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14 Psalm 142 & 143 (3.11.28)

研經題目:
1. 詩一四二證明上帝的僕人也難免陷入傷痛絕望的深淵。他怎樣形容他的感受呢?然後他便怎樣行?他相信什麼?他也期望什麼?比較詩一三八7、8;伯廿三10;林後一8~11。
2. 詩一四三有一個禱告(1、2節),一首哀歌(3、4節),一番回顧(5、6節),和一個懇求(7~12節)。
查考在這頭三段的每一段中都想到一個怎樣重要的事實,注意每一次在他身上發生什麼反應。懇求的本身也分成與此一樣的模式。他現在為他需要的每一方面祈求怎樣的答案呢?特別注意他在8節的晨禱。從這一個例證學習到我們的禱告要怎樣更加率直。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第142篇 題注指出大衛在 “洞裏” 寫作這首個人哀歌,本詩是57篇的姊妹篇(見第57篇注)。與140~141篇類似忠信人祈求上帝保護他脫離迫害者。與前兩首詩不同,本詩並沒有祈求仇敵衰敗(與143篇類似)。
142:1-2 我在上帝面前吐露我的苦情。詩人在面對急難的時候,迫切地向上帝禱告:發聲哀告,發聲懇求,吐露我的苦情,並陳說我的患難。所有這些表達都是指向上帝,就是詩人所依靠的那一位。
142:3-4 除你以外,我別無依靠。這兩節經文表達上帝的百姓在本詩描述的境況中所常有的感受:精疲力竭(我的靈在我裏面發昏:見143:4注),被各種危險團團包圍以致心慌意亂(敵人為我暗設網羅),並且極度孤獨無助(沒有人認識我、沒有人眷顧我)。這裏有一個提醒:你知道我的道路(參1:6),這在下一段會有所交代。
142:5-7 求你搭救我脫離迫害我的人。最後一段將整首詩連成一體。第5節向你哀求與第1節呼應,你是我的避難所與第4節呼應;而我落到極卑之地(6節)總結3-4節。這個詩節使忠信人能夠坦然無懼地祈求上帝,並且確信上帝的持續看顧。當祈求的人看到上帝的應允,他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回應(我好稱讚你的名),並期盼所有義人與他一同歡喜,這是《詩篇》的慣例,就是個人蒙福的經歷使全體百姓得益(參109:30-31注,16:12-19注)。
第143篇 在這首個人哀歌中,詩人提到個人的苦難使他意識到自己所犯的罪(2節),因此本詩被歸類為 “悔罪詩”(見第130篇注),與第6篇和38篇相似。
143:1-2 求你聽我,不要審問我。本詩開篇即呼求幫助,祈求上帝留心聽我的懇求。禱告的人意識到,他自己的罪會導致上帝離棄他。因此第2節祈求:求你不要審問僕人,因為在你面前,凡活著的人(因此包含祈求的人)沒有一個是義的。“義人” 在《詩篇》中一般用來指稱上帝的全體百姓(如:125:3),或者特指百姓中的忠信人(如:140:13)。然而,這裏的觀念似乎是指 “配得站在上帝面前” 的人(參羅4:9-11),甚至連他們當中的忠信人也不配得(參32:6-11注)。因此,詩人在這裏 “懇求” 的憐憫,不僅僅是脫離當前的處境,還包括請求上帝接納他。
143:3-4 我被仇敵逼迫,心裏發昏。這個詩節描述仇敵的逼迫如何使詩人心力交瘁(參142:3-4)。
143:4 我的靈……發昏,說 “靈” 或 “心” 已經 “發昏”,指這人的力量和鬥志已經殆盡:77:3,107:5,142:3;賽57:16;拿2:7。
143:5-6 我憑著信心向你舉手。精疲力竭不一定意味著他會放棄;相反,如果他能追想古時之日,即追想上帝過去為祂的全體百姓以及許多窮乏人所做的大事,那麼他將重新得力,向上帝舉手。疲倦的心渴想上帝成為他的活力之源。
143:7-8 求你速速應允我!形勢依然危急,祈禱的人依然絕望;因此他祈求,求你速速應允我。他想在清晨得聽上帝的慈愛之言——無論在何時禱告,他都盼望儘快得到上帝的保證!具體的搭救可能需要較長時間,然而對上帝慈愛的回憶使他能夠忍耐(參12節)。另外,他又祈求道德上的指引;求你使我知道當行的路(見25:4-5及注釋:出18:20)。我的心仰望一句表達了詩人完全的依靠和忠誠(參24:4,25:1);這句話在中24:15譯作 “他……把心放在上面”。
143:9-12 求你救我,指教我遵行你的旨意。詩人在禱告的結尾再次祈求得蒙拯救(9、11節)和指引(10節;參8節),他用幾種方式來表達信靠;我往你那裏藏身(9節)、你是我的上帝(10節;見140:6注),詩人的指望是基於上帝的慈愛(143:12)。第11節為你的名,意思是:“為你的好名聲的緣故”,特別是上帝信守應許的名聲(留意它如何與公義平行):詩人想讓所有人知道,那些向上帝尋求蔭庇的人,必在祂裏面得到確實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