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詞條:天;諸天;天上的(Heaven, Heavens, Heavenlies)

天;諸天;天上的(Heaven, Heavens, Heavenlies

誠之摘自證主《聖經神學辭典》

在神的創造中,「天」是地以外的另一個實體。「天地」(創一1)包含了神的整個創造,我們又稱之為宇宙。神不需要天作為祂存在的範疇,祂是自存和無限的。空間是神給予有限的受造物用作棲息的居所。神不單超越地,同時亦超越天。

「天」標示了兩個相關的概念:地以外的物質現實,和有神住在其中的屬靈現實。「天」這個字通常以複數的形式出現。舊約用作「天」的字詞幾乎只有一個──samayim──它是一個複數字詞,可直譯為「至高之處」。因此,耶和華便是「至高之神」(創十四18-20;詩十八13)。至於在新約,解作「天」的希臘字詞ouranos(直譯是「那被高舉的」),總共出現過284次,其中三分一是屬於複數。

物質的天

古人憑直覺的判斷,把物質的天分成兩個領域。眼前的天就是包圍地球的大氣層,「空中的鳥」(王上二十24)就是在這個領域中展翅翱翔。天氣變化的現象亦在這個大氣層的天空中出現,包括雨(申十一11;徒十四17)、雪(賽五十五10)、露(但四23)、霜(伯三十八29)、風(詩一三五7)、雲(詩一四七8)、雷電(撒上二10)和冰雹(伯三十八22)。在這大氣層的天以外,便是天上的天,亦稱為「穹蒼」(創一8;見新譯本)。在這領域之中有天上的眾光──按照固定圖形佈置的繁星(耶三十三25;鴻三16),還有太陽和月亮(創一14-16)。天上的天那種永恆不變的特性,引發人們以種種比喻來形容它。例如,窗戶(王下七2)、根基(撒下二十二8)、門(創二十八17)、遙遠的天涯(尼一9)和幔子(賽四十22)。

這大氣的天和天上的天亦成為神向人類啟示祂自己的途徑。首先,天見證了有一位榮耀的神存在。「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詩十九1;羅一19-20)。此外,循環不息的四季,為人類提供了源源不絕的飲食,在信徒眼中最能夠見證神的存在。

其次,神在天上立了祂應許的記號。彩虹表明神應許永遠不會再用洪水毀滅世界(創九12-16)。不可勝數的星星代表了神會豐豐厚厚地成就祂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創二十二17;出三十二13;申一10;代上二十七23;尼九23)。

第三,神從天上顯神蹟。神從天上降火,可以是為了施行審判(創十九24;王上十八38-39),亦可以表示悅納人的獻祭(代上二十一26)。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期間,神將「天糧」賜給他們(出十六4)。神使日頭止住(書十12-13),又使用一顆星來顯示彌賽亞將誕生(路二9)。祂有時還會從天上直接向人說話(創二十一17,二十二11、15;徒十一9)。信徒企盼基督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可十四62;徒一11;帖前四16-17)。

第四,當信徒望見那浩瀚無際和不可冀及的天,便會想到神是超越一切,又不屬乎這世界的──不過,這是指屬靈方面而非空間方面的事實。所羅門在獻殿的儀式上亦承認「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王上八27)。

神的居所

天最常指稱神的居所。天亦最能夠清楚顯出神的榮耀。因此,「榮耀」一詞便經常被用作天的同義詞(羅八18)。事實上,神的榮耀高過諸天(詩一一三4,一四八13),因為在祂出現的任何地方,都會完全彰顯祂榮美的屬性(出十三21-22;詩一○八5;林後三7-18)。天上不斷稱頌神的榮耀(詩二十九9)。聖經的作者引用眾多不同的比喻說法,來形容神在天上的居所,例如:「天上的天」、「天上建造樓閣」(摩九6)。保羅表示自己曾被帶往「三重天」(林後十二2)。雖然他沒有指出頭兩重天是甚麼,但很可能就是這大氣的天和天上的天。

屬天的人生觀

神期望人採納屬天的人生觀。各樣美善的恩賜──不論是自然抑或超自然的恩賜──都是從神而來的(雅一17;參約三27),祂就是宇宙的創造者和護理者(羅十一36)。以色列人認為雨水是神從天上降下的恩賜,這種看法是正確的(申二十八12)。同一道理,旱災就表示了神的不悅(申二十八23-24)。

不過,獲得地上的福氣與得著神在天上稱許,卻並非一定成正比。例如,約伯受苦便與他的信心和順服無關。不過,在約伯受苦這事件中,神就運用了祂在天上的主權和公義的理由(伯四十一11)。耶穌教導人明白,對比於天上的福樂,人生在世的日子只是短暫的片刻。故此,即使屬神的人在不義的人手中受苦,耶穌仍吩咐我們要為此歡喜快樂,因為知道他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太五12)。與此同時,「我們在天上的父」會把我們日用的飲食賜給我們(太六11),又會「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太七11)。

那些不採納此屬天人生觀的人,又會如何?以「日光之下」(純粹從屬世的人生觀為出發點)的虛空人生為主題的傳道書,提醒讀者要記著「神在天上,你在地下」(傳五2)。耶穌嚴肅地警告人:「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太七21)。(只有馬太福音採用「天國」一詞,它是「神的國」的另一種說法〔參太十九23-24,那裏交替地採用這兩個名詞〕;可能是因為猶太人對直呼神的聖名有所保留。)此外,保羅亦提醒信徒,即使在主僕的關係中,也不可對人厚此薄彼,因為「他們和你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祂並不偏待人」(弗六9)。

凡盼望承受天上產業的人,都必須分清屬世和屬天事情的輕重次序。耶穌清楚指出,人必須悔改(太四17)、謙卑(太五3,十八1-4)、有好見證(太五10、16,十32,十六19)、遵行神的話(太五19)、行義(太五20)、憐憫人(太十八10、14,二十三13)和作忠心的管家(太十九23),才能進入天國。耶穌已經把積蓄財寶之道告訴信徒(太六20),就是只要在最小的世事上忠心,天上就會為他存留豐富和永不衰殘的產業(路十六1-13)。屬世和屬天的價值觀完全不同,人只可以二擇其一。因此,那些禱告「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人(太六10),就表示心甘樂意地接受了屬天的人生觀。

基督和天

世上最能夠見證屬天榮耀的,就是耶穌基督本人(約一14、18)。正如神以聖殿作為居所,住在以色列人中間;同樣地,神更藉著道成肉身,有形有體地住在人類中間。子在未有世界以先,便與神同享榮耀(約十七5);祂「從天上降下來」(約六38),是「從天上來的糧」(約六32;參六41、50、51、58),現在「已進入天堂」(彼前三22),「遠升諸天之上」(弗四10)。把舊約指耶和華「充滿天地」(耶二十三24),與新約指基督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弗一23、四10;西一16、20)這兩個觀念結合起來,便會得出基督和父神原為一。

希伯來書的作者從屬天的角度細述基督的位格和工作。子雖然是天地的創造者(來一10),如今卻坐在天上神的右邊(來一4),為信徒代求(來四14-16)。基督配受人的敬拜,因為神已經將祂升為至高,「高過諸天」(來七26;參腓二9-11)。祂的救贖工作徹底而完全,因為祂不像舊約的祭司,只能在「真聖所的影像」中事奉,惟獨祂有資格進到天上神的面前(來九23-24)。信徒如今便「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來十19)。

直到基督再來的時候到了,祂才停止在天上為信徒代求的工作(徒三21)。信徒逼切等候基督「從天上」降臨(帖前一10,四16),那時,不信的人便要面對祂的審判(帖後一7-8)。約翰在異象中看見那日的「天開了」(啟十九11)。在神給予以西結的啟示中(結一1)、當主耶穌接受洗禮的時候(可一10)、司提反在死前舉目望天看見基督的那一刻(徒七56),以及約翰在末世的異象中(啟四1),都曾經出現過天開了的異象。不過,在牽涉到基督的生平(約一51)和工作(啟十一19,十五5)的事上,天才會完全開啟。這些與上天有關的事情會導致天開啟,是十分順理成章的。以色列人最怕天閉塞,神收起祂在物質方面的供應(申十一17;代下七13;路四25)。有甚麼事比被拒諸天國門外,不得喝裏面的活水更可怕呢(太二十三13,二十五10)?

聖靈和天

賜下聖靈與耶穌升天有著直接的關係(徒二33)。聖靈是從天上差來的(彼前一12)。聖靈是天上的恩賜(徒二38),讓人藉祂先嘗天上的福氣(約七37-39)。聖靈亦是信徒的憑據,保證他們將來可得產業(弗一13-14)。希伯來書的作者指出聖靈這「天恩」與來世權能的關係(來六3-4)。當彼得把聖靈降臨與約珥書二章28至32節的預言相提並論的時候(徒二17-21),他其實是要指出天國的末世盼望已經臨近;那「末後的日子」已經開始。

信徒和天

信徒不論在現今抑或將來,都已經擁有在天上的身分。信徒現今已是天上的子民(腓三20-21),有著從天而來的呼召(來三1);他們的名字已在天上被記下來(路十20)。他們此刻嘆息,深想得著復活的身體,就是「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林後五1)。那將會是一個好像基督一樣的身體。那時,人便會完全恢復神原初造他時所擁有的形象──由屬地的形狀變成屬天的形狀(林前十五45-49)。信徒將來必得著神所應許賜下的永恆產業,一方面是因為它已經為他們「存留在天上」(彼前一4),另一方面是因為信徒與那位已經得榮耀的基督是同為後嗣的(羅八17)。

對於將來在天上的生活,信徒如今所預見的,正是成就了神在創世時所定下的旨意。它包括啟示錄所啟示的那種敬拜(啟七10,十一16-18,十五2-4)。敬拜將包括不斷傳頌神的榮耀作為(啟十九1-2)。除了將頌讚歸給神之外,敬拜還包括服侍──遵從神的指示和為了服侍祂而作的事(啟二十二6)。信徒如今就得以這種事奉為祭獻給神(羅十二1)。縱然信徒現今仍需面對苦難,但神已應許他們,將來要在天上的榮耀中與基督一同作王(提後二12;參太十九28;啟二十4、6)。那時,信徒便可以在一個完美的境況中與神和眾信徒彼此相交(來十二22-23)。

在天上

保羅特別強調信徒已經與基督連合。信徒如今既然是「在基督裏」,基督如今既然是「在天上」,那麼,信徒便順理成章是「在天上」。相應而言,神亦是「在基督裏,賜給我們〔信徒〕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弗一3)。這個「在天上」的片語(en tois epouraniois)在新約只出現過五次,而且全部都在以弗所書中(弗一3,一20,二6,三10,六12)。信徒之所以得著屬天的福氣,完全是因為基督已經在天上掌權(弗一20),以及信徒已經在靈裏「與基督」連合(弗二6)。神不單讓基督的工作在信徒身上成就;而且,在祂眼中,每位信徒都已經與基督聯合──基督如今已經在天上。因此,保羅教導信徒,要以「在罪上死,在義上活」作為在世生活的態度(羅六4),又要思念天上的事,因為基督不久將要在天上顯現(西三1-4)。換句話說,信徒的生活要完完全全地與基督聯合起來。

不過,保羅同時亦指出,「天上」也正是靈界勢力的範疇。保羅這裏所稱的「執政的、掌權的」,和「天空屬靈氣的惡魔」,顯然是指撒但和他的僕役(弗三10,六12)。雖然他們最終必被擊敗(弗一19-23),但保羅卻勸勉信徒要倚靠主,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作剛強的人(弗六10)。要在人生的戰場上取得勝利,不可倚靠世上的權勢,只能倚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

世界的終局

到了終局,神將要造出「新天新地」(賽六十五17,六十六22;啟二十二1)。它不單是時間上的「新」,更是本質上的「新」(kainos)。有人可能會質疑,為何要造一個「新天」。其中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諸天(在該二6;來十二6;另參來一10;彼後三7、10、12都是採用這個字詞的複數式)都被罪所污染,因為那裏亦曾經是魔鬼及其勢力的活動範圍(太二十四29;弗六12)。在撒但被審判(啟二十7-10)和白色大寶座的審判(啟二十11-15)之後,便出現「新天新地」。此外,約翰還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裏從天而降」(啟二十一2、10),這是新天的一個特徵,正好用來展示神的榮耀(啟二十一11)。

隨著神使萬物更新,天和地之間的明顯區別便告消失。新耶路撒冷的主要特色,在於神要親自與祂的百姓同在(啟二十一3,二十二4)。有趣的是,那裏將不再有聖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為城的殿」(啟二十一22)。它的富麗堂皇只能透過象徵的措辭來描繪(啟二十一11至二十二5)。凡是與這幅天上景象不協調的東西,都要挪開(啟二十一4)。

天使、撒但和天

「天上的使者」可以指到眾星(尼九6;賽二十四21,三十四4;太二十四29),但在聖經中更常見的用法是指到天使(王上二十二19;路二13)。神警告人不可敬拜日、月、行星等天體(王下二十三5;耶十九13;徒七42),也不可敬拜天使(西二18)。當聖經提到天使的時候,這字詞往往帶有一種軍事上的意味(書五14-15;但四35)。神有時差遣天使執行祂的命令。在基督再來的時候,他們將在有關的事情上積極地擔當各種任務(太二十四31;帖後一7-8;啟八2至十11)。有誰知道在今天的世上,天使是如何忙於工作?也許,從雅各在異象中夢見有梯子由地上一直伸到天上,天使在梯子上去下來的景象,多少可以反映出一些事實(創二十八12)。不過,天使始終住在天上(可十二25,十三32;路二15),他們在天上敬拜神(太八10)。當人悔改的時候,天上的使者也會歡喜快樂(路十五10;參十五7)。

撒但是一個墮落的天使,他顯然曾經來到天上進到神的面前(伯一6-7)。倘若啟示錄十二章7至12節是回顧基督的事奉,那麼,撒但和他的使者被摔下去的時間,正是基督進入天上的榮耀時刻(參路十17-20)。如今,撒但的領域已較為局限。他是「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弗二2),現在正逐步敗退,直至最終被丟進火湖裏(啟二十10)。

Bradford A. Mullen

另參:「永生」;「得榮耀」。

參考書目:

J. Gilmore, Probing Heaven: Key Questions in the Hereafter;K. Schilder, Heaven, What is It?; C. R. Schoonhoven, The Wrath of Heaven; U. E. Simon, Heaven in the Christian Tradition; W. M. Smith, The Biblical Doctrine of Heaven; P.Toon, Heaven and Hell: A Biblical and Theology Overview; A. E. Travis, Where on Earth is Heaven?

天,天堂(HEAVEN

誠之摘自天道《聖經新辭典》

  原文有幾個字是被譯為「天」或「天堂」的,但較重要的字眼是來:שָׁמַ֫יִם [shamayim] 和臘:οὐρανός。前者是複數,而後者亦常以複數出現。不過,正如在英文的情況一樣,單數與複數並沒有大分別。這字被用來指物質世界的天,特別出現於「天地」這詞語中(創十四19;太五18)。有些學者認為對聖經的作者來說,從這個角度而言,天是個個體,有點像個倒轉的碗(「天」創一8)。太陽每天都從天的這一邊走到天的那一邊(詩十九4-6),而天亦有窗戶讓雨水可以降下(創七11)。一些希伯來人很可能持有這個觀念。不過,我們要記得,舊約的人物有豐富的想像力。將他們看成是呆板的、拘泥於字面意思的人,是不成的。要了解希伯來人論到天的用語的神學意義,類似的假設是不必要的。

  天是神的居所,也是與神有密切關係的人的居所。以色列人要這樣禱告說:「求你從天上你的聖所垂看」(申廿六15)。神是「天上的神」(拿一9),或是「耶和華天上的神」(拉一2),或是「天父」(太五45,七21等等)。在天上不單只有神,也有「天軍」在那裏敬拜祂(尼九6),又有「天上的使者」(可十三32)。信徒也可以盼望為他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前一4)。故此,天是現今神和祂的使者的居所,又是祂在地上的聖徒至終的目的地。

  古時,在很多民族的心目中,天是有很多層的。有人認為新約反映了拉比所教導的七層天的觀念,因為新約提到樂園(路廿三43),又提到第三層天(林後十二2,拉比文學稱之為樂園,參:林後十二3)。希伯來書指耶穌曾經「升入高天」(來四14;〔譯註:原文的「天」字為眾數〕)。然而,用這些經文來斷定新約作者對天的看法,理論的基礎就未免過於薄弱了。所有這些新約用語,完全可以就「天乃是一個完全的地方」這個角度來理解。

  為了避諱不直呼神的名字,天被用來指神。因此,當浪子說,「我得罪了天」(路十五18、21)的時候,他的意思其實是他得罪了神。當約翰說:「若不是天上賜的」(約三27)之時,他的意思也是如此。這方面最重要的一個例子,是馬太所用的片語「天國」而「天國」似乎是與「神國」同義的。

  最後,我們必須注意「天」這個字的末世意義。新約舊約都指出,現時的物質宇宙並不是永恆的,將來必會消滅,由「新天新地」所取代(賽六十五17,六十六22;彼後三10-13;啟廿一1)。我們應該明白,這些經文的意思乃是說,事物之最終景況,將會全然表明神的旨意。

  書目:TDNT 5,頁497-543;NIDNTT 2,頁184-96; ZPEB 3,頁60-4。

L.M.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