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彌賽亞,即受膏者,祂憑聖靈的大能行神蹟,為要顯明神的國將帶著大能臨到(太十二28)。
分类存档:系統神學
先知、祭司、君王(James Montgomery Boice)
自宗教改革以後,基督敎圈中每當論到基督的工作時,常用三個名稱來描述:先知、祭司和君王。這三個名稱指出基督所扮演的三個角色;祂是教會及全宇宙的教師、救主及統治者。
上帝的諭令(Derek Thomas)
如果上帝是至高無上的,這是否意味著祂是罪的始作俑者者?
上帝的諭令(Charles Hodge)
上帝的諭令(或譯為敕令、預旨、諭旨)是祂永恆的旨意,照著祂旨意所計劃的,為了祂自己的榮耀,祂預定(foreordain)了一切將要發生的事。
全權之神(James Montgomery Boice)
神有絕對的權柄治理祂所造的萬物。
信心與悔改(Sinclair Ferguson)
悔改和信心在歸信中是兩個必要元素,它們構成了永遠無法分割的「雙胞胎恩典」。
復活與稱義(R. C. Sproul)
基督的復活不僅被視為是對祂自己的平反或保證,更是對我們的稱義的保證。
以弗所書第四章中的“裝備”職事?(T. David Gordon)
請注意,欽定本把這三個子句視為平行的子句,任何讀到這個翻譯的人,都會假定其隱含的主詞是前面提到的那幾個“有恩賜者”的類別。
聖經詞條:正典(Bible, Canon of the)
「正典」是指在猶太基督教傳統中,一批後來被稱為聖經的獨特典籍。猶太人的正典分別用希伯來文和亞蘭文寫成,而基督教的正典則是用希臘文寫成。
福音與末世論(Tony Reinke)
稱義是末世的判决,在末後的日子之前被提早宣告出來。
成聖與善行五問:善行配得到永生嗎?(Kevin DeYoung)
杜仁田主張,成聖可以被理解為是「被動的」,因為這個轉化的工作是「上帝在我們裏面造成的」,也可以被理解為是「主動的」,因為成聖「理當由我們來完成,上帝通過我們完成這項工作。」(17.1.3)
唯獨信心:蒙神悅納的順服唯一的來源(Cornelis Venema)
「唯獨信心」絕對不會妨礙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行善,反而是基督徒順服上帝旨意唯一的基礎和動力來源。
Extra Calvinisticum 加爾文主義式的道在肉身“之外”
道(Word)雖然與人性完全聯合,但從未完全拘限在人性裏頭……
神學入門:基督不能犯罪
基督不能犯罪的教義指出,基督不僅沒有罪,而且不能犯罪(non posse peccare)
范泰爾:造物主與受造物之間的區分(圖)
造物主與受造物之間的區分(圖)
聖經詞條:聖經的權威(Bible, Authority of The)
聖經是神的成文啟示,它的權威就是神的權威;聖經上所記的,就是神所說的。
傅蘭姆:《西方哲學神學史》第一章:哲學與聖經(林慈信講授)
我們都無可避免地至少要假設,這個世界是人的頭腦可以知道的,而這種假設就是對世界的一種信念,一種世界觀。
聖經詞條:默示(Bible, Inspiration of The)
基督教的所有教義都是以聖經作為基礎──無論是教會的信經或信條,抑或牧者的信息,都只有一個理據:就是聖經本身的教導。
基督教要義3.3:悔改
悔改是信徒整個人從罪到義的重新定向和轉變。
救恩次序 Ordo Salutis(Robert Reymond)
基督的靈,藉著這個呼召,也伴隨這個呼召,重生這個在屬靈上原是死了的罪人,使他能夠藉著信心,悔改其罪,並領受基督、唯獨信靠基督以至於得救,並藉由這個行動與耶穌基督聯合。