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HESIANS Study 1~7
以弗所書 共7課
引言
這卷書信與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和腓利門書,構成了一組知名的「監獄書信」,因為大家都相信這四卷書信,都是保羅在羅馬坐監(正如徒廿八16、30、31所描述的)時所寫的。「在以弗所」(一1)這幾個字,在許多重要的抄本都被省略了,這便使許多人認為這卷書信並不是單寫給以弗所教會的,而是寫給以弗所教會為首之所有在利銳谷(Lycus valley)一帶的教會的。
在創世以前,神就已經定意要有一群歸於祂自己的子民。但是,人類墮落在罪惡和死亡之中,直至基督來了,才顯示出神的目的是要藉著在基督裏所創造的新人類來實現這個目的。這新人類是由猶太人和外邦人組成的,他們都藉著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而與神和好,而且與彼此和好,並且有聖靈住在他們裏面。這「新人」是由整個蒙救贖的團體構成的,這個團體的元首是基督,與亞當為元首的「舊人」遙遙相對。這舊人是在世界、魔鬼和肉體的轄制之下,而且是被神定罪的。
這種在基督裏的新人類,是這卷書信的主題。個人因信而得救的教義,正如在羅馬書和加拉太書中所闡釋的,在這裏比較不顯著。毋寧說,使徒所申論的是那預表基督身體之教會整體方面的得救,以至到最後萬有在祂裏面合而為一的遠景。
綱要
主題:「在基督裏的新人類」。
一~三 神對於祂的百姓所存的旨意。
四1~六9 合乎基督徒體統的行為。
四1~五21。對同道以及對世人的關係。
五22~六9。在家庭生活上。
六10~18 論與邪惡勢力的爭戰。
六19~24 私人的請托,以及結尾的祝福。
□Study 1 Ephesians 1:1~14 (2.6.26)

研經題目:
這幾節論到神的旨意,要揀選一群人歸於祂自己,並且將萬有都在基督裏同歸於一。請注意在這卷書中反復提到「在基督裏」這樣的詞句。
1. 3~6節為我們說明在神心目中所想像的這種子民。我們在這裏關於神揀選我們,祂對我們的賜予,以及祂對於我們的旨意,能認識到什麼呢?這些思想會立刻感動我們像感動保羅一樣,說「願頌讃歸與……神」嗎?參下面的注2。
2. 7~14節為我們說明這種子民得蒙救贖脫離罪惡的過程。在這種工作上,(a) 由父神,(b)由子神,(c) 由聖靈神,各擔負什麼角色呢?這裏向我們保證,有哪些益處呢?要享受這些益處,在我們這一方面必須有什麼反應呢?
注:
1. 3節。「天上」:這是強調信徒的福氣是屬靈的,與前約所應許以色列人之屬地及屬物質的福氣作對比。比較申廿八8。這兩個字在這卷書信中出現過五次。參一20,二6,三10,六12。其意義是指我們今日所說的「靈界」或「屬天的領域」。
2. 6、12、14節。請注意一再提到「使祂的榮耀得著稱讚」這一句話。「救贖的計劃是要將神的恩典以極引人注目的方式顯示出來,使萬心都充滿驚奇,使萬口都充滿讚美。」(賀治[Charles Hodge]意譯語)
3. 13節。「受了……印記」:是屬於神的一個記號。
4. 14節。「憑據」或「質」:是分期付款的首期款項,保證所應許的其餘的數目都必全部付清。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14 序言。保羅開篇就問候收信人(1-2節),描述上帝在基督裏賜下的屬靈福氣(3-14節)。在3-14節,保羅陳述了這封信的兩個主題:(1) 基督已經使一切受造物和好了;(2) 基督已經使教會在祂裏面合一。
1:1-2 問候。與保羅在其他書信中的許多問候相比,這個問候很簡潔。保羅將在3-14節(這部分內容非常豐富)詳述上帝所賜的屬靈福氣。
1:1 使徒,見羅1:1注。保羅簡潔有力地表明自己的權柄:他是基督耶穌的使徒。聖徒(原文或譯:聖者,聖潔的人)就是對上帝忠誠的百姓。在《以弗所書》中,保羅明確地用這個詞指教會的全體成員(1:15、18,2:19,3:8,4:12,6:18),他們直接蒙召成為聖潔(1:4,5:3),在基督耶穌裏有忠心。在以弗所的,雖然有些早期抄本沒有 “在以弗所的” 這幾個字(見《和修》注),但我們最好視聖經原稿有這個短語。因為從希臘文語法來看,沒有了 “在以弗所的” 這個短語,全句原文直譯會變成:“寫信給聖徒他們也是……有忠心的人”,這種表達在希臘文裏顯得很累贅。一般來說,“聖徒他們是……” 這個短語會搭配一個地名,像 “在以弗所的”,而不會用 “有忠心的” 來修飾。有些學者認為,《以弗所書》是一封供各教會傳閱的通函,所以在送往以弗所以外地區的一些副本中略去了 “在以弗所的” 這個短語。關於以弗所,見 “導論:以弗所古城”。
1:3-14 在基督裏的屬靈福氣。在希臘原文中,這段經文是一個非常優美的單元長句(一般原文版本都將這段經文分成四句:3-6節、7-10節、11-12節和13-14節)。保羅指出,三一真神主動施行並成就救贖,使萬物得以和好,叫祂的榮耀得著稱讚。
1:3 頌讚歸與,保羅在禱告開頭所用的稱頌詞,類似第1世紀猶太人禱文開篇中對上帝的讚美(參林後1:3;彼前11:3)。猶太人在一天中多次誦讀那些讚美辭。在基督裏,保羅在對上帝的讚美中一再提到,這些美好的事物是在 “基督裏”(3、4、10、12節;另見《和修》9、13節),“在愛子裏”(6節),或 “在祂裏面”(11節,第7節原文直譯:在祂裏面我們藉祂的血……)賜給我們的,強調上帝藉著基督賜人福氣。屬靈的希臘原文是pneumatikos,表示上帝是通過聖靈(希臘原文Pneuma)使人得救的。聖靈在今世與人同在,並保證人將來得著屬天的福氣(見5:19和西3:16的 “靈歌”)。這些福氣是在天上的,因為基督徒將來的、不朽榮光中的居所是在天上(林前15:40、44-50)。那時,基督徒藉著 “末後的亞當” 和 “叫人活的靈”,身體復活,得著屬靈的身體。
1:4 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在永恆的過去,從創立世界以前,聖父已在聖子(基督)裏揀選了信主的人。這說明,雖然聖父、聖子、聖靈在神性和所有屬性上是同等的,但在三位一體上帝的三個位格中,聖父擔當著帶領和指導的角色。將信徒從罪和死亡中救贖出來,這不是上帝一個隨意或難以捉摸的決定,而是祂 “在基督裏” 自始至終所定的計劃。因為上帝在祂的愛裏揀選了祂的百姓,所以上帝的百姓對於自己的得救是毫無功勞的。上帝定意將他們歸於自己(見2:8注)。聖潔,上帝揀選他們,要使他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原文直譯:無可責備)。對於基督徒來說,成為聖潔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他們被揀選的目的。在這裏,“聖潔” 指道德上的純全;“無有瑕疵” 指脫離因過去的過犯和罪孽而產生的罪疚(1:7,2:1、5)。
1:4 上帝……揀選了我們,在第3-14節中,保羅以下列方式強調了上帝賜予信徒救恩的永恆決定:“祂揀選了我們”(第4節),“祂預定我們”(第5節),以及 “我們照著祂旨意所預定的,成了基業”(第11節)。由於這種對信徒的神聖揀選發生在“創立世界以前”(第4節),它完全基於神恩典的決定,而不是人類任何的功績(參見申命記7:6-8中,神揀選以色列作為祂寶貴的產業,或羅馬書9:11中,神在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出來“之前就選擇雅各而不是以掃)。另見約翰福音5:21,6:37、39、44,15:16,17:6;羅8:29-30,9:6-26,11:5、7、28;西3:12;帖前1:4;帖後2:13;多1:1;彼前1:1,2:9;啟17:8。道德上的純潔是神揀選的目標,而不是基礎,見第1節的注釋。(BTSB)
1:5 本節開頭的因愛我們(原文直譯:在愛裏;《和修》“滿有愛心”),是在描述下文的 “預定”(“在愛裏預定我們”);有些聖經譯本(如《和修》)將它放在第4節結尾,全句譯作: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滿有愛心。保羅在這裏和其他地方(1:9、11),用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原文或譯:按著祂旨意的目的)這個短語或意思相同的語句,說明和強調上帝的計劃和上帝主動施行救贖。上帝不能被任何外力限制,祂定意要在基督耶穌裏以恩典和美善澆灌信徒。預定,事先指定或任命某個職位。上帝揀選基督徒(4節),預定他們成為某種身份,在這裏是得兒子的名分(另見11節;羅8:29-30)。根據上下文,這裏的揀選和預定是指上帝拯救某人的決定。所有基督徒(不論男分)都是上帝的 “兒子”,都是從天父那裏承受福氣的後嗣。
1:5 預定,預先決定,見第4節注。得兒子名分,在羅馬世界,兒子被收養是為了繼承家族的姓氏,維護財產所有權。養子不再對其生父負責,而只對其新的養父負責。同樣,所有信徒,無論男女,只要接受了那帶來領養的聖靈(羅8:15,23),就獲得了一個新的地位,以及隨之而來的特權和責任。我們不再對我們舊的父親——魔鬼負責任(約8:38、44)。(BTSB)
1:6 上帝最終的目的不是救贖本身,而是祂榮耀的名藉著救贖得著稱讚。這個主題不斷出現在本書信的主要論證中(見12、14節)。
1:7 救贖,表示把某人從被俘虜或被奴役的狀態下買贖出來。《舊約》中最耳熟能詳的例子是以色列人出埃及,上帝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的奴役中救贖出來(見出15:13;申7:8;撒下7:23;彌6:4)。過犯得以赦免,這解釋了救贖的本質:上帝把基督徒從罪和過犯的奴役中拯救出來。這是藉著基督的血所產生的果效,基督的死是代贖的挽回祭(另見羅3:24;弗1:14,2:13,4:30;來9:15)。
1:9 奧秘希臘原文是mystērion,在《聖經》中指從前隱藏或模糊不清的事情,現在藉著啟示更全面地顯明出來(見西1:26-27注)。上帝旨意的奧秘如今在基督裏啟示出來,這奧秘就是 “使……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面同歸於一”(1:10;另見3:3-11)。
1:10 日期滿足的時候(《和修》“時機成熟的時候”),就是成就上帝計劃的時候。同歸於一,是這節經文的核心:上帝使萬有在基督裏和好。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贖工作,是萬有(無論是天上或是地上的;另見西1:15-20)歷史的高潮,因為上帝已經救贖了祂的百姓,使所有仇敵的勢力都偃旗息鼓(見3:10)。
1:10 同歸於一(bring unity to……原文直譯:使……聯合),希臘文anakephalaioō。一個重要的術語,在這裏傳達了三個重點:(1) 基督是萬有的元首或統治者(第22節),(2) 基督 “總結” 或使事物成為一個連貫和有意義的整體,(3) 基督使因罪而陷入混亂的宇宙恢復和諧(西1:20)。從本質上講,“奧秘”(弗1:9)的內容是神的旨意,即把所有的受造物,包括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都總結和統一在基督的元首身分下。(BTSB)
1:11 得了基業的翻譯是對的,但希臘原文一般解作 “分配(財產)”。有些人認為這個詞是指上帝已經認領了祂自己的財產,即信主的猶太人(見14節)。預定,使信祂的人和基督一同成為後嗣,不是上帝臨時隨意的安排,而是祂在萬世以先就計劃好的。上帝是那位掌權的君王,按照自己的旨意掌管一切。這與當時的異教神明完全不同,它們通常喜怒無常,受控於神秘莫測的命運。上帝的預定給祂百姓帶來極大的安慰,他們知道,所有能夠來到基督面前的人都是出於上帝的恩典和命定(見2:8-10)。隨己意行作萬事的,這個短語的最佳解釋是,每一件事情的發生,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上帝預定的。同時,保羅也強調人的責任,他在本書4~6章和其他書信中提到的所有道德命令都說明了這一點。正如保羅竭盡全力傳福音(徒13~28章;參林後11:23-28)所表明的,他相信傳福音和決意順服上帝,對於成就上帝的計劃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上帝使用人的作為成就祂所命定的事情。保羅和其他聖經作者從未因為悲劇、災難和惡行而責怪上帝(參羅5:12;提後4:14;另見伯1:21-22),而視 “上帝的至高主權” 這項教義是他們得安慰和保證(參羅8:28-30)的根基,深信邪惡不會得勝,上帝對祂百姓的美好計劃終必成就。上帝的主權和人的責任如何在地上協同運作,這是一個奧秘,沒有人能完全明白。
1:11 我們,可能是指保羅和猶太信徒。在第13節中,“我們”與“你們”(外邦信徒)形成對比,這種“我們”與“你們”的對比預示著第二章中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問題。得了基業(NIV:were chosen; 《和合本》小字註:“成”了基業 ; ESV: have obtained an inheritance),在基督裏的猶太信徒 “被立為後嗣 [were made heirs]”(見NIV小字注),或者更具體地說,神稱他們為祂的遺產和產業,就像祂在舊約中稱以色列為祂的產業和遺產一樣(出19:5;申4:20,9:29,32:9)。 所預定的,見第4節注。隨己意行作萬事,強調上帝的護理和主權。一切發生的事在某種程度上都源於神的旨意,神所計劃的一切必然會實現(但4:35;羅11:36)。同時,上帝從不作惡,聖經中也從未將邪惡或罪惡歸咎於上帝(伯1:21-22;羅5:12),人類仍然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傳7:29;羅9:19-20)。他們應該做正確的事,不要叫聖靈憂傷(弗4:30)。(BTSB)
1:12 稱讚,見1:6注。
1:13 受了……印記,指聖靈保護和保守基督徒,直到他們得到產業(見4:30;林後1:22;彼前1:5;啟7:2-3);或指聖靈 “證明” 他們確實已蒙上帝接納,蓋有 “君王印記”(見約3:33;徒10:44、47)。這兩種觀點都符合聖經真理,但在這裏,第一種解釋似乎更加適合。
1:14 上帝用聖靈澆灌祂所有的兒女,以此作為憑據(原文或譯:下定金),保證他們有份於祂的永恆國度,因為祂在他們身上施行了大能的救贖。直等到上帝之民被贖,這個短語也可譯為 “直等到上帝贖回祂的產業”,信徒像《舊約》中的利未人那樣,是耶和華特別珍視的產業(見民3:12、45,8:14;書14:3-4,18:7)。
一个有关“Study 1 以弗所書 1:1~14 (2.6.26)”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