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9 1 King 10:14~11:43 (2.9.9)

研經題目:
1. 在勢力,財富和名聲方面,所羅門在表面上已經達於頂點(參十14~29)。但是他心裏面關於:(a) 他的愛情,和 (b) 他與神的關係,正陷於怎樣的景況呢?(參十一1~8)請讀箴四23~27。神對他的主要的指責是什麼呢?
2. 十一14~40所記載的那些事件,怎樣顯示出有神支配的手呢?比較但四34、35;詩一三五5、6。這個真理對於信神的人應當有什麼影響呢?比較徒四23~30。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0:14-29 這段所羅門財產的目錄可以理解為所羅門的智慧帶來的 “黃金時代”的證據,也可以理解為對聚斂財富的批判。這段經文出現在兩段經文之間,即示巴女王拜訪所羅門,所羅門的智慧讓她不知所措(10:5),以及所羅門的外邦妻子,使他誤入歧途(11:9)。(FSB)
10:14-25 金子,共有,所羅門還在繼續積攢金子,在第14、16-18、21-22和25節中,共提到金子不少於1次。所羅門用金子裝飾王宮(16節),用精金包裹寶座(18-20節),並用金子製作家居用品(21節)。金子運抵以色列的方式有多種,包括他施船隻(22節),這些船能夠到達非常遙遠的西方港口(見賽66:19;結27:12-15;拿1:3)。經文記載這些船隻的航行距離非常長,要用三年的時間才能往返一次。
10:26-29 戰車馬兵……銀子,申17:16-17禁止積攢銀子、馬匹和金子(見4:28注)。這裏另外一個重要的細節是,所羅門的馬是從埃及帶來的(10:28)。申17:16-17禁止王做的所有事情,除了一件之外,所羅門全都做了。那僅剩的一件(不可多娶妻子)將在11章發生。
11:1-43 所羅門的背道、敵人和去世。讀者可以從1~10章的許多細節中發現,所羅門的心並沒有專一事奉上帝。3:1-3記載他愛上帝,但他對配偶的選擇卻反映出他對上帝的愛並不忠誠專一;4:26和4:28記載他積蓄馬匹;6:38~7:1質疑他在建造工程上的優先次序:10:26-29也記載馬匹,披露了所羅門的巨額財富,並再次簡要提及他的婚姻問題。8:22-53的禱告和9:1-9上帝的回應,都清楚表明了遵守律法的重要性和悖逆的後果。9:10~10:29敲響了不祥的鐘聲,現在作者說明這些問題的必然後果。所羅門犯罪並最終背道。
11:1-8 所羅門崇拜其他神明成為他死後分裂王國的神學理由(9-13節;12:16-24節)。所羅門對外邦女子的愛、與其他國家的婚姻結盟代表了他對耶和華不忠的原因。見3:1注釋。(FSB)
11:1-4 所羅門……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卻戀愛這些女子,所羅門愛(希伯來原文:’ahab,3:3)上帝,但他也愛(希伯來原文:’ahab)法老的女兒和其他許多女子,並且他 “戀愛”(希伯來原文dabaq,《和修》“為了愛,緊緊跟從”)她們(11:2)。“愛” 和 “戀愛” 這兩個動詞都出現在《申命記》中(申6:5,10:12、20,11:1、22,13:4,30:20),用來指人對上帝的忠誠矢志不渝。然而,所羅門的心卻不專一(11:4)。他曾經虔誠地祈求上帝使以色列人的心歸向上帝(8:58),但他年老的時候,他的妻子們卻誘惑他的心背離上帝,去隨從別神。
11:5 在古代敍利亞的烏加列,人們崇拜太陽為太陽女神沙帕什,崇拜月亮為亞裏克,崇拜金星為阿施塔特。《聖經》有意利用希伯來詞boshet(意為 “羞恥”)的元音,將 “阿施塔特” 稱作 “亞斯他錄”。米勒公是冥界之神。
11:6 對《列王紀》諸王的評價,都是根據他們是 “行耶和華眼中看為對的事”,還是行惡的事(如:15:11、26、34)。如果他是猶大王,還會另外加上一句,他是否像大衛(如:15:3、11)。
11:7-8 《列王紀》作者最關心的,是百姓在邱壇敬拜別神(如:12:25-33,14:23,16:31-33)。基抹是摩押人的主神,在古代敍利亞的埃下拉一帶非常有名,被稱為卡米什,大概也就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冥界之神奈格爾,它與饑荒、瘟疫和死亡相連。摩洛可能是11:5提到的米勒公,但不能完全確定。聖經作者記載摩洛與獻孩童為祭有關,在古代敍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這是迦南多神宗教的一個突出特點:被獻的孩童需要在獻祭儀式上被焚燒(如:利18:21;王下16:3,21:6;耶52:35)。
11:9-43 針對所羅門的不忠,神興起三個敵人來反對他。從東邊來的哈達(王上11:14-22),從北邊來的利遜(23-25節),和從以色列自己的一個部落來的耶羅波安(26-40節)。通過這些對手,神破壞了所羅門在以色列內部和邊界建立的和平(4:24-25),並導致王國的分裂。(FSB)
11:9-13 耶和華向所羅門發怒……我必將你的國奪回,讀者從2:4、8:25和9:4-5的記載可以預料到這件事會發生,然而刑罰比預想的要輕微許多:我不在你活著的日子行這事(1:12),我不將全國奪回(13節)。上帝因我僕人大衛和我所選擇的耶路撒冷,施恩留下一支派。
11:14-25 在5:4,所羅門的告訴希蘭,自己得蒙上帝的賜福,因而四境平安(沒有敵人)。現在這份福氣已經失去,安寧被打破。上帝興起兩個以前根本不足掛齒的人來反對這位年老背道的王。第一個是哈達,他是被大衛征服的以東王的後裔(撒下8:13-14);第二個是利遜(11:23),他可能逃避了撒下8:3-4所記載的戰鬥,或者後來逃避主人哈大底謝,不願伏在耶路撒冷的管轄之下。大馬士革自古以來就是非洲通往美索不達米亞的主要商貿通道上的一個重要站點,現在是敍利亞亞蘭王國的都城,在以色列的分裂王國時期,將崛起成為該地區的一個強國。亞蘭將與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經常衝突,但有時也會與他們結盟以對抗共同的敵人。在主前733—主前732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最終將亞蘭王國納入亞述帝國的版圖。利遜從北面攻擊所羅門,哈達則從南面進攻;所羅門王在位時曾經四境平安,現在卻四面受敵。
11:26-33 所羅門最大的敵人,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就要興起。他曾經負責監管約瑟家的一切工程(《和修》“約瑟家所有服勞役的工人”),並參與修建耶路撒冷(27-28節)。耶羅波安在城外遇見先知亞希雅(29節),聽到有關王位的預言。這一幕很像撒上15章對掃羅被棄的記載,兩處都提到有一件外衣被撕裂,象徵上帝要將王國從當政的王手中奪去(參撒上15:27-28;王上11:11)。這件衣服被撕成12片,其中十片象徵北方十個支派,將要賜給耶羅波安(30-31節)。一個支派,要因大衛和耶路撒冷(即猶大)的緣故而存留。便雅憫沒有被計算在內(參12:21),可能因為這個支派被視為屬於耶路撒冷,類似迦南人的城邦,表示這部分土地和耶路撒冷城相連,無需特別說明。
11:34-39 耶路撒冷城裏,在我面前長有燈光,這段經文和12-13節相似,刑罰減輕,但方式略有不同。所羅門活著的時候不會失去任何支派,但他的兒子會統治一個支派,為要保證大衛的燈一直點亮。事實上,雖然耶羅波安已經得著應許,如果他順服上帝,他的王朝將和大衛的王朝一樣(38節),但其中已經隱藏著他將來的失敗,因為第9節表明王國的分裂不至於永遠。
(497頁地圖)所羅門的敵人
約主前950年
儘管所羅門一直嚴密控制他治下的王國,但仍有人圖謀推翻他的統治。大衛剪除以東男丁的時候,以東王的後裔哈達逃到埃及。哈達後來返回以東,對抗所羅門。利遜原本是瑣巴的逃犯,後來他在大馬士革招聚了一群土匪,自封為王。耶羅波安最初是負責監管服苦工人的官員之一,但是先知亞希雅預言耶羅波安最後要統治以色列的一個支派,因此所羅門想要殺他,他就逃往埃及。
(498頁地圖)王國分裂
主前931年
所羅門死後,他兒子羅波安在示劍繼承王位。羅波安拒絕減輕他父親加在百姓身上的重稅,導致北方十個支派反叛並擁立耶羅波安作他們的王。北國現在稱為以色列,南國稱為猶大。五年後,埃及王示撒(又稱舍松克)入侵猶大和以色列,攻佔了許多城邑。羅波安為求保住耶路撒冷,把所羅門放在聖殿裏的許多珍寶獻給示撒求和。
11:43 《列王紀》多次重複 “某人與他列祖同睡”(見2:10注),反映出一個事實,就是幾乎所有以色列人都被安葬在山坡上、岩石鑿出的墳墓中,這種墳墓有多個內室。這此墳墓大概是家族墓地,強調即使人死了,家庭關係依然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