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日 使徒行传廿一40~廿二29(1.7.20)

研经题目
- 试想像当时危急的情景(参:廿一37~29)。你认为保罗为何宁愿对那群百姓说话而拒绝营楼里的安全?
- 保罗辩护的内容是什么?是根据什么呢?你从这里学到怎样作见证?
- 百姓对保罗的言论有何反应?他们的反应显出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
- 现代有什么与这种情况类似的呢?
- 在什么情况下,你 (a) 把上帝的真理全部讲出来,(b) 面临敌对者的意见时,保留一些不太受欢迎的?每一种情况各带来什么不同的后果?
【经文注释】(摘自《圣经研修本》)
21:40~22:21 保罗向犹太群众说话。保罗对犹太群众说话,试图解释他来圣殿主要是为了证明他是忠于犹太传承的。他陈明自己的见证:他原来热心于犹太教(22:3-5);他遇见了复活的主(22:6-11);他领受了主的使命(22:12-16);以及他在圣殿见到了异象(22:17-21)。
22:2 正像保罗用希腊话来引起千夫长的注意(21:37),他用亚兰话来使犹太群众安静下来。亚兰话是耶路撒冷的犹太百姓最常用的语言。
22:3 长在这城里,很可能是指保罗的父母在他年幼时就举家移居到耶路撒冷,所以他在当地长大(参23:16);但有些人认为保罗是在年轻时来到耶路撒冷,师从迦玛列接受拉比的教导。关于迦玛列,见5:34注。
22:4 关于保罗逼迫基督徒,见8:3,9:1。这道,见9:1-2注。
22:6 从天上发大光,这光是上帝荣耀的光辉(参26:13),就如结1:26-28和启1:16所描述的那样。
22:12-14 保罗的听众是犹太人,所以他提到亚拿尼亚的虔诚:严格遵守律法,并得到一切住在那里的犹太人的尊敬。
22:16 受洗,洗去你的罪,这不是说洗礼这个外在的仪式本身能洁净人灵性方面的罪,因为亚拿尼亚给了保罗两个截然不同的命令。洗礼应被视为一个外在的象征,代表当人信靠耶稣时,罪就被洗净了(参彼前3:21)。人藉着信使罪得洗净,洗礼只是这个事实的写照。正因为洗礼是描绘这个事实的行动,所以两者经常被相提并论,好像是同一件事。其实正如来10:19-22所表明的,信徒的罪因信靠 “耶稣的血” 而 “洗净” 了,信徒 “天良的亏欠已经去”(《和修》“已蒙洁净”),“用清水洗净了”。
22:17 我……在殿里……魂游象外,这一定是保罗归主后来到耶路撒冷时发生的事(9:26)。对于犹太听众而言,保罗是在 “圣地”。保罗在圣殿中所经历的,与以赛亚蒙呼召的情形非常相似(赛6:1-13)。
22:18 主,指主耶稣(见19节)。
22:21 保罗和外邦人来往,一开始就引起犹太人的反对(21:28-29),现在更引发他们要用暴力对待他(见22:22)。
22:22-29 保罗表明他的罗马公民身份。针对保罗的暴乱又要爆发,千夫长把保罗带回营楼,绑在刑具架上,严刑 “拷问” 他。保罗表明他的罗马公民身份,制止了他们。
22:25 罗马法律禁止未经审讯或正式宣判(没有定罪),就对罗马人(罗马公民)处以鞭刑。违反规定的官员会受到严厉的惩处。
22:28 我用许多银子,才入了罗马的民籍(原文直译:我花了一大笔钱,才购得罗马公民身份)。生来不是罗马公民的人,通常在得到罗马公民身份后,会使用他资助人的名字。这位千夫长叫革老丢吕西亚(23:26),可能表示他是经皇帝革老丢资助,才取得罗马公民身份的。生来就是罗马公民的人,显得特别高贵。
第20日 使徒行传廿一40~廿二29(1.7.20)
保罗向犹太群众陈明自己的见证,表明他的罗马公民身份。
保罗在一群想谋害他的暴民前面,也在得到千夫长的首肯(千夫长起先误以为他是一个匪首)之下,为自己辩护。
1、试想像当时危急的情景(参:廿一37~29)。你认为保罗为何宁愿对那群百姓说话而拒绝营楼里的安全?
当时危急的情景:一群暴民想谋害他;
保罗宁愿对那群百姓说话而拒绝营楼里的安全:原因-为要在众人面前见证、传扬基督。
2、保罗辩护的内容是什么?是根据什么呢?你从这里学到怎样作见证?
内容:陈明自己的见证:他原来热心于犹太教(22:35);他遇见了复活的主(22:6-11);他领受了主的使命(22:12-16);以及他在圣殿见到了异象(22:17-21)。
根据:圣灵带领下自己的经历。
学到:见证是在圣灵带领下自己真实的经历神的拯救。
3、百姓对保罗的言论有何反应?他们的反应显出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
反应:要除掉他。
态度:恶劣,不认识神也不认识自己。
4、现代有什么与这种情况类似的呢?
当然有。日光之下没有新事,人迫害基督也迫害基督徒。
5、在什么情况下,你 (a) 把上帝的真理全部讲出来,(b) 面临敌对者的意见时,保留一些不太受欢迎的?每一种情况各带来什么不同的后果?
在圣灵作工,对方愿意听的情况下(a) 把上帝的真理全部讲出来;后果:自己和别人都受益。
在对方不愿意听、甚至故意亵渎等情况下(b) 面临敌对者的意见时,保留一些不太受欢迎的;后果:他们得不着福分。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