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表法在彌賽亞先知預言中的用途和濫用(Eric Chabot)

The Use and Abuse of Typology in Messianic Prophecy

作者:Eric Chabot

誠之譯自:https://chab123.wordpress.com/2017/01/09/the-use-and-abuse-of-typology-in-messianic-prophecy-2/

萊特(Christopher Wright)在他的書(Knowing Jesus Through the Old Testament,暫譯:《透過舊約認識耶穌》)中描述了預表法(typology)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被用在先知的話裏。他說到:

「預表法」這個詞有時候會被用來描寫我們如何看待舊約和耶穌之間的關係。舊約讓我們認識耶穌的畫像(images)、模式(patterns)和模型(models)都被稱為「預表」(types),而新約聖經中與預表相當的或平行對應的,就被稱為「對範」(antitypes;可意譯為對應於預表的實體)。(《透過舊約認識耶穌》,IVP,2014第二版,p.117)

預表法有幾個特色,其中包括:

1. 眾先知並不只是在作一些孤立的預言,而是提供一些在人類歷史上會重覆出現或重覆應驗的主題或模式。

2. 預表和對範(實體)有一種天然的對應性和相似性。最早出現的被稱為預表(如:人物、物件,事件),後來的應驗被稱為對範

3. 預表是歷史上實際發生的(例如:保羅宣告亞當是「那將要來之人的預像(即預表),也就是彌賽亞的預表。」

4. 預表是對範的預兆(prefiguring)或預示(foreshadowing)。預表具有預測或先知預言的性質;它會展望歷史,並指向對範。

讓我用三個標題來舉幾個具有預表性質的先知預言(譯按:標題的數目字是筆者自己加上的):

一、一些制度

1. 例如,逾越節毫無瑕疵的羊羔(出十二5),被宰殺時一根骨頭也不可折斷(十二46)。在這個例子裏,猶太聖經的逾越節羔羊就是一個預表,而其對範是彌賽亞(參見林前五7),祂是無瑕疵、無玷污的;祂被宰殺了,而骨頭卻一根也沒有折斷(約十九33~37)。

2. 初熟節(利未記廿三10),即七七節、五旬節(Shavuot),這是把莊稼的第一批作物獻給上帝的節慶,象徵接下來完整的收成。在這個例子裏,這個預表(初熟節)在彌賽亞復活這個對範上得到了應驗,因為彌賽亞就是獻給上帝的「初熟果子」(林前十五20、23)。

3. 會幕和聖殿都是猶太人獻祭體系最核心的特色。它們都是上帝設立的,也是猶太人接近上帝的方式、途徑。在聖經裏,上帝至聖的同在(Shechinah舍金納聖雲彩)是上帝同在的有形顯現,祂降臨在榮光中,與人同住。舍金納榮耀的同在會以各種可見的顯現被人看見,例如光、火焰、雲彩、耶和華的使者,或以上的組合。上帝的榮耀會降在會幕,也會降在聖殿。

因此,與彌賽亞的降臨有關的,在約翰福音一章14節裏,上帝至聖的同在,就有了更偉大的意義。因為約翰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在新約聖經中,「住在」(Dwelt [σκήνωμα])的意思是「生活在或紮營在帳棚裏」,或象徵「居住在,把居所設立在……當中」。因此,約翰福音一章14節的意思是說:「道成了肉身,在我們中間支搭起帳幕」。

因此,無論是會幕或聖殿,在猶太人的聖經裏都是預表,而在對範裏應驗了,也就是在耶穌身上應驗了。

二、人物

1. 以撒被綁的故事

以撒被綁(希伯來文= Akedah Yitzchak [עֲקֵידַת יִצְחַק])所講述的是上帝要求亞伯拉罕獻他兒子以撒的故事。因著亞伯拉罕的信心,上帝可以使被殺的以撒死而復活。以撒獻祭是預表,因著以下的幾個原因,彌賽亞就是這個預表的對範:(1) 它們都和一位父親獻他的獨生子為祭有關;(2) 它們都象徵獻祭者完全的奉獻;(3) 它們都說到了死亡和復活。

2. 大衛王

雖然我們已經提到過,大衛王是彌賽亞的預表,因為他既然是大衛家的君王,就成為神的兒子;他統治以色列,與上帝有一種親密的關係。但是大衛王的角色指向一位更偉大的君王,他是彌賽亞的對範。

讓我們查考羅馬書一章1~5節:

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 這福音是神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 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 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裏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 我們從他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分,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

我們可以看到:

保羅說,耶穌藉著復活被上帝立為神的兒子(羅一4)。保羅不是說耶穌被指派為神的兒子,耶穌的本質就改變了。這指派不是就祂的本質來說的,而是就祂作為中保的工作來說的——彌賽亞時代已經降臨了。耶穌是主,即舊約聖經裏先前的「眾子」(亞當、大衛、以色列)的對範。

3. 麥基洗德

麥基洗德既是撒冷王,同時(創十四18~20)也是至高神的祭司,也是彌賽亞的預表。耶穌是對範,祂開始在大衛的寶座上作王,並同時成為我們的大祭司(參:詩一一〇4;亞六12、13;來五5~10,七1~17)。

三、預表法的濫用

萊特接著討論了基督徒圈子裏對預表法的濫用,我自己也見過許多。他說到:

預表法的舊觀點不再受人歡迎,是因為它關心的只是在整本舊約聖經中找到基督的一些「預兆」(prefigurations)。這種觀念認為,一個「預表」的核心特徵是:這個預表會預示出基督。但是這並不是被視為在基督的亮光下才被人觀察到的事,而是因為這是任何被視為一種「預表」的,其本身存在的唯一理由。按照這種看法,一個「預表」就是在舊約聖經裏,任何受上帝的安排,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預示基督的事件、制度、人物。這會帶來兩種不幸的副作用。

首先,它通常意味著解讀舊約的人無法在舊約的事件和人物身上找到事實和意義。因此沒有必要花時間在以色列人自己的歷史語境和背景下去明白和解讀經文,或者問這些經文對當時的人來說是什麼意思。你可以直接跳到基督,因為這是你會找到所謂「真正」意義的地方。這樣作的結果是用一種非常「柏拉圖式的」方法來看待舊約。也就是說,這其實只是蒐集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的「影子」罷了。這種閱讀聖經的方法,貶低了舊約的以色列,以及上帝在他們身上、藉著他們所成就的一切事的歷史真相和確實性。其次,這類預表法會有一種傾向,會陶醉在各種稀奇古怪的嘗試裏,企圖要把舊約聖經裏的一個「預表」裏的所有細節,解讀為是在預示耶穌某種晦澀難明的細節。你一旦把這個事件、制度、人物,與其以色列實在的歷史根源斬斷,這些細節就不再被視為舊約敘事者所說的、這個故事中單純的一部分。既然「真正的意義」其實只能在耶穌裏、在新約裏被找到,所有的細節就必須含有某種隱藏的、可以被應用到基督身上的意義。這要靠作家或傳道人的技巧或想像力,才能闡發這些意義,像一位魔術師從帽子裏拉出兔子來一樣,讓那些帶著仰慕之情的讀者或聽眾驚嘆連連。會幕中所有的彩色絲繩都可以用來象徵耶穌的某些特點。大衛撿起來的五塊石子分別代表基督的五處傷口,或者,祂用來餵飽群眾的五條麵包,或基督賜給教會的五重職事。祂是從溪水中撿起這些石子的,因此這條溪流就是聖靈,等等千奇百怪的解釋。這種處理希伯來經文的方式,如今已經被正確地視為是無效的、主觀的解讀。(萊特,《透過舊約認識耶穌》, p.121)

結論

預表法是認識上帝如何藉著以色列人歷史來行事,以及認識以色列歷史和耶穌的位格與工作之間關係的一種有益的方式。然而,正如萊特所說,當我們自己在使用預表法時,必須謹慎從事。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