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死和安葬。

研经题目
- 试描述耶稣死时代自然景象及宗教景象。
- 各种人对这些现象有何不同的反应?其中有什么共同点?
- 耶稣的死对你有何意义?你有什么回应呢?
- 试找出约瑟的特点。在耶稣死后,他与妇女作些什么?
- 试将约瑟及妇女的行动与廿三章开始时,众人的态度及行动作一比较。什么使他们有这种差别呢?
【经文注释】(摘自《圣经研修本》)
23:44-49 耶稣的死。这段经文记载了弥赛亚之死,是路加强调耶稣无罪这一主题的高潮。
23:44-45 约有午正……直到申初(《和修》“大约是正午……直到下午三点钟”),参太27:45;可15:33;见太27:45注。黑暗通常是末世事件的标志,代表悲哀(摩8:9-10)和上帝的审判(出10:21-23)。在这段经文中,这黑暗既是事实(日头变黑了),也是象征(参徒2:20),可能象征着耶稣为祂的百姓承担了上帝的忿怒(参珥2:2;摩5:18、20;番1:15),也表达了上帝对于人类将祂的爱子钉十字架的忿怒和审判。这黑暗不是由于日食造成的(见太27:45注)。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这幔子隔在圣所和至圣所的中间(见太27:51注),见1595页插图 “耶稣时代的希律圣殿”。
23:45 幔子。可能是将至圣所与圣所分开的幔子(出26:33;利21:23,24:3),尽管它也可能是将圣殿与外院分开的幔子(出26:36-37,38:18;民3:26)。裂为两半可以有两层意思:(1) 百姓现在可以透过耶稣的代赎替死直接来到上帝面前(来9-10)。(2) 圣殿不再被视为上帝同在的中心。(BTSB)
23:46 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耶稣的灵魂回归天父上帝,与祂同在(见43节:约19:30注;另见诗31:5;传12:7;徒7:59;彼前4:19)。说了这话,气就断了,耶稣甚至在死亡的事上,仍然掌控着事态的发展(见约10:17注)。
23:47 百夫长是统辖一百兵丁的罗马军官。他所看见的包括:耶稣如何对待祂的敌人(34节),耶稣对悔改的犯人讲的话(43节),超自然的黑暗(44节),耶稣向上帝的祷告(46节),以及耶稣怎样将生命交托给上帝(46节)。这真是个义人!这个宣告虽然不如太27:54和可15:39的宣告那样具有神学意义(见经文注释),但对于路加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对耶稣无罪的最终表达(见路23:41)。
23:47 这真是个义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这真是一个无罪的人”(参见箴6:17;约3:19),但它可能包含了“在上帝面前是义的”这个更全面的意义。这与路加在其他地方使用的希腊语措词一致(参见第50节[“公义”];1:6、17,2:25,12:57[“合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百夫长会“赞美神”(和合本作“归荣耀与神”)。马太福音27:54和马可福音15:39中的说法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说法的含义:“他/这人真是神的儿子!”这个外邦人百夫长与犹太人形成对比,他们“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徒3:14)。(BTSB)
23:48 捶着胸,象征悲痛和懊悔(参18:13)。
23:49 一切与耶稣熟识的人,即耶稣的亲友和门徒。将妇女们(参8:1-3)单独列出,是因为她们在耶稣复活的见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3:55-56,24:1-12;参约19:25-27,19:25注)。
23:50-56 耶稣的安葬。有一个富有的门徒把耶稣安葬在他的坟墓里,其他门徒则预备香料香膏,以完成整个遗体处理和安葬的程序。
23:50-51 有一个人名叫约瑟,见太27:57-60注,四卷福音书都记载了这件事,在此之前他是默默无闻的。亚利马太的具体地点不详,第4世纪的优西比乌在他整理的地名表中认为,这个地方就是拉玛(或拉玛非,参撒上1:19)。本是犹太……城里,暗示本书的读者是外邦人,所以需要加以解释(见路1:26,4:31)。议士,即公会议员。为人善良公义(参路1:6,2:25;徒10:22),并素常盼望上帝国,暗示约瑟是信主的(太27:57称他为 “耶稣的门徒”)。
23:52 去见彼拉多,约瑟是公会议员,相比耶稣的家人或门徒,他比较容易获得巡抚的接见,也比较不容易引起怀疑和敌意(见可15:46注)。
23:53 就取下来,耶稣的身体在约瑟的监督下被取下来。石头凿成的坟墓,这是约瑟为自己预备的坟墓(太27:60;见可15:46注;以及1717页插图)。耶稣被埋葬在一个财主的坟墓里,显然应验了赛53:9的预言。那里头从来没有葬过人,参约19:41;见路19:30。
23:54 预备日是安息日的前一日,即礼拜五(参以下经文注释:约19:14,19:31,19:42)。
23:55 为了认得路再回来(见24:1),妇女跟在后面,看见了坟墓才回去。
23:56 妇女们(可16:1指明她们是 “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并撒罗米”)觉得耶稣的身体还没有处理妥当,所以预备了香料香膏。她们在安息日,便遵着诫命安息了,她们与撒迦利亚和伊利莎白一样,“遵行主的一切诫命礼仪,没有可指摘的”(路1:6)。
第24日 路加福音廿三44~56
耶稣的死和安葬。
1、试描述耶稣死时的自然景象及宗教景象。
自然景象:遍地都黑了;
宗教景象:殿里的幔子从中间裂为两半。
2、各种人对这些现象有何不同的反应?其中有什么共同点?
百夫长:归荣耀与神;
众人:悲痛和懊悔;
与耶稣熟识的人和从加利利跟来的妇女们:远远的站着看;
共同点:促动,改变。
3、耶稣的死对你有何意义?你有什么回应呢?
意义:除去了父神的愤怒,使我得算为义;
回应:相信,激励为主而活。
4、试找出约瑟的特点。在耶稣死后,他与妇女作些什么?
特点:为人善良公义,并素常盼望上帝国;
做的:安葬耶稣。
5、试将约瑟及妇女的行动与廿三章开始时,众人的态度及行动作一比较。什么使他们有这种差别呢?
对耶稣的认识。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