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67 Psalm 86 & 87 (3.5.25)

研經題目:
1. 詩八十六。把:(a) 詩人祈求的事項,和 (b) 他確信祈求必蒙應允的理由,用表一一列舉出來。特別注意8~13節他在敬拜及感恩中,都把思想集中於上帝。你能用11節的話來禱告,而且真是願意這樣行嗎?
2. 詩八十七是詩八十六9之預言的一種引伸。錫安被視為是上帝所特別揀選,並且有作至高統攝目的的城市。本屬以色列之敵國的人都要成為錫安的市民。你是其中的一位嗎?出生登記和「生在哪裏」,具有什麼重大的意義?比較約三3、5;來十二22~24;啟廿一27。
注:
1. 八十六2。「我是虔誠人」:(譯者按:原文應譯作「我是虔誠的」):「虔誠的」這個形容詞是指對上帝的虔敬,並忠於祂的約。
2. 八十六11。「使我專心敬畏你的名」:比較申六4、5;耶卅二39節。詩人願意心意單純,目的協調完全而又專一地虔誠敬拜上帝,服事上帝。
3. 八十七7。這座城洋溢著歡喜聲,每個敬拜的人都說,他,一切福氣的唯一源頭就是錫安和錫安的耶和華。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第86篇 這是一首個人哀歌,像許多這類哀歌一樣,特別適合面對 “有一黨強橫的人尋索我的命”(14節)的處境誦唱。本詩承認上帝 “本為良善,樂意饒恕”(5節),詩人承認自己的罪可能是導致仇敵圖謀害他的原因。詩人的祈求顯然基於出34:6,這是《舊約》中最重要的認信宣言(86:15;參5、13節);他還祈求能 “專” 心忠信地為上帝而活(11節)。本詩的中間部分明確宣告對獨一上帝的信心,萬國都應該來到祂面前(8-10節),這是《舊約》的另一個關鍵主題。這是卷三中唯一一首大衛的詩篇,前一首是70篇,後一首是101篇。
86:1-7 求你拯救依靠你的僕人。本詩開篇就向上帝呼求幫助(保存我的性命,拯救……你的僕人),但沒有具體說明患難的性質,直到第三個詩節(14-17節)才揭曉。禱告者說明上帝會應允他祈求的原因,就是2-5節所陳述的因:首先是他真實的信心(我是虔誠人……倚靠你,2節);其次是他誠摯的禱告,他依靠上帝而不依靠別神(我終日求告你。主啊……我的心仰望你,3-4節);第三,也是最關鍵的,他認信上帝仁慈的屬性,正如摩西五經所啟示的(主啊,你本為良善,樂意饒恕人,有豐盛的慈愛,賜給凡求告你的人,5節)。因此,每個由衷地唱這篇禱文的人,都可以確信上帝會垂聽。
86:8-13 讚美信實、威嚴的上帝。在前一個詩節,詩人向上帝祈求幫助和赦免:在第二個詩節,詩人讚美這位偉大的上帝。讚美分為兩個部分:(1) 他讚美那位獨一的上帝(8-10節);(2) 他讚美那位在聖約中彰顯恩慈的上帝(慈愛,13節)。在兩段讚美中間,是詩人為自己在道德上有長進而禱告(11節)。
86:8-10 經文從諸神之中(天使和天上其他生靈)沒有可比你更配得敬拜,說到惟獨你是上帝。這是你所造的萬民都要來敬拜你的原因:人類受造(創12:3)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並敬愛這位獨一真神。上帝呼召亞伯拉罕,使他的家族成為向萬民傳遞這知識的工具。《舊約》展望將來這事真正成就的時代,而新約作者宣稱,這個時代已經隨著耶穌的復活拉開了序幕。86:9的用語在啟15:4的詩歌中出現。
86:11 求你將你的道指教我,參25:8、12,27:11,32:8,25:4-5注。《聖經》通常將人的道德取向描述為 “道” 或道路,將人的行為描述為 “行” 或旅程。忠信人尋求在討上帝喜悅的道路上獲得指教,從而明白如何更好地行在上帝的真理中。專心,意即使心成為 “一”(參耶32:39),專一地忠誠,以致能夠全心全意地感恩(86:12)。
86:13 陰間,見6:5注。
86:14-17 求你救我脫離驕傲的人。這個詩節解釋,詩人的苦難來自驕傲的人和一黨強橫的人。這些人沒有將你放在眼中,他們不尊重上帝,因此他們尋索忠信人的命不足為奇(參1-7節關於誦唱本詩的 “我” 的注釋)。然而,忠信人不必絕望,因為他們沒有理由擔心上帝會因他們的罪把他們丟給仇敵:上帝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祂忠信的百姓可以依靠祂的赦免和保護(參32:6-11注)。因此,詩人坦然地以重複他的禱告來結束本詩。叫恨我的人看見便羞愧,當仇敵認識到其神的確看顧虔誠人,他們就會明白自己所依靠的是虛假的,不能給他們帶來盼望,這可能會引領他們歸向神。這首歌不像其他大多數的哀歌,以確信上帝會垂聽呼求作為結束,然而這份確信已經蘊藏在全篇的字裏行間。
第87篇 本詩頌讚錫安為上帝特別揀選之城,期待萬國,甚至是以色列的敵國,都成為這城的公民(發揚86:9的觀念)。這首短歌為基督教讚美詩《上帝的城啊,有榮耀的事是指著你說的》(見87:3)提供了主題。
補充:87篇的目的是要榮耀錫安,即神特別臨在的寶座,作為聖殿所在地,神的殿宇是舊約大部分時期的敬拜中心,也是敬拜神的世界中心。本詩是一首錫安詩,與46、48、76篇有相同的特徵。但87篇獨特之處在於敬拜神的世界性本質。的確,本詩的普世性語言預告了外族人「可以同作後嗣,同為一體」(弗三6)。
87:1-3 上帝喜愛錫安。第一個詩節描述上帝百姓的都城錫安,是上帝所立的城,是上帝的城,甚至連它的門也為上帝所愛。錫安位於聖山上,因此極有榮耀:那是聖殿所在之地,是上帝的百姓與祂相會之處。
補充:錫安是神的城,象徵神國度的臨在,表明神已經與以色列立約。
87:4-6 錫安,各民各族的母親之城。這個詩節令人詫異:詩人提到認識我的,都是外邦國家:拉哈伯(埃及的別名,參賽30:7)、巴比倫、非利士、推羅(腓尼基人的城,迦南文化),以及古實(努比亞,埃及南部)。所有這些邦國都曾經是上帝的百姓和耶路撒冷城的仇敵。然而,至高者必親自堅立錫安,為要使萬民都能得到像生在其中的對待。上帝的百姓誦唱本詩時,他們使自己專注於上帝給他們的使命:成為外邦人的光(參86:8-10注)。保羅稱外邦基督徒在上帝的百姓中間有完全的公民身份為 “奧秘”,因為《舊約》的啟示與使徒所得的啟示方式不同(弗3:4-6),然而這段詩歌肯定是指向同一個方向,並期待將要發生的事。
補充:3~6節從地上的耶路撒冷轉向神的城未來的榮耀。錫安是所有忠信人的母城。
87:7 人人都喜愛錫安。歌唱的、跳舞的人協助錫安聖所內的敬拜,歡唱詩歌:我的泉源都在你裏面(即在錫安裏面)。這可能是比喻在未來的時代,萬邦齊來敬拜,那時錫安將湧出生命,使人恢復精力(結47:1-12;參詩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