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7 Proverbs 25:1~26:12 (1.9.14)

研經題目:
1. 我們的主在祂所講的一個比喻中,怎樣引用了廿五6、7的教訓呢?
2. 請注意在廿五8~28中舉出了多少例證,說明言語益人與害人的能力和影響。我在這件事上是否有充分的警惕呢?
3. 廿六1~12這段經文在哪幾方面立言「不要做愚昧人」這個熟悉的訓諭呢?基督在什麼人中發現了愚昧人呢?比較太七26,廿三17,廿五2;路十一40,十二20,廿四25。
注:
「愚昧人」就是故意對神智慧的教訓不起反應,而且偏行己路,害己害人的人。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25:1~29:27 希西家收集的所羅門箴言。《箴言》的現有形式最早出現在希西家(主前715—主前686年在位,見 “導論:作者和寫作時間”)統治時期。一般認為希西家復興了猶大的宗教傳統(王下18:3-7),顯然,這次復興包括完成增訂版的所羅門箴言。
25:2-3 這裏宣告,君王的榮耀(2節)從屬並源於上帝的榮耀,因為查明事情是君王在上帝的整體統管下完成的工作,上帝將一些事情向人隱藏(見申29:29)。25:3進一步從臣民的角度描述他,並含蓄地聲稱(提到天和地),雖然他的心對手下的人是隱秘的,但是仍然臣服於創造主(參21:1-2)。作者提到所羅門和希西家(25:1),表明這裏像《箴言》中的通常情況一樣,是指大衛家的王(14:28、35,16:10-15,19:12,20:2、8、26、28,21:1,22:11、29,25:2-7b,29:4、14)。將事察清,根據本書,理想的君王既運用他的智慧管理國家,又考察並瞭解世界和世人。
25:4-5 除去王面前的惡人,統治者在選擇親信顧問時,必須留意他們的道德品質(參13:20)。繼25:2-3描繪君王在上帝之下治理國家的畫面之後,這裏對那些在該國生活和服務的人提出明智的忠告:每個人都應當反思自己的心,並為了國家的緣故和人民的利益,竭力實踐和追求公義。儘管這一點尤其適用於那些在宮廷中供職的人,但是2-3節所述比喻的廣度和後面教導的性質(6-15節),表明任何按照這段話行事的意圖,無論看起來多麼無足輕重,都會榮耀上帝和君王(見24:21)。
25:6-7 這兩節經文勸人要有恰當的謙卑,被君王賞賜尊榮,勝過在他面前錯誤地自封(參路14:7-11)。
25:8-10 在希伯來原文中,第7節的末尾有一句:“你所看見的”,但是一些古代譯本,如希臘文《七十子譯本》和拉丁文《武加大譯本》,以及大多數現代譯本,都認為這句話是8-10節的開頭。《和》及《和修》沒有譯出這句經文。這段經文鼓勵人私下(9a節)解決與鄰舍之間的衝突,而不是冒失出去與人爭競(原文直譯:輕率地帶上法庭,8節;《新譯本》不可輕率出去與人爭訟)或是告訴別人,使鄰舍心懷怨恨(9b-10節)。太18:15-20中耶穌的教誨也運用了類似的原則(見那裏的注釋;見太5:25-26注)。
25:11-12 蘋果指首飾上的裝飾圖案,更常見的是石榴圖案(出39:24-25;王上7:18)。這個比喻是形容敬虔的言語(一句話說得合宜,即在適當的場合說適當的話)。智慧人的勸戒,在順從的人耳中(參9:86-9)就像金首飾;也就是說,美得令人驚歎且非常寶貴(可能是因為它很稀有)。
25:13 各種農作物的收割時間從6月到9月不等,炎熱會使農作物枯萎。在這個時候,冰雪的涼氣(不管是怎樣帶來的)會使勞動者感到精神振奮。這裏所說的大概不是真的降雪,否則那可能會是一場災難;參26:1。
25:14 在農業社會中,看似要下雨但沒有下雨的天氣是一個常用的比喻,意指人吹噓說他會送禮物,極有可能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幫忙,但他其實無意履行自己的諾言。
25:15 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這是與上級的溝通手段,意思是,即使在試圖說服上級的時候,也要反應機敏,言語得當。
25:15 溫柔的舌頭能折斷骨頭。一個描述言語力量的悖論;人可以用敏感和委婉的言語來說服他人,消除對某種看法最深的阻力。(BTSB)
25:16-17 第16節乍看是警告人不要暴食,從廣義上講,它或許是提醒人在享受一切令人愉快的事物時要小心;但是,從上下文來看,這是一個引向17節的比喻:儘管某人到場可能令人愉快,但是太頻繁也不好。
25:18-20 在這組箴言中,分別使用六個恰當的比喻來描述三類人——騙子、不值得信任的人和麻木不仁的人。
25:20 在堿上倒酸醋會破壞兩者的獨特性質,並沒有好處。
25:21-22 儘管解經家對把炭火堆在仇敵頭上這個比喻有不同的解釋,但很可能喻指使仇敵悔改或羞愧,暗示他會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覺得內疚,就像灼人的陣痛一樣。無論如何,這個信息顯然是以善報惡(見羅12:17-21)。“炭火” 的比喻沒有暗示給仇敵造成任何傷害,因為這個比喻是對25:21中的飯和水的進一步解釋,這些東西顯然是為了仇敵的益處,《箴言》禁止人私自報復(見20:22)。最後,耶和華也必賞賜你(25:22),暗示這些 “炭” 會帶來很好的結果,這與領人悔改最為相稱。
25:22 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這種說法可能反映了埃及的一種贖罪儀式,在這種儀式中,有罪的人為了表示懺悔,會在頭上頂著一盆燒著的煤炭。換句話說,藉著善待你的仇敵,會叫他們面紅耳赤(即,尷尬或羞愧),並使他們悔改。(BTSB)
25:23 在巴勒斯坦,刮北風通常不會下雨,然而一旦出現北風下雨的情況,就會突然暴雨成災。同樣,諂謗人的舌頭會突然發出憤怒並給人帶來傷害。
25:24 爭吵的婦人,見21:9注。
25:25-26 這兩則箴言通過水的比喻連在一起,這些比喻與水源的遠近和對水源的盼望有關。從遠方來的好消息,不僅出人意料,還令人重振精神(25節)。然而,向不公義或邪惡低頭的義人就玷污自己的道路(26節),接近他的人很可能相信那條路是 “生命的泉源”(參10:11,13:14,14:27)。
25:27 第二行的希伯來原文很難理解,《和》的譯法得到非常廣泛的支持。這裏的重點是:考究自己的榮耀(《和修》“自求榮耀”),會令人作嘔(見16節)。
25:28~26:12 所有這些箴言都論到愚昧人,除了25:28和26:2外,每節經文都明確提到他們。
25:28 制伏自己的心,包括控制強烈的情感(如憤怒、愛情)、欲望(如對食物、性)和意志(如衝動的決定)。缺乏自控能力是愚昧人的標誌。他就像城邑,沒有牆垣(《和修》“城沒有牆”),即沒有任何抵禦敵人的工事。
26:1 愚昧人獲得尊榮也不合宜(《新譯本》)。把社會性的尊重賦予一個愚昧人,就像異常的天氣形態會破壞社會的各樣資源那樣,對社會來說不僅不合宜,更會帶來災難。愚昧人,見導論:性格類型。在第1-12節中,除第2節外,這個詞在每一節都出現。總的來說,第1-12節指出了愚昧人的本性,並指出透過用箴言教育愚昧人並把需要負責任的服事交託給他們,讓他們獲得尊榮,是不合宜的。(BTSB)
26:2 (《新譯本》:麻雀怎樣飛來飛去,燕子怎樣翻飛; 照樣,無故的咒詛也不會臨到人。) 無故的咒詛,意思是希望義人受害,或者是錯誤地譴責義人。但是這詛咒必不臨到,因為掌管萬有的上帝不會理睬這些惡言,反而會保護義人。
26:4-5 這兩節經文看自相矛盾,因此特別引人注意。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5節),是指要耐心回應愚味人,以顯出他話中的愚昧。第4節說明一般的原則,不要……回答他,因為當他繼續愚蠢地回應你的時候,你最終會與他一樣:這樣的交流沒完沒了。第5節舉出一個例外(回答愚昧人),因為有時愚昧人或旁觀者可能會以為沒人能回答他(參12節),這種想法對他們有害無益。
26:8 人把石子綁在機弦(《和修》“彈弓”)上,準備甩出石頭,表明他既不瞭解彈弓,也不懂甩石技巧。那樣做很可能會傷到自己。同樣,人將尊榮給愚昧人,表明他不明白給予這種認可的目的,當愚昧人顯明他不配得到這種尊榮的時候,他的聲譽就會因此受損。
26:9 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好像荊棘刺入醉漢的手,意思是愚昧人在引用箴言時,他不會敏銳地察覺到這箴言正適用於他自己。
26:9 荊棘在醉漢手裏(新譯本),有可能傷害或撕裂他人,因為愚昧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參20:1)。在愚昧人的口中,箴言是危險的,因為愚人會有害地誤用其智慧。(BTSB)
26:11 第二行經文為彼後2:22提供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26:12 繼11節描述愚昧人的可怕狀態之後,這節經文成了令人感觸深刻的點睛之筆:頑固不化的人甚至比愚昧人更加沒有指望,因為他們自以為有智慧(見5節)。這裏提到愚昧人更有指望,只是顯示情況有多麼危急,因愚昧人已經自認為他的道路 “有智慧”(12:15)。然而,愚昧有不同的程度,一些比較沒有頭腦的愚昧人有時還可以挽救回來。
26:12 自以為有智慧,一種膨脹的、自我高抬的觀點,使人無法在智慧上成長。這種妄想的狀況比愚昧人更糟糕。作為第1-12節的高潮,這句話旨在灌輸謙卑的思想,並形成一個過渡到關於自以為有智慧的懶惰人的箴言集(第16節)。(BTSB)
答:1. 主耶穌在路加福音14章7-11節講了一個婚筵的比喻,引用箴言25:6-7來教導謙卑的智慧:先自己謙卑,比後來出醜好。但這不只是一種在人前自表謙卑以博取美名的策略,而是一種真正的謙卑:在上帝面前自高的,必降為卑;而在上帝面前自卑的,必升為高(路14:11)。
2. 24:11-12,說得合宜的話(在適當的時間、地點,對適當的人,用適當的口吻所說的話),具有極高的價值,但這樣的話也必須是落在有受教之心的人的耳中,才顯出其價值。25:15說到柔和的舌頭可以“折斷骨頭”,意即溫柔的言詞也具有極大的能力,滴水可以穿石,逐漸軟化對手的立場。25:25,來自遠方的好消息(例如:意料之外的鼓勵)可以振奮人心。25:23警告,暗中諂謗人的舌頭會使人怒容滿面(見新譯本)。25:23-24的主旨是背後中傷的舌頭和過分挑剔的妻子,只會引發爭端。
3. 首先是不要讓愚昧人獲得尊榮(26:1、8),而且在必要時要給予鞭策(26:3)。其次,不要隨愚昧人的話起舞,跟隨他的思路,但要用耐心回應愚昧人,指出他話中的愚昧(26:4-5)。第三,不要讓愚昧人傳信,這是自尋煩惱(26:6)。第四,從愚昧人口中說出的智慧言語是會軟弱無力的,因為與他的品格極不相稱(26:7),而且,愚昧人口中即使吐出箴言,也有可能會傷害他人,因為被他濫用(26:9)。不要僱用愚昧人(16:10)。愚昧人不會從錯誤中學習,不斷重複自己的愚昧,好像狗轉過來吃自己所吐的東西(26:11)。而自以為有智慧的人(愚頑人)甚至比愚昧人更沒有指望,因為他們的智慧不會成長。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