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04 Psalms 124~126 (3.9.16)

研經題目:
1. 詩一二四。詩人從過去的險遭不測中引發出什麼有益的感想?過去的哪些經驗怎樣鼓勵了現在的信心呢?我們應該從那些經驗學習到什麼呢?
2. 在耶路撒冷下面和周圍的山嶺,對上帝的百姓說到哪兩件事呢?關於詩一二五,請比較申卅三27~29上。
3. 在詩一二六說,上帝的干涉發生了什麼果效?注意所用例證的意義。這樣的回憶會激發起哪一種希望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第124篇 這是一首群體的稱謝詩,特別為某個事件而寫作:上帝的百姓曾經受到威脅,現在已蒙搭救。讀者可以想像,大衛是為了類似撒下5:17-25記述的蒙拯救而寫作本詩的,然而本詩的用詞沒有針對性,因此適合多種情況。上帝的百姓經歷過多次類似的情況,誦唱本詩最適合不過。本詩現在成為一首上行之詩(見第120篇注),似乎暗示,忠信人會在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途中誦唱本詩:因全體百姓得蒙救贖。使他們能夠繼續前往耶路撒冷(見122:6-9注)。
124:1-5 若不是上帝幫助我們。第一個詩節描述人(明顯是外邦人)起來攻擊我們(即攻擊以色列):這些人要把我們活活地吞了(3節),或者像波濤一樣漫過我們(4節)。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們和搭救我們(參94:17),他們就必定得逞了。
124:6-7 我們死裏逃生。這個詩節強調結局可以很不同,的確是如此,我們好像雀鳥,從捕鳥人的網羅裏逃脫,他們出乎意料地脫險。因此本詩最合宜地發出讚美: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
124:8 我們得幫助。本詩的結尾回到原來的主題:我們得幫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見121:2注)的耶和華的名(即祂親自臨在,參申12:11)。聖經作者當然肯定人的努力非常重要;但是,這努力若不成為上帝手中的工具,就不會有任何長久的果效(參127:1)。大衛是一個足智多謀、堅毅不拔的戰士,並且有勇士為祂效力(撒下23:8-9),他明白這稱謝是合宜的:與此同時,是上帝藉著他們成就每一次的大勝利(撒下23:12)。
第125篇 本詩使上帝的百姓確信:一直真誠效忠上帝是值得的。本詩主要的意象是群山環繞的錫安。可能錫安的一些民眾選擇依附惡人,然而上帝必定為忠信人公開伸冤。本詩類似122篇,強調錫安城應有的理想景況,以及忠信人應該在這件事上竭盡所能。
125:1-2 錫安的穩妥。本詩開篇就描述那些倚靠耶和華的人的安穩:他們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見10:6及注釋:46:5)。眾山…….繞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所在的山比周圍的山略低,因此可以把圍繞耶路撒冷的群山描述為城牆。這個景象可比作上帝的保護,因為祂像環繞城邑的高牆一樣圍繞祂的百姓。
125:3 義人治理錫安。本詩的中段強調上帝保護祂的城不僅脫離外部仇敵(2節),也脫離內部仇敵:惡人的杖。就是那些手握王權、但不事奉上帝及祂百姓(義人)的惡勢力。在舊約歷史中,這種統治造成的災難後果頻繁出現,導致大量百姓實際上伸手作惡,無記上帝揀選他們的目的。因此,詩人宣告這個邪惡政權不常落在義人的份上(《和修》“必不在義人的土地上停留”),並不是對明顯的事也視而不見,相反,他一方面諄諄勸導以色列人應該竭力追求一貫的理想,另一方面指出上帝不會允許惡人永遠統治祂的百姓。因此,基督徒為了上帝高舉耶穌坐在大衛的寶座上而歡欣,並祈求上帝使教會(以及國家)的領導者能夠效法耶穌,是符合這個原則的。
125:4-5 願上帝證明祂的真理!最後一個詩節盼望上帝維護祂自己的屬性:祂確實獎賞忠信人(那些為善和心裏正直的人),至於那些不忠信的人(那偏行彎曲道路的人),祂必將他們從百姓中間清除(祂必使他們和作惡的人一同出去受刑)。當上帝這樣言出必行,明顯地維護祂話語的真確性,並且祂的百姓真心相信的時候,平安就必然歸於以色列。
第126篇 這是一首群體哀歌,回憶上帝曾經憐憫祂的百姓(1節),現在祈求上帝再次彰顯祂的憐憫(4節)。本詩沒有具體說明是哪一次憐憫或危機(見126:1注),但非常適用於多種類似的境況。當遇到這種危機時,百姓可以從過去所蒙的憐憫中得著鼓舞,並祈求上帝賜下更多憐憫。本詩反復出現的兩個短語:“被擄的人歸回”(1.4節)和 “歡呼”(2、5、6節)。把詩歌上、下兩個部分聯繫起來。另外,本詩提醒上帝的百姓,他們的幸福對周圍國家也有影響(2節)。
126:1-3 回想以前錫安的復興。本詩從回憶開始,想起過去上帝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見126:1注)。對於上帝這極大的憐憫,百姓幾乎難以相信(好像作夢的人),因而充滿喜樂(2節)。另外,外邦也為上帝對祂百姓的看顧而驚奇,百姓則接續外邦人的驚歎說: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
126:1 將那些被擄的帶回,有些學者認為這裏是特指 “從被擄歸回”(參申30:3),然而本詩的用詞較為普通(伯42:10;參詩14:7,85:1;哀2:14);126:5-6應指一般的復興。
126:2 外邦中就有人說,以色列蒙召在列邦中為上帝作活生生的見證:證明上帝是獨一真神,是創造天地的主。有時候,這個見證的彰顯,是通過上帝藉著審判去潔淨祂的百姓(申29:24-28);在理想的情況下,是藉著以色列的忠心以及他們口中的見證(96:10)。上帝為祂的百姓所行的大事也是明證(如:書4:24;結36:23)。
126:4-6 祈求再次得著復興。第1節的話在這裏成為禱告: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即 “求你現在向我們施憐憫,像你過去所做的那樣”。下文的比喻(南地的河水;種)似乎表明百姓祈求的更新是一個豐年。因為以色列在應許之地的生活,是要向全世界展示一個新的伊甸園,所以農業上的豐收必然與百姓的忠信緊密相連(參申30:9-10)。
126:4 南地是乾旱的猶大南部地區;乾涸的溪谷複流,河水將使田地長滿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