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 1 John 2:3~27 (2.12.9)

研經題目:
1. 3~11節。人若自稱認識神,自稱住在基督裏面,並且自稱在光明中,他:(a) 對基督的道和誡命;(b) 對基督在他地上生活的榜樣;以及 (c) 對同道這幾方面的態度就應該怎樣呢?
2. 18~29節。約翰提醒那些處於假教師和離經叛道者中間的人,說他們有哪三種保護,使他們能繼續持守信仰呢?請特別參24~27節。一個自命為基督徒的人若離棄真道,那就證明他未背道之前,有什麼可能是根本尚未顯露出來的呢?
3. 15~17節。約翰用哪兩種證據來支持15節的命令呢?這命令能怎樣與約三16調和呢?
注:
1. 7節。比較約十三24、35;十五12。
2. 8節。約翰把舊命令稱為新命令,一方面是因為耶穌基督藉著祂的教訓和生活,已將一種更深而且更豐富的意義加在那個舊的觀念上,同時因為以經驗為本的基督教在種類或性質上總是新的。
3. 15節。「世界」:它在這裏是指被統治的整個人類社會,是從其遠離神以及敵對神這兩方面來思考。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2:3 就曉得,人有可能確定自己是否得救(見彼後1:10注),本書提供了許多自我檢測的方法(參1:7,2:5,3:14,4:1,5:2)。這裏提到道德方面的測試:自稱是基督徒的人生命是否有改變?是否遵守主的誡命?只有信心才能使人稱義;人即使順服上帝的誡命也不能稱義。人若過順服的生活,那就證明他已經重生。認識祂,包括與上帝建立能改變行為的個人關係。
2:5 愛上帝的心……是完全的。這愛不只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道德回應(遵守主道)。知道,見2:3注。
2:6 照主所行的去行,主所行的是一條通往十字架的道路。基督為拯救罪人而死,信徒不需要也不可能重複基督這種獨特的拯救方式,但他們可以效法基督的信實、仁愛、虔誠、順服和捨己。這種生活模式更加確證“我們是在主裏面”(5節)。
2:7-17 短暫的世界,常存的命令。約翰把焦點轉到愛的命令,激勵讀者在這個似乎由“黑暗”(8、9、11節)和“那惡者”(13、14節)掌控的世界中,活出基督信仰的信息。
2:7-11 以愛為首。人很容易忘記信仰的根本:認識上帝,上帝就是愛(4:8)。
2:7 愛上帝和愛他人是舊命令,是《舊約》的命令(利19:18;申6:5)。耶穌不僅肯定這條命令(太22:34-40),還更新它並使之成為一條新命令(約13:34)。那是使徒從起初就領受的命令(參3:11)。
2:8 黑暗漸漸過去,將來的世代雖然還沒有完全來臨(見3:2),但已在這個世界中依稀可見,因為真光已經照耀。上帝百姓可藉著遵行愛的新命令,反映上帝的光。
2:9-11 恨他的弟兄,約翰經常以“相對”的用詞(如:光明對黑暗,真理對謊言)強調他的信息。黑暗叫他眼睛瞎了,與“光明”相對(見1:5-10注);在《聖經》中,“黑暗”和“瞎眼”經常用來象徵人拒絕上帝的真理,持續不斷地犯罪(見約3:19,12:39-40;林後4:4)。關於愛在基督徒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見約13:34-35注。
2:12-14 上帝百姓的信心。約翰知道,他的信息比他警告要防避的險惡更強有力。我寫信給你們……我曾寫信給你們,約翰不斷用語氣強烈的呼語呼籲讀者,顯示他心急如焚,要向讀者明確保證。他深信父和上帝的道在他們的生命中做工。有些人認為,小子們(《和修》“孩子們”)、父老和少年人(《和修》“青年們”),象徵基督徒屬靈生命的各個階段。有些人認為,“小子們”指所有讀者(參2:1注);“父老”指較年長的信徒;“少年人”指初信者。
2:15-17 這個短暫世代的誘惑。父上帝的愛使人決意不再盲目崇拜這個世界。
2:15 不要愛世界,不是我們要完全拒絕世界,因為“上帝愛世人”(約3:16),而是警戒我們不要與對抗上帝的世俗為伍(參約12:31;雅4:4;約壹5:19)。愛父的心(原文或譯:父的愛)很可能有雙重含義,既指上帝愛祂的百姓,也指上帝的百姓愛上帝。上帝愛祂的百姓,自然會使祂的百姓愛祂(4:7、9-10)。
2:16 約翰警告讀者要提防凡世界上的事,但他沒有把整個被造的世界妖魔化(參創1:31);相反,他以肉體的情慾為例,警告信徒應當提防什麼。人的欲望是上帝創造的一部分,本質並不邪惡;然而,欲望一旦沒有受上帝引導,偏離上帝的旨意,就會被扭曲。
2:17 這世界……要過去(《和修》……要消逝),這個世界看似永恆,其實不然。歷史不是循環不息的,而是按照上帝的旨意正快速地向著最終結局前進(參8節)。永遠常存,奧古斯丁在闡釋這節經文時說:“你們要緊緊抓住基督。祂為你們成為了暫存的,好叫你們能分享永恆。”(《約翰壹書講道集》2.10)
2:18~3:10 承認聖子,戰勝敵基督。約翰概述基督徒面臨的挑戰和戰勝挑戰的方法。
2:18-27 警告和保證。“敵基督者”的出現(18節),加上有人迷惑信徒(26節),情況令人擔憂。但約翰相信,基督徒能找到住在基督裏的方法(29節)。
2:18 末時(《和修》“末世的時光”)從耶穌基督受死和復活時就開始了(參來1:2);主隨時會再來(參以下經文注釋:徒2:17;林前7:29-31;提後3:1;見本頁表)。敵基督的,這個名字只出現在這裏、2:22、4:3和約貳7節(參帖後2:1-10 “不法的人”,見帖後2:3注)。“敵基督者”廣義上是指“不認耶穌為基督”(2:22)的人;具體而言,約翰認為這樣的人就是耶穌所說的“那惡者”(約17:15)的代表。好些敵基督的,就是那些為魔鬼效勞,不遵行上帝旨意的人。
“末世”的同義詞
“末世”(拯救的日子,林後6:2)已經來臨,但是“末日”(拯救和懲罰的日子,帖前5:1-11)還沒有來到。“末世”介於耶穌受死和復活,到最後審判之間。以下是一些“末世”的同義詞。
“末世/末後的日子” | 徒2:7;提後3:1;來1:2;雅5:3 |
“末時”(《和修》末世的時光) | 約壹2:18 |
“末世”(原文是單數) | 猶18節 |
“末世”(原文是複數,或譯末後的時代) | 彼前1:20 |
2:19 從我們中間出去,讀者當時親眼目睹有些人離開教會。儘管那些人表面看來是屬於教會的,但他們的離開顯示他們並不是真正屬我們的;也就是說,他們沒有真正的信心。若是屬我們的,即他們若是真正的基督徒,就必仍舊與我們同在。這意味著真正得救的人絕不會離棄基督,因為他們必蒙基督的恩典保守(參猶24節)。顯明,暗示這群人離開教會,是在上帝的旨意中。
2:20 從那聖者受了恩膏,大概指藉著聖靈重生。在《舊約》中,抹油(參出28:41;撒上16:13)是一種外在標記,象徵聖靈在人生命中做更新和賜能力的工作(參賽61:1;林後1:21)。
2:22 約翰清楚說明,敵基督的就是那不認耶穌為基督的和不認父與子的(見2:18注)。
2:23 認子的,連父也有了(參5:13;約14:6;徒4:12;約3:18注)。世上各種宗教不是都能“殊途同歸”,事實上,相信上帝的兒子耶穌,是人來到上帝面前的唯一道路(參4:3注,4:15注)。
2:24 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的,就是那最初、真實可靠的救恩信息:基督為人的罪受死並勝過死亡。
2:27 恩膏,見2:20注。恩膏常存在心裏,表明基督徒有辦法分辨出錯誤的教義。並不用人教訓你們(“教訓”《和修》作 “教導”),意即讀者根本不需要從偏離福音信息的人那裏學什麼教訓,但約翰顯然要藉著寫這封信教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