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69 Psalm 89:1~37 (3.5.27)

研經題目:
這篇詩生動地描述信心的衝突。在頭一部分(1~37節)詩人讚美耶和華,他在天上和地上都被尊崇,是勝利者,勝過一切混亂,是與以色列的王和百姓立約的父上帝。然而,在第二部分(38~52節),王顯然在軍事上遭遇到嚴重的挫折。
1. 5~18節是補充1、2節。詩人在頌揚上帝的哪些屬性呢?詩人怎樣描述上帝的百姓所蒙受的福氣?
2. 19~37節是補述3、4節關於上帝的約的話。試思索上帝之應許的範圍,條件,及慷慨。
注:
1. 3節。當時這件事記述於撒下7章,在撒下廿三5加以復述,並在詩一三二11及以下各節用詩詞來慶祝。
2. 在9~14節裏面的「你」和人「你的」這些字眼都是加重語勢的。
3. 10節。拉哈伯原來是用來指在創世時被壓服的那些造成混沌的力量(比較伯廿六12)。但在賽五十一9這裏(比較詩七十四12及以下各節)的構想,是用於指出埃及的事,當時上帝的大能在救贖上彰顯出來。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第89篇 這是一首群體哀歌,卻有它獨特的地方:本詩頌讚大衛家的王權是上帝愛祂的百姓而賜下的特別禮物,又為百姓陷入的苦難哀歎,認為這苦難是上帝向祂的受膏者(大衛家的王)發怒。百姓懷著信心誦唱本詩,是選擇順服上帝對百姓的治理方式,並承認大衛之約(撒下7:8-16)將大衛的後裔指定為上帝設立的百姓代表,他的任務是領導百姓對上帝保持忠信。基於這個安排,他們懇切地祈求上帝,藉著把智慧、良善和能力賜給大衛家的王,而賜福祂的百姓。本詩是為那些承認大衛家是合法統治者的人寫的,即大衛和所羅門治下的聯合王國,以及分裂之後的猶大國。(先知還指示北國的百姓,他們的指望在大衛家,參何3:5;摩9:1。)這個時期的各種危機,包括被擄到巴比倫,都適合誦唱本詩。基督徒也誦唱本詩,認識到在耶穌裏面,上帝信守祂對大衛的應許,真正地展現祂的慈愛和信實。上帝絕不會 “棄絕”(89:38)耶穌;縱使上帝惱怒祂的百姓並管教他們,但卻不會任由他們無法履行使命。正如本詩在古時安慰了上帝的百姓,同樣,它也向基督徒保證,即使人感覺上帝已經廢棄賜給大衛的應許,但上帝的慈愛和信實仍然是該應許的穩固根基。
89:1-4 大衛之約表明上帝的慈愛和信實。第一個詩節的主題直截了當:上帝高舉大衛及其後裔作祂百姓的王,顯出上帝的慈愛和信實。這兩個詞使人想起出34:6(上帝的一個基本屬性是祂對百姓的慈愛長存),在全篇多次出現(89:1,2、14、24、28、33、49)。3-4節是指撒下7:8-16記載的事件:上帝應許大衛要建立他的後裔,直到永遠。由於這個應許植根於上帝對祂百姓的長久慈愛,是一個約和誓言,即起誓表明的心意(89:3),因此 “永遠”(4節)一詞應該完全按照本意來理解,表示確實而永不改變。詩人寫作本詩的背景,是他看到大衛的後裔所治理的百姓竟然蒙羞受辱(38-45節);但同時,這個應許也使上帝的百姓能夠滿懷自信地獻上這個禱告:他們祈求上帝信守承諾。
89:5-18 上帝超越其他一切有能者,並恩待以色列。這個詩節讚美上帝,祂創造並統治一切受造物與天使(5-16節)。令以色列驚異的是,這位上帝竟然特別向他們(15-17節)和他們的王(18節)起誓。這是《舊約》不斷提到的以色列的一項殊榮(如出19:5;申10:14-15)。
89:5-7 聖者,這些天使(15:15;但4:13,8:13;可8:38;徒10:22;啟14:10)被描述為圍繞著上帝、要成就祂旨意(參王上22:19;伯1:6,2:1;詩103:20-21)的會(89:5、7)。他們還被稱為神的眾子(《和修》“諸神”)。上帝高過所有這些最卓越的受造物,並配得他們的讚美。
89:8-10 上帝的大能超越一切,祂甚至管轄海的狂傲(對以色列人來說,這是難以控制的混亂),以及住在其中的有能者。拉哈伯可能指埃及,被視為一個世界強國(參87:4),但大多數人認為它是神話裏的一頭怪物,是擬人化的混亂力量(參伯9:13,26:12;賽51:9)。
89:11-12 參24:1-2。上帝是創造天地的主,全世界都是屬祂的,祂所造的都因祂的名歡呼(103:22)。他泊和黑門是應許之地的名山,他泊山位於耶斯列平原,黑門山位於最北端,這些壯麗的名勝都承認它們的創造者是偉大的。
89:13-14 這兩節經文描述上帝的一些屬性,強調祂對百姓的信實和看顧。同時提到上帝的手和右手,可能指祂的大能,如在賽48:13的用法,但這裏特別指祂為自己百姓的緣故施展的大能(參74:11,138:7)。同樣,上帝的公義、公平、慈愛和誠實都指向祂的可靠,祂信守應許,並且祂忍耐和一直看顧那些不配的百姓。
89:15-18 詩歌很自然地進而頌讚作上帝子民的特權,他們有上帝的啟示。歡呼是他們在敬拜時發出的(參27:6,33:3),他們還有上帝臉上的光來指引他們行走(生活方式),並且領受上帝的名,認識上帝所揭示的祂的屬性(參出34:6-7)。上帝又在祂對世界的計劃中,給他們一個特殊的位置,他們被高舉,而上帝起誓要作他們的力量。這裏的盾牌指王,他的任務是在上帝的面前代表百姓,並通過忠實地踐行聖約來保護百姓(參84:9)。雖然萬國的 “盾牌” 都屬於上帝,然而以色列王扮演著獨一無二的角色,就像以色列為世界的緣故扮演一個獨特的角色一樣。以色列的聖者,見71:22注。
89:19-37 上帝應許大衛的王朝長存。詩人提到王在以色列中的角色(18節),引出大衛家如何登上王位的故事,以及上帝賜給大衛家的各樣應許。本詩提及大衛受膏(撒上16:1-13)和上帝向大衛所起的誓(撒下7:4-17)。
89:19 你的聖民很可能指拿單,他在夜間一個異象中領受上帝的默示(參撒下7:17)。部分希伯來文抄本採用複數 “聖民們”,如果這種用法正確,則是指拿單和撒母耳(參撒上16:1-3),先知一般會在夢裏和異象中領受上帝的話(撒上3:1;參民12:6)。關於上帝揀選大衛,參撒上13:14和15:28。
89:20 僕人,見78:70注。膏,見撒上16:13,詩2:2注。
89:21 關於上帝的手和膀臂,見13節。
89:22-23 關於上帝應許將勝利賜給大衛及其後裔,21:8-12注。
89:24-25 慈愛,參33節;撒下7:15。角必被高舉,參89:17,這裏是指百姓的“角”,百姓的角被高舉與大衛角被高舉緊密相連(關於這個比喻,見75:4注)。大衛的後裔代表並體現了百姓。關於手和右手,參89:13,這指上帝的手。王也作上帝的代表來服事百姓。
89:26-28 父……長子,參撒下7:14。正如以色列是上帝的 “長子”(出4:22),同樣,王作為百姓的代表,也是長子(2:7注)。《新約》稱耶穌為 “長子”,將他描述為被高舉的大衛後裔,代表百姓(羅8:29;西1:15、18;來1:6;啟1:5)。耶穌成就了大衛的後裔作世上最高的君王的遠景(啟1:5,19:16;參太28:18-19,他也帶領外邦人認識到這一點)。
89:28-37 參撒下7:12-16。大衛王朝不會失敗,必定會成就它的目的(見89:26-28注)。這不表示坐在寶座上的王無論是否忠心都可以成功,也不暗示王朝永遠不會暗淡(如被擄期間的情況)。大衛的譜系確實存留下來,雖然他的後裔所羅巴伯只是一個 “省長”(該1:1);儘管如此,上帝仍然信守應許(該2:23;見太1:12-16;路3:23-27)。
89:36-37 日……月亮,參7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