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59 Psalm 75 & 76 (3.5.17)

研經題目:
詩篇七十六篇是慶祝耶路撒冷在希西家作王時從亞述人手中得瞭解救。雖然我們不能說詩篇七十五篇是屬於這同一歷史的情況,這篇詩向上帝謝恩的主題自然是與主前701年的事件有關連的。
1. 在詩篇第七十五篇裏面提到上帝的審判有哪些特點?詩人的反應怎樣?
2. 詩篇七十六篇分為四段,每段三節。你會怎麼樣概述每一段的內容?上帝施行審判的目的何在?
3. 基督的教訓怎麼闡釋了詩七十五4~7?比較路十四7~11;太廿20~28。這種教訓的信仰是否控制著你對擢升的雄心和思想?
注:
1. 七十五8。是上帝施行報應的一幅圖畫,比較賽五十一17,啟十四10。
2. 七十六5、6。是描繪敵人在死亡中寂然不動的一幅栩栩如生的圖畫。
3. 七十六10。甚至惡人的暴行都會轉化為使上帝得到讚美。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第75篇 這是一首讚美詩,感謝上帝為以色列所行的奇妙大事,並頌讚祂是全地的審判者,祂必在自己所定的時候制服惡人,高舉忠信人。至於是什麼事件促使詩人寫作或者會眾誦唱本詩,經文沒有提示。然而這並不奇怪,因為信心的功課(上帝的至高統治常常是我們看不見的)是在任何時候都需要的。
75:1 上帝啊,我們述說你奇妙的作為。主語(我們)是以色列,他們是與上帝的名相近的百姓,上帝為他們行奇妙的作為。在《詩篇》中,那些 “奇妙的”、“大能的”、“可畏的” 作為,如埃及十災、過約旦河、打敗仇敵等,都是上帝為引導和保護祂的百姓而做的,讓他們在真正的敬畏中成長。
75:2-5 上帝宣告祂必按正直審判全地。在這段詩歌中,上帝宣告並應許祂必對全地施行完全的審判。這審判必按正直施行,維護上帝的創造秩序(柱子)的穩定。具體來說,祂要斥責狂傲人和兇惡人,就是那些不認識上帝的人,以及頑梗拒絕上帝的人。本詩沒有清楚說明所定的日期是指全地的最後審判,還是上帝選定彰顯祂公義的一個時間,這裏的用詞兩者都適用。
75:4 舉角,角象徵力量(參王上22:11;亞1:18-21),因此舉起(或 “高舉”)角是指公開展示能力。上帝警告不敬虔的人不要舉起他們的角,並應許他必舉起忠信人的角。全詩多次出現 “高舉” 一詞(75:4-6.10)。“砍斷” 角(10節),意即使人失去能力,蒙羞受辱。
75:6-8 上帝使人升高也使人降卑。這段詩歌繼續4-5節高舉的主題,並清楚宣告,上帝最終斷定,祂使這人降卑,使那人升高。這裏的 “高舉” 或 “升高” 是權柄的展示;那些被上帝 “降卑” 的人是狂傲的惡人(4節),時間就是在祂執行審判之時。關於審判在什麼時候發生,與最後審判有何關係,參75:2-5注。誦唱本詩的會眾顯示出很大的信心;當然,很多時候,上帝忠信的百姓必須等待祂安排的時間,一定不能絕望。
75:9-10 我要永遠歌頌上帝。會眾中的每個成員都承諾要過本詩所描述的信心生活。第10節的我可能是代表以色列,上帝執行審判的工具;然而根據2-8節的內容,這裏說話的應該是上帝。
第76篇 本詩歌頌錫安是上帝選定的居所,也是祂要賜福和保護的百姓的都城。本詩是46、48、87和122篇的姊妹篇,適合在上帝搭救錫安脫離入侵者的場合誦唱。會眾有幸上到錫安敬拜上帝,他們誦唱本詩時,必定會為擁有這種榮譽而感到驚奇,並為此感謝上帝。
76:1-2 上帝以錫安為祂的居所。那位創造天地和全人類的上帝,揀選了一群人,就是猶大(代表全以色列),又揀選了稱為撒冷(耶路撒冷的舊名,創14:18)或錫安的地方,作祂的居所。《舊約》清楚表明,上帝不受任何地域限制(王上8:27-30;賽66:1-2);不如說,這是上帝讓祂的百姓來到祂面前的途徑。
76:3-9 當你起來審判,無人能在你面前站得住。過去時態的動詞表明,本詩是特別為慶祝上帝保護錫安、打敗外邦入侵者而寫作的,他……折斷弓上的火箭,心中勇敢的人(外邦戰士)都被搶奪,坐車的、騎馬的都沉睡了(“沉睡” 原文或譯:驚呆)。6-9節將勝利歸因於上帝的斥責、祂的審判,以及祂計劃要救地上一切謙卑的人,就是祂百姓中的忠信人。這可能是指上帝拯救猶大百姓脫離西拿基立的手(王下19:35)一事,然而詩歌用詞籠統,也可以指其他事件,因此沒有理由只把本詩與該事件聯繫在一起(另參46:9)。
76:10-12 萬民都當讚美上帝。既然上帝甚至能從不義之人的惡謀中得著稱讚,那麼祂眷顧的人理當敬拜祂、愛祂。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榮美(《和修》“人的憤怒終必稱謝你”),上帝挫敗惡人氣勢洶洶的計謀的方式,使人承認上帝統管一切。人的餘怒,你要禁止(《和修》“你要以人的餘怒束腰”),這句話的意思比較含糊,根據詩歌的平行結構,可能指上帝將人徒然發出的最後憤怒,像飾帶一樣繫在腰上,盡取剩餘的一丁點榮耀。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把 “餘怒” 視為逃脫憤怒的倖存者,上帝把他們繫在腰帶上;然而,這樣與上一句的平行關係就比較弱。還願,見56:12-13注。顯威可畏的是上帝,這個表達包含雙重意思:上帝的百姓懷著虔敬的愛敬畏祂,而外邦人的君王則畏懼祂,因為祂挫折王子的驕氣,但《舊約》首先是盼望外邦人終有一天會來敬畏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