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9 Exodus 12:37~13:22 (1.5.23)

研經題目:
1. 神期望那些蒙救贖的人會有哪兩種主要的反應?
2. 在十三17~22中,教導了關於引導的什麼功課?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2:37 雅各的眾子及其家人抵達埃及時,共有70人(見1:5);而現在出埃及的以色列人,除了婦人孩子,超過六十萬,這表示當時以色列人的總數約有兩百萬。關於摩西五經中的大數目,見 “民數記導論”,192頁。
12:38 其他閒雜人。參與出埃及的人在種族上是多樣化的。其他民族顯然與以色列人在一起待了一段時間(民11:4),而且至少有某種程度的融合(民12:1)。(BTSB)
12:39 以色列人慶祝出埃及(見14-20節,13:3-10),涉及一件看似並不重要的具體歷史事件,就是用生麵烤成無酵餅(見12:34)。其實,以色列人無法為自己預備什麼食物反倒是好事,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上帝會不斷地供應他們的需用。正如後文的敍述所顯明的那樣,以色列人在前往西奈的旅程中,仍需完全相信和應用這個真理(見15:24,16:2,17:2-3)。
12:41 這裏稱以色列人為耶和華的軍隊(另見17、51節,7:4),使人聯想到軍事的概念(見15:4)。“不認識約瑟” 的法老(1:8)奴役以色列人,原是因為擔心他們會與埃及的敵人締結軍事聯盟(1:10)。雖然以色列民可能有足夠的人數來發動一場軍事政變(12:37),但是十災和出埃及的事件表明,是上帝在為祂的子民爭戰(參14:14)。當以色列民整裝待發,準備作戰時,他們不是要攻打埃及,而是準備好進入上帝應許給他們的土地(13:18)。
12:43-49 有 “許多閒雜人”(《和修》“有許多不同族群的人”)與以色列人一起出埃及(38節),所以訂立有關逾越節的條例是有必要的。吃逾越節的筵席將對以色列人在應許之地的生活影響重大,因此想守逾越節的外族人,他所有的男子務要受割禮(48節),以認定他們是屬於上帝的子民。新約時代的教會也有類似的要求:信徒一般是在受洗(公開認信成為上帝子民的標記)後才可參與聖餐禮。這裏的做法也類似,吃逾越節筵席的人要先受割禮。
12:46 羊羔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這可能就是約19:36所說的,耶穌在逾越節受死所應驗的經文(約翰可能結合了這節經文與詩34:20;見詩34:15-22注;約19:36注)。
13:1-16 上文12:1-27記載的逾越節預示以色列人在應許之地的生活,這段經文號召以色列人嚴格地守除酵節(13:3-10),並將他們頭生的分別為聖(2、11-16節)。
13:2 上帝召喚以色列人,除了要在每年的逾越節獻祭(見12:1-13),也要將以色列中凡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分別為聖歸給上帝。13:11-16 解釋這麼做的原因和方法。這提醒以色列人,當埃及頭生的在第十災中死去時,以色列人卻倖免於難(15節)。“分別為聖” 意為 “透過歸給上帝而成為聖潔”。因此,對於牛羊等用來獻祭的牲畜,凡頭生的都必須獻上為祭;而對於頭生的驢和人,卻必須獻上羊羔代贖(12-13節)。
13:3 上帝用大能的手領祂的子民出來(另見9、14、16節)這個宣告重複出現,構成13:1-16整段經文的框架,也在這個基礎上,上帝呼召以色列人嚴格地守除酵節(3、9節),並將一切頭生的分別為聖(14、16節)。經文提醒以色列人,上帝是大能的;這似乎也是勉勵以色列人要敬畏上帝,不要懼怕居住在迦南地的民族(見5、11節)。
13:5 第2-16節的指示,集中在上帝領以色列人進迦南人……之地的時間(另見11節)。摩西反復聲明,上帝 “用大能的手” 領祂的子民出埃及(見3節),藉此勉勵以色列人,並要使他們明白信守這兩條律例是上帝陶造他們的方法,為要使他們敬畏上帝,而不懼怕住在那地的居民。
13:6-7 這些指示與除酵節有關,除酵節緊接著逾越節,守節要七日之久(見12:14-20)。
13:8 上帝再次呼喚以色列人(見12:26),他們不僅要嚴格遵行上帝的律例,還要把律例的意思教導兒女:當那日,你要告訴你的兒子說(另見13:14)。
13:9 上帝的律例對以色列人的生活有著明確的規範和指引,就像在你手上和在你額上的記號一樣(另見16節)。口是身體的一部分,同時有進食和說話的功能,這裏有關口的雙關語表示,你忠心的結果是耶和華的律法就常在你口中;也就是說,你自己要常常唸誦律法,並要將律法教導兒女(申6:7;詩1:2)。
13:11-16 將一切頭生的……歸給耶和華(12節),這是以色列人在日常生活中表明他們是上帝從埃及領出來的子民的另一種方式(另見34:19-20)。一切頭生的都被視為屬於上帝。頭生的牲畜要被獻上為祭,或者獻上另一種牲畜代贖,或者被殺死(13:12-15)。頭生的男孩要用獻羔羊為祭來代贖(13節)。就像持守並傳講逾越節(見12:26)和除酵節(13:8-9)一樣,父母要謹慎地將人和牲畜分別為聖,傳講上帝的作為:日後,你的兒子問你說:“這是什麼意思?‘你就說……(14-15節)。
13:17 上帝已經透過災禍清楚地表明,祂可以帶領祂的子民順利通過非利士地,但祂出於對以色列人的憐愛,就選擇帶領他們走另一條路,以避免發生正面衝突。然而,這條路會使以色列人走到紅海邊,被夾在紅海和法老的戰車軍隊之間(見14:5-9),使他們得面對另一種挑戰。在上帝呼召以色列人相信祂會透過他們爭戰(正如17:8-16中,祂將對亞瑪力人所做的事)之前,祂現在會再次向他們展示祂會如何為他們爭戰(見14:13-14)。
13:18 走紅海,在以色列人過紅海的敍述中(15:4;申11:4;詩106:7、9、22),那個水域在希伯來文中通常稱為Yam Sup(如本節)。有些現代學者將Yam Sup解釋為 “蘆葦海” 或 “蒲草海”,因為sup是指尼羅河沿岸生長的蘆葦(2:3)。不過,由於紅海和蘇伊士灣沿岸不長蒲草,再加上有一份埃及文獻《亞納斯塔斯蒲草卷之三》提到一個離蘭塞城不遠的 “蒲草湖”,因此有學者認為,Yam Sup是在紅海以北三角洲地區東部的一個沼澤湖。按此推斷,以色列人走過的是一個湖泊的沼澤區,而不是像紅海那樣的寬闊水域。有些學者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們認為Sup與 “蒲草” 無關,而是與一個意思為 “末端” 的詞(希伯來原文sop)有關。因此,yam sup字面意思應該是 “末端的海”,即在埃及地末端的海,也就是今天的紅海。希臘文舊約《七十子譯本》把這裏和其他幾處經文中的yam sup譯作希臘文短語tēn erythran thalassan(直譯:紅色的海)。此外,《聖經》每次提到yam sup,都是指紅海或其位於阿卡巴灣和蘇伊士灣的北部延伸部分(如:王上9:26;耶49:21)。這表明,最好還是將Yam Sup這個地名解釋為指紅海或蘇伊士灣。因此,當年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就是穿過這片水域。
13:19 把約瑟的骸骨帶去,這實現了約瑟的遺願(創50:24-25),並向以色列人再次確認,上帝信守祂這麼久以前的應許。來11:22記載,約瑟希望被埋在應許之地,證明他 “信” 上帝未來的賜福,這些福氣包括 “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來11:16;參來11:1、10、13-16、39-40)。
13:21-22 在整卷《出埃及記》記述的許多事件中,雲和火伴隨並標誌著上帝的同在,包括在燃燒的荊棘中(3:2),在賜嗎哪給百姓時(16:10),在西奈山上(19:18),以及在帳幕中(40:38)。
答:1. 上帝期望蒙救贖的人會守約,嚴格遵行上帝的律法,例如要守逾越節,無酵節,行割禮,記念上帝拯救的行動,並教導兒女(十三8);也要把頭生的,無論是人或牲畜,都分別為聖歸給耶和華。這些行動都是為了表明他們是上帝的子民,為上帝的拯救行動作見證,傳揚上帝的作為。
2. 十三17-22描述了上帝如何引導祂的百姓。上帝知道以色列民還沒有做好打仗的準備,就先帶領他們走紅海曠野的路,預備他們日後的爭戰。同時在曠野裏,藉著日間雲柱的遮蔭和夜間火柱的照明與他們同在,帶領他們,保護他們。這讓我們學到上帝的引領是每時每刻的,祂不會離開我;而且祂的引領都有祂的目的,即使帶領我們走曠野路,也是為要使我們謙卑,接受考驗(申八2),好鍛造我們成為耶和華的軍隊,可以與仇敵爭戰。
LikeLike
Study 9 出埃及记 12:37~13:22 (1.5.23)
以色列人出埃及。逾越节的条例。除酵节;奉献头生的。
1、神期望那些蒙救赎的人会有哪两种主要的反应?
守约;顺服,遵从上帝的律法。
2、在13:17-22中,教导了关於引导的什么功课?
神是亲自同在的引导。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