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5 以西結書 47:13~48:35 (3.6.11)

Study 35 Ezekiel 47:13~48:35 (3.6.11)

研經題目:

最後先知在異象中看到全國的疆界(四十七13~21)和各支派所得的地產(四十八1~ 29)。全國從西海岸至約但河將被劃分成平行的地帶。

1. 四十七22、23預表了福音的什麼原則?比較弗二11~13,19;西三11。

2. 有多少支派得的地產是在四十五1給耶和華廣闊的聖供地之北(參閱附圖4,見97頁),有多少支派得的地產是在聖供地之南?哪些支派得的地產與聖所所在地之中央地帶毗連呢?你認為獲得這種特權的原因是什麼?

3. 城的新名字顯示上帝在與祂百姓的關係上有什麼目的?冋顧一下整個異象,試把其中所教導的主要教訓寫下來,並思想一下這些教訓怎樣從在基督裏所賜給我們的啟示的亮光中顯得更加淸楚。

接下來,請讀歌羅西書。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47:13~48:35 分地:分配和通道入口。新聖殿異象的最後一部分,也是本書的結尾,劃定整個以色列的疆域(47:13-23),為十二支派分配土地(48:1-7,23-29),並指定各支派進入新城的門(48:30-35)。這段經文詳細描述聖所和聖城所在的中心區域(48:8-22;參45:1-8)。這些明顯是理想化的邊界,因為那些狹長地帶只是簡單地從東到西劃分的相等大小的地塊(見1278頁地圖)。然而,這裏總體的邊界與民34:1-12(參王上8:65)相符。47:1-12提到的河流有強大的滋養能力,可以設想整片土地都是肥沃的。

47:13-23 邊界。這段經文指出土地分配原則(13-14節)之後,便記述以色列的邊界(15-20節)。第21節接回13-14節,然後是分地給寄居在他們中間的外人(22-23節)。

47:13-23 恢復土地的邊界。這展望了新的屬靈中心當中土地的適當邊界。(BTSB)

47:13和37:16一樣,這裏記念族長中的約瑟。他的支派(兩份)是以法蓮和瑪拿西。

47:15-20 這段經文描述地的邊界,從北界開始,但那是最難描述的地界。起點(往希特倫,15節)在今天地中海(大海)岸的黎巴嫩貝魯特和的黎波裏之間。邊界線圍繞大馬士革北部(16節),然後在大馬士革東部某處折向一許多地名的確切位置不詳。東界沿約旦河(18節)直到東海(原文或譯:直到東海,並遠至他瑪),他瑪是死海以南的一座要塞。從他瑪起,南界經由米利巴加低斯,靠近今埃及的阿裏什,直至地中海岸(19節)。地中海岸自然形成了這地的西界(20節)。

47:21-23 最後是分地給居住在以色列的外邦人,或寄居的外人,使他們成為以色列百姓中間的永久居民。你們要看他們如同以色列人中所生的一樣,這種觀念讓人想起《利未記》(如利19:34)和《民數記》(如民9:14)所述對待外人的條例。

以西結在異象中看到的以色列的新疆界 (1278頁地圖)

約主前571年

以西結最後的異象描述以色列復興後的新疆界,包括每個支派所分得的土地,還有聖殿。傳統上,以色列的領土包括約旦河東的基列,但不包括推羅以北的地區。以西結所見的講解與傳統疆界不同,但大致是與民34章摩西的描述相似。與以色列十二支派傳統的分地安排不同的是,以西結在異象中看到土地從北至南重新分配,每個支派分得一段橫向的狹長地帶。

48:1-29 支派分地的恢復。這些經文描述了在新的屬靈中心的土地分配。對各支派的土地劃分是一種分配,旨在通過對稱的文學手段強調一個新的現實。為此,分配的土地被分成從北到南的12塊由東向西的橫向狹長土地。這裏的描述還強調了一個無名的“城”(第15、17、18、19、20、21、22節),它附屬於利未人的領地(第15-20節),12個支派到這塊領地的交通來往不絕,使它在這塊土地上顯得很突出。然而,這個城市的名字直到本章最後一節(第30-35節),以及在本書的最後一節(第35節)才被揭示出來。(BTSB)

48:1-7 北部支派的領地。正如所料,在十二支派中間均分這片土地,是從北開始,然後向南直至中央的聖地。每個支派都分得一個自東向西的狹長地帶(1節)。按照與聖殿區之間的距離,土地的分配似乎有某種等級之分。南國的主要支派猶大(7節),與聖殿區的北部相鄰,而族長的長子流便支派,則分得猶大北面的地區(6節)。

48:8-22 中央的供地。這裏的資料很多已在45:1-8提及(見該處注)。一個重要的補充是:耶路撒冷城及其周圍區域是在東西狹長地帶的最南端,毗連利未人的領地(48:15-19)。為4,500肘見方,即約2.3公里見方。城內仍有工作,但未具體說明,可能是耕種周圍的田地,見1278頁地圖。第19節指出城屬於全國,因為城中的居民來自所有十二支派。

48:23-29 南部各支派的領地。這段經文繼續分配城以南的支派屬地,從便雅憫開始(23節;古時支派分地,便雅憫緊鄰猶大北面),大概是因為位置靠近新城,從前耶路撒冷位於便雅憫支派的屬地上。支派分地似乎有某種等級次序。猶大在中央聖地的北面,便雅憫在南面,兩支派均與新耶路撒冷相鄰。在最北面,但、亞設和拿弗他利都是“妾”的兒子(亞設是悉帕的兒子,但和拿弗他利是辟拉的兒子),在最南面,迦得是悉帕的另一個兒子。因此,分地模式似乎結合了政治地位(猶大居首)、地域聯繫(便雅憫)、出生次序(流便和西緬緊鄰猶大和便雅憫)、約瑟支派(以法蓮在瑪拿西南面),以及“生母”的身份,所以妾的兒子在最外面。

48:30-35 進城通道。最後是把城門分配給十二支派——這次不與分地時的眾族長對應,而是與原來的十二兄弟對應,因為利未的子孫(沒有任何產業的祭司;見44:28)也需要進城。因此,這裏約瑟代表以法蓮和瑪拿西。城門的分配仍是從北面開始,然後按順時針方向逐一分配。分配的依據不得而知。

48:35 城的新名必稱為耶和華的所在,因為城的名字表明它真正的性質。這個名字讓人想起這個異象系列的引言中所作的觀察:這個異象以至於全卷書,是關於上帝真實地臨到祂子民中間(參啟22:3)。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