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92 Psalms 115 (3.9.4)

研經題目:
1. 拜偶像的人以為他們的神是真的,而我們的上帝是不存在的。這裏給了他們什麼答覆呢?關於「我們的上帝」,有什麼是我們可以確信的呢?
2. 這篇詩應激起我們怎樣行?這篇詩應激勵我們關注什麼、並下什麼決心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第115篇 這首讚美詩提醒上帝的百姓,唯獨上帝配得他們最衷心的效忠,從而敦促他們要單單信靠和敬拜上帝。本詩似乎暗示,上帝的百姓面對著隱藏的試探:轉去追隨別國所拜的神明;會眾必須明白,事奉這些神明是完全沒有指望的。有些學者認為,這裏提到外邦人的嘲笑:“他們的上帝在哪裏呢?”(2節),以及對虛妄偶像的描述(4-8節),證明本詩是在被擄之後寫成的,當時以色列人正受到這種嘲笑和試探。有些學者認為,“你們敬畏耶和華的”(11、13節)這句話,是向敬拜上帝的外邦人說的(參徒10:2,13:16);在希臘化時期(主前330年之後),這開始成為猶太人生活的一個明顯特徵。然而,這些論證都不能得出確實的結論:正如注釋所表明的,這些嘲笑和試探在任何時代都有,並且 “敬畏耶和華” 這句話,也適用於指任何時代、任何一個在以色列的忠信人。儘管如此,如果本詩是在被擄之前寫成的,那麼在被擄歸回之後的時期,百姓必定會重新體會本詩的意義;另外,參與會堂敬拜的外邦人,也會視自己是屬於敬畏真神上帝的族群。事實上,基督徒也可以為了相同的目的——鞏固他們對真神的忠心和信靠而誦讀本詩。
115:1-8 獨一真神當受讚美。這段詩歌展開唯獨上帝配得榮耀(尊榮)的觀念:首先因為上帝的慈愛和誠實(參出34:6);其次因為上帝在天上(在統管萬有的位置上,參113:4-5),憑著統管萬有的大能,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參135:6;賽46:10),與外邦人敬拜的神明截然不同(115:4-8)。
115:2 為何容外邦人說?這種對上帝在萬邦中的名聲的關切,可以追溯到出32:12和民14:13-14。當以色列人記起,自己的呼召包括使外邦人認識上帝的聖名(參書4:24;王上8:41-43),他們就會明白受到威脅的,不只是他們的自尊;如果外邦人這樣想,就不會接受上帝的光照。
115:3 宣告上帝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是對外邦人的嘲笑(2節)的恰當回答,因為在但4:35和拿1:14,一旦外邦人認識到上帝是真神,他們就承認這一點。
115:4-8 這一段諷刺的文字暴露出拜偶像的愚昧,與賽44:9-20十分相似。它建基於申4:28。《聖經》時常指斥偶像是人手所造的,因此不配得人的敬拜,參申27:15,31:29;王下19:18;賽2:8;耶1:16;彌5:13。135:15-18 重複這段詩歌的大部分內容。如果這些神明不配得到以色列人的敬拜,那麼造他(《和修》“造它們”)的,與和他一樣(《和修》“像它們一樣”)的外邦人,就是一出悲劇,沒有生命和虛妄。以色列人當引以為戒!
115:9-11 願上帝的百姓信靠上帝作他們的幫助和盾牌。這個詩節回應上文的警告(8節),呼召上帝的所有百姓(以色列、亞倫家、你們敬畏耶和華的;參118:2-4),都來倚靠耶和華。唯獨上帝有資格作你們的幫助和你們的盾牌(參28:7,33:20;申33:29)。
115:10 亞倫家是利未支派中可以作祭司的特定家族(出28:1;民16:8-11)。
115:11 你們敬畏耶和華的,在新約時代,經常參與會堂敬拜的外邦人被稱為 “敬畏上帝的人”(徒10:2,13:16)。雖然《舊約》盼望外邦人會來 “敬畏耶和華”(參王上18:43),但是《舊約》和《次經》(兩約之間的經卷)並無證據顯示,這個短語在本詩寫作的時候就有此特定含義。這個短語描述以色列人是一個藉著聖約與上帝聯結的群體,也許特指那些真正敬虔的以色列人。同時,這個短語的意義也很豐富,可以包含所有敬拜上帝的人,即使他們既不是來自亞倫家族,也不是以色列民族;在希臘羅馬世界的外邦人,他們從開始參加會堂聚會起,就可以認為本詩是對他們說的。
115:12-15 上帝賜福給祂忠信的百姓。這段詩歌表達詩人確信上帝必賜福給祂的百姓,並祈求上帝繼續賜福。
115:14-15 第14節與中1:11呼應,展望上帝的百姓藉著他們的子孫而人數加增:15節與創1:28、31呼應,上帝呼召以色列,為要將亞當喪失的榮譽賜給他們。
115:16-18 我們要永遠稱頌上帝。本詩在結束時,邀請會眾重新獻上頌讚,專心稱頌耶和華,以回應祂的賜福(12-15節)。
115:16 與15節的表述一致,上帝創造了天和地。天是上帝的居所,祂在其中施行統治(見3節);而地,祂卻給了世人,對人類來說,以色列是他們恢復上帝形像的第一個階段。
115:17 死人不能讚美耶和華,見6:5注,88:10-12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