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4 Daniel 3 (3.11.15)

研經題目:
在這一章的開頭王對耶和華的態度與二47所表現的大不相同。最可能的原因是二章與三章之間相隔已有幾年,在這段落時間尼布甲尼撒有了證據,表明他自己的神大過猶太人的上帝(比較15節下)。這也可以解釋迦勒底的官員之所以仇視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他們憤恨猶太人繼續在巴比倫省掌握大權。
1. 對這二個希伯來人所作的三種控訴是什麼?試思考要激動王發怒所用的措詞是多麼詭譎。
2. 這一次信心的試煉如何與這些人向來所要面對的任何試煉都不同呢?有關勇氣的類似例證請參徒四8~12,五29~ 32;提後四16、17。上帝藉著神蹟施行拯救有什麼目的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3:1-30 尼布甲尼撒造金像。尼布甲尼撒命令在他治下的全體臣民都要敬拜他的金像。所有異族官員都服從命令,但以理的朋友卻因為忠於他們的上帝而拒絕拜像。上帝拯救他們脫離火窯之後,尼布甲尼撒就更加尊敬他們的上帝。尼布甲尼撒時期(主前605—主前562年)的一份巴比倫文獻,警告後世不要毀壞那已經豎立的金像:“在代表我……王的像旁邊,我銘刻碑文為記,並提說我的名字,……我為後世豎立此像。願將來的王尊重此碑,謹記諸神的榮耀……凡尊敬……我的王室名號,不廢除和更改我所頒法令的,他的王位將穩固,他的壽命將長久,他的王朝將傳承。”
3:1-30 金像和烈火窯。當尼布甲尼撒樹立了一個金像,並要求他的官員以死亡為代價崇拜它時,這三個朋友(第三章沒有提到但以理)的信心受到了考驗。這個故事說明上帝的能力甚至超越了死亡。反復出現的一長串官員名單(第2、3、27節)和樂器(第5、7、10、15節)給故事帶來了浮誇的氣氛,增強了緊張感,集中體現了順從或不順從的時刻。(BTSB)
3:1-7 各國敬拜尼布甲尼撒的金像。尼布甲尼撒立起金像之後,在他治下的各國代表均遵從他的命令敬拜金像。
3:1-7 金像。金像要麼代表一個假神(如巴比倫人的主神馬爾杜克),要麼代表尼布甲尼撒本人。無論是哪種情況,尼布甲尼撒似乎都在要求一個忠誠的考驗,看人對自己和他的統治是否忠心。(BTSB)
3:1 金像是依據尼布甲尼撒夢中的大像來鑄造,但這尊像全部用黃金製成,尼布甲尼撒好像是要宣告:在他之後再不會有其他帝國。金像高六十肘(27米),寬六時(2.7米),立於巴比倫境內的平原。這讓人想起巴別塔的位置(也是在平原,創11:2),而且建造巴別塔的目的也是為地上的萬族提供天下一統的中心。
3:2 總督,“總督”是一個“總督轄地”(省)的管理者,參拉8:36。
3:3 本章多次指出,這是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至於這是尼布甲尼撒本人的像,還是他所信奉的某個神明的像,不得而知。帝國各地所有領導級官員都聚集在金像前,行開光之禮,藉以公開宣告,共同敬拜金像是尼布甲尼撒帝國統一的根基。
3:5 琵琶、瑟和笙的亞蘭名稱,可能是從希臘文借來的。有人因此斷言,本書必定是在希臘文化盛行的時期寫成的,即亞歷山大大帝(主前323年卒)之後。然而,希臘文化早在亞歷山大以前就已經影響著近東地區,因此這個不是支持本書成書較晚的理據。
3:8-29 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在烈火的窯中得蒙保守。但以理的三個朋友在尼布甲尼撒朝中任職,但他們拒絕遵從王命,不肯敬拜金像。即使面對要被燒死在火窯中的威脅,他們也不畏懼。他們被判死刑,卻蒙上帝搭救,令尼布甲尼撒大為驚訝。
3:8-18 三個朋友被指控。三個朋友的對手告訴國王,這三個朋友沒有向金像鞠躬,因此在國王眼中沒有通過忠誠的測試。三個朋友因此表明他們最終只忠於上帝。(BTSB)
3:12 有幾個“迦勒底人”(8節,即術士、用法術的人等;參2:2,4)發現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沒有向金像俯伏敬拜,他們指控這三人對自己擁有高位不知感恩,並且對尼布甲尼撒的神明不敬。奇怪的是,但以理當時並不在場,也許他因公外出,也許他的職位高過3:3提到的行政官員,因此不必參加尼布甲尼撒此類炫耀的活動,也許勒底人覺得指控但以理會不安全。
3:18 即或不然,毫無疑問,這三人都相信上帝有能力搭救他們(見2:20-23)。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上帝會如何實現在他們身上的計劃,他們並不清楚。有些時候,上帝會以驚人的方式施展大能來拯救祂的百姓,就如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為他們分開紅海(出14章);但有些時候,上帝又選擇容讓祂的百姓受苦。無論如何,這三人都絕對不會跪拜尼布甲尼撒的金像。
3:19-27 上帝的神奇救援。上帝從火窯中救出這三個朋友,表明了祂對這三個朋友的信實,以及祂對尼布甲尼撒和巴比倫人的能力。(BTSB)
3:19 在盛怒之下,尼布甲尼撒下令把火窯加倍燒熱:比尋常更加七倍可能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意即“有多熱燒多熱”(數字七代表完全,參箴24:16,26:16)。
3:22 諷刺的是,尼布甲尼撒的命令竟導致他自己的兵丁喪生,這表明上帝保護祂僕人的能力,遠勝於尼布甲尼撒保護自己兵丁的能力。
3:23 各種希臘文《舊約》版本都在本節後面補加了《三青年歌》,詳細描述三人在火窯得蒙拯救的經歷。這一增補也包含在《次經》中,見《聖經文集》中的《聖經正典》“次經”部分。
3:24-25 在烈火之中,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有第四個人相伴,他的相貌好像神子,這位或是成為肉身之前的基督,或是一位天使(見28節)。無論如何,這事件顯明,當信徒在危難中時,上帝會真實地與他們同在,這也生動形象地應驗了上帝在賽43:2的應許。上帝應許與祂的百姓同在,並確保他們所遭遇的試煉和難處,都是他們能夠承受的。
3:27 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在烈火中毫髮無傷:他們的衣服沒有變色,頭髮沒有燒焦,身上也沒有火燎的氣味,這一切都見證了上帝對他們的全面保護。
3:28-30 尼布甲尼撒敬拜上帝。異教徒國王尼布甲尼撒讚美上帝,儘管他可能從未成為真神的專屬崇拜者(見2:46-49注)。(BTSB)
3:28 尼布甲尼撒在15節提出的問題已經獲得最堅定的回答,他自己也不得不為此作證。然而,他的心還沒有改變:他所說的上帝仍然是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上帝,或是他們的上帝,而不是他的上帝。
3:30 尼布甲尼撒提拔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布甲尼撒對這三人的誠實正直表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