預言就要應驗。兩個王只統治了三個月。三位王在流亡中被擄走。大衛和所羅門的榮耀王國因國家對他們大君王的背叛而四分五裂了。(BTSB)

23:31-35 猶大王約哈斯。約哈斯短暫統治的記錄突出了他被擄和被驅逐的情況。(BTSB)

23:36~24:7 約哈斯的繼承人是他的兄弟約雅敬,約雅敬與巴比倫軍隊相抗,這支軍隊剛剛粉碎了亞述帝國,現在又入侵巴勒斯坦,想要乘勝徹底擊敗埃及。巴比倫人的統治者是尼布甲尼撒,他從來沒能徹底擊敗埃及,但是足以確保埃及王不再從他國中出來。開始時,約雅敬將他效忠的對象由埃及轉為巴比倫(主前604年),但是在主前601年(即過了三年),尼布甲尼撒試圖入侵埃及失敗後,約雅敬就背叛了巴比倫,再次轉向埃及求助(參耶46:14-28)。

23:36~24:7 猶大王約雅敬。約雅敬在位期間的特點是背叛耶和華與巴比倫。關於這位王邪惡統治的其他細節見耶22:13-19,26章,36:20-31。(BTSB)

24:2 耶和華使……來攻擊約雅敬,參23:26-27。

24:5 列王記,見王上14:19注。

24:8-17 約雅斤,巴比倫人曾在主前601年撤出巴勒斯坦,但只是暫時的,在主前598年末,約雅敬的反叛又使巴比倫兵臨耶路撒冷城下。在主前597年3月15或16日,耶路撒冷向巴比倫人投降,此時約雅斤已經作王。隨後,大批猶大人被流放。關於巴比倫帝國將流放作為一項策略,見15:27-31注。先知以西結是被擄者之一,但《列王紀》沒有提到這件事,幾年後,他在巴比倫開始了先知的事工(結12:3)。

24:8-17 猶大王約雅斤。對約雅斤短暫統治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巴比倫驅逐國王、王室家族和聖殿寶物的事件上。(BTSB)

24:10-17 這是耶路撒冷第一次被佔領,時間是在主前597年,即尼布甲尼撒在位的第七年。《巴比倫編年史》記載了尼布甲尼撒的軍隊圍困並攻陷耶路撒冷,他任命了自己的王來統治猶大,並要猶大進貢。

24:18~25:7 約雅斤的叔叔瑪探雅接續約雅斤作王,改名為西底家,猶大國成為巴比倫的附庸國。耶27~29章暗示,從西底家執政的初期開始(耶27:1,28:1),他就密謀反叛,並最終背叛。巴比倫圍攻耶路撒冷達兩年之久,這座城邑最終在主前587年或主前586年淪陷。由於巴比倫人從北面突破城牆,因此西底家與他的軍隊趁著夜間,從東南面城牆的出口逃脫;這個出口可能就是尼3:15所記述的泉門。正當他取道耶利哥附近的凱爾特河谷,準備逃往亞拉巴時,被巴比倫人抓住(另見代下36:11-16注)。

24:20b~25:26 耶路撒冷的陷落。這段對征服耶路撒冷的延伸處理,強調了對耶和華聖殿的破壞和掠奪。在聖殿對背約的咒詛下,百姓餓死,軍隊離散,王逃跑。地上最貧窮的人被留下來耕種田地,但其餘的人不是被殺就是被驅逐。巴比倫人任命基大利為總督,但當倖存的叛軍暗殺他時,即使這種維持秩序的嘗試也失敗了。那些活著的人逃回了埃及,這對於一個曾經被聖殿從那裏拯救出來的民族來說,是一個可悲的結局。(BTSB)

巴比倫攻打猶大(560頁地圖)

主前597年、主前586年

猶大王國末年,埃及與當時已經征服亞述帝國的新興強國巴比倫爭奪霸主地位。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最終勝出,控制了地中海沿岸地區。後來,由巴比倫王扶上猶大王座的西底家反叛,尼布甲尼撒圍困並攻克了耶路撒冷。西底家向東逃跑,但在耶利哥附近被巴比倫人捉獲,被帶到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裏受審。

25:8-12 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又焚燒耶路撒冷,房屋(9節),在耶路撒冷淪陷後的幾周,巴比倫王大報復這座城邑:焚燒每一座重要的建築物(9節),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10節),再次流放百姓,並且處死了一些人。

25:9-10 考古學家已經找到一些證據,包括巴比倫人的箭頭和銅箭頭,證實尼布甲尼撒在主前586年摧毀耶撒冷;另見代下36:17-21注。

25:13-14 作者從耶和華殿的銅柱開始,詳細羅列被巴比倫人掠走的聖殿陳設(13-17節),他們掠走這些物品是為了得到貴重的金屬。鍋、鏟子、蠟剪、調羹和其他所有美麗器具,都曾被用來敬拜天地的主(見王上7:15-21注,7:23-47注)。但是,上帝已經棄絕了這座聖殿,所以它外在的華美已經變成了虛假幻象,不再代表上帝的同在。聖殿被毀給猶大國的覆滅畫上了一個恰當的句號。經文中沒有提到約櫃,想必也被搶走了(參耶3:16)。“先前滿有人民的城,現在何竟獨坐!”(哀1:1)

25:21 這樣,猶大人被擄去離開本地,在這句結語中,幾乎所有的希望都不復存在了(見561頁地圖)。但是這片土地仍然是 “本地”,保留了一個將來歸回的應許。

25:22-26 基大利成為猶大地的新省長,他是約西亞王的書記沙番的孫子。後來他被暗殺,導致民眾都逃到埃及去了。

25:27-30 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使……約雅斤抬頭,以未米羅達(阿卡德文稱為阿未瑪爾杜克)是尼布甲尼撒的兒子和繼承人,於主前562—主前560年在位。主前561年,他把這位猶大王提出監,給讀者帶來一些盼望,相信大衛家還有未來,撒下7:15-16的話依然是可信的:“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 在巴比倫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一些楔形文字記錄,有助於我們瞭解猶大王約雅斤在主前597年被囚之後的待遇。這些文字材料是配給品的收據,很可能是負責運送物資物巴比倫的囚犯或外國人的官員所寫,其中提到約雅斤的名字,說他收到了油(參25:30)。

被擄到巴比倫(561頁地圖)

主前597、主前586、主前582年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執政期間,先後三次將猶大人擄到巴比倫(另見耶52:28-30)。當約雅斤在位時,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主前597年),掠走聖殿和王宮裏的大量財寶,猶大人第一次被擄。主前586年耶路撒冷陷落,城牆被夷平,聖殿被徹底摧毀,猶大人第二次被擄。大約主前582年,尼布甲尼撒王重新控制巴勒斯坦的大部分地區,猶大人第三次被擄(見耶52:28-30注)。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