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宗神學就是聖約神學
Reformed Theology Is Covenant Theology
作者:Richard Pratt Jr.
誠之譯自 TableTalk 雜誌 2010年6月號
https://www.ligonier.org/learn/articles/reformed-theology-covenant-theology/

談到改革宗神學,就常常會聯想到「聖約神學」。(在歐美)如果你仔細聆聽,就經常會聽見牧師和教師說自己是「改革宗並聖約的」(reformed and covenant)牧師或教師。「改革宗」和「聖約」這兩個詞被如此廣泛連在一起使用,這使得我們有必要去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
聖約神學是指加爾文主義者對聖經所持的一種基本信念。所有忠於他們傳承的更正教徒,都肯定「唯獨聖經」這個原則,即相信聖經是我們最高和無可置疑的權威。不過,聖約神學將改革宗神學對聖經的看法進一步和其他的新教徒區分開來。聖約神學強調,神的諸約會把整本聖經的教導統一起來。
在改革宗神學的早期發展中,從聖約的角度來認識聖經,在十七世紀的英格蘭達到了頂點,1646年的《威斯敏思特信仰告白》,1658年的《薩伏伊宣言》(Savoy Declaration)(譯按:這個信條是公理會依照威斯敏思特信仰告白所作的修正,以配合其教會治理;由約翰•歐文起草),以及1689的《倫敦浸信會信仰告白》,各自代表了英語世界加爾文主義者的不同群體。在這些文件之間,只有很少數的差異。它們都各自用一整章的篇幅,來描述神與人所立的諸約,如何顯明聖經的教導是統一的。
例如,《威斯敏思特信仰告白》說到神藉著聖約,屈尊降卑地向人類啟示自己。然後,它將聖經的全部歷史劃分成兩個聖約:在亞當裏的「行為之約」(covenant of works),以及在基督裏的「恩典之約」(covenant of grace)。行為之約是神與亞當和夏娃,在他們墮落之前的約定(安排),而恩典之約則管制著聖經其餘的部分。按照這個觀點,恩典之約所有的階段,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它們之間的差異,只在於神在整個聖經歷史中,以各種不同方式,在基督裏施行祂唯一的恩典之約。
沿著這些相同的脈絡,最近有一些改革宗神學家將聖經中一些特定的聖約,和新約聖經所說的「神的國」(Kingdom of God)聯繫在一起,藉此確認聖經中聖約的統一性。主耶穌在主禱文的一開始,就表明神的國的重要性:「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9~10)耶穌的話首先表明,歷史最重要的目的是神自己的榮耀和尊貴。然而,祂的話也表明神要透過祂的國度降臨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來獲得此榮耀。神的目標從來就是要藉著在地上設立祂榮耀的國度,從所有的被造物口中,接受永恆的讚美。借用啟示錄十一章15節著名的讚美,就是在歷史終了時,「世上的國(將會)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最近的一些考古學發現,已經告訴我們神的聖約和祂地上的國度有怎樣的聯繫。在聖經的時代,圍繞著以色列的列國君王,是透過國際性的條約來擴張他們的國家。聖經學者注意到這些古代條約和聖經中的聖約之間有很多的平行之處,例如神與亞當、挪亞、亞伯拉罕、摩西、大衛,甚至和基督所立的約。這些相似性表明,聖經將聖約作為神治理祂國度,讓國度在地上擴展的一種方式。
每一個聖約,都在擴展前一個聖約的原則。藉著這樣的發展,聖經的每個聖約,都強調神的國度中特定的階段,什麼才是必要的。神起初與亞當立約,啟示出自己的王權、人類的角色,以及祂為全地所定的計劃(創一~三)。接下來,神在挪亞之約中,應許人類一個穩定的自然界,讓人類可以事奉神,這些原則就得到進一步的實現(創十五~十七)。在摩西時代,神在這些聖約的基礎上,透過祂的律法賜福給以色列人(出十九~廿四)。當神設立大衛王朝,並應許說,他其中的一個後裔會以公義來治理以色列和全世界(詩七二,八九,一三二),之前所有的聖約就被帶到一個新的高峰。然後,所有舊約聖經中的聖約,在基督裏得到進一步的開展與成全(耶卅一31;林後一19~20)。基督作為大衛偉大的後裔,祂的降生、受死、復活、升天,以及祂的再來,永遠地保障了全地將要被轉換成神榮耀的國度。
今天許多福音派基督徒覺得很難相信從創世記三章15節之後所有的經文,都是關於神要透過恩典之約的展開,來治理祂的國度。絕大多數的美國福音派基督徒是這樣看聖經的:他們把聖經分成不同的時代,基本上是由不同的神學原則來管理的。當基督徒遵循這種流行的對經文的看法時,他們很快就會相信,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新約」(new covenant),實際上與舊約聖經有很多矛盾之處。
至少有三個議題會吸引我們的注意:行為和恩典、集體和個人的信心、屬地和屬靈的關切。首先,許多福音派基督徒相信,舊約所強調的好行為,與本乎恩、因著對基督的信心(by grace through faith)的救恩,是互不相容的。其次,以色列作為一個群體,他們與神集體的關係,似乎被個人的關係所取代了,就是只聚焦在個體與神的個人關係。第三,許多福音派基督徒相信,舊約聖經呼召人要為神建立一個地上的國度,這個國度與新約聖經所強調的基督屬靈的國度,是有區別的。
聖約神學使改革宗神學家們看見,在這三方面,新約聖經實際上是與舊約相當類似的。首先,從聖約神學的觀點來看,本乎恩、因著在基督裏的信心,在舊約和新約中,都是得救的唯一道路。整本聖經都要求人要有好行為,因為得救的信心總是會結出順服的果子。其次,聖約神學幫助我們看到,舊約和新約都說到個人和群體與神的關係。神所有的聖約都同時處理這兩個層面。第三,聖約神學已經證明,神的國度一直同時是屬地的,也是屬靈的。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同時關注我們在這兩個領域的事奉。聖約神學用不同的方法,能對更廣的福音派群體作出貢獻。
與此同時,聖約神學在當前的改革宗圈子中,也越來越需要得到更堅定的確認。在最近的一、二十年,許多改革宗神學的倡導者,忽略了聖約神學的重要性。
我們發現,越來越多人把改革宗神學簡化到我們所謂的「恩典的教義」(doctrines of grace)——即所謂的加爾文五要點:人的全然敗壞、無條件的揀選、限定的救贖、不可抗拒的恩典、聖徒的堅忍。當然,我們應該看重這些聖經的真理,但是當我們忽略聖約神學所提供的更大的架構,我們對聖經的理解很快就會在這三方面受到虧損。
首先,缺乏聖約神學的「恩典教義」已經讓一些人認為,改革宗神學主要的關注是要教導,從頭到尾,是神的恩典在托住基督徒的生活,這當然是真的。然而,舊約和新約中的聖約一貫的教導是:神總是要求祂的子民要下定決心來回應祂的恩典,而祂會獎賞那些順服的子民,懲罰那些不順從的人。
其次,脫離了聖約神學,在改革宗神學的圈子中有許多人似乎認為,我們的神學所關心的就只是為個人找到改革宗特有的一些方式,來改善他們與神的關係。在我們的時代中,有許多通往個人聖潔與委身的道路,被人看為是改革宗神學最主要的特色。雖然在聖經裏,個人非常重要,但是聖約神學也強調我們與神的集體關係。聖經中沒有一個聖約是神只與一個人立的。它們總是牽涉到神與一群人建立關係。基於這個理由,舊約和新約都教導我們,信徒的家庭是聖約的共同體,神的憐憫要從一代傳到下一代。此外,在舊約和新約中的有形教會,都是聖約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我們領受福音和一般性的恩典管道。
第三,恩典的教義很容易給我們一個印象,以為改革宗神學只關心屬靈的事物。在我們的圈子裏,有許多人非常關心透過對聖經有真正的理解,來達成內在生命的轉變。然而,我們經常忽略罪和救恩對身體和社會的果效。聖約神學給我們一個更遠大、也更令人信服的眼光(這是基督徒的盼望所產生出來的)。在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中,信徒同時要在屬靈和地上的領域,來擴展神的國度。我們應當向萬國萬民教導基督的福音,好讓人們可以在屬靈上得著更新,但是這個屬靈的更新。是為了在我們周遭世界的每一個面向上,擴展基督的王權。
這一切都是要告訴我們,聖約神學有許多東西可以提供給每一個基督徒。所以,當我們問自己,「什麼是改革宗神學」時,我們大可以回答:「改革宗神學就是聖約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